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陕北春耕结束之后,大同社就以 1日 10文招募民夫,到战区运输粮食价格还要翻一倍。延安府的农户们对大同军极其信任,他们踊跃报名,希望能为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量的辎重车满载着粮草、军械和物资,浩浩荡荡地向着甘泉县进发。第一次参与大作战的高一功显得格外激动,他一边用力拉着车,一边兴奋地说道:“这沥青马路就是好走,拉的货多了一倍,但却不觉得累,还极其平稳,就是价格贵了一点,两千两才能修这样一里的路,这就是用钱铺出来的路。”
李自成走在一旁,神情淡然地说道:“这算什么,都督府为了这场大战光发行的战争债券就超过了 300万两,从肤施城到甘泉县一路 200余里沥青马路也不过就花费 40万而已,但这让辎重车多运一倍的粮食就值得。”
他拍了拍高一功的肩膀,鼓励道:“你好好办事,这次只要关中被拿下了,都督府必然会大量缺少人手,到时候俺运作一番,争取让你可以成为一县的转运司曹。”
高一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坚定地说道:“姐夫,放心,俺不会让你失望。”他们的身影融入了这忙碌的运输队伍中。
肤施县,崂山镇。
阳光洒在镇山之上,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黄。李过全副武装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身后整齐地排列着五百士卒,肃穆无声。镇上上千男女老少围在四周,眼中满是不舍,他们紧紧地盯着自己的亲人,仿佛要把他们的模样刻在心里。只有镇上的小孩还不懂得离别的愁绪,一脸好奇地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仿佛在看一场盛大的表演。
李过终究还是参军了。他在军官训练班里面刻苦训练了半年,然后以一名民兵连长的身份来到崂山镇,组织当地民兵训练。三天前,都督府下达了命令,要求崂山镇下属各村士兵集结,去甘泉县加入新组建的第五师。
此时,崂山镇镇长连同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抬着几坛酒,缓缓走来。他们神情庄重,依次给这些即将出征的士兵每人倒了一碗酒。
镇长端起酒碗,大声说道:“喝了这碗践行酒,不要给崂山镇的老少爷们丢脸,要建功立业。”
李过等人毫不犹豫地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流下,仿佛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热血。
“还要活着回来。”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喝完酒之后,李过迈开大步踏上了道路,士卒们紧紧跟在他的身后,鱼贯而行。他们的脚步虽然沉重,但却义无反顾,带着整个崂山镇的期望,向着未知的战场前行。
3月27日。
甘泉县军营,营地上旌旗飘扬,猎猎作响。以甘泉县为中心,无数的士兵如同一条条长龙,从四面八方踏入这军营当中。他们有的脚步匆匆,有的神情疲惫,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士兵们进入营地后,开始接受紧张的整编和训练。他们认真地听从上级的指挥,熟悉着新的队列和战术。营地当中喊杀声不断,回荡在整个军营当中。
赵云飞、刘亚雄、陈诚三人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部下训练。
陈诚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这批士兵员的质量不差。队列模样比我们当初好多了。”
刘亚雄也笑着附和道:“他们平时虽然种地,但空闲时间也在训练。从我们占据延安府算起,他们也接受了三年的训练,如果他们还不比当初我们要强,那我就要审问那些民兵队长是如何训练的了。”
赵云飞皱着眉头,问道:“对面的情况如何?”
陈诚收起笑容,严肃地回答道:“明军增加了 5000援军,不过马俊豪非常警惕,在知道我们这边不断的征兵之后,他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富县当中,看样子是打算严防死守了。”
刘亚雄冷笑道:“想死守,问过我军的重型火炮再说。”
这次延安府赵云飞的第五师安排了一个炮兵团,12门轻型火炮,12门重型火炮,最重要的是都督府点开了新的炮弹科技树,开花弹,一枚炮弹的杀伤力变得更大了,最适合用开花蛋洗城楼。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2日。各地士兵集结完成,从延安府带来的火炮,火枪也下发到位,第五师满员。
赵云飞当即带领第五师直扑富县,第五师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划破了平静的关中大地,开启了大同军进攻关中的第一枪。
4月 4日,大同军 1万 6千大军抵达了有 1万五千人驻守的富县。
而后开始在城下 10里安营扎寨。营地中,帐篷林立,炊烟袅袅,士兵们忙碌地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气氛紧张而有序。
富县城内,参将马俊豪、参将杜弘域、游击将军李英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城下的大同贼寇。
杜弘域一脸急切地说道:“将军为什么不出战挫挫敌人的锐气?”
马俊豪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因为此时出战遭受打击士气的只能是我们,我和赵云飞对峙了两年了,太了解他的本事了,只要露出破绽就会被他抓住,而后就损失惨重。守城是减少损失最好的方法,我已经向总督府求援了。我们现在死守等援军就可以。”
大明将门基本上没什么好人,说他们是土匪无赖一点也不为过。在这两年的对峙当中,马俊豪的小动作不断。他时不时地派出小股部队去骚扰大同军,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但每次赵云飞坚决打击他的这种动。在损失几百士兵之后,他再也不敢做这种小动作了。
但这个时候,抗旱会却来到了他的地盘上。马俊豪最开始对这事还不清楚,以为只是一些普通的民间组织。结果没多久,抗旱会就蔓延到上百个村落,这让他大为吃惊。他当即就派遣士兵想要抓住抗旱会成员。
可是,他派遣的士兵少了,就会被这些“刁民”抓住破绽,用火枪、火炮、手榴弹把自己的部下给歼灭;要是派兵多了,这些“刁民”就会成群结队地逃到大同社的地盘。以至于他不敢轻易围剿。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隐蔽集结打个突然袭击,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抗旱会的报复很快就来了。有一次,他出城打猎,突然从天而降的炸药包直接丢到他身边,还好他反应快,逃过一劫,但他的家丁直接被炸死了十几人。
从那之后,他就知道了,剿匪不能太严,容易拼个两败俱伤。后面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不管乡村的事情,大同社也不在富县内搞事情。但如今大同军兵临城下,这种微妙的平衡即将被打破,一场激烈的战斗似乎已不可避免。
第205章 ,都在进步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5日。
这天一支精神抖擞、步伐整齐的队伍,正朝着大同军中军大帐迈进,队伍中的每个人都眼神中透着期待与兴奋,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赵云飞同志,咱可算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都督府的军队给盼来了,这下那些明军狗子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富县抗旱会县队长范民,一脸激动地对身旁的赵云飞说道。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粗糙的双手紧紧地握着拳头。
赵云飞看着范民那满是期盼的眼神,心中也感慨万千。的确,这一天他们等得太久了。仅仅一线之隔,甘泉县和富县的百姓生活就有着天壤之别。
在甘泉县,自从实行了均田制,农户们再也不用受地主的盘剥。虽然三成的税听起来不算低,但实际上平均下来收的税只有富县农户的一半。而且,这里没有繁重的徭役,百姓们的生活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抗旱会还以低价给农户们贩卖农具和生活用品,尽管因为连年天灾,百姓们还不能保证每日都能吃饱肚子,但生活质量却有了飞速的提升。
反观富县的农户们,各种税收、徭役、杂役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男人们整日在田间耕作、浇水,女人们则在家中织布纺纱,一刻也不得停歇。就连三四岁的小孩子,也要搓麻、挖野菜、捡柴火,再大一点就要烧火做饭。全家人一年到头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一样,却连饭都吃不饱。
巨大的差距让富县的百姓们革命意愿非常强,抗旱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在范民等骨干成员的组织下,当地农户们齐心协力,自己动手修水渠、筑水坝,勇敢地抗击地主的压迫。
这自然引起了当地地主士绅的强烈不满。他们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哪里容得下这些“泥腿子”反抗。
于是,几个地主纠集了自己的狗腿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村里,想要教训一下范民等一众抗旱会成员。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抗旱会背后有着大同社的支持。当他们刚踏入村子,就被上百支黑洞洞的火枪指着,吓得脸色煞白,只能仓皇而逃。就连那些平日里嚣张跋扈的地主,也不敢再待在乡村,纷纷躲进了县城。
地主们的失败让明军将领马俊豪感到担忧。如果不及时镇压抗旱会,局势将会失控。于是他带领明军开始围剿抗旱会。然而,因为有赵云飞部的威胁,马俊豪不敢动用太多的兵力。又有赵云飞不断的支援火枪,手榴弹,抗旱会越打越强。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斗争后,明军在富县乡村的势力一步步被削弱,最终被挤出了乡村。
如今,富县的农户们几乎都成为了抗旱会的成员。他们盼望着大同军的到来,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赵云飞看着眼前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满是敬佩和感动。他拍了拍范民的肩膀,坚定地说道:“这两年你们辛苦了,现在我们来了,那些明军狗子造的孽,我们一定有仇报仇,有冤报怨!”
范民和他的队员们听到这话,纷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知道,苦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这时,刘亚雄走上前来说道:“现在我们需要民夫来帮忙处理后勤的事务。民夫一天的口粮是 2升,另外还有两升口粮的工钱。你们这边能募集多少民夫?”
范民眼睛一亮道:“这么高的工钱,可算是救了俺们富县农户的命了!俺可以在前线召集 3000以上青壮,如果你们能放宽一点条件让妇孺也过来,俺可以招 5000人。”
赵云飞考虑了一下,说道:“你还是先招 3000人过来吧。”
虽然大同军不是明军,但让妇孺进营地还是要避讳一下。
与此同时,大同军攻入鄜州的消息如同一阵旋风,迅速在周边地区传播开来。洛川县、宜君县的抗旱会成员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奔走相告,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赶来支援第五师。当他们得知第五师缺乏民夫,而且民夫不但可以包 2升的口粮,还能带两升粮食回家时,众人成为民夫的意愿变得异常强烈。
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有上万人报名成为民夫。赵云飞看着这些面黄肌瘦、服装穿得像乞丐一样的民夫,心中一阵酸楚。他明白,这些百姓们之所以如此热情,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赵云飞把鄜州的情况详细地向徐晨汇报,并提议除了武器和粮食之外,大同军的后勤物资,能在当地购买就尽量在当地购买。这样一方面能降低后勤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给当地的百姓增加一点收入。
徐晨认可了赵云飞的建议,大量的后勤物资在当地购买。
崇祯三年(1630年)4月 7日。
第五师包围了富县东南两个城门,而后开始了舆论的攻势。
只见一个嗓门大的大同军成员,站在距离富县200步的距离,拿着一个大铁喇叭道:“明军的兄弟们,不要为那些地主士绅做狗腿子了。我们到富县是来帮大家的,我们打赢了地主士绅,你们就可以分到30亩土地,都督府还会安排夫子教你们的娃读书识字,安排大夫给你们治病。
而且我们都督府没有徭役,也只收三成税,分田之后大家都能吃饱饭了。你们帮着那些地主士绅守城,这不是在为难自己,那些地主士绅他们会给你们田吗?”
“所以听某的话,不要为那些地主士绅卖命,保住自己的命最重要,在战场上看到情况不对,要马上投降,枪口抬高3分,这样你们自己能早点回家见婆娘,家里也能早点分田地。”
而后戏曲团成员,一路敲锣打鼓的唱道:“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大同,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大同,大同来了分田地。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大同。分田地,不当差,大家快活过一场。”
而且在他们城墙不远的旗帜上,还写着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等宣传的标语。
看着城墙上的明军士兵各个心痒痒,但他们不敢有任何表情和动作,因为被上面抓住了就少不得一顿鞭子,不过暗中这些士兵早就议论多次了。
大同社和朝廷哪边对自己好,哪边对自己差,关中这几年对抗下来谁能不知道,谁能拒绝三十亩地的诱惑?
有30亩地自己找婆娘也就容易了,也就可以传宗接代了,士兵们想到这里,觉得在战场上把枪抬高三寸很应该。
当然在城墙上还有几人,脸色极其难看,那就是马英俊,杜弘域和李英三人。
马英俊大喝道:“不要听大同贼寇蛊惑人心,来人擂战鼓,把对面的声音压下去。”
“咚咚咚”的战鼓声音响起,压过了城下面的戏曲团声音。
杜弘域道:“这样做治标不治本,本将以为还是要出战,只有击败了大同贼寇,才能真正的振奋士气,让士兵不听这些贼寇的胡言乱语。”
马俊豪脸色凝重的看着下面的贼寇,还是那句老话,谎言不能伤人,真相才是快刀,他的部下两年多来一直是整个关中接触大同社最多的军队。
但是接触的越多,了解的越多,他手中士兵士气下降的就越快,就像上面说的一样,他们为什么要抵抗大同社,难道是没有摇役不香,还是50亩田地不香?
要不是这两年不管是杨鹤和岳和声都满饷给士兵,他的军队只怕等不到这个时刻就崩溃了。
而现在杨鹤被抓,岳和声病逝,下面的士兵也担心,饷银上面还能不能继续给?暗地里已经有很多士兵在讨论如何投降大同社。
他能怎么办?也只能装作不知道啊,他现在抓这些讨论的士兵,他的大军只怕会直接崩溃。
他想了想道:“你有把握战胜大同贼寇?”
杜弘域道:“末将手中的这支大军已经训练了两年,武器配比比大同贼寇更加合理,末将有信心战胜他们。”
马俊豪道:“你带本部人马出战,本将祝你马到成功!”
杜弘域喜道:“遵命!”
他当即集结了自己五千士兵,而后带着这些士兵,从西门出发。
明军的调动很快就被赵云飞察觉,赵云飞当即命令三个步兵团,带着十二门轻型火炮,去阻击杜弘域部。
城墙上,马俊豪,李英二人,躲在一个隐蔽的角落,观察着杜弘域部和赵云飞部之间的调动,两人看了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看出这两支军队的差距了。
李英摇头道:“杜弘域这兵虽然练的不错,但还是比不上大同贼寇,贼寇的实力又提升了。”
马俊豪也很是无奈,大同贼寇本就强大,现在居然还能进步,这让他们怎么打?
下面杜弘域部,出城了之后,以千人为一部,排成了一个进攻的横阵,然后他的整齐的步伐,缓慢的靠近赵云飞,5支部队走的非常整齐,哪怕是行军了几百步,都不需要停下步伐来调整。
现实世界的人不是电脑里面的NPC,这是三边将门学习大同社的武器装备练兵的方法,可以说已经学的非常好了,现在只要是关中的军队,火枪的数量就不会少三成,而之所以是这个数字不是他们不想增加,而是关中火枪的产能已经跟不上了,现在很多将门主力都是半长矛半火枪的军队。
大同军的队列训练方式,他们也照样学习。现在杜弘域部,这整齐的步伐已经不输给大同军多少。
杜弘域部调动的速度已经比传统的明军快了好几倍,说是精锐也不为过,他敢请战是有真本事。
但大同军行动更迅捷,他们用的已经不是横阵前进的方法了。而是以百人为一个纵队,城墙下30多个纵队快速的靠近杜弘域部,连行动最迟缓的火炮部队,也在上百匹战马的拉扯下,炮兵的推动下,快速的追赶步兵的纵队。
在城墙上的马俊豪和李英二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同贼寇的速度明显比杜弘域部快的很多,在战场上速度就是战斗力。
马俊豪想一想,给自己找一个安慰的借口道:“贼寇分成三十多部,现在分开容易,想要再次集结起来就难了,说不定这种方式只是适合行军,不适合战斗。”
火枪在关中大行其道之后,战场的阵型变得简单了。但对士兵组织力的需求却反而越来越高了。
为了发挥出火枪的威力,横正基本上成为了关中军队的主流阵型,这也是关中将门抛弃自己上百年的老兵书,学习大同军的队列的原因。
横阵越宽,敌人一次性受到的打击就越惨烈,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横阵太薄,容易被敌人一击突破,所以阵型也不是越宽越好。关中将门一般是三排长枪兵,三排火枪手配合的阵型,加宽了阵型,兼顾了防御,可以说是攻守兼备。
而现在大同军分出了30多支纵队,他很难想象,这么多支军队如何在战场上重新组成阵型?
很快他就看到了大同军是如何结阵了,只见两支军队快靠近300步的时候,大同社的炮兵就开始发威了。
“轰轰轰!”12门轻型火炮在1里之外开始发威。
开花弹划着优美的弧度,射向了杜弘域的军队。
“轰轰轰!”站在靠近他军队的上空,开花弹瞬间爆炸,炮弹四分五裂,无数的弹片射向明军士兵。
这个时候他们阵型越是严谨,死伤越是惨重,无数士兵被砸的四分五裂,受伤的士兵也忍不住的哀嚎,场面极其悲惨。
“前进,前进!”杜弘域大吼道。
就这样经历三轮炮击之后,杜弘域部伤亡了几百士兵,但靠着两年艰苦的训练,这些士兵还是没有崩溃。
但大同军却趁着炮击的时间,不断的加速冲向杜弘域部。
30多支纵队,在靠近杜弘域八十步距离的时候,前方的士兵停住了脚步,后方的士兵,则以前方的士兵为基准,从左右两个方面扩展,只是一眨眼的功夫,30多支纵队就变成了横队。
大同军的队形极其零散,他们的战线虽然宽,但能看到很多缺口,大致上就排成了前,中,后三条战线,这按照关中这些年战斗的经验,这种散乱的阵型面对敌人紧密的横阵几乎是在找死。
马俊豪都惊愕,难道真被自己说中了,大同贼寇也变得中看不中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