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乾清宫门口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焦急和忧虑。这三个月来,他得到了太多的坏消息。他的将军们在开战之前个个信心十足,拍着胸脯保证能抵挡住女真人,可结果呢,不到两天时间就被女真人打得落花流水,一次次被打脸。
其中最让崇祯气愤的就是袁崇焕。他先说会在蓟镇挡住女真人,信誓旦旦地说“必不令女真越蓟西一步”,崇祯相信了他,可结果不到三天女真人就来到了京师,而袁崇焕甚至不敢在中途抵挡,后面更是当着京师百万百姓面前丢人现眼。崇祯这是恼火到极点了,才不管不顾的关押了袁崇焕。
所以,当听到秀子营大捷的消息时,崇祯一开始还担心这是下面的将军杀良冒功。
就在他满心疑虑的时候,京师内忽然传来极其嘈杂的声音。崇祯脸色一变,心中暗叫不好:“这是哪支军队哗变了,还是女真人打进京师了?”
但很快他就听出这声音不对,这不是哗变的声音,而是欢庆的声音。
“陛下,大捷,陛下,大捷!”曹化淳在知道女真人主力退了之后,快马加鞭地冲到紫禁城,而后一路气喘吁吁地赶过来。
他整个人上气不接下气,冲到崇祯面前,用沙哑的声音说道:“陛下,大捷,一个时辰前秀子营击退女真人主力,皇太极已经领兵撤退10里。”
“这是真的?”这消息如同一记惊雷,直接把崇祯整个人冲傻了。这段时间他接到的全是战败的消息,一败就是几千上万人的损失,而且到处都是战败的战报。现在猛然听到自己手下有一支军队能以一敌十击退女真人的主力,他甚至不敢相信这消息是真的。
曹化淳连忙说道:“陛下,是真的,孙太傅已经派人探查清楚了。”
崇祯惊喜交加,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大声说道:“这是上天赐给朕的戚少保啊!”
第193章 ,满桂又一个袁崇焕
贺涵在击退女真人主力之后,派遣人来京师,请求全军退往永定门驻守。
贺函这次能击溃女真人一个甲喇,女真人不熟悉贺函的战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占据了战场的优势了。贺涵把自己的防线卡在永定河河岸上。女真人只能走冰面进攻,这等于废掉了他们的骑兵力量,为他这次胜利奠定了基础。
但有得必有失,本来永定河就是京城最好的防线,但现在河面结冰这条护城河就没用了,女真人可以绕几里路直接杀到贺涵的侧翼,贺涵再自大也不认为自己5000多的兵力能和4万多的女真骑兵打野战,只有依托京师的城墙做防御,才能最大程度抵消女真骑兵的冲击力。
孙承宗当即答应下来,于是秀子营和太原镇士兵,一路撤退到京城永定门城墙下。
路上他们经过了满桂的营房,满桂则是一脸好奇的看着这些士兵,太原镇的5000士兵还好,虽然他们当中火枪比较多,但他并不认为这支军队会比自己的大军更加强悍。
不过等到看到秀子营,满桂就感叹道:“不愧是能击退皇太极的军队。”
其实秀子营的士兵,就是排成三列,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但这些士兵前进的动作几乎一模一样,5000人硬是走出了其徐如林的感觉。
组织力就是战斗力,能这样行军就代表这支军队战斗力不差,后世网文小说就有这样一个片段,让黄维他们看大决战。
黄维都是觉得电影上的情节是在羞辱他,他的大军真能像电影当中那样有组织力的行军,也不至于被击败了。所以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哪怕从一个行军的片段也能大致看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而后他又不解道:“怎么一群秀才会这么能打?”
他又不是没见过秀才迂腐穷酸,胆子小的跟鹌鹑一样,他实在想不通,这样的人组成的军队居然能击败残暴的女真人。
不止满桂看着这支大军,宣大总兵侯世禄,永宁总兵马世龙等大明军方高层一个个带着自己的亲卫,过来看这次击败了皇太极的军队。贺涵今日这一仗造成的轰动效应不亚于当年的宁远大捷,毕竟这是在京城门口击退的女真人。
而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更是带领着兵部大小官前来迎接他们。
贺涵他们刚到永定城门,曹化淳就来到大军前面道:“陛下有口谕,令太原镇士兵入城休整。”
贺涵他还没觉得什么,直接命令士兵进入京城,他们本来就是勤王大军,现在进城有什么不对?
但大同总兵满桂,宣传总兵侯世禄,永宁总兵马世龙等人当即脸色一沉,变得极其难看起来了。
满桂更是对自己部下孙祖寿不满道:“又是一个袁崇焕。”
孙祖寿宽慰道:“好歹他比袁崇焕更能打。袁崇焕可做不到逼退女真人骑兵。”
明朝军队的军纪一直不怎么样,所以大明有一个规则就是军队不能入城,哪怕是救援的军队。
半个月前,袁崇焕带着关宁铁骑疾驰千里赶到京城,想要入城休整都被拒绝,他们也是参军几十年的老将,但依旧也只能驻守在京城之外,而现在贺涵他们还没提入城休整,圣旨就提前下达了,这让满桂,侯世禄,马世龙这些老将军如何服气?
崇祯继位也有三年了,连满桂这种莽夫也大致了解崇祯的性格,莽撞冲动,容易轻信人。崇祯元年,袁崇焕说了一句5年平辽,天子直接给他放权,一年给辽,蓟等镇500万两钱粮,从这点来说,崇祯是大明朝200年来最大方的天子了,而现在贺函的圣眷显然堪比当初的袁崇焕了。
当然满桂也有妒忌这样的好事没落在他头上,天子对他也信任,继任以来更是对他加官进爵,但终究达不到袁崇焕的那种程度,一年前他和袁崇焕闹矛盾,天子虽然没有明面偏袒袁崇焕,但还是把他调到大同镇做总兵,这就表明他的圣眷不如袁崇焕,好不容易袁崇焕被抓了,又来了第二个。
孙承宗听完圣旨也只能苦笑的跟着入城,连满桂这个莽夫都能想到的事情,他如何能想不到,他甚至明白自己这个学生如此厚待贺涵,只怕还是没有放下击败女真人的想法,秀子营的出现给了他希望,所以他才破例让一支外军进入京城。
他现在都有点担心贺涵年轻气盛,也和袁崇焕一样,放下豪言要战胜女真人,这不但会让大明朝损失一将才,也会影响京师的战局。
进入永定门后,秀子营和太原士兵在瓮城休整,兵部官员前来检验战功。
这次贺涵他们的战功就差了很多了,只有200多颗汉军旗的首级,这价值就低很多了,一颗脑袋不到十两。
不过兵部官员也能理解,女真人有在战场抢回自己士兵首级的习惯,除非彻底在野战当中击溃了女真人,要不然的话想得到他们的首级是非常难的,所以他们的一颗头颅才会如此值钱。
而这个时候司礼监的太监也过来,带来了各种食物和帐篷,还有大量的赏赐给秀子营士兵,总之各种待遇直接拉满级。
以曹化淳为首的司礼监太监们更是对他们说了不少好话,大概的意思是天子要重用他们了,这让贺涵等人受宠若惊。
“如此厚遇,连司礼监的太监都讨好我等,俺参军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张鸿运内心复杂道。
耿如杞苦脸道:“身为人臣自当为国尽忠。”
贺函和耿如杞,张鸿功他们也意识到问题了,他们的待遇好的冠绝全军,连司礼监送衣送食。司礼监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天子,天子如此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只怕天子要他们做事的难度也是冠绝全军的,这口热饭不好吃,天子帐篷也不好住。
他只希望天子不要让他们做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5年平辽。
这个时候孙承宗过来,贺涵三人当即行礼道:“见过孙阁老。”
孙承宗问道:“和老夫说说你等是如何击退皇太极的?”
贺函不敢隐瞒道:“皇太极只派遣了一甲喇女真人和上千汉军旗,末将击溃了这2500人,女真人的伤亡可能只有六七百人。皇太极是看着天色将暗,永定河也不是适合骑兵驰骋的战场,这才退到永定河10里外安营扎寨。”
孙承宗点点头,虽然击溃2500女真人也非常难得,但这才比较符合常理。
而后他问道:“你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什么看法?”
贺函本就有满肚子怨言,不吐不快,他当即道:“能赶到京师勤王的都是忠勇之士,但兵部的调令却如同儿戏一般,今日去良乡,明日去通州,地方州县官员也不准备粮草辎重,以至于勤王大军不是野战被女真人突袭,就是缺少粮草溃散,如果让这些勤王大军驻守在直隶各州县,女真人根本不敢撒野。”
“老夫会坐镇通州指挥各路勤王大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孙承宗听完满脸无奈。
这两年朝廷光顾着党争,把大量的官员打入阉党这之流,大量想要进步官员也加入东林党,于是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分成两派相互进攻。
这次的女真人寇关给了“阉党”机会了,他们故意捣乱,或者说是打击报复,东林党本就是占据清贵职务,这两年更是不断争抢大明高层的位置。
而“阉党”上层被崇祯干掉200多大员,但但东林党人还不肯放过他们,这反而让他们基层的官员团结起来了,而大明朝真正做事的也是这些人。
得罪了这些基层的官员,他们虽然没办法成事,但坏一件事情就太容易了。
在他们的操作下,只要是东林党人的勤王大军,都在他们打击的范围当中,才有了现在这种频繁调动勤王大军的事情。
而耿如杞虽然不是东林党人,但三年前魏忠贤要建立生祠,他拒绝了,而后他还因为这事情被天子升迁为山西巡抚。既然山西巡抚不是我们阉党的人,那就是东林党的人,所以在通州的时候,他们才会一天接到一个兵部的调令。
而兵部尚书王洽刚上任,威望也不高,对兵部的运转也不了解,居然没有发现下面官员的动作,甚至他们的行动都有王洽的背书,程序上完全是合理合规合法的。
但勤王大军却溃败了一支又一支。等崇祯都知道这些事情了,他直接被免职关押起来了。
“阉党”想要东林党失去陛下的眷顾,显然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从女真人入关,东林党人就失去了天子的信任。从袁崇焕关押开始,天子已经准备开始清洗东林党人了。
贺函继续道:“要击败女真人,就要在地方上坚壁清野,把乡村的人口全转移到县城去,地方上的粮食能运走的运走,运不走的全部烧光,一颗粮食也不能留给女真人。
完成坚壁清野,则派出精锐之师。打击女真人的后勤队伍,以上马打下马,以精锐之师进攻蒙古人,汉八旗。
末将打听到,女真人之所以入关,是因为辽东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灾害,皇太极不带领士兵出来抢,女真人就会饿死。”
“末将针对的就是女真人的这个战略,让他们没办法抢到东西,即便抢到了东西也带不回辽东。不断拉扯拖住女真人的主力,打击他们的劫掠部队,让女真人没办法得到钱粮,饿死他们,困死他们。如此即便皇太极带领女真人主力逃回辽东,女真人也会大量的饿死,实力遭受重创。”
孙承宗听到贺涵的话一阵头痛,果然年轻人就是气盛,贺涵这个战略不能说错,但唯一的麻烦就是他们打不过女真人。
第194章 ,崇祯催战
夜幕降临,秀子营的营地却依旧灯火通明。贺涵刚刚安排好伤员,看着那些受伤的弟兄,随后他又从后勤队当中补充了300多的兵员,让队伍重新恢复了一些元气。
秀子营士兵选拔非常激烈,几乎每个民夫都参选,原因也非常简单,成为秀子营士兵收入高,而他们这些民夫却只能拿固定的收入每个月一两,只有打胜仗缴获丰厚的时候,他们才能得肉末。
他们半年前从关中出来,秀子营士兵少的赚了几十两,多的赚了上百两。就那今日的战斗来说,朝廷赏赐一万五千两,一线的战斗人员拿七成,压阵士兵那三成,一场战争下来多的可以拿三两银子,少的也有一两多。
这还只是赏银,600多匹女真人战马,还有女真人的武器铠甲,这些加起来也能值个三四万两,秀子营士兵还能从这些战利品当中再分个几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一场战斗获得的饷银就够普通人家活一年了。
只要足饷,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可以和女真人掰掰手腕子。
翌日一早,朝廷宣旨太监又来了,升贺函为天津总兵,世袭锦衣卫百户。耿如杞加封太子少师,兵部左侍郎,张鸿功官职到没有升迁,但加封太子少保,世袭锦衣卫千户。
三人有点面面相觑了,前面给待遇,后面给官职,陛下到底想要他们做什么?
耿如杞想了想道:“贺将军,这次你立下如此大功,天子必定会委以重任,说不定会将你留在辽东战场对付女真人。本官以前在宣镇待过几年,有些经验之谈,想与你分享,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贺涵认真地点点头。
耿如杞接着说道:“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学识渊博,为人忠厚,又是两代帝师,威望极高。马世龙、满桂都是孙阁老提拔起来的。孙阁老向来喜欢提拔有才干的将军,他对你的前途大有益处。你若有机会,可多向孙阁老请教。”
贺涵再次点头。
“而后就是大同总兵满桂了。”耿如杞继续说道,“他虽然是蒙古人,但忠勇老实,不好声色,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得天子信任。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
耿如杞叹了口气道:“满桂虽有诸多优点,但他也有一些蒙古人的习性。他的士兵纪律极差,常常扰民,即便是在京城也不例外。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军队的形象,也让百姓对他们怨声载道。”
“宣大总兵侯世禄,出身宁夏将门,为人勇敢,屡立战功,也是一员猛将。”
“还有永宁总兵马世龙,他也是将门出身,深得孙阁老器重。”耿如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但他经历了柳河之败后,锐气大减。要不是这次女真人寇边,只怕他还在监牢当中。”
“知道我为什么要和你说这三位总兵的事吗?”耿如杞看着贺涵,目光中带着一丝深意。
贺涵思索片刻说道:“巡抚这是想要某多请教这三位总兵?”
张鸿功语重心长地说道:“巡抚的意思是要你小心他们三个。他们征战百场才获得总兵的官职,而你从军不过三年,就已经追上了他们。而且这次他们救援京师和女真人打了好几场,军队都没能得到充分的休整。但我们一到京师,天子就下旨让我等的军队入城休整,陛下更是赏赐不断,加官进爵。他们三人难免会心生妒忌,有可能在战场上对你不利,甚至害死你。”
“不要以为我们是在这里危言耸听,这些年在辽东战场上被害死的人可不少,满桂还好,他是个直肠子,对你不满会直接说出来,但其他两位总兵就不好说了。”
贺涵心中一凛,他没想到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和战场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危险。
贺涵感激地站起身来,向耿如杞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多谢巡抚大人的教诲,贺某定会牢记在心。”
耿如杞连忙扶起贺涵,说道:“本官这也是为了国家。你是文人出身,能成为将军本就是非常意外之事。甚至我到现在都难以相信你如此骁勇善战。本官只是想为朝廷保住你这个人才,希望你在辽东战场上能够小心谨慎,为朝廷再立战功。”
贺涵坚定地说道:“大人放心,贺某定当不负所望。”
当晚,贺函耿如杞,张鸿功三人被召见,去乾清宫平台议事。”
贺涵一愣,平台,这个地方在他心中算不上什么吉利之地,半个月前,袁崇焕就是在那里被锦衣卫打入诏狱的,虽然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有袁崇焕那样的下场,但去那种地方总觉得有几分膈应。
“愣什么,赶快和本官走。”耿如杞催促道。
一旁的张鸿功笑道:“那可是朝廷重臣议事之地,某都没去过一次,这次算是托你的福了。”
贺涵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跟着耿如杞出发了。一路上,他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眼中满是新奇。紫禁城的宏伟壮丽让他惊叹不已,每一处建筑都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在一个太监的带领下,他们穿过乾清宫,终于来到了平台。此时的平台上,已经汇集了大明军方的高层。
各方人物齐聚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大同总兵、总理勤王军军务总兵官满桂,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和沧桑。宣大总兵侯世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沮丧。
永宁总兵马世龙,身姿挺拔,姿态雄伟和画本当中的关羽无二,最开始他就是因为这个雄伟的身材引起了孙承宗的重视。后面还站着孙祖寿、黑龙云、麻登云等参将。
贺函在这些将军面前都只能算是小辈了,他跟在张鸿功后面,然后他就眼神就被一个人吸引了,这里有个身材魁梧,头留短发的将军,这引起他一惊,因为徐晨也是留短发的。
张鸿功带着一丝气愤道:“这是副总兵申甫,兵部也是病急乱投医了,什么人也敢让他当将军。”
其实他气愤的是当今的天子,但他不敢说出来,只能怪兵部的官员。
副总兵申甫非常特殊。他并非将门之后,甚至在今年之前都没有当过兵。他原本是一名僧人,云游于河南、山东等地。后来在嵩山遇到一位道人,获赠兵书,从此便研习古代车战之法。他放弃了佛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兵法研究中,尤其擅长战车攻防之术。
申甫自认为学成兵法之后,曾投靠颍州大侠刘廷传,并通过其资助赴京推广车战理念。然而,他的想法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直至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逼近北京。
才由庶吉士金声举荐,得以面见崇祯。崇祯看他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本着抓住每根救命稻草的想法,认为他也算是将才,授其“副总兵”职,命其自行募兵练兵。
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他仅招募了数千市井游民,装备与训练严重不足。申甫主张以战车对抗清军骑兵,可仓促间根本无法制造足够的战车,而且这些市井小民缺乏实战经验,战斗力十分薄弱。
在历史上,就是他在卢沟桥阻挡女真人时,因战车转动不灵、士兵溃逃,遭清军绕后突袭,全军覆没。申甫身中数十箭战死,死后还遭朝臣诋毁,甚至无人收尸。
这场战役,在部分记载中提到,申甫仅率十余人迎敌,士兵临阵脱逃,最终孤身战死,其结局悲壮至极,而他的一生却只在史书上留下一句话:“皇太极帅军返回北京城,在卢沟桥击败明副将申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