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去吃饭了,我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哦哦,我啊,我也有点事,我也先走了”
于是很快,诸位教授便纷纷离去,只留下尼基千科在原地继续沉思。
而由于这一期的内容是如此直白且震撼人心,不只是在校园里,随着时间的发酵,仅仅只过去了两三天,那些本来每个月就等着《现代人》发刊后再来一番点评的杂志报刊这一次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始质疑和炮轰这一期的内容。
什么过度丑化贵族形象,可能煽动底层仇恨,破坏社会稳定,渲染阴暗面之类的文章一篇接一篇,甚至有的报纸直接让一位读者来说话,并且声明这位匿名的先生便是一位高尚的贵族,而这位匿名的先生似乎一上来就动了真火:
“他以为他是谁?竟然胆敢对一位公爵评头论足?还敢将他丑化到了这种地步!这种人就应该狠狠赏他一顿鞭子!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样的人在我们贵族阶层绝不存在,反倒是在那些无耻的文人、卑劣的农奴当中广泛存在。”
面对这样的攻击,尽管米哈伊尔向来不怎么回击那些铺天盖地的抨击文章,但这次倒是难得让《现代人》杂志社在一则报纸上发表了声明,大意就是当然了,公爵这一形象并不是在抨击所有的贵族都是这些,而是有可能映射小部分人群,而真正高尚且清白的先生,想必只会付诸一笑。
免责声明这么一发,《现代人》杂志这边基本上就不再管了,毕竟好歹连载了这么长时间,看好这部小说的评论家和忠实读者那都是有的,在这其中将军也在报刊上义气凛然地发声:
“倘若遇上这样卑劣的人,我一定请示伟大的沙皇陛下,得到允许后我一定会亲手崩了这样的败类!”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将军不仅很性情,同时也确实是个老吃家,免责声明和前提条件那是一套一套的
不过这也正常,以如今俄国官场的风气,大多数官员宁愿墨守成规都不敢轻易逾越雷池半步,毕竟以如今的这位沙皇的治国理念,所谓官员,最重要的便是服从。
这种理念下,沙皇那边得到的消息自然是越来越好,他所做的事情自然也越来越没有人敢违背,弄着弄着,尼古拉一世便径直奔向他命定的克里米亚了。
而对于报纸上的这些争论和发声,米哈伊尔这部小说的另一部分读者群体却是毫不关心,毕竟对他们而言,字都不一定认的,又怎么会去关注这样的争吵?
至于字都不认得为什么还能读到这部小说,那自然是有的年轻老爷不知道发什么疯,竟然专门跑去那种普通市民乃至城市里的农奴们聚集的地方去读。
倘若是那些云里雾里的小说,他们这些人连理都不会理,偏偏这部连载小说有很多地方都很吸引人,并且里面角色的处境的凄惨,难免会让他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总之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下来,米哈伊尔的这部小说确实是多了许多普通的读者,而就算他们舍不得花钱买这种昂贵的文学杂志,但是每逢《现代人》发行的日子,总有那么一批年轻人是愿意做这种事情的。
而他们往往是一边做还一边兴高采烈,倘若问起缘由,除了他们本身乐意分享以外,还有人则是会说到:“米哈伊尔先生要是看到我们这么做他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不过说真的,米哈伊尔在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后确实挺高兴的,就是他们少提我两句就更好了.
而对于这一期的这部分内容,这部分读者或许并不会参加什么过分麻烦和复杂的讨论,但是在刚刚听完那位公爵这样一番无耻的自白后,她们很多人还是忍不住小声讨论了起来:
“怎么会这个样子?我原本还以为那位公爵变成了好人,不然怎么会同意他们的婚事?现在看来一切原来都是伪装?”
“比这还要恶劣,既然不同意为何要展现出那样的姿态,事到如今,又在用这副恶毒的面貌侮辱别人了!”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再没有比这更为贴切的名字了!”
即便有些人的情绪似乎有些激动,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肯定是不敢开口过多抨击什么,只能是压制自己的情绪在听完后纷纷离去,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眼底总归是有一丝怒意。
而由于这一期的杂志正好卡在了这个地方,读者来信相比起之前也是大大增加了,甚至说许多读者都没想起来催更,也忘记了“我要你的命!”这种狠活,只是单纯的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询问接下来的剧情。
有人情绪激烈,称公爵这样的恶令人窒息,应该直接让他上绞刑架,有人则是委婉的表明应该惩处这位公爵一番,并且还管家和其他人一个公道,甚至说还有人反倒是为这位公爵辩护了起来,说其想法并没有那么不能接受,而是作者对这样的人物有恶意
这样的信件看看就可以了,至于说有些读者所期盼的好结局,米哈伊尔只能说到时候连载到最后希望他们不会太冲动。
就在米哈伊尔查看这一期的读者来信的时候,被最近杂志报刊上的各种言论搞得心神不宁的尼基千科也是找上门来,略带慌张的询问米哈伊尔:
“米哈伊尔先生,你难道就不怕这些声音吗?听我的劝,小心一点吧!”
面对这样的劝告,米哈伊尔只是微微摇了摇头,接着才笑着开口道:“怕什么?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尼基千科:“?!”
我真得赶紧退休了!
当然了,米哈伊尔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其实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屠格涅夫已经写信过来,差不多就是他马上便要启程回俄国了。
毫无疑问,屠格涅夫肯定会带来不少好消息,这样的话,也算是跟现在的这种情况对冲一波了
第173章 失败与沸腾的巴黎
当《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连载到了高潮的部分的时候,远在巴黎的《八十天环游世界》,其连载的进度基本上也已经来到了尾声。
毕竟是每天都要连载新的内容,唯有周日或者是碰到了别的什么节假日和意外才有可能停下来那么一天,再加上《八十天环游世界》这部小说颇为紧凑,因此差不多只连载了两个月的时间,这部小说似乎就要正式走向完结了。
对此一直关注着这部小说的大仲马在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可谓是痛心疾首:
“糊涂!糊涂啊!以这部小说目前受欢迎的程度,怎么才写了这么点就结束了呢?要是让我来,我肯定每个地区都要添上好几个新人物,再填充大量的新情节,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增添各种细节啊!
就比如把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精心描绘一番,再大段大段的书写沿途景物,描写日常出行的各种小事.
屠格涅夫,将我的这些意见统统传达给那位米哈伊尔吧!他实在是太诚实了,这是不行的!”
这样的反应当然不是假的,毕竟以《八十天环游世界》这部小说目前在巴黎的受欢迎程度,似乎完全可以跟他那部《基督山伯爵》比比看了!
而别人不知道《基督山伯爵》到底多能赚钱,他本人难道还不清楚吗?
那可都是明晃晃的法郎!
大仲马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出的建议,而正常来说,报纸这一方无疑会非常痛恨这种骗稿费的行为,岂料在有一次见面的时候,《世纪报》的编辑吉拉丹也是将屠格涅夫拉走然后说起了悄悄话:
“我也觉得就这样完结实在是太遗憾了,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也想看到更多的内容,所以我愿意找我们杂志社的老板再努力争取一番,延长这部小说的篇幅再为那位米哈伊尔先生争取更多的稿费!
因此请您尽管联系那位米哈伊尔先生吧!最好是再增加好几个月的篇幅!”
当然了,这话虽然听着好听,但实际上还是因为这部小说在连载期间已经为《世纪报》带来了快五千的订户!杂志社最近的效益可谓是猛涨了许多,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希望这部小说这么快就完结?
至于说换个好听的说法,那肯定还是笼络一下这位作者的心,要让他知道《世纪报》这边到底有看重他和尊敬他!
对于这个问题,始终关注着这本书的情况的屠格涅夫当然也知道这部小说究竟有多大的潜力,因此在听了听别人的意见后,屠格涅夫当即就写信询问了米哈伊尔的意见,看看米哈伊尔要不要再继续延长内容,或者干脆趁热打铁,来个《八十天环游世界续》。
只是面对这样的提议,米哈伊尔只是回了一句:
“不用了,就这样吧,故事到这里结束刚刚好。”
等米哈伊尔的回信过来了以后,知道了这个消息的大仲马颇为遗憾,而吉拉丹则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这种白白捡钱的事情竟然都要拒绝吗?
至于另一位知情人巴尔扎克老师,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先是不解地摇了摇头道:“怎么会有这种傻瓜?”
接着把头扭过去后便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巴尔扎克老师的脸上也是难得露出了快活的神色。
好险啊!差点就见证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实现财富自由了!
如此年轻,不欠债就好了,实现财富自由是想干什么?!
年轻人就应该尝遍世上的艰难才能有一番成就!
面对众人这样的反应,虽然屠格涅夫心里面也有一丝不解,但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在众人面前云淡风轻地说道:“各位,金钱想必是米哈伊尔最不在意的东西了!他在这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看法,想必从《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你们也能看得出一二了”
尽管不少人都对屠格涅夫的这种说法有些怀疑,但是考虑到那两篇小说的存在的话,也有不少人觉得这种事确实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上次在乔治·桑和巴尔扎克面前读了那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这篇小说也很快就发表在了巴黎的文学杂志上。
毕竟就算是想要挑刺的巴尔扎克,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学作品,即便是在如今的法国文坛上,似乎也称得上一句质量上乘。
而由于《八十天环游世界》的连载给米哈伊尔带来了很大的名气,因此在这篇小说发表后,就算是巴黎的普通民众都专门找到了有这篇文章的那一期文学杂志,然后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
像《我的叔叔于勒》这种文章,对于普通市民的触动反而是最大的,毕竟那种为了生计问题日夜忙碌乃至不得不为了一些小钱斤斤计较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不是普通市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呢?
等众多读者读完这篇小说后,关于小说中的菲利普一家和于勒叔叔到底谁对谁错,一时之间也是成了杂志报刊上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巴黎的不少评论家们也是纷纷用着惊奇的目光在分析和讨论着这篇小说:
“以我之见,这篇小说同巴尔扎克先生的那部《高老头》有着比较相近的主旨,不过比起高老头所描写的上层社会,这篇小说则是将目光聚焦在了金钱对于社会、对于普通民众们的侵蚀,这样的目光无疑是超前的,一介俄国人竟然能够有这样的眼光?”
“真是罕见!一个奴隶制国家出身的人对于某些东西的洞见竟然如此深刻?”
“并非不能理解,他的笔触已经将手伸到1872年了!说真的,他的那部小说我越读便越觉得未来或许真是这个样子,至少也是相近的!有着这样敏锐的洞察力,写出这篇《我的叔叔于勒》我倒是觉得很正常。”
“不要再提那部《八十天环游世界》!在我看来,除了讨好读者以外,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几乎就等于没有!只有上帝才知道为什么这样毫无文学素养的小说竟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欢迎!
我本以为这位作者在《项链》之后就因为金钱快速堕落了,但是这篇《我的叔叔于勒》却是再次扭转了我对他的看法。”
“用法语竟然都能写出这样精彩的小说,想必他的法语水平绝不在他的母语水平之下。”
有这样称赞的声音,负面声音当然也不会少,但是作为最近在巴黎正热门的人物,关于米哈伊尔的负面消息其实已经引起不了太大的波澜,毕竟抛开他的成功先不谈,他人都没在巴黎呢!
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而当巴黎文学界对于《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讨论仍然在继续的时候,有关《八十天环游世界》的讨论更是最近的巴黎杂志界讨论的重中之重。
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每每去实地考察的时候,他们便能在街头、咖啡厅和小酒馆听到这样的声音:
“《世纪报》呢?快给我来一份!”
“哪个狗娘养的在挤我?哎呦!快给我一份《世纪报》!”
“Merde!为什么没了?!你就不能多带来几份吗?!有谁拿到了?快跟我讲讲今天的剧情!”
“快些讲吧!听完我就要工作去了,倘若没听到,我这一天都不会踏实的!说不定就要因为心不在焉被老板开除了!”
“故事发展到哪了?唉!越到最后面的时候反而遇到了越多的麻烦!坦白说,我真有点欣赏那个英国佬了,反正赢的也是英国佬的钱。那个该死的侦探,一切都是因为他!”
毫无疑问,小说越到后面便越让很多读者感到心惊肉跳,以至于读者们现在完全不知道这位福格先生究竟能不能成功。
尽管有人保证说:“放心吧!都到了这个地步了,他怎敢让这位福格先生失败呢?倘若要是真让这位先生失败了,我第一个不答应!我一定会冲进他的住处,狠狠地揍他一顿!”
但是最新一期的内容,似乎还是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值得一提的是,《八十天环游世界》的主要剧情基本上已经要走完了,简单来说,福格先生和他的仆人行动之后,一位怀疑福格先生是窃贼的侦探随之便追了上来,但为了等到逮捕令,这位名为费克斯的侦探便一直跟踪着福格一行人,还试图策反仆人路路通。
而在这个过程中,福格一行人在印度拯救了一位被要求殉葬的寡妇艾娥达,又遇到了诸如延误、被抢劫、错过轮船等一系列麻烦。
对于有些情节,米哈伊尔当然还是亲自上手添了一些内容,毕竟《八十天环游世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小说中写了印度野蛮落后的殉葬制度,但并没有深入讨论一下大英在殖民政策上的大缺大德。
关于殖民这一块,大英确实是很有心得的,一个比较普遍的方法差不多就是让本地人来治本地人,而为了不至于让本地人联合起来造反,因此对于殖民地的很多落后风俗,大英这边反而是进行了一定的强化。
毕竟殖民地要什么文明?最好是一直保持野蛮落后的原始风貌。
像这一块的话,米哈伊尔无疑是在不影响故事的前提下添了些笔墨,至于什么鸦片战争那就更是了,除此之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大意就是:
“你们以为掠夺来的好处最终都是到了谁手里?如你所见,英国依旧在发生饥荒,工厂里的人依旧永世不得翻身。”
当然,并没有展开大篇幅的议论,而像这部分内容的话,巴黎人无疑也是看的很乐呵的,看着看着,有些市民也是不无讽刺地在小酒馆或者咖啡厅里高呼:
“你们以为只有英国人是这样吗?法国在这方面也是一样的!俄国说不定就更是了!写这部小说的先生真是‘用心险恶’啊!”
屠格涅夫和别林斯基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确实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每每这种时候,别林斯基便忍不住露出了快活的笑容:“没错!这才是米哈伊尔!即便是在再简单不过的文章里面,人们总得看到他难以掩饰的正义感和鲜明的立场!”
屠格涅夫虽然不至于露出快活的微笑,但也是不得不摇头感慨道:“是啊,不这样写就不是米哈伊尔了。”
而为什么要说最新一期的内容似乎打了很多读者的脸,只因在最近的内容当中,福格一行人好不容易已经走到了最后这段路程,那位一直跟踪着他们的侦探费克斯终于是亮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逮捕了福格。
福格被关押后,尽管过了几个小时便查明真劫匪已经落网,福格先生也被无罪释放,但这确实已经耽误了关键的时间,因此:
“三点钟,斐利亚,福克跟司机说了几句话,许了他一笔奖金,福克先生带着艾娥达夫人和他的忠实仆人,坐着火车飞快地开往伦敦去了。
火车必须在五个半小时之内跑完这一段从利物浦到伦敦的铁路,如果沿途不错车,能一直不停地开,赶到伦敦还是很可能的,但是路上偏偏又有些耽搁,当这位绅士到达终点车站时,伦敦市所有的大钟都指着九点差十分。斐利亚·福克完成了他的环绕地球的旅行,但是迟到了五分钟!……”
什么?
开什么玩笑?!
就在这一期发行的时候,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在巴黎的各大咖啡厅和酒馆当中,在许多居民的家中,甚至说是在一些豪华的府邸当中,全都有人坐不住了。
有人拿着报纸目瞪口呆地停留在了原地,完全忘记了自己要去工作这件事,有人的咖啡和酒突然就泼在了他们的衣服和裤子上,但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反应,更有人在一气之下,干脆直接就将手上的东西摔在了地上
“上帝啊?!他在搞什么啊?!竟然真的没有赶上?”
“作者呢?作者到底想干什么?有没有人能告诉我他的住址?!”
“狗屎!我就知道这该死的侦探要坏事,结果偏偏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
“上帝啊!更加不能让人接受的事情来了,你们猜明天是周几?星期日!正好是杂志休息的日子!偏偏就卡在了这样的时候?!”
“为什么会这样?一路上经过了这么多波折,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那这个英国佬岂不是要破产成为穷光蛋了?那他接下来可怎么办?”
“完整看了整部小说,这位向来冷静机智的福格先生这里是真的生气了,难怪以他的性格都狠狠揍了这个傻瓜侦探两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