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国当文豪 第93节

  尤其是在巴尔扎克的这一部分,什么“人物再现法”、“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听着这些东西听得一愣一愣的巴尔扎克:“?”

  坦白说,像巴尔扎克这样的大作家,拍他马屁的人只比他的债主要少上一些,至于崇拜者更是不计其数,按理说他对这些东西早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那位遥远的俄国作家所阐述的东西,几乎每一样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面。

  甚至说都快让巴尔扎克产生了一种荒谬的错觉,难不成,他比我更懂我的作品?

  总而言之,从这些细节就能判断出,那位传言中年轻、英俊和富有的俄国作家绝对非常熟悉他的作品,说不定确实就是他的崇拜者,想到这里,原本还板着个脸的巴尔扎克老师开始乐的直拍肚皮.

  以至于到最后他反而是主动问起了关于米哈伊尔的消息,不过在这个问询当中,巴尔扎克难免带了点比较的意思:

  “他有债主吗?”

  “以前的话,他为了实现我们很多人共同的事业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但是他是对的,即便是这样的豪赌他也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如今的话,应该只有别人欠他债的份。”

  “想见他的贵族夫人多吗?她们愿意给他赞助吗?”

  “有很多,不过他从不肯轻易接受这些东西,他曾经说过,靠自己就能实现的东西,就不需要劳烦别人了。”

  巴尔扎克:“?”

  糊涂啊!

  问的越多,巴尔扎克的脸色就变得越来越差,好在是最后他灵机一动,询问道:“那他的胃口如何?”

  问到这里,巴尔扎克老师的脸上无疑就浮现出了自信的神色。

  像他的话,有一次在巴黎一家餐厅吃饭时,那可是吞下了十多片羊肉、一份萝卜炖鸭肉、一条诺曼底鲳鱼、两只松鸡,还有一百多只牡蛎。等到最后,他还吃了一道餐后甜点,而这道甜点由十二个梨以及不少甜品、水果和利口酒组成。

  食欲旺盛这一块,巴尔扎克老师确实是出了名的,屠格涅夫自然也是有所耳闻。

  但即便如此,面对这个问题,他还是犹豫了一阵,最后才开口说道:“还不错。”

  “那我就明白了。”

  听到这个回答后,巴尔扎克当然是理解为了一般般,因此他终于是心满意足地结束了自己的问话。

  至于乔治·桑,她问的问题相对而言要更大一点,简单来说就是:

  “从小说当中,我似乎已经明白了他对我们接下来这个时代的看法,那么对于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呢?”

  “他说,首先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当这些争论和对话正在发生的时候,由于有些内容实在是精彩,因此无论是沙龙的女主人还是场上的其他一些客人,全都在快速地做着记录,甚至说有些人已经在想着如何将今晚的内容整理成一篇文章,然后火速投给报纸和杂志!

  要知道,由于《八十天环游世界》的风靡,巴黎的众多读者当然是忍不住好奇起了作者的身份以及他的言行,在这种状况下写下这样的文章,报纸那边绝对会开出一个不低的价格。

  更别说他的文章和他的那些对于文学的看法以及其它言论,都是如此的精妙且震撼人心了!

  倘若他此时此刻正身处巴黎,那么说不定很快就能成为巴黎上流社会的宠儿,然后跟一位又一位贵族夫人来上一段风流韵事了。

  而目睹了这两位大作家对这篇短篇小说的争论,有些人的脑子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了一个又一个标题.

  正当有关米哈伊尔的风暴似乎将要在巴黎刮起来的时候,在遥远的圣彼得堡,全然不知自己在别人那里已经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形象的米哈伊尔,此时此刻正颇为头疼地看着自己这阵子收到的信。

  说到这个,那自然还是要追溯到参加罗斯托普钦娜夫人沙龙的那个晚上,米哈伊尔本以为这无非就是一场普通的文学沙龙,米哈伊尔差不多早就已经习惯了。

  岂料首先是众多的女性听众让米哈伊尔吃了一惊,接着在晚会之后,米哈伊尔就收到了许多来信。

  在这年头的俄国,贵族女性跟作家有通信往来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牢大普希金还从中得到了不少写诗的灵感,米哈伊尔肯定也遇到过不少这种事情,光是杂志那边每个月的读者来信就够他喝一壶了。

  但像这种事情的话,有那么几个很正常,要是太多的话反倒是成了一种负担,至于跟这么多人同时交流那就更不可能了。

  于是在写给这些人的回信当中,米哈伊尔便尽量表现的客气和正式,基本不谈什么私人的话题,以免还有后续。

  不过即便如此,光给这么多人写回信就已经让米哈伊尔的脑细胞快死完了。

  而除此之外,罗斯托普钦娜夫人说是让米哈伊尔常来坐坐也并非是一句客气话,自那之后的沙龙基本上都会给米哈伊尔送来请柬,即便是米哈伊尔不来,出于对米哈伊尔的欣赏和推崇,这位夫人也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沙龙,帮助提升米哈伊尔的文学声誉。

  既然如此,很多时候米哈伊尔确实是不好推脱,好在是米哈伊尔如今还是大学生,因此面对罗斯托普钦娜夫人的邀约,米哈伊尔在回信里面如实回复,大意就是马上开学,需要温习一下功课,不然恐难在今年毕业。

  看到这个回复的罗斯托普钦娜夫人:“?”

  原来他竟然还要上学.

  这样的理由的话,罗斯托普钦娜夫人虽然有些意外,但确实是表示理解,而且还表示倘若米哈伊尔在学校里面遇到了什么麻烦,她倒是也认识一些熟人。

  当然了,这种话米哈伊尔认识的很多人都说过,但像米哈伊尔这样的老实学生能有什么坏心思?基本上都用不到这些关系。

  而开学这话当然不是假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圣彼得堡大学的假期马上就要结束,至于说米哈伊尔此前所说的奖学金一事,基本上已经在这个假期当中完成了。

  这种事当然不适合在大学里面搞得大张旗鼓,否则难免会引起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关注乃至举报,于是就在这个假期期间,米哈伊尔在确定了合适的人选之后,干脆是亲自上门跟这些家境贫寒的平民大学生谈了谈这件事。

  当米哈伊尔初次登门的时候,他的这些同学往往是先大吃一惊,接着便开始为自己的住处和处境感到窘迫,毕竟像他们有些人的条件,无疑是住在廉价公寓乃至地下室当中,有些人连一个能招待客人的地方都没有。

  而在有些人眼中,像米哈伊尔这样的大人物当然会难以适应这种地方,但说实话,米哈伊尔回到这些地方就跟回家了一样。

  于是当米哈伊尔提了一点自己曾经的境况之后,很快就跟自己这些校友拉近了距离,而在这个闲聊的过程中,米哈伊尔确实是从这些同学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既因为贫困和圣彼得堡冬天糟糕的环境生了病,身上又没有什么钱,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熬不过这个冬天。

  闲聊再次了解了情况过后,米哈伊尔便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自己那个奖学金的想法,这就又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而在得知这样的一份资助不需要任何回报的时候,有的人顿时就是性情了起来: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是我能为您做的吗?您尽管开口,我绝不推辞!”

  米哈伊尔:“?”

  太性情了老弟,而且我能有什么不方便的事

  “您就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吧。”

  当时遇到这个情况,米哈伊尔只是微笑着同对方握了握手道:“非要说有什么要求的话,做好事吧,改变您自己的命运,或许也能改变他人的命运,等到了那时候,彼时彼刻,便恰如此时此刻。”

  还有的人则是更加性情,就像其中一位同学或许是因为情绪和气氛都到了,当场便跟米哈伊尔忏悔了起来:“我真的不知道该对您说什么好了,若不是您,兴许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杀人犯了,因为种种原因,此前我的脑中一直盘旋着一个可怕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您来了.”

  米哈伊尔:“.”

  为何听起来竟如此熟悉?

  或许对于任何一个处境艰难到一定地步的人,大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吧。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米哈伊尔确实是同很多人都有了交流,也真切地了解了他们的境况,至于说能不能从中得到回报,米哈伊尔确实就没怎么考虑过这件事。

  只能说,希望他们也能多做些好事吧。

  大致想了想这件事后,米哈伊尔便继续看手头上的信,看着看着,就又绞尽脑汁地写了几封回信。

  等做完这些后,能量已经耗尽的米哈伊尔终于是躺到了床上,然后非常顺利地进入了梦乡

更新时间调整

  更新时间调整一下兄弟们,设在早上八点太考验人的自制力了,一不小心就会开启熬夜模式。

  所以为了督促自己,改到每天晚上七点了。

  实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狗命,还望各位多多见谅。

  明天日六双更一下,再次感谢各位的理解和支持(o o)

第167章 开学与规划

  关于这年头的圣彼得堡大学有没有校服这件事,那当然还是有的,这件事还是由尼古拉一世在1834年一手操办,首次将校服纳入国家制服体系,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必须统一着装。

  而圣彼得堡大学作为俄国最高学府,其制服设计需体现“忠诚、纪律与学术尊严”,于是所谓的校服干脆就是融合了军官制服与文官服饰的元素,像冬天的话,差不多就是深蓝色双排扣军装式大衣,黑色羊毛直筒裤,黑色三角帽以及黑色长靴。

  这套衣服最麻烦的还是学监会每日检查制服整洁度,纽扣缺失,出现污渍和褶皱还要罚款1到5卢布,作为学监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米哈伊尔是真觉得这一身还挺麻烦的。

  好在是他差不多今年六月就能毕业的样子,毕业之后应该是先跟着屠格涅夫去他家的庄园住上一段时间,学一学打枪和骑马,以备不时之需,再然后,就是正式开启自己的欧洲之旅,第一站当然是法国,接着最好是再去一趟英国,提前布局一下做好一定的准备。

  等这一套流程下来,估计已经是1847年了。

  而在此之前,由于圣彼得堡大学已经开学,因此在这天早上的话,米哈伊尔只能是费劲地换上这套衣服,然后努力在自己母亲、妹妹以及那位小帮佣不知为何有些激动的目光中,压制住自己打哈欠的欲望,尽量表现得精神一些。

  说起来不同的人见到米哈伊尔穿这身制服确实是有不一样的反应,像是别林斯基之前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明显有些愕然,张嘴就道:

  “米哈伊尔,你怎么穿着由尼古拉一世亲自批准的校服?哦对,你还是大学生,瞧我这记性,不过我还是觉得你不适合这一身,看起来总感觉有些奇怪。”

  别林斯基这么觉得的原因,当然还是因为这套衣服深蓝色象征忠诚,金饰彰显皇权,剪裁则体现纪律,在别林斯基眼里,米哈伊尔估计跟这三样东西一样都不沾边。

  坦白说,虽然当时的米哈伊尔很想出于开玩笑亦或者是解构权威的心态,跟别林斯基来上一句“忠!诚!”

  但考虑到别林斯基身体不好,米哈伊尔最终还是决定算了,要是别林斯基一口气没上来,那玩笑就真成事故了.

  别林斯基是这个反应,但有一次将军了偶遇了穿着这身衣服的米哈伊尔可谓是大加赞赏:“瞧瞧瞧瞧,你穿着这一身是多么合适啊!伟大的沙皇陛下看到像你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欣喜万分的!米哈伊尔,光是从你这副精气神我就能看出你对沙皇陛下的忠诚了。”

  米哈伊尔:“?”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跟你相遇的时候我刚从餐馆里出来.

  抛开这些先不谈,当米哈伊尔在家人的目送中走出家门后,总算是能无精打采地打起了哈欠,而没过多久,他就跟自己的同学德米特里在一个路口会合。

  而即便是寒冷的天气也未能抑制住德米特里的热情,只见他上来就是给了好些天没见的米哈伊尔一个熊抱,米哈伊尔眼前稍微一黑的同时,也是听到对方如此说道:“米哈伊尔,这个冬天你怎么不多出来走动走动呢?不过虽然见不到你的人,但在我去过的许多地下小组中总是能听到你的名字,那种感觉就仿佛你也参加了一样!”

  米哈伊尔:“???”

  许多是什么鬼,德米你越来越暴力了

  “那很让人脊背发凉了。”

  嘴角微微抽了抽,虽说是这么回的,但事到如今米哈伊尔差不多也习惯了,甚至还简单问了几句地下小组的事,而聊着这些东西的同时,两人便继续朝着学校赶去。

  当他们两个正在路上的时候,圣彼得堡大学的学监阿列克塞也已经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工作,像他这样的职位,那自然就是溜达在学校门口或者别的地方,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有问题,再注意看有没有很多学生扎堆聚在一起,说着什么不好的言论。

  倘若有人来学校来时没带佩剑,制服大衣也没有扣好扣子,亦或者是一些别的事情,那么这些学生就要被他扣押下来到木板房里反省一阵子。

  而兴许是刚开学的第一天学生们都比较严谨的缘故,总之学监阿列克塞这么一圈圈逛下来后,眼见一个又一个看上去十分注重纪律的学生走进校园,既不敢聚众大声讨论一些什么事情,也不敢表现得与众不同和出格,见到他知道问好,并且似乎很想继续去学习那些服务于忠君爱国的知识。

  一想到这,学监阿列克塞便忍不住轻哼一声,然后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真是一片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啊!

  现在的大学生就该这样!

  就当阿列克塞沉醉在这样的景象的时候,不知为何,他忽然听到校门口那里传来了一阵骚动,尽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阿列克塞还是紧忙向校门口赶去,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当然就听到了类似这样的谈话:

  “你们也都看过那篇《醋栗》了?”

  “当然!这一篇是我现在最喜欢的小说了,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在文学上再也没有比这段关于幸福的演讲更加激动人心了,趁着年轻做好事吧,不要停下来!”

  “他似乎就是这么做的,我听说他秘密资助.”

  “嘘!”

  “什么秘密资助?这可都是光明正大跟学校通报过的!”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

  听到这些话的阿列克塞:“???”

  又写了什么好文章似乎并不难理解,毕竟这位年轻的作家已经将自己的作品带到了法国这件事,就连阿列克塞这种几乎不关注俄国文学界的消息的人都有所耳闻,因此再写出什么不得了的文章也并不是一件难理解的事情。

  但是秘密资助是什么东西?!

  他想干什么?!

  就在学监阿列克塞心中警铃大作的时候,他也终于是来到了校门口,而学生们眼见他已经过来,沸腾的情绪多少是冷却了一些,于是一时之间并没有一窝蜂地涌过去,而是不自觉地就站在了那里,然后等着某个人的到来。

  不得不说,像《醋栗》这样朴实又极具力量感的文章,对于年轻人们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德米特里刚刚跟米哈伊尔所说的最近地下小组的讨论,就几乎很少能绕过《醋栗》这篇最新的文章。

  至于说这篇文章当中的幸福和做好事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似乎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相对平和,有的就比较激进。

首节 上一节 93/1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