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仁慈的上帝启示了他?
仁慈的上帝唤醒了他那颗饱受伤害但仍然坚韧的心灵吗?!
可这样的伦敦,他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摆脱他目前的处境?
毕竟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伦敦是彻底将穷人打进了泥沼,而不是真的会给穷人重头再来的机会。
正当狄更斯既欣慰、感动,同时又开始为苏比的未来感到忧虑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就看向了后面的内容:
“苏比觉得有一只手搁上他的臂膀。他立即转过脸,看见一名警察的阔脸盘。
“你在这儿干吗?”警察问。
“没干什么。”苏比回答。
“那就跟我走。”警察说。
“关进监狱。”第二天早晨警察厅的长官说。”
而在最后的最后,苏比心想:
“幸亏不是济贫院!”
看到这里的狄更斯:“.”
看到这里的狄更斯:“???”
啊?
狄更斯简直如同石化了一般呆站在了原地。
这样的转折.这样的转折!
尽管从逻辑上来说算是在意料之中,可怎么能这样写呢!
太难以形容了
而且为什么一个俄国的作家对于英国的现实竟然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
为何他又能对英国进行如此刻薄和尖锐的讽刺?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简直都快让伦敦成为一个笑话了!
莫非他在俄国也是这样写的吗?
那他为什么还好好的活到了今天?!
等到狄更斯好不容易从这个简直要让人叫出声的结尾和一大堆疑问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却突然感到有人正在用一种十分奇特的目光盯着他看。
等到狄更斯看过去的时候,这位长相十分讨人喜欢同时又带着一种迷人的微笑的年轻人就笑着开口问道:“您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嗯?您说这本书?”
尽管愣了一下,但眼见这位年轻人似乎只是想参考一下他的意见,于是狄更斯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开口回答道:“很不错的书,故事也很感人和很有意思.”
“哦?”
似乎是出于某种恶趣味,这位年轻人接着问道:“那比起《炉边蟋蟀》这本书又怎么样呢?”
狄更斯:“?”
虽然有点想来一句“比不上”,但为人还算正派的狄更斯终究还是点了点头道:“篇幅不太一样,不好放在一起比较,但这两本书同样优秀”
“谢谢您的意见。”
这位似乎憋着笑意的年轻人在道谢之后便转身欲走,可走了几步,想到了什么的他便又转过身来,然后笑着说道:“圣诞快乐!狄更斯先生!”
“圣诞快乐。”
在下意识地回应了这么一句后,突然反应过来什么的狄更斯赶忙朝着这位年轻人看去,只可惜这位年轻人走的实在是太快,狄更斯只看到了最后一抹残影,接着这位年轻人便毫不犹豫地走进了黑暗的地方,然后就消失在了阴影的深处。
而在狄更斯看不见的地方,刚才恶趣味了一下的米哈伊尔便再也忍不住了,竟然难得的大笑了起来。
这样的笑声在让黑夜都摇晃了一下的同时,也是晃动起了米哈伊尔的某些思绪。
毫无疑问,像《麦琪的礼物》和《警察和赞美诗》这两篇小说肯定要经过一定的改编,《麦琪的礼物》还好,基本不用做太大的改动,但像《警察和赞美诗》这篇小说的话,改编起来就真的让人有些掉头发了。
好在是核心情节、核心幽默和核心转折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顺带还添了点这年头大英的特色。
不过该说不说,有些地方好像太暴力了.
但我都来到大英了,再不暴力去哪暴力啊?!
一想到这里,今天的情绪难得高涨的米哈伊尔竟忍不住脱帽向眼前的一切行了一个礼。
而在感受着属于伦敦的黑暗和属于圣诞节的欢腾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是在圣诞节的前夜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和妹妹,想到了自己的朋友们,想到了更多更多的人
于是乎,在这样一个欢乐的节日,米哈伊尔举起了手中的黑夜、浓雾和雪花,然后大笑着说道:
“圣诞快乐!我亲爱的亲人们!
“圣诞快乐!我亲爱的朋友们!”
等到米哈伊尔正要继续向前走去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忘了什么的米哈伊尔重新转过身来,接着他的笑声便和风雪混合在了一起,最后在黑暗中,米哈伊尔的声音仿佛像灯光一样亮起:
“差点忘了你们了!最后,圣诞快乐!我最最亲爱的读者们!”
第232章 英国欢迎善意的建议,但拒绝毫无根据的指责
关于米哈伊尔的圣诞图书《麦琪的礼物》在圣诞节到来前的销售情况,出版商艾略特略微有些遗憾地说道:
“您的作品在我看来是很不错的,只可惜您选择了圣诞节这个日子,狄更斯先生在这一天几乎是无人能敌的,他去年的圣诞图书《教堂钟声》就卖的够好的了,结果今年的《炉边蟋蟀》还要是去年的两倍!
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影响了您的图书的销售,不过卖得也还不错,已经有几千册了米哈伊尔先生,这对您这样一个初次用英语进行创作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对于这样的成绩,米哈伊尔只是一笑置之,毕竟有些东西可能还要再酝酿一段时间。
再就是狄更斯今年的圣诞图书虽然要比他前两本圣诞图书卖的都要好,但《炉边蟋蟀》一直未能得到评论界的认可,那些一直寻找狄更斯影响力衰退证据的人对该书展开了猛烈攻击,将其批评为“虚情假义”的言辞。
《泰晤士报》更是将其称为“一个过早老去的天才说的胡话”。
这在一定程度上跟狄更斯即将创办一份与他们竞争的报纸有关。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米哈伊尔的圣诞图书又是否能得到英国评论界的认可?
在报纸上的这些评论出现之前,英国人正热热闹闹地庆祝着今年的圣诞节。
早晨的时候人们会争先恐后地前往教堂做礼拜,颂唱圣诞颂歌,感谢上帝的恩赐,接下来人们可能一如既往的要处理生活上的许多琐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圣诞欢乐的气氛也逐渐走向了高潮。
当伦敦的一个又一个家庭享用完一年当中最为丰盛的晚餐之后,全家人便在红彤彤的烛光下尽情享受着这一难得的时刻,家庭内部或者会有颂歌队上门演唱,紧接着也有一些像捉迷藏之类的室内游戏。
与此同时,围坐在炉火旁讲述鬼故事和传说乃至其它故事也是冬季夜晚常见的娱乐,而随着夜色的加深,这一活动往往才是这欢腾的一天的收尾。
听困了的孩子踩着摇摇晃晃的步伐,一接触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便沉沉睡去,有人越听反而越是精神,一定要把故事听完才肯罢休,然后再怀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心情在黑暗当中胡思乱想,过了良久,他才方能在这个难得的夜晚里进入梦乡。
此时此刻,这一幕正在伦敦的许多家庭当中上演。
在这其中,拉扎勒斯是一位保守且有着自己的一套对于生活的看法的伦敦老绅士,他有许多牢固且坚不可摧的看法,就像英国一定要有一个国王,革命就是一种瘟疫,英国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英国的文学也一定是最好的
与此同时,他对法国人有着一种很深的偏见,据说是他有一次曾难得地跑去巴黎旅游,而在得知他是一个英国人后,一个巴黎人直接就跟他开起了玩笑:
“嘿!老兄!您听说过莎士比亚吗?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人!”
然后老绅士拉扎勒斯就用自己的手杖狠狠敲向对方的脑袋.
但偏偏,他的儿子却是一个对法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人,甚至说买回来的圣诞图书都要买一位法国人的书!
哦不对,还不是纯正的法国人,是一位来自俄国然后却在法国成名的俄国人!这简直就是双重的野蛮和卑劣!
而如今,这位双面人竟然还要来玷污英国文学了!
我看他是想让英国人来找找他作品当中的语法问题才对!
当然,这位老绅士也并不是很喜欢狄更斯的圣诞图书,只因狄更斯的上本圣诞图书《教堂钟声》对于那些坚定维护现状的人来说是一份难以接受的礼物,因为狄更斯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祖国政治体制的厌恶和对社会风俗的憎恶。
对此老绅士拉扎勒斯曾犀利地评价道:“或许他是因为去外面去的太多,被很多东西给迷了心智!当然,更有可能的是他收了法国政府的年金!否则他绝不会写出这样的书。”
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绅士拉扎勒斯还要更加痛恨像狄更斯这样的英国作家。
正因如此,当他的儿子再三向他保证:“《麦琪的礼物》是一个温馨且令人愉快的故事,绝对没有任何让人不愉快的成分,这样的故事应当念给孩子们听”
再加上老绅士拉扎勒斯确实还想听一些新的圣诞故事,因此最终他还是决定勉为其难地给那位双面作家一个机会。
于是他的儿子很快就给整个家庭念了起来:
“一镑七先令。一共这么多,而且其中的两先令还是用小铜板凑成的。这些钱是向杂货铺、肉铺和菜担子买东西时讨价还价,一点一点地省下来的”
当听完这个简短的故事后,家庭中的不少女性成员都流下了高兴的泪水,就连老绅士拉扎勒斯也忍不住点了点头道:“虽说对待自己的妻子不必如此客气,但这样的奉献精神确实是很好的,看来即便是俄国人也能受到上帝的感召.”
在说完这番话后,拉扎勒斯又突然问道:“只是为何这个故事如此简短?你手上的书也没有这么单薄吧?为什么不将下面的内容念完?”
“爸爸,下面的这个故事对英国有一定的偏见”
“怎么可能呢?从你刚才念的这个故事我就能猜到那个俄国作家到底是个什么人了!”
老绅士拉扎勒斯相当自信地说道:“他应当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不过也只有在英国、用英语才能让他写出刚才那个精妙的故事,在别的国家是绝对没有可能的.总之继续往下念吧,我要听听后面写的到底怎么样。”
虽然拉扎勒斯的儿子看后面那个故事看的简直笑的想死,但他肯定是不想念给自己的父亲听的,可他父亲在这个家庭里面终究有着不小的权威,因此在拉扎勒斯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不得不念出了下面这个故事:
“苏比躺在滑铁卢大桥的桥洞下睡得极不安稳”
当这个故事念到中间的部分的时候,他们家庭当中的不少成员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尽管这个故事可能不太正派,但其中一些桥段实在是让人觉得荒唐又好笑。
可老绅士拉扎勒斯却感觉越来越不对劲
只不过因为上面那个故事给他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因此他最终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然后就听完了整个故事的老绅士拉扎勒斯:“???”
他这个故事写的是什么?!
当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还在回味着这个格外讽刺的结尾的时候,双手颤抖的老绅士拉扎勒斯就已经激动地开口说道:“卑鄙的俄国人!他一定是同时收了俄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的年金,所以才能写出如此邪恶的东西!”
当老绅士拉扎勒斯被气的直喘粗气的时候,其他许多人同样已经念起了《麦琪的礼物》这本书中的故事,在这其中,奥西里斯一家一直都是狄更斯的忠实读者。
尽管他们家的条件还不错,但出于某种难以抑制的同情,他们并不觉得狄更斯的作品当中有太多冒犯的地方,反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
而正因为他们是狄更斯的忠实读者,所以在圣诞节这天,他们一家早早的就读完了狄更斯的《炉边蟋蟀》,并且在读完之后感到意犹未尽,正因如此,奥西里斯这才想起了他出于好奇买下的另一本书:
“不如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本《麦琪的礼物》吧,我很喜欢这位作家之前的《八十天环游世界》,不过真没想到他竟然是用英语写了新作品,我们来一起试着找找他的语法错误吧!”
在开了这么一个小玩笑后,有点期待但也不太抱什么期望的奥西里斯很快就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念了这本书当中的故事。
开始的时候所有人还在一边听一边说笑,不过听着听着,场面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只有当他们听到最后那个故事的结尾的时候,他们才忍不住惊呼出声:
“竟然是这样的结局吗?那苏比还能重新成为一个好人吗?”
“我感觉他会直接死在监狱中!不过济贫院真的差到了这种地步吗?到最后他都还在想着不要去。”
“他的结尾太出乎意料了!我压根就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当奥西里斯一家热烈地讨论这两个故事的时候,突然,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让在场的人重新安静了下来:
“那你们觉得是这位米哈伊尔先生的书好,还是狄更斯先生的书好?”
这本应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但不知为何却是让在场的人沉默了好一会儿,过了许久才有人开口说道:“当然是狄更斯先生!不过这位来自俄国的先生写的也很不错.
他真的是第一次用英语来写作的吗?我怎么感觉他的词汇是如此丰富,表达方式更是有趣极了,竟然能将这些英语单词用一种令人完全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而且还产生了如此巧妙的效果!”
“我也认为是狄更斯先生的更好!但这两个故事也很好”
在一番热烈的讨论过后,尽管奥西里斯一家一致认定是狄更斯的圣诞图书更好,但不知为何,他们接下来一直讨论的书却是《麦琪的礼物》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