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国当文豪 第126节

  “好!您的回复果然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您就是这样的人米哈伊尔先生!”

  米哈伊尔:“???”

  你不妨把话说的明白一些,你觉得我是哪种人

  只可惜这位激动的青年并未说的更细致一些,而是在又坐了一阵便向米哈伊尔告辞。

  在临走的时候,这位青年依旧激动地握了握米哈伊尔的手,然后说道:“期待跟您的下次见面,我觉得我们一定会在有些地方再次相遇的!而如果您有什么加入组织或者创立组织的想法,也请您一定要给我一个机会.”

  米哈伊尔:“.”

  小伙子你有点危险啊.

  “还有您的戏剧米哈伊尔先生,到时候我们一定会去捧场的!如果您需要有人帮您维持秩序亦或者是做一些别的事情,也请您尽管开口。”

  在说完这些话后,这位神采奕奕的青年终于是离开了。

  而他走后,米哈伊尔倒是又坐在椅子上思考了一阵自己目前的处境。

  毫无疑问,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影响力和统战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要知道,在这年头,一位有着巨大声望的文学家真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文化界甚至是更多人的意见领袖。

  米哈伊尔可能还没到这一步,但他多多少少也已经能充当一块招牌,说实话,米哈伊尔真感觉等自己的欧洲之旅结束回到俄国后,就算尼古拉一世那个大撒地再怎么瞧不起文学的作用,就算米哈伊尔的身份确实很尴尬,他说不定都得给出一个宫廷职位让米哈伊尔干一干.

  毕竟尼古拉一世是大撒地又不是大傻逼,白来的文化招牌不要白不要,指不定到时候就要指着米哈伊尔道:瞧瞧!我们俄国又赢了的又一证明!

  那么问题就又来了,米哈伊尔到时候又该怎么整.

  就这么思考了半天,只能说有一个大致的思路的米哈伊尔站起来摇了摇头,算了,事已至此,先吃饭吧。大仲马老师之前推荐给米哈伊尔的那些餐厅确实还不错,而在巴黎待到现在米哈伊尔其实还未完全探索完毕。

  而就算米哈伊尔拍拍屁股去吃饭了,但米哈伊尔依旧未能清静下来,只因几乎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巴黎的许多报纸对于米哈伊尔的戏剧的态度,都可谓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再加上又有一些其它的劲爆新闻掺杂在其中,因此毫无疑问,今天只要但凡是看报纸两眼的人,大概都会就米哈伊尔的这些新闻谈论一番。

  因此在走向餐馆和等着吃饭的这个过程中,米哈伊尔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了相关的讨论声:

  “《三首诗迷晕贵妇人》?不行,我现在必须先把这篇新闻看完,你先走吧!”

  “走什么走?你看这一篇!《获得贵妇们的青睐你只需这样做》!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秘诀不成?”

  “还有这一篇,上帝啊!我.”

  就这样,说话的这两位先生站在原地站了好长的时间,他们原本以为自己能够从中学到什么,但等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只感到一阵茫然和眩晕

  ——

  “《在我这贫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的玫瑰》,好优美的标题!这是用来形容什么美好的事物的?”

  “似乎是那个前两天还被批评为道德败坏的剧本。”

  “什么?为什么报纸的态度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

  “还是这位米哈伊尔先生的新闻!有关的新闻真是越来越让人受不了了!到底是什么样的疯子才有用勇气写出这样的文章,走上两段路便能写出一首优美的诗歌了?”

  “估计这位米哈伊尔先生的钱已经把这些报纸和记者的口袋给塞得满满当当了。”

  为了保持神秘,巴黎这些报纸上的文章当然没有透露米哈伊尔的剧本的具体内容,更多的还是在描述个人的感受以及记录有些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有些报纸还趁机键了一把政,抨击了一下戏剧审查制度的保守与僵化。

  对于有些报纸的风向的转变,米哈伊尔当然能够预料得到,不过他倒是真没想到有些报纸竟然会这么卖力.

  莫非是觉得我能傍上什么大人物所以更加殷勤了?

  不过老实说,米哈伊尔其实并未完全寄希望于沙龙上的这些贵族太太们。

  如果这条路子未能打通,那么米哈伊尔肯定还有备用计划,但是现在看来应该是已经用不上了。

  而既然事情已经有了转机,那么米哈伊尔也并未耽搁,今天他出门的目的自然就是找上蒙马特剧院的经理埃蒂安询问一下重新审核所需的时间。

  只不过当米哈伊尔吃完饭往蒙马特剧院走的时候,这位经理依旧在翻看着一张张报纸,并且他的嘴巴压根就没有合拢过,眼睛更是瞪的老大。

  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当然是想起了米哈伊尔几天前才说过的那句话:“我再想想办法。”

  本以为你只是想想,结果你玩真的啊?!

  到底是什么样的实力才能撬动这么多家报纸给你说好话?

  一想到这个问题,埃蒂安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米哈伊尔那双有力的大手

  而在极度的震惊过后,埃蒂安也是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好啊!以这样的舆论风向,那么是不是说明那部戏剧可能有机会上演?

  那么经过了这些波折,外加那位俄国青年的加持,这部剧难不成真的会火?这样的话,我们蒙马特剧院说不定能靠着这部戏更进一步?

  想到这里,埃蒂安便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颇为灿烂的笑容。

  其实要他来说的话,这部戏在审核这一块确实还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其中最大的优势其实还是米哈伊尔的身份,毕竟虽然审核部门说这部剧败坏道德,但换个角度想,俄国人的剧本败坏道德跟我们法国人有什么关系?

  这种情况就类似于你绝不能在法国抨击法国,但你要是想在法国抨击一下别的国家,那么法国政府说不定还能给你发点经费呢

  不过这件事的难点还是在于该如何说服那些真正有权力为这件事定性的大人物,现在看来,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可能还是凭借着自己的天才,成功的说服了一些大人物。

  而就在埃蒂安准备再将剧本送审的时候,岂料还未等他出发,在法国素来高贵的戏剧审查委员会竟然亲自派人递来了消息,差不多就是:“除了极少的词句需要再做修改,基本通过。”

  恰巧正在这时,米哈伊尔也正好赶到,当埃蒂安激动的有点语无伦次地告诉米哈伊尔这个消息后,米哈伊尔却只是淡定地摆了摆手,接着他才继续说道:

  “既然审查已经通过的话,那我们接下来就应该快速将这出戏排练好然后搬上剧院了,我之前提到的东西您都安排好了吗?”

  “当然。”

  作为剧院的经理,埃蒂安的职业素养确实不错,面对米哈伊尔的问话,他只是稍稍反应了一下便直接点头道:“您还有别的安排吗?等一切就绪就可以直接开始了。”

  “还有一点别的安排,您记一下.”

第212章 排练和懵逼的巴尔扎克

  关于这一时期的巴黎的戏剧界是个什么样子,简单来说,由于戏剧在这一时期具有崇高的地位,那么戏剧界无疑要更加的等级森严,就像法国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国家剧院法兰西喜剧院,它被视为“法国戏剧的殿堂”的同时,当然也致力于维护法国戏剧传统。

  因此这一剧院基本上只演出古典剧,并且对演员的要求极高,通常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或本身就是知名的演员。

  稍微下面一点的则是巴黎歌剧院,它是欧洲最大的歌剧院之一,以上演豪华剧和芭蕾舞剧闻名,而提起芭蕾舞剧,你就不可能不提芭蕾舞剧的传世之作《天鹅湖》。

  坦白说,要是米哈伊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能把这出芭蕾舞剧带到欧洲的话,说不定也能引起整个欧洲的震颤,但像这一舞剧无疑需要非常专业的演员和团队,一时半会儿实在是有点搞不起来,因此米哈伊尔只能是暂时将这个计划搁置了下来,准备过了后面那道坎再考虑要不要拿出来。

  而在巴黎歌剧院下面继续细分的话,有的是专门上演带有对白的轻歌喜剧,有的上演场面宏大、情节曲折的情节剧和浪漫主义戏剧,还有就是一些轻松娱乐的通俗喜剧和轻歌剧。

  像这一类剧院,他们的要求就没有法兰西喜剧院那么的高,它们既有对知名演员的需求,同时也会给新剧作家提供机会,蒙马特剧院便是这样的剧院。

  至于说米哈伊尔为什么不直接将戏剧搬到最高殿堂法兰西喜剧院,只能说难度实在是有点大,他本来就是个外来者,再加上巴黎本地的帮会实在是很没有礼貌,米哈伊尔也就真的不想多费这个力气。

  毕竟米哈伊尔光是为了让这个剧本过审就费了不少劲,想在这样的剧院里演出戏剧,估计会面临更多的审视和责难。

  总而言之,米哈伊尔对目前的境况已经很满意了,等米哈伊尔将就改了一两句话的剧本重新送上去之后,没过两天,允许演出的通知就已经下来了。

  而在这个时候,米哈伊尔便将此前就已经陆陆续续组建好的班底给请了出来,舞台监督、一些知名以及没那么知名但业务能力还算不错的演员、服装师、道具师、灯光师

  说实话,对于一个异乡人来说,想要找到这么多足够靠谱的人选确实挺难的,好在米哈伊尔一是有钱,二是多多少少有点人脉,就比如在这一块米哈伊尔便求助了大仲马老师。

  大仲马这一生虽然对他的债主极为吝啬,但是他对待他的朋友甚至是那些不相干的人,那真是一点毛病没有,在仁义这一块,整个巴黎都未必能找到比大仲马还仁义的人。

  就比如大仲马在靠着《基督山伯爵》以及其它小说发了财后,他便建造了一座基督山城堡,而大仲马设下的规矩是只要是经济有困难的作家和画家,无论是谁,都可以来此吃住。

  于是基督山城堡长期居住着一大批寄生者,甚至说有的人大仲马压根就不认识,而光招待这些人,每年就要花掉好几十万法郎,但您猜怎么着?大仲马压根就不在乎!

  然后他就被他的这个城堡给搞破产了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性格,因此当米哈伊尔向大仲马请求帮助的时候,对米哈伊尔很有好感的大仲马当即就是大手一挥:“你都开口了那还说啥呢?人脉关系、靠谱的演员、排练戏剧的小窍门.全都给你了!”

  对此米哈伊尔只能是直呼性情,然后准备等大仲马后来落魄的时候也仁义一把。

  而有着这样的帮助,米哈伊尔当然是很快就组建好了团队,甚至说连女主角的人选也有备选,一旦茶花女玛丽实在是无法胜任这一位置或者吃不了这个苦,那么米哈伊尔肯定也要另做打算。

  好在这位玛丽似乎是真的被这个剧本点燃了某种生命上的激情,她竟然真的暂时推掉了一切邀约,而是将主要精力全都放在了排练上面,而由于气质上的契合和这些年观看戏剧的经验,她的表演还真像那么一回事,而且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她的这种表现米哈伊尔无疑还是很欣慰的,唯一不好的就是她不知为何,老想跟米哈伊尔单独坐一坐,或者说不只是她,自从那天的沙龙过后,已经有不止一位贵妇向米哈伊尔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而由于有些人确实帮到了米哈伊尔,因此米哈伊尔暂时只能义正言辞的表示说他得先认真将这部戏给排练后,很多事情都得等这出戏演出后再说。

  当然了,米哈伊尔是准备演完了拔腿就往英国跑的

  不过关于排练戏剧的事情,米哈伊尔确实也没有说假话,一般来说,即便一则剧本再怎么伟大,倘若演员们演的不好亦或者是其它地方出了什么差错,它都非常可能面临演出失败的风险。

  因此即便米哈伊尔找了大量的专业人士来帮他搞定有些问题,但在最核心的东西上,米哈伊尔无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记忆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争取实现最佳的演出效果。

  而就当米哈伊尔忙于排练戏剧的时候,有些事情的余波无疑还未完全消散,就像报纸上的那些新闻无疑是对米哈伊尔的戏剧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至少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勾起了好奇心。

  等米哈伊尔到时候确定好演出时间便会重新宣传一波,到时便能直接唤醒观众们的这部分记忆。

  当然,这样的宣传也并非完全就是好事,就像有些报纸终究还是到了法兰西喜剧院的剧院经理费尔南多手中。

  作为法兰西戏剧的殿堂的经理,费尔南多的身份当然不简单,而他的年纪无疑也已经不小了,略显发白的胡子和头发,严肃的表情,还有着一种仿佛能够决定任何一部戏剧生死的气质。

  对于他这样戏剧界真正的大人物来说,新人的戏剧当然算不了什么,也不值得他多加关注,但奈何有些事情实在是引起了一阵巨大的风波,因此就连他也不得不皱着眉头将报纸上的新闻看完。

  一部以妓女为主角的戏剧,而且还过审了?

  更关键的是,报纸上的那些文章竟然还将这一剧本夸的天花落坠,甚至还专门抨击了一下戏剧界的审美僵化,过于迂腐。

  这合适吗?

  作为法兰西戏剧的殿堂,费尔南多当然不准备亲自下场反驳些什么,不然这样做的话岂不是太抬举那位写出了莫名其妙的剧本的俄国人。

  不过费尔南多在又认真思考了一阵后,终究还是将自己的助手喊了过来,然后指着报纸上的文章开口问道:“这出戏将在什么时候首演?”

  “还未具体公布,但应该就在这两个月内了。”

  稍稍反应了一下的助手回答道。

  “你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消息吧,我们剧院最近也将推出一部新剧,所以.”

  费尔南多随意地将一根手指按在了报纸上,仿佛他轻轻松松就能将有些东西彻底按死,接着他便继续说道:

  “就让这部新剧跟这出莫名其妙的戏在同一天首演吧,虽然我们实在是没必要理会这种哗众取宠之徒,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我们剧院神圣的宗旨,那便是捍卫我们法国的戏剧传统。

  为了避免像这种东西在巴黎的戏剧界泛滥,还是让它直接彻底的失败吧。”

  “我记住了。”

  当费尔南多这边随意地做出了这样的部署的时候,在巴黎城外的不远处,一架颇为豪华的马车此时此刻正载着四个人往巴黎驶去。

  这四个人的组合乍一看实在是有些奇怪,一对比较亲密的年轻男女,一位体面端庄的上了年纪的贵妇,还有一位正竭力同这位贵妇搭话并想要逗她开心的男人。

  这男人矮小且有些肥胖,但他乍一看上去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和力气,而他那独特且富有激情的谈吐和气质无疑也彰显了一些属于他的独特魅力。

  至于他是谁,那自然便是拥有着诸如“富婆爱好者”、“投资鬼才”、“创业达人”、“大收藏家”等一系列头衔的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大约就在今年春天,巴尔扎克终于收到了他苦苦舔了许久的大富婆韩斯卡夫人的通知,说她愿意见他,只不过要在女婿女儿的陪同下。

  而收到这一消息后,实在是不想努力了的巴尔扎克当即就把书稿往抽屉里一塞,然后他便完全不管成千上万正在等待他撰写连载的下文的读者,也不管那些已经预付过他稿酬的编辑,最后更是留下自己的母亲去跟他的债主们争斗。

  他本人则是怀揣着某种生活的愿望直奔韩斯卡夫人而去了。

  而在跟着这三人在欧洲其它地方游玩了好几个月后,巴尔扎克当然没有忘记带他们来逛逛巴黎,因此就在这样的一个日子,巴尔扎克一行人走进了巴黎。

  当几人还在马车上的时候,巴尔扎克就已经放出了豪言:“我对巴黎简直再熟悉不过了,我会是一位绝佳的向导的,你们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问我。”

  坦白说,对于重新回到巴黎这件事巴尔扎克并不是很乐意,毕竟一旦他回来,那么所有的麻烦和烦恼都会一下全部找上门来,搅的他不得安宁。

  而要说有什么好消息的话,那便是此行还算顺利,尽管韩斯卡夫人还未完全下定决心嫁给他,但似乎也愿意跟他待在一起,他当下要做的,无非就是继续加大这种可能性。

  正当巴尔扎克这么想的时候,马车已经停了下来,而就在一行人开始兴致勃勃地游览巴黎的时候,忽然,韩斯卡夫人似乎是看到了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当即便微微指了一位路人,然后询问巴尔扎克道:

  “那个人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款式?这是巴黎最新的时尚吗?”

首节 上一节 126/1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