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64节

  “你知道这酒是蒸煮出来的?”

  “噢,也对,你们供应原料,要么是卖给他们酒曲,要么就是给供应酒罐酒缸之类的,或是卖高粱米……”

  想了想,宋慎如实说道:

  “陈叔你说的没错,如果这酒的工序再多几次,确实会烈得不能入喉,但是我要的就是这种不能入喉的酒。”

  “我方才喝了一点这烧刀子,感觉应该有个四十多度的样子——这个是我的算法,别在意——总之,若能再多蒸煮提纯几次,烧刀子就不是拿来喝的酒了,它也可以是救人命的东西。”

  朱元璋听得一愣一愣的。

  什么玩意儿?烧刀子还能救人?

  他狐疑道:

  “你说的救人,不会在北方冬日严寒之时,出门在外喝酒暖身子的那种救人吧?”

  宋慎笑着摆手道:

  “不不不,当然不是。”

  “我说的那个不叫酒了,叫酒精。都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但若真把酒酿成了酒精,它的作用就大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战场上有很多将士受伤,分明当时还好好的,伤口也不严重,可若是天气炎热,那伤口便很容易快速红肿流脓,从而腐烂,若不将伤口全数挖去甚至可能会莫名死去。而若在冬日,伤口腐坏的概率就比夏日要少,我说的可对?”

  一桌子四个人里,除了讲话的宋慎,就只有张唯是个文官。朱元璋当年就是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而他旁边站着的蒋瓛是仪鸾司的人,平日除开监视百官,遇到需要打斗的情况也不少。

  后两者都很清楚宋慎所说是真的。

  朱元璋来了精神,追问:

  “对,没错,就是这样的,我家有车队出去运货物,总遇到山贼那些,打斗起来常常受伤,而夏日和冬日伤口腐坏速度全然不同,甚至有些一模一样的刀剑伤,冬日很快就自愈了,夏季却可能会让人直接死了,金疮药上晚了一天都没办法。”

  “你这意思是,烧刀子对这情形有用?”

  宋慎颔首:

  “没错,有用,但得是再蒸煮几次的烧刀子才有用,我叫它酒精。”

  “若是夏季受了严重外伤,把酒精擦在伤口处,会很疼,比受伤的时候还疼,但每日坚持涂抹,伤口便不会腐坏红肿,不需要金疮药,用这个就行。”

  “而且酒精还不止可以处理外伤,高热不退的那种风寒患者同样可以用。”

  “大多数发热的患者,用酒精涂抹在腋下、大腿、脖颈等处,半天之内就可以降温。”

  “我知道如今朝廷的禁酒令很严格,但若是先试验出了个结果,再将这个法子禀报朝廷,朝廷应当愿意专门造一批酒精出来,供给医馆和军中使用吧?”

  朱元璋的手都有点发抖。

  酒精可以治疗外伤,可以让受伤将士的伤口不再红肿腐坏,这当然极好。

  但他更在意的是,这东西能够治疗风寒发热!

  先前听说了朱标会在洪武二十五年死于风寒之时,朱元璋就跟太医院的人问过了,如果只是风寒,在精心照料下仍然病逝,要么是高热不退,要么就是罹患肺痨等等,这两种情况若始终无法好转,那么再好的大夫也回天乏术。

  现在,宋慎拿出了烧刀子改良后的酒精,最起码这可以治疗高热不退。

  朱元璋看了看旁边的两人。

  张唯隐隐有些激动,因为他虽是文官,也知道这酒精的作用巨大,或许是一个利国利民能救人无数的好东西。

  而蒋瓛那张一直古井无波的死人脸,此时也终于有了波动。

  他目光狂热地盯着宋慎——

  如果酒精真有这种效果,那么仪鸾司那些出生入死总是一身血回来的兄弟们,许多都可以避免伤口腐坏后失去四肢的痛苦,甚至能免一死!

  重要性无需多言!

  朱元璋轻咳两声,平复激动,让自己声音淡定了一些:

  “咳咳,这法子若当真管用,朝廷不给你封地,我老陈的名字就倒着写!”

  倒着写?陈国瑞这个假名?

  旁边张唯和蒋瓛的眼神古怪,但朱元璋没搭理,继续道:

  “不过宋贤侄啊,这酒精是不是就这个用处,它有坏处吗,你得一并说清才好。”

  宋慎挠了挠眉毛:

  “除了不能喝了,也没啥坏处……”

  “哦对了,还有一个,它做出来之后,我可以用它炮制一种药,那个药对好多病都有用的。”

  “什么风寒感冒啊,外伤溃烂啊,肺炎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能试试看,这算不算?”

  朱元璋的手都快抖成筛子了。

  好好好,好好好!

  什么乱七八糟的病都能试试看……

  这药要是真的做出来,非但标儿未来的风寒有救,就连自家媳妇可能会生的病,说不准也有希望!

  “算,算算算!”

  朱元璋压根都没有叫蒋瓛去问掌柜的,当场拍板:

  “贤侄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若是没法弄出你满意的酒精,我把蒋二的头拿给你当球踢!”

  蒋瓛、张唯:???

第90章 大唐风起,抽取新人李隆基!

  大唐,贞观九年。

  长孙皇后在立政殿的榻上悄然苏醒。

  她睁开眼,就看见边上好几颗脑袋齐刷刷探了过来。

  分别是李世民、李承乾和长孙无忌。

  “高明,你怎么来了……”

  高明是李承乾的字,平日里他们喊孩子时也基本都用这个称呼。

  长孙皇后醒后本有满腹的话,但在看见榻边有李承乾时,便都给咽了回去。

  她看向李世民,眼神中带着些许警告——这本是很少发生的事情,他们夫妻举案齐眉相濡以沫这么多年,长孙皇后都很少给李世民脸色看,但事关儿子未来,她也不得不多了几分警惕。

  李世民赶紧打圆场:

  “观音婢,你晕倒之时动静有些大,高明也听说了,孩子关心你,便特意跑来守着伱醒来。”

  “这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你还不夸夸?”

  听说是李承乾自己跑来的,长孙皇后脸色这才好了许多。

  她本以为丈夫是因为听了辅导班里的那些话之后,将怒火转移到如今才十六岁的孩子身上,专门把李承乾喊来骂一顿的。

  顿了顿,长孙皇后看向了旁边满脸担忧的长子。

  李承乾今年十六,脸庞还是少年模样,但个头已经不低了,只是由于还在长个子所以身材颇为瘦削,并不像他父亲李世民一样是个膀大腰圆的武将身材。他继承了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优点,眉眼好看却不女气,一双眼睛黑亮有神,看看就知道是个聪明孩子。

  大人们都喜欢长得好看又聪明的小孩,而李承乾两样都有,所以不仅父母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当年就连他的名字都是祖父李渊给取的。以太极宫承乾殿为名,便足以看出他从小有多么受尽宠爱了。

  但长孙皇后看着这个自己一直寄予厚望的嫡长子,眼神有些黯然。

  要是没被告知后世发生了什么事情,谁能想到如今机敏聪慧、孝心赤诚的李承乾后来会变成那样呢?

  或许……这也与自己的过早离世有关系吗?

  长孙皇后看了看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这两个知情人,又看了看李承乾,不由长叹了口气。

  她下定了决心,终于开口。

  “高明,为娘要告诉你一件事。”

  这话一出,旁边的李二陛下和长孙无忌都瞬间紧张了起来!

  李世民当即开口打断:

  “不,观音婢,此事还需咱们慢慢商讨,过早告诉高明,后果或许更加严重!”

  长孙皇后眉眼殊为冷峻,与往日全然不同。

  此时此刻,她不再是平常那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不再是一个贤良淑德劝谏皇帝丈夫的妻子。

  她是个母亲,一个必须为孩子考虑的母亲。

  “高明已经十六岁了,咱们总是将他看作一个孩子,可他今年正月都已经迎娶了太子妃,成家之后便是立业,你还将他当个孩子看?”

  “二郎,若你往后仍旧如此,那也难怪我死后他会变成那样子!”

  长孙皇后疾言厉色,不顾李世民、长孙无忌的瞠目结舌,只定定看着茫然的李承乾,又缓和了几分语气才开口:

  “高明,阿娘问你,若我明年就要撒手人寰,你会怎么办?”

  李承乾人都傻了。

  他呆呆地看着母亲,见她不似玩笑,十分郑重仿佛托孤留遗言的模样,愣了一阵后,便砰的一声跪倒在地,死命磕头:

  “阿娘你别胡说,您该长命百岁的!”

  “是不是太医院那帮人说了什么?是不是他们诊出您这次晕倒有恙,很难治?”

  “孩儿这就派人出去请大夫……请最好的大夫,那位孙思邈孙神医不是很厉害吗,就算是他行踪不定,也不一定就找不着的,孩儿这就去找,这就去!”

  李承乾磕完头连滚带爬地起身往立政殿外跑。

  可是一只铁钳般的大手拦住了他的去路,抓着他胳膊死死捏住,叫他动不了分毫。

  少年回头看见是父亲在拦他,眼睛当时就充血发红了。

  毫无疑问,相比起大多数皇帝而言,李世民是一个不错的父亲,他对长孙皇后所出的儿女们都很是疼爱,但李承乾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他是太子。

  从出生起,李世民就把他当做继承人培养,不管是当年的秦王世子还是如今的大唐太子,李承乾受到的无疑是最精英的精英教育。而与之对应的,便是李承乾对这位父亲的敬畏大过孺慕。

  他平时是绝对不敢跟父亲大小声的,可这会儿见父亲要拦着他去找大夫,脑子一热便怒吼道:

  “陛下,劳烦您放开,臣要去给阿娘找大夫了!”

  称呼挺有意思。

  喊皇帝亲爹叫陛下,却称呼母后为阿娘,亲疏远近一听就明了。

  李世民却没有丝毫要退步的意思,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抓住李承乾,后者连抽了几次都没能抽动,气得浑身发抖。

  “高明,她不止是你的阿娘,也是朕的妻子。”

  李世民的声音很沉,并直视着李承乾的眼睛:

  “这世上没有任何人比朕更想救她,你也不例外。”

  “你阿娘说得没错,你已经十六岁了,成家立业了,所以她才选择将这件事告诉你,但你连听完的勇气都没有便要跑出去,这叫她如何能放心?”

  “若你再要离开,朕不会再拦你,因为你离开并非出于一片孝心,只因你是个不敢面对的懦夫而已!”

  “一个懦夫,不配当我大唐的储君,更不配做未来的皇帝!”

  他虽然对太子要求很严,往日却很少这么劈头盖脸地直接骂。

首节 上一节 64/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