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第224节

  毕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

  可是现在,这些勋贵真的让文官们破防了!

  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读书,居然被这些勋贵的子弟们比下去了!

  除了一个榜眼解缙,还算是正经读书人。

  殿试排名更加夸张。

  五十名勋贵子弟,竟然都排到了前六十!

  可以说,正统的读书人全都大败亏输了。

  当然对于恒中书院,对于鲁王,这些文官也不得不服气。

  毕竟所有考生的考卷都在贡院门外贴着。

  人家文章就是写得好,书就是读得扎实!

  真不知道他们这半年到底经过了怎样的努力,怎么能够达到如此高度!

  这恒中书院仿佛从建立一开始,就极端精通了考试。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恒中书院无论是教学还是训练,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

  这种考试机器所能爆发出来的力量确实是恐怖的。

  其他书院会教学生诗词歌赋,人生哲学,读书作画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天生就带着一股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

  恒中书院却非如此。

  即便是他们教的诗词歌赋。

  也是为了应试做准备的。

  或许写得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文采最出色的,但一定是最稳妥,最能得到考官青睐的!

  此时。

  众多文官都忍不住一阵又一阵的心烦意乱。

  因为眼前这帮子勋贵,仿佛苍蝇似的围着他们周身上蹿下跳。

  说来说去,言语之间无非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儿子考试有多厉害。

  真是该死啊!

  眼看着众人乱作一团。

  秦王忍不住眼皮直跳。

  闷哼道:“现在朝廷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都是老十搞的!”

  晋王朱棡站在他身边,苦笑一声,道:“不服不行啊!老十这是怎么教的!竟然能教出这么多学生!无法理解!”

  秦王朱樉哼了一声,道:“文人之间乱七八糟的事,虚得很!反正本王不屑一顾!”

  朱棣站在人群里。

  心中却只有震撼。

  甚至还有几分小小的羡慕。

  他本就不是愿意久居人下的人,此时,眼看着十六岁的朱檀竟然能做下如此大事,惹得朝野瞩目,天下震动,说不羡慕才是假的!

  不提朝堂之上的混乱。

  终于,众多文官等来了朱元璋。

  若是以往他们见到这位皇帝,心中都会生出恐惧心理。

  虽然郭桓案被朱檀强行按了下去,并没有杀太多人。

  但整个朝堂还是为之一空。

  譬如现在。

  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礼部尚书通通都换了人。

  还有几个侍郎也换了。

  原主都被拖出去处以极刑。

  也就是所谓的凌迟。

  每一天上朝的官员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走出大殿。

  他们巴不得晚一些见到这个活阎王洪武皇帝。

  而今天,看到朱元璋来了。

  所有文官心中都是一喜,甚至还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终于不用听耳边的苍蝇聒噪了。

  蓝玉等人看到朱元璋望向自己满脸不善的眼神,也忍不住哆嗦一下,识趣地跑回了勋贵队伍里。

  这帮子勋贵就是不成体统!早朝跑到人家文官队伍里干什么?

  像群猴子似的上蹿下跳,岂有此理!

  朱元璋心中忍不住吐槽着。

  忽然一个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皱眉看着眼前的人。

  竟是文渊阁大学士,当朝国子监祭酒宋讷。

  朱元璋点点头道:“接来!”

  宋讷硬着头皮递上了他的奏本。

  赌约如今已经输了,现在到了该还账的时候。

  否则不要说鲁王殿下了,便是眼前的陛下都饶不了自己!

  宋讷躬身道:“臣,启奏陛下!原本科举考试应当以四书五经为唯一考试内容!但经过恒中书院这一次,臣以为当今的科举考试内容实在是有些简单,涵盖范围也太小了!

  这才致使恒中书院诸多学子仅仅通过半年时间的学习,就能考出如此成绩!”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看着宋讷。

  宋讷硬着头皮道:“陛下,臣以为,如今该对科举考试进行改革了!”

  朱元璋笑笑,一边翻着奏本一边问道:“爱卿以为,当如何改革?”

  宋讷道:“臣建议,除了考四书五经之外,应当增设律法,算科,杂学,兵法等考试项目!

  无论考取了哪一科,都应当赐予进士出身!

  无论哪一科的状元,榜眼,探花,都应当一视同仁,入朝为官,统一培养!

  同时考试科目应当随朝廷需要而适时调整。”

  话音落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朝中众人一阵惊呼。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当恒中书院这一次殿试,五十人占据了前六十名后,科举考试改革的大潮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但还是没有想到,改革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大!

  那些平日里上不得台面的科目竟然都能够和儒家的四书五经并列成为考试科目!

  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还可以同样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并且跟儒家的前三甲拥有同样的含金量!

  这样一来岂不是儒家的地位在朝廷甚至在整个大明都被大大地削弱了?

  算科,律法,兵法,勉强还算是跟读书人沾个边。

  那杂学是什么?

  很多人都已经提前了解过了。

  就是指工匠!

  譬如考察水利,建筑,农具乃至于兵器的打造!

  这些人现在的名字叫匠户!

  他们的身份何其卑微,怎么可以和读书人地位相同!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然而所有文官都只是在心中愤怒,却最终没有说什么。

  当恒中书院彻底击败了天下读书人的时候,这些文官就知道,这场科举改革已经无可避免了。

  事实上,今天早朝的奏对,早就提前商量好了。

  类似于如今的文件讨论,都是在讨论开始之前就已经定得差不多了。

  所谓的讨论都只是一个走流程,讨论过后就可以印发执行了。

  关于这次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如此,朱元璋和朱檀早就讨论过了。

  一开始,朱檀还要加入商科的。

  这个提议最终被朱元璋否决。

  毕竟重农抑商依然是国策,在朱元璋看不到提升商人地位能带来任何好处的前提下,他是绝不会允许将商科列为科举考试科目的。

  朱元璋也懒得继续装模作样了。

  总之心照不宣的事情,改革就改革吧!

  如此一来,不但朝廷上下可用之人变得多了,不至于满朝都是酸腐的文人。

  更关键的是还可以有效阻止这些官员结党营私!

  毕竟大家所处的门类都不一样。

  你学杂学,他学儒家,还有学律法学算科的!

  互相之间说不定都还在鄙视,就更谈不上结党营私了。

  毕竟对于老朱这个皇帝来说,大臣可不只是皇帝的帮手,更有可能还是皇帝的对手。

  一旦把握不好其中的平衡,大臣就可能反过来制约皇帝!

  所以臣子之间的心思越乱越好,斗得越凶越好!

  皇帝高高在上,执掌一切才是最完美的状态!

  眼看解决了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事情。

  朱元璋微微一笑,道:“咱在这里公布一件事!稍后六部跟进落实一下!”

  话音落下。

首节 上一节 224/3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