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96节

  “吴郡匪贼之患已清,只需派遣一员大将驻扎于吴郡南部富春山一带防备山越蛮族即可,余下的战事必不频繁。”

  “因此,与其招降这些散漫的匪贼加入军中破坏军纪,不如由主公慢慢组建一支完全忠于主公的军队。”

  贾诩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隐晦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李基。

  完全忠于主公?

  且担心匪贼之流直接招降会破坏军纪?

  ‘李子坤,原来如此……’

  贾诩心中念头急动,终于确定了某个事实。

  李基所谓的“以一郡而治天下”根本就是假的,他所谋求的是“以一郡而吞天下”,他想要的是将吴郡打造成王霸之地,伺机而动,虎视中原!

  ‘好大的野心啊,李子坤……’

  贾诩一时不禁觉得看似儒雅谦和的李基,比自己判断之中的来得还要危险得多。

  他这哪里是打算让刘备偏安一隅,分明就是早早动了争霸天下的念头,并且一直都在做准备。

  ‘要不要……趁机脱离?’

  ‘不妥不妥,李子坤此举虽疯狂,但他用计设谋均是深思熟虑,谨慎之极,如此看来,他难不成推演出了真正的乱世将至?’

  ‘倘若秩序崩坏的乱世将至,呆在刘玄德此处或许反倒是最安全的,且有着李子坤之谋,或当真能成就一番大业也不一定。’

  贾诩顿感自己似乎面临着一个抉择。

  要不,趁与刘备集团牵扯且不算深,并且也已经让所有人对他都放松戒备,找个机会由头悄然脱离并不困难。

  要不,则是继续留在吴郡之中辅助刘备,一路被李子坤带着滑铲到底……

  一时间,在李基与贾诩都沉默了下来之时,那跟在李基身后的夏侯兰看着下方正在清扫的战场,不禁回忆起约七八日前李基说过的一句话。

  ‘来年吴县周边的土地应该会更加的肥沃……’

  夏侯兰一看到下方的士卒们一边打扫战场,一边将尸首搬到城外的土地埋葬。

  崇拜、震惊、惶恐……

  大量复杂且剧烈的感觉涌上夏侯兰的心头,难以想象李基早在七八天前就已经预料到了眼下的这一幕。

  ‘所以,整个吴郡所有人都完全被先生玩弄于鼓掌之间么?’

  ‘这……就是先生吗?’

  夏侯兰感觉这或许是自己一辈子都难以触及的境界,只觉得自己的兄长以及云哥儿实在有些高看他了。

  明明作为着李基的贴身书童,夏侯兰却完全不知道李基具体是怎么做到这种事的。

  学不会……

  完全学不会……

  夏侯兰一时间既觉得李基当真是如传言那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又觉得一阵的自闭与惭愧。

  而李基在看着下方的匪贼们逐一被压入到提前修建好的一处俘虏营后,看着贾诩还在沉思的模样,拍了拍贾诩的肩膀,意有所指地问道。

  “文和,还没有想好的话,那便先参加主公为我等准备的庆功宴吧?”

  贾诩闻言,顿时明白了刚刚李基所透露的信息并非是无意泄露,而是在隐晦地告知着自己。

  也就是说,李基!

  李子坤这个该死的家伙,还没有放松对于自己的戒备与警惕。

  “吾还有其余选择乎?”

  贾诩反问了一句。

  李基则是叹息了一声,道了一句。

  “文和,须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以文和之才,当如泰山之重,于青史留名,实乃基不忍看文和浪费了那满腹才华。”

  贾诩脸色微微一变,目光闪烁了良久,幽幽地回了一句。“如果可以的话,我不欲为鸿毛,亦不想当泰山,愿为长寿之龟。”

  李基:……

  “吴郡,可养长寿之龟。”李基无奈地说道。

  “但愿如此……”

  贾诩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一边跟着李基去参加庆功宴之余,一边则还在脑海之中不断地衡量种种利弊。

  如今贾诩虽在刘备麾下的效力,但是否拜刘备为主的含义天差地别!

  未拜为主,贾诩理论上依然是自由身。

  譬如此前在牛辅麾下,贾诩想走也便走了,于名声气节不会有损分毫。

  然而,若是拜刘备为主,确立主臣名分,那么自此贾诩将与刘备深度绑定到一起,若是背主,那便是不忠。

  不忠之名若是流传开来,天下虽大,几近无有容身之地!

  在庆功宴将结束之际,贾诩终于下定决心,于宴席之中拜刘备为主公。

  刘备对此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多次在耳边听闻李基夸赞贾诩之才不在他之下,心中亦是大喜过望。

  且待庆功宴结束之后,李基几乎是不等来日,即刻便令关羽、张飞、赵云各率一部前往各个匪贼营寨山头之中去缴获钱粮。

  在贾诩以及罗斌早就探清了吴郡各个匪贼营寨的位置,再兼之各个匪贼营寨的青壮几乎倾巢而出,仅剩一部分老弱留守。

  不到五日,随着刘备一战全歼吴郡号称“五万”的贼众,一时威望在吴郡之内可谓是如日中天的同时。

  吴郡几乎所有匪贼营寨均被关羽、张飞、赵云所破,缴获钱粮的运送车队有如长龙一般源源不断地送入吴县府库。

第100章 关于流民安置落户的意见书

  看着那迅速地被一车车钱粮所填满的府库以及粮仓,李基莫名地感到一阵安心与满足。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

  此前刘备初入吴郡的运转,完全是依赖于糜家的钱粮支援,但是偌大的吴郡不可能一直依靠着糜家维持运转,更何况后续开发吴郡所需要投入的钱粮也必然会是个天文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完完全全将整个糜家掏空,那也是杯水车薪。

  眼下,有了这些源源不绝被吴郡匪贼们洗白得干干净净的钱粮。

  李基略微估算了一下,纵使接下来三五年的时间里,吴郡的产粮只能勉强维持收支,也完全足以支持吴郡不断安置流民的同时,持续进行大肆开发。

  吴郡七成世家积累了数十年,乃至于数百年的财富,比李基想象得来得还要多。

  甚至李基动员了麾下的小吏,一时半会也根本统计不过来,只能是先监管着存放于府库之中,日后再慢慢计算入账。

  ‘谢谢你们,我的世家与匪贼朋友们……’

  ‘而你们,才是开发吴郡真正的英雄,你们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李基默默地予以赞赏。

  死的光荣,那自然是不必多说。

  生的伟大,则是那些被俘虏的匪贼将要付出劳动来为自己赎罪,至于是需要赎多久,那自然是由法官来决定。

  什么?

  这个时代没有法官?

  胡说,代行吴郡大大小小政务的李基不就是吴郡大法官吗?

  正义执行,无须坐牢,直接劳改。

  而在关羽等人率兵去运送钱粮回来的同时,李基已经令夏侯博将那些俘虏分成了十组,每组一千五百人,且每组再分成十队,每队一百五十人,然后每队再分为十列,每列十五人。

  并且每组俘虏除了由一百五十名郡兵看管劳动之外,李基还制定了内部监管制度。

  除了内部制定了组长、队长、列长职位,让俘虏内部自行监督之外,最重要的还有逃跑一人,每列同坐受罚,举报一人证实逃跑,举报者升为列长。

  整个看似简单的内部监管制度,但实则完全杜绝了有人逃跑的可能,甚至那一百五十名郡兵完全就是给他们管饭的。

  而这些俘虏们也被李基改了个名称叫土木劳动者,顺带还定期派遣士子去给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声明他们如今的劳动是光荣的,是为了过去赎罪的,也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的。

  思想教育不一定有用,但是一定会有人相信,也会给予那些组长、队长、列长们严格管(压)理(榨)有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借口。

  李基估摸着什么时候让刘备再到土木劳动者之中走上一趟,再稍微给底层土木劳动者一点小小的恩惠,很可能直接会收割一大波底层土木劳动者的感恩戴德,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吴郡的开发效死。

  并且,如此一来很可能就会将土木劳动者的矛盾从“俘虏与被俘虏”,“压榨与被压榨”之间转移到“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

  整个“土木劳动者”计划被李基给实施下来之后,李基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路边的杆子,都莫名有种自己早晚会被挂上去的既视感。

  而当下这些“土木劳动者”最紧急的任务,那便是修建大量民房以便于容乃流民进行初步安置。

  除此之外,还有修缮城墙、开垦良田、疏通河道、平整道路……

  可以说,整个吴郡需要他们发挥力量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了,待执行任务几乎是将他们给填得满满的。

  在刘备仅仅是初步掌控吴郡收纳民心,不适宜大规模发起劳役的情况下,只能是依赖于这些“土木劳动者”了。

  一时间,整个吴郡以着吴县为中心似乎都变得充满了朝气与活力,府衙中包括刘备在内每个人几乎都是忙碌得不行。

  尽管刘备主要关注的是吴郡世家以及流民的安排,但是方方面面顾忌下来,依然让刘备的每日行程几乎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一份份关于流民安排的文书,最后也都会归纳到刘备的手中进行最后的审阅。

  而就在刘备以为今天的文书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之后,如今更类似于刘备秘书的简雍匆匆地再递上了一份竹简。

  刘备下意识地接了过来,摊开一看。

  《关于流民安置落户的意见书》

  刘备的精神一震,认真地看了起来。

  在刘备如今抵达吴郡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由于此前在徐州的安排,导致几乎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流民涌入到吴郡之中。

  刘备也是来者不拒地收纳流民,距今为止已然收纳了上万流民。

  而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流民涌入吴郡的速度还在不断上升着,可以预料的是这个数量只会不断攀升。

  只是由于此前刘备也仅仅是初至吴郡,对于那上万流民也只是进行了临时安置保证基本温饱,但是后续具体如何安排,刘备心中暂时还没有定论。

  如今难得看到有一份与安置流民有关的意见书,刘备自然是一字一句地认真翻看了起来,以期有所帮助。

  然而,刘备越是看下去,脸色就越是难看。

  等看完最后一句,平时极少动怒的刘备将手中的竹简狠狠地往着桌案一拍,怒声道。

  “宪和,胡闹,焉能如此对待百姓?那诸多流民乃是信任于刘玄德之名,方才千里迢迢地投奔至吴郡之地,如此压榨于他们,岂是仁德之举?”

  旋即,刘备将手中的竹简直接掷到简雍的面前,沉声道。

  “宪和,这一份竹简备就权当是没有看见,乃是伱一时糊涂所书,将它带回去。”

  已经被骤然动怒的刘备吓得跪在地上的简雍,看着眼前的竹简,额头不自觉地渗出了冷汗,连忙解释道。

  “主公,这竹简不是我所书的。”

  刘备一怔,问道。“不是你写的?这不是你刚刚单独递上来的吗?”

  简雍听着刘备缓和了不少的语气,方才小心地擦拭了一下额头的冷汗,心中忍不住感慨所谓“居移气,养移体”,诚不欺我也。

首节 上一节 96/2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