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86节

  大村纯忠甚至希望大明和教会发生冲突,这样一来,他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保证,而大明向来是极为霸道的,甚至火并、武力驱逐之事,也有可能会发生。

  大村纯忠是很希望看到大明和教会发生冲突的。

  孙克毅也认为大明会和教会发生冲突,因为这是有先例的。

  永平十六年,班超带着三十六人的使团前往鄯善国,也就是楼兰,商量共抗匈奴之事。

  鄯善国王十分热情的接待了大汉的使团,但是没过多久,鄯善国王就变的冷淡了起来,班超发觉是匈奴的使者也到了。

  班超知道迟则生变,先下手为强,杀掉了匈奴的使团,鄯善国王不得不投靠了大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就是由这件事而诞生。

  孙克毅还以为这次要跟教会发生冲突,毕竟大家都看上了长崎这个地方。

  “长崎的确是大村纯忠的手里,但他守不住,就不是主人,利益分配之事,我们不应该找大村纯忠商量,而是找那个教会的巡按使沟通,去吧。”徐渭解释了下自己找教会的目的。

  长崎究竟鹿死谁手,跟大村纯忠没有瓜葛,他就是那个签字的人而已。

  匈奴和现在的罗马教廷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彼时匈奴随时都能南下,是大汉的心腹大患,是有灭亡大汉的可能,是生存的根本矛盾。

  而罗马的教皇、西班牙的国王想要在远东投放超过万人的兵力,都是无能为力的天方夜谭,大明和泰西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利益之争,还没有激化到生死之间。

  离得实在是太远了。

  大家都是来发财的,都是来建功立业的,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弄的生死相向。

  很快,孙克毅就请到了罗马巡察使来到馆驿见面会谈。

  “你请我来的目的,是为了劝说我们离开长崎吗?如果是这样,我们没有谈论的必要。”教会巡察使开门见山,态度十分的强硬。

  大明是个极其骄傲的国家,这种骄傲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这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崇高、幅员广大、物产丰富,这个国家的人民勤劳而且坚韧,温文有礼,这个国家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忠诚的战士,自然,可以理所当然的以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姿势,俯视所有所有人。

  此时的大明仍然有自称天朝上国的资格,在国力上,没有任何人能跟大明匹敌。

  “我们在长崎一共有五十九位传教士,其中司铎二十八人,我们拥有超过万余人的信徒!如果你觉得凭借着你那些勇猛的战士,就能让我们屈服,那就那样做吧!”

  “主照耀着我们!”巡察使用一种十分激烈的语气,如同宣战一样。

  咬人的狗不叫,声音越大说明这位巡察使就越是心虚,那些个板甲骑士的军容,还是让巡察使不由自主的问自己:若是真的起了冲突,他的信徒真的能保护教区的利益吗?

  徐渭侧耳倾听着通事的翻译,而后笑着说道:“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剑拔弩张,我们就一定是仇人吗?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呢?”

  “嗯?朋友吗?”巡察使发现自己可能理解错了这次见面的目的和意图,导致自己像个小丑一样的咆哮。

  大明什么时候,可以商量了?

  徐渭笑着说道:“我不喜欢跟倭人合作,如果硬要解释的话,就像你们不会跟英格兰人合作一样。”

  巡察使立刻明确的意识到了面前这位大明读书人的担忧。

  在泰西,英格兰人是个岛国,被欧罗巴大陆上的所有人所厌恶,因为英格兰人整天四处拱火,比如尼德兰地区,就有英格兰人在背后支持,搞的费利佩二世焦头烂额,而西班牙的手工工场最集中地方,陷入了动乱之中。

  很显然,大明看待倭人,就像是欧罗巴大陆上的国家看待英格兰一样。

  和他们合作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非常抱歉,我没有在了解到这次谈话的目的,说了一些很过分的话。”巡察使略带一些歉意的说道。

  徐渭示意巡察使就坐后,开口说道:“我们来谈一下长崎港的问题吧。”

  “大村纯忠想要长期关税的底气,就在于你们在这里、在长崎,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护你们教区的财富,所以必须要依靠你们的信徒,而你们的信徒是倭人,如果不答应大村纯忠的话,很难保全教区的财富,但是答应的话,关税又太过于昂贵了。”

  “而我们天宝隆商行,可以提供保护。”

  “条件是什么?你们商行难道无缘无故的提供保护吗?”巡察使眉头紧蹙的问道。

  “我们要设立都饷馆,一切的防务和稽税,都由我们商行负责。”徐渭说出了自己的条件。

  巡察使听闻了这样的话,终究是摇头,他摇头说道:“都是要关税,我们为何不跟大村纯忠合作,长崎应该是大村纯忠的领土。”

  徐渭笑着说道:“看来巡察使还不了解,大明的都饷馆的税率是百值抽六,是抽分税。”

  “如果这样说话,那长崎就是大明的领土。”巡察使眉头一皱,回忆了片刻,似乎大明都饷馆的税赋一直是如此,大明非常的固执,这个行商的税率,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那就继续好了。”徐渭脸上的笑容十分的淳朴而安详,像极了那些在信徒忏悔时,神父露出的笑容。

  而对面的神父则是一脸坦然的说道:“合作愉快。”

  在教廷的神父巡察使离开之后,孙克毅面色古怪的问道:“先生,你和巡察使似乎忘记讨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逼迫大村纯忠献土,现在他在待价而沽。”

  “我们讨论过了。”徐渭颇为确信的说道。

  “把总,先生和巡察使讨论了吗?”孙克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看着麻锦问道。

  麻锦摇头,他们的对话其实很简短,绝对没有讨论如何夺取长崎。

  “我让他继续就好了,一些个脏事,不太适合大明的客兵去做,否则客兵就会从组织严明、要救黔首的大明军,变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兵匪了。”徐渭没有说太明白,但是他不想大明客兵的手上,沾有太多的肮脏的血。

  戚继光建立客兵的纲领是:上报天子,下救黔首。

  这是一种很稀缺的纲领,再大的利益,也不能动摇这个纲领。

  让客兵办脏事,是一种亵渎,而且非常的危险,客兵这种暴力的化身,不能蜕变成无道德、无拘束的匪徒,真的有那一天,第一个死的一定是他徐渭。

  这是戚继光在面圣的时候,最先提到的军队最重要的东西,组织度。

  组织度是围绕一个纲领而建立的制度和体系,组织度的损失,是对军队军纪的最大破坏。

  而徐渭等人踏足的地方,是一个习惯了下克上的地方,把训练有素的客兵变成不顾一切杀人不眨眼的恶鬼,是嫌自己命长。

  如果朱翊钧在这里一定会对徐渭的想法非常认同。

  倭国是个非常擅长下克上的地方,他们的基本政治逻辑,就是层层架空,幕府将军、太阁、关白、太政大臣,都是架空的天皇,而管领又十分擅长架空幕府将军,而在地方,令制国的大名们,又会被各家家督层层架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能寺之战中,被下克上的织田信长。

  万历十年,织田信长十分信任的心腹家臣明智光秀,在本能寺发动了政变,杀死了织田信长和他的长子,结束倭国自应仁之乱百余年动荡的织田信长,就这样被自己信任的家臣所杀死。

  这种下克上的风气,一直到了后世仍非常的明显。

  比如就有倭国匠人,手搓双管铁炮,曰安倍切,孤身一人一骑讨倭国太阁、一击毙命,安倍直接心花怒放。

  在山上彻也身上印证了倭国的工匠精神、应征了倭国的水管真的能当枪管的武德、印证了一骑讨的勇敢、应征了下克上、印证了匹夫一怒,血溅三尺,在山上彻也刺杀这件事上,这些精神全都得到了应验。

  孙克毅和麻锦很快就明白了,徐渭和巡察使真的谈过了,而且也达成了协议,因为一场波及整个长崎的大火,开始在山林之间蔓延。

  这场大火来的突然,来的迅速,很快就席卷了整个长崎,火舌舔舐着倭人的木屋,无数人为了自保,纷纷跳入了海水之中,再没有了踪迹。

  大火在长崎这个海港烧了整整一夜,山林、木屋、船舶、闸口、栈桥等等,全都被烧的一干二净,无数的人或者在火海中被烧成了焦炭、或者跳入了水中葬身大海。

  火烧长崎,人间炼狱。

  这把火谁放的?自然是为大村纯忠洗礼的教父和教会的巡察使了。

  徐渭带着孙克毅、麻锦和数十名松江客兵,走上了街头,大火结束了,本来有些繁华的长崎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一样的场景,四处都是火灾之后的恐怖景象,空气中甚至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烤肉香气。

  大火是在午夜时分点燃的,很多人在睡梦中感觉到了炙热,在被火烧醒的时候,再逃跑已经来不及了。

  “神平等的怜爱众人?”徐渭站在街头,看着泾渭分明的两个长崎,脸上带着玩味的笑容。

  一面是被大火烧的什么都不剩的残垣断壁,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教会控制下的教区,毫发无伤,而徐渭等人下榻的会馆,就在教区之内。

  泰西人,比他想象的还要坏。

  徐渭让巡察使继续,是因为徐渭从情报上,看出了一些诡异的地方来,大村纯忠被人欺负,其实多数都来自于给他洗礼的教父,包括差点要了大村纯忠命的刺杀。

  教父显然是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为了逼迫大村纯忠彻底投降,直接选择了放火,逼迫大村纯忠投降,不要再奢求献土之后的税赋了。

  孙克毅和麻锦,他们看到了那座教堂屹立不倒,因为火势并没有向教区蔓延,在港口上,那些泰西来的帆船完好无损,甚至连停留在港口的两座战座船都安然无恙。

  水火无情,但这显然是故意纵火。

  “他们做的这么明显,教区完好无损,但是教区之外,完全被烧毁了,这…不会出问题吗?”坏事做尽的孙克毅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就是泰西人要索要灵魂的缘故,这也是我认为陛下英明无比的缘故,陛下严格禁止景教在大明的传教请求,当初黎牙实、安东尼奥和弗朗西斯科都要求在大明传教,但是被大明皇帝给拒绝了。”徐渭想了想,更进一步的解释道:“在很多时候,天灾会被宗教渲染为天人示警,是对肉食者的警告。”

  “而宗教很擅长把天灾的仇恨、不满与恐惧,转移到某些肉食者的身上。”

  徐渭很清楚泰西教会,或者说大多数宗教的传播路径,当初倭患频频的东南,这种幺蛾子事层出不穷,制造危害,而后以慈悲的形象出现,进而蛊惑人心的招数。

  徐渭见过太多太多次了。

  “那不是巡察使吗?他在做什么?”孙克毅看前面人群聚集,惊疑不定的问道。

  徐渭平静的说道:“他在超度亡魂。”

  慈祥的神父在一对已经被烧死的母子面前,十分虔诚的念着经文,甚至连流下了两滴眼泪,为这样的不幸感到悲痛的同时,也对烧成了炭黑色的母子表示怜悯。

  显然大火来的时候,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将孩子抱在了自己的身下,母亲已经被烧的面目全非,而孩子还保留全尸,孩子并没有逃过一劫,死在了大火之中。

  昨天火烧到后半夜的时候,仍然没有任何人救火,似乎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下了一场雨,阻止了火灾的持续蔓延。

  神父在祷告,而他周围的信徒难掩悲伤之情,痛哭流涕。

  而一种不满的情绪在哭泣声中被酝酿,那是对大村纯忠的不满,因为大村纯忠不能守护长崎。

  大村纯忠必须要做些什么,或者镇压,或者安抚,大村纯忠又是个怂包,镇压无能,只能安抚,而将长崎交给某个放心的势力就变成了大村纯忠必须要走的路,显而易见,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村纯忠在夜里找到了馆驿,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见到了大明来的众人。

  “尊贵的天朝上国的使者,请您大发慈悲,救一救我吧。”大村纯忠不停的磕头,他意识到了危急正在接近,所以他寻找大明来的强横军兵,寻求帮助。

  “你知道你的不幸来自于哪里吗?”徐渭有条不紊的放下了茶盏,看着大村纯忠问道。

  “泰西来的巡察使神父亚历山德罗·瓦利格纳诺。”大村纯忠再拜,咬着后槽牙说道:“我献上了我的信仰,允许他们在我的领地内传教,我打算把长崎完全交给教会,我甚至跟神父谈好了条件,等到神父回到罗马时候,派出使者前往泰西,朝拜圣地。”

  “我如此的虔诚,却换来了这样的屈辱。”

  大村纯忠真的打算派出使者前往罗马朝圣,而且也和神父达成了契约,在神父完成教区巡察任务,回罗马复命的时候,派遣使者前往。

  万历十年,出访欧洲的天正遣欧使团,就是大村纯忠极力促成,也是倭国到访泰西的第一支使团。

  徐渭听闻,点头说道:“你还不算愚蠢。”

  “我其实很想知道你为何不去跪在你的神父面前忏悔你的过错,而是跑过来对着我磕头,这是为何?”徐渭有些好奇的问道。

  孙克毅和麻锦也是如此的疑惑,他们这些大明人,才更像是卑鄙的外乡人,刚到长崎,就放了大火烧山烧毁了港口,烧毁了居城,哪怕不是大明人做的,大村纯忠应该更加信任他的神父才对,他们这些卑鄙的外乡人,不是最好的罪人吗?

  毕竟,徐渭这也才是第二次见到大村纯忠罢了。

  “大明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大村纯忠再拜,用力的说道。

  大村纯忠从来不会怀疑大明人,因为大明人做不出来这等事,大明普遍存在着一种高道德,这在竞争之中,是一种劣势,而这种高道德劣势,就是大村纯忠不怀疑是大明人所为的根本原因。

  “我很讨厌道德。”徐渭嘴角抽动了下,他真的很讨厌道德,他不喜欢张居正的第二原因,就是张居正是个好人,对皇帝、对京堂、对势要豪右、对大明穷民苦力而言,张居正都是个好人。

  徐渭不喜欢张居正的原因,是徐阶逼迫胡宗宪瘐死的时候,张居正仍然是徐阶的同党,是徐阶的学生,张居正没有阻拦自己的老师加害对国有功之臣,坐看胡宗宪瘐死,求荣得辱。

  张居正那么厉害,他救了那么多人,为什么不能像救戚继光一样,救一下胡宗宪呢?

  张居正就像是大明的救世主一样,即便是徐渭也希望张居正能够降下公平和公正来,而张居正的恩泽没有照到徐渭,所以徐渭对张居正心生怨恨。

  就像张居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第一次谈到了缙绅对大明的消极作用那样,善待小民,给予小民的公平和公正。

  为什么张居正那么吝啬,不肯给胡宗宪一些公平和公正呢?那时候胡宗宪连官身、功名都被褫夺了,政治性死亡的无害人物。

  这是典型的大明人的思维模式,诚恳的期盼着有一个力挽狂澜的明主,让苦难的生活,能够喘上一口气,哪怕是那么一口。

  而这种思维方式,真的能够得到回应。

  仅仅大明就先有于谦救了大明的社稷,又有张居正不顾一切的想要为大明续命。

首节 上一节 286/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