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13节

  朱翊钧十分确信的说道:“如此,张大伴,取一件蟒纹对襟鹤氅来,定国公为国之元勋,体国家振奋之意,朕十分欣慰,额外加赐缎十匹国窖九瓶,以酬谢定国公奔波之苦。”

  “臣叩谢皇恩。”徐文壁谢恩之后,拿着赏赐就美滋滋的离开了。

  “徐文壁就这么轻易答应了下来?”朱翊钧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断人财路,杀人父母,真的像徐文壁说的那样,只是托庇?

  张居正想了想说道:“陛下,武勋在正统年间,就已经式微了,一直到今天,都没什么太大的起色。”

  张居正思虑再三,这件事不大好解释,他决定度数旁通一下,方便陛下理解武勋在朝中的地位。

  他俯首说道:“嘉靖八年清查京畿勋戚田亩,定国公府拢共就五百多顷,成国公府就一千三百顷,责令还田后,隆庆三年核,定国公府二百五十顷,成国公府不过三百多顷,这都是历代赏赐。”

  “在云南的黔国公府有两万多顷,就连徐阶也有四千二百顷。”

  用生产资料来度数旁通大明武勋的地位,定国公府确实没什么实力,家里也一共才两万五千多亩地,徐阶可是有四十二万亩田。

  徐文壁一家子最大的营生,就是代天子祭祀了,至于国子监放贷的事儿,和徐文壁说的差不多,就是个托庇,国子监的监生,那可是大明朝廷文武的后人,想在这里收印子钱,那确实需要托庇。

  朱翊钧点头说道:“那就拿人吧。”

  很快,这国子监放钱的事儿,就解决了,除了定国公府之外,这放钱的奸猾之人,也给其他国公府送钱,给各大驸马都尉送钱,也给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送钱,但是这朝中整饬学政是大势,所以也没人上奏。

  五月初六,朱翊钧再次来到了皇极殿的地基上,这一次开皇极殿,是为了接见三娘子,主要是礼部和廷臣到场。

  当然也不用开皇极殿,一个只剩下地基的皇极殿,还用开门?

  三娘子长相确实是祸国殃民,要不然也不能把俺答汗迷的五迷三楞了,三娘子也是个狠人,能把俺答汗架空的人,在午门外等候的三娘子是十分忐忑的,这是她第一次入京面圣。

  一进门,她就惊呆了。

  不是震惊于大明皇宫的天威,而是震惊于一眼能看到头,空荡荡的中轴线!

  空空荡荡,啥都没有!

  大明皇宫的三大殿烧了,她略有耳闻,但是她完全没料到大明皇帝,居然在光秃秃的地基上,接见外藩使者!

  礼部尚书马自强等朝臣听闻皇帝非要在地基上接见藩国使者,那奏疏如同雪花般涌进了文渊阁之中,而后在马自强等一众带领下,近百名朝官,来到了午门外伏阙,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天朝上国的脸面,关起门来丢人还不够,非要让外藩也见识下吗?这真的接见了,朝廷脸往哪里搁啊!

  马自强倒是不担心三娘子小觑了大明,进而入寇,大明在大宁卫节节胜利,三娘子是很清楚的。

  就单纯的、可持续性的丢人。

  大殿一日不修好,这脸就得丢一日。

  朱翊钧这次根本没理会这些伏阙的臣子,到了五月初六,在地基上接见了藩臣。

  丢人,丢谁的人?

  丢了十四岁幼冲天子的脸面吗?

  朱翊钧来到了皇极殿内,坐在龙椅上,一切按既定流程宣见三娘子,这一切的礼仪极为规范,礼部尚书马自强一点毛病挑不出来。

  唯独皇极殿没有殿。

  “顺义王王妃忠顺夫人奇喇古特·那颜出·中根·哈屯,拜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三娘子的礼节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忠顺夫人是大明朝廷在俺答封贡后,给三娘子的封号,这一长串的名字,是三娘子的本名,只不过没人叫了而已。

  朱翊钧点头说道:“免礼。”

  三娘子站起来的时候,仍然不敢置信,她确定了一个基本事实,大明皇帝和元辅,都是不折不扣的狠人中的狠人,这等贵人连面子都不要了,到底要什么,不言而喻。

  朱翊钧见到三娘子的时候,非常非常的意外。

  一来意外三娘子的汉话水平和礼仪,二就是意外三娘子的年龄,一个把俺答汗僭越的女人,朱翊钧还以为已经四五十岁了,结果面前的人只有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之所以如此意外,两方面原因,隆庆五年封贡的时候,廷议通过多方面的推论,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西北夷情向背半系三娘子。

  根据世宗实录的记载,三娘子嫁给俺答汗的确切时间是嘉靖三十八年,这已经过去了十五六年的时间,那三娘子嫁给俺答汗是几岁?

  八九岁。

  “尔远方而来,所为何事?”朱翊钧开口问道。

  三娘子十分确信的说道:“羊毛,这买卖,朝廷能不能多分一些利润给草原?”

  三娘子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也没跟皇帝寒暄客气,就问能不能多分点利益出来柔远人。

  朱翊钧摇头说道:“不能,皇庄里有官厂志,若是忠顺夫人觉得草原能做得到,那就尽管去做就是。”

  “做不到。”三娘子稍微斟酌了一番说道:“陛下,给草原分利有几个好处。”

  “一,朝廷无后顾之忧,眼下大明在对东北用兵,若是西北狼烟四起,必不利于征战;”

  “二,戎马无南牧之儆,草原人也有父有母有妻有儿,马蹄南下,牧猎中原,中原险草原亦险;”

  “三,边氓无杀戮之残,边方多流民歹氓,大明和草原较好,彼此缉捕大盗,边民安定;”

  “四,师旅无调遣之劳,朝廷王师出入,动辄百万银粮,如此征伐入草原,得不偿失,草原擅弓马,王师进则草原退,王师退,则草原进,如此反复两百余载。”

  “五…”

  三娘子的第五条没有马上说出来,而是犹豫了片刻才开口说道:“五,大明无边衅之虑,诚如陛下所亲见,草原百姓多慕王化,两百年来,彼此往来不断,草原早已失其文字语言,放眼望去皆为汉言。”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自古莫过如是,今日今时,顺义王受先帝天子幸封,边方安宁。”

  “若朝廷,许以市易,以有易无,则和好可久,而华夷兼利。不数年,草原中原,华夷可辩?浑然一体也。”

  大家长的都一样,文化也逐渐相同,互通有无,时间长了,哪还有什么华夷之分,都是大明人了。

  这就是三娘子给出的理由,请皇帝赏赐的理由,她入京是求皇帝赏赐一点利出来,她回去好向所有人交待。

  “不愧是三娘子,牙尖嘴利也。”马自强听完了三娘子的话,不住的摇头说道:“说得好听,天花乱坠,还不是北虏也打不动了,若是能打得动,何必来谈?早就南下劫掠抢夺了,规规矩矩做生意,还不是因为啃不动了吗?”

  马自强讲了个笑话,北虏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做生意,能抢他们绝对不会规矩,之所以肯入京觐见,以臣见礼,还不是打不动的缘故?

  就凭一张嘴,就让朝廷让利?

  “草原可以多放羊,少养马。”三娘子再俯首说道。

  一般情况,若是没有意外,没有特别说明,一日两更,1.4万字以上,求月票,嗷呜!!!!!!

第186章 一颗机械蛋

  三娘子提出了一个朝廷根本没办法拒绝的提议,多养羊,少养马。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马自强听闻三娘子如此说,眉头紧蹙的说道,好像朝廷搞羊毛生意的企图,削弱草原的进攻力,似乎已经被虏酋给察觉到了。

  “知道,长生天赐予我们马背上生存的能力,让我们控弦张弓,可是长生天没有赐予我们生活,让我们缺少锅布盐茶,杀戮无时无刻,无处不在,马少了,就没办法劫掠了,马少了,就没办法南下了。”三娘子颇为肯定的说道:“或许马少了,我们生活会安定下了。”

  “大明的权豪啊,比之各个部族的酋长还要贪婪。”

  三娘子或者说三娘子背后的支持者们,非常清楚的加大羊毛供给带来的后果,这不难理解,大明玩的根本就是不可阻挡的阳谋。

  “俺答汗抓了一辈子的鹰,终究是被鹰啄了眼啊。”朱翊钧看着三娘子,说了一段大家都能听得懂,但是旁人听起来就很疑虑的话。

  俺答汗的基本盘是土默特部,他本身是万户,跟着哥哥征战了一辈子的他,俺答汗本人,是铁杆的主战派,主张以战养战,形成了路径依赖,俺答汗的基本支持者是主战派。

  俺答汗用一个女人演了一出封贡的戏码,结果被这个女人直接给架空了。

  三娘子的支持者是主和的,而她本人也是坚定的主和绥靖派,认为打不如和,而且封贡边贸弄的有声有色,支持者越来越多。

  隆庆五年廷议俺答封贡事时候,朝臣们得出个结论,那就是:始封事成,实出三娘子意。

  草原的诸多部族是完全封建制度,就是可汗封万户,万户封千户,千户封百户,和大明朝的千户、百户不同,这些千户和百户,是各个部族的酋长,实际的军政财一把抓,更像是大明云贵川黔的土司世官。

  所以,如果朝廷不肯让利,那多养羊这个事儿,还真的不好推行。

  因为多养马,才能有机动力南下入侵,不入侵大明,也能用于彼此征伐,但是三娘子希望可以换一种手段,以非军事手段解决和结束敌对关系。

  三娘子可以看做是一个符号,北虏内部主张议和的符号。

  俺答汗在入寇成功的时候,所有人都追随着他的步伐,但是俺答汗和大明长达十五年的战争,并没有打出一个好的结果,最终议和的人,占据着主流。

  “你要一袋提价多少?”王崇古眉头紧皱的问道,他主持毛呢官厂,三娘子要的太多,他决计不会答应的。

  三娘子再摇头说道:“我不是要提价,一斤、一袋提价多少,又有何用?你们在铁锅、布料、盐巴、茶叶上相应的提价,这就像是左手换右手一样,根本就是无用之事。”

  “草原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价格,五年一核算,给出一个较为稳定的,最关键是长期的价格。”

  “大明人太狡诈了,现在大明给的价格合理公道,但是我们养的羊变多了,你们在东北方向买到了羊毛,突然断掉了西北的羊毛,我们养的羊,剪出来的羊毛卖给谁呢?”

  “我们并不掌控毛呢的制造方法,它看起来格外的简单,但它是个陷阱,大明的商贾在大明都做不成,更遑论西北草原了。”

  “大明人希望安居乐业,我们草原人,也希望安居乐业。”

  三娘子提出了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现在大明和土蛮汗打的你死我活,明天突然土蛮封贡,直接从东北买羊毛,西北立刻陷入泥泞之中。

  所以,三娘子希望朝廷可以答应下来,他们主和的放弃武力,大明能够定一个长期稳定的价格,让草原也安生下来。

  “那土蛮汗呢?”朱翊钧看着三娘子开口说道:“土蛮汗可是蒙古宗主大汗,他们畏惧俺答汗的兵马向东迁徙,他们回去了,俺答汗怎么办呢?”

  “土蛮汗并不能构成威胁。”三娘子十分确信的说道:“被打的东躲西藏的只是老鼠,而不是猛虎。”

  土蛮汗的实力其实并不强大,作为宗主大汗,却没有宗主大汗的实力,即便是回到了大鲜卑山以西,左翼三部也不畏惧,被大明打的抱头鼠窜的土蛮汗,会丧失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勇气。

  王崇古这才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我现在确信你入朝是来谈生意的了。”

  封王是政治羁縻,贡市是经济羁縻,羊毛生意,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羁縻的约束效率,三娘子和左翼三个万户说汉话,是文化羁縻。

  但是缺少军事羁縻,以上的羁縻都是空中楼阁的镜花水月。

  三娘子确实是来谈生意的,一个长期稳定的价格,对于大明而言,是有利的,大明也不希望原材料的涨跌幅度太大,那会对大明的生产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至少三娘子没有蠢到说出,你们大明不给我们涨价,我们就大军南下;也没有蠢到说出,只能买我们的羊毛,不能买别的地方的羊毛;至少三娘子没有蠢到要跟皇帝约为叔侄之国,大言不惭。

  而是实打实的谈生意,这种务实的态度和做法,是有利于彼此的交流的,生意,王崇古非常擅长。

  朱翊钧开口说道:“夫人所请,和大司寇谈便是,毛呢官厂的生意,归大司寇管。”

  作为皇帝,朱翊钧答应了下来,可以谈。

  大明和北虏就这样可以一直和平下去吗?如果大明不主张收复河套,那可能会这么安稳下去,历史上也是如此,但倘若大明主张收复河套,那就是戳到了北虏的肺管子上,那肯定还要打仗的。

  三娘子这种坚定的主和派,也会一瞬间化为主战派,河套是大明和左翼三部最大的矛盾点,答应了俺答封贡,其实就是答应了不再复套。

  大明需要复套,因为不复套,大明西北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明末三边延绥、甘肃、宁夏的几次大旱直接造成了大规模的数十年的民乱,如果有河套,哪怕是大旱,也不会一口吃的都没有。

  不复套,大明的黄河也无法得到有效治理,每年的冰凌就能将一年治理的堤坝冲毁。

  复套势在必行,所以大明和北虏还会打仗。

  不过打仗之前,把对北虏的分化工作搞好,很有必要。

  “陛下,妇人有一不情之请。”三娘子听闻皇帝答应了谈买卖之后,也是松了口气,大明这边耻于言利的风气,她非常清楚,其实就是不务实,主打一个好面子。

  但是三娘子看这光秃秃的地基,新皇帝在这种地方接见来使,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好面子的人。

  这就好说了,大家都务实,那就好谈,不务实,那谈也是白谈。

  “既然是不情之请,那就不要请了。”朱翊钧听闻回绝了三娘子的不情之请,既然知道让朝廷为难,那还说什么呢?

  三娘子呆愣了下,她再俯首说道:“我是想去大宁卫看看。”

  “是想去看看我大明在大宁卫到底能不能站得住?也是想去看看桃吐山的白土是不是真的存在?愿意去就去吧。”朱翊钧斟酌了一番,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武力威慑,是需要让北虏切实的看到武力,否则那就不是威慑了,而现在京营在大宁卫,那就让三娘子眼见为实的去看看,大明振武这些年的成果。

  “先生以为呢?”朱翊钧看向了张居正询问元辅意见,三娘子能不能去,毕竟涉及戎事,尤其是布防和战线。

  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张居正高度拥护陛下的决议,让三娘子看看大明军眼下的实力也好,省的俺答汗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做出战略误判,要跟土蛮汗合兵一处,或者干脆东西并进,威胁大明退出大宁卫。

首节 上一节 213/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