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无耻小贼,怎会是儒家圣贤 第81节

朝廷不出问题的时候,朝中这些大臣,一个个标榜着,能不能为社稷如何分忧,说话的时候,仿佛他有多么的坚强。

但真的出了问题,那一个个就退缩了,即使因自身利益受损,也跳出来弹劾朝分忧者。

之前天启皇帝,也信任朝中这群大臣们,真的能够帮助朝廷排忧解难,但在这京城之动之后,他已经没有如此奢求。

就连内心的念头也变得坚定起来。

“我说顾老哥啊,你小眼珠子乱转,心里有盘算什么呢?”“是呀!是呀!”秦兴宗坐着官帽椅,拿起手中茶盏喝了起来,瞅见陷入深思的顾肇迹,说。

“怎么?不相信本少爷,给你把漕运总督之位争来了?还是说,你觉得本少爷,是在拿你开涮呢?”

“这倒不至于。”

顾肇迹打断了他的想法,微笑着挥了挥手说:“秦千户的能耐本侯很清楚,但本侯一直认为,这是否会太顺利?

在这疏导辽民之时,我镇远侯府便赐以一些食物,皇上便将这样一件大事差使,秘密答应本侯?这可怎么做呢?”

“当然不会太顺啊!”

秦兴宗把茶盏放下来,露出牙齿微笑着说:“顾老哥,为您这差事,本少爷却答应了陛下。

为了帮助朝廷,先解决因为辽东粮饷亏空的案子,并造成边军手下缺粮的事情。

但是呢,由于各种原因吧,食物,是不可能直接运至辽东的,必须制成压缩饼干,提前量化运往辽东前线。

不过...顾老哥,您也清楚,数十万的辽民,安置于秦家村为主的区域内,那些抚慰辽民之粮,绝对寸步难行。

第141章 帝商大明公器

而京城那边粮价飙升,虽有回落,可毕竟多了数十万辽民,欲回落至前期粮价,断然不行。于是,他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官倒”身上。”

老狐狸,想要老老实实地拿到漕运总督的位置,就得让本少爷得点实惠,否则本少爷以前出尽浑身解数,不也是白费力气吗?

再看一遍,您在本少爷手里,也买进振兴商会银股部分,日后振兴商会皇商之名,即使完全定夺。

这个挣银子的好东西,不可能全让你和魏忠贤两人占有,本少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得到的东西却是最少呢?

“你的意思是说,要是我顾家能帮秦千户,解决生产压缩饼干,所需的粮食,陛下才会最终定下漕运总督之位?”

向来善于计算的顾肇迹听到秦兴宗的话,立刻产生联想。

“秦千户啊,您说,要多少粮呢?这是大明的烦恼,也是陛下的烦恼,这是分内的事情,我顾家漕运那边,还有点势力。

更不敢说要解决压缩饼干的生产问题,需要粮食供应问题,这在本侯还可以得到保证,粮价肯定是最低的。可是,我们的粮食企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心有所属的漕运总督因此来到他面前,在顾肇迹看来,即使贴银也得帮助秦兴宗把事情办好。

再说了,若能得到这漕运总督之位,能捞银子的地方太多了,随便鼓捣一些,那就能补上这点亏空。

“顾老哥,真不愧是我大明的肱股啊,陛下要是知道了此事,那一定会很欣慰的。”

秦兴宗看到顾肇迹上套后,立即伸手夸奖:“这种供给的食物,当然越多越好,有道就是亲兄弟明算账。

虽说咱们都在振兴商会,有着相应的银股,但生产压缩饼干的作坊,却是秦家村自己筹建起来的。

如此一来,本少爷此刻便作为秦家村的正职,前来和顾老哥讨论这桩买卖。

本少爷定的,批量购买粮食价格,如果顾老哥认为没有看法,那时候,本少爷已经遣送了秦家村人马,过来和顾老哥们在一起,开展后续工作。

这件事不能强求呀,如果顾老哥感到棘手的话,本少爷找对象也就罢了,毕竟这些是为朝廷分忧的不。“”那你说我的父亲呢?”

根据秦兴宗构想,后期振兴商会将在各方面力量帮助下,打通销售渠道,秦家村为生产商。

这样一来的话,振兴商会那边的银子,他秦家能赚到,秦家村这边的银子,他秦家也能赚到。

等到秦家村真建起来之后,那么其秦兴宗的大明之根,即使扎牢也在所不惜。

“别别别啊,这点小事何必用外人呢?哥哥我都能供应了。”

拿起秦兴宗递来的字条,顾肇迹笑了笑,但他看了字条上面的价钱,嘴角一抽。

这种大宗收购粮食在价格上,与之前没有飙升之前粮价相比,还得低两成,也要有那么多,多大的压缩饼干都预备好了。

重点是秦兴宗制定的物价,正好卡住了大宗收购粮食成本线,相当于顾家供应秦家村食物,贩卖粮食获利,全称为秦家村,让人赚钱。

但和漕运总督的位置比起来,这银子自己顾家是挣不到的!

“秦老弟,你局气啊!”

顾肇迹在心中盘算后微笑道:“就按这样的价格定下来,将来秦家村需要的食物,我顾家包下来。”

“如此就劳烦顾老哥了。”

秦兴宗起身,笑着抱拳道:“本少爷觉得,三天后,咱们振兴商会,向辽东输送第一批压缩饼干后,那位置,应该也能定下了。”

“好说,好说。”顾肇迹也跟着起身微笑道:“区区几份食物在我顾家的眼里算不了什么困难。”

花了些银子来加速漕运总督之位,在顾肇迹看来,算是一笔稳赚不亏的生意。

秦兴宗是猜中顾肇迹心理,便来到镇远侯府顺便将供应食物的通道,定个。

镇远侯府那边,几代办漕运之事,它在大运河两岸,都有对应的实力,是老牌勋贵底气所在。

在这边问题得到解决之后,秦兴宗并不更留驻镇远侯府,就赶回秦家村,几十万辽民的安置,他得分点力气来照顾。

真是做甩手掌柜的,啥事也不管,丢到卢象升手里来管,那就有点不说武德。

“恩师,这是从辽民中提拔的管事名单。”

卢象升知道秦兴宗回秦家村后,带了一本厚厚的文件来,“目前在辽民的队伍里,已经初步建立起管理体系。

此外在这批辽民中,也发现许多匠户,按照以前制定的章程,能干而又有才能的匠户都被吸收到匠户营。

而另有各种匠户,又按其职业,分属于不同的行列,这类匠户之家眷,又被分别置于一个场所。他们当中有一些人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专门的工匠集团,但由于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技艺水平和经营能力,因此也被称为“匠人”。”

秦兴宗拿着文书,翻了翻头,点了点头说:“干得好,不用顾虑别的事,把辽民占用的土地全部安置进去,列入秦家村规划。

这些地区分散安置,全部由本少爷精挑细选,后来,秦家村得到开发,不可避免地涌入了一大批商人——那些城镇,后期为分流区。

让您手下的吏员队伍到这些辽民居住的安置点因地制宜地筹划相应建筑设施。

也有制作压缩饼干作坊,有没有安排人手来筹备施工?我认为,这不是个问题。人多地少的好处,拉来所有泥瓦匠,这批辽民中的青壮们都紧锣密鼓地干活儿。这是在我厂看到的情景。”

尽管这次秦兴宗把辽民队伍安置好了,其规模已达几十万众,但之前打下的根基,使前期产生了一丝的困惑,可以说,管理体系一准备,然后接着又推动了这些辽民的劳动,比较轻松很多。

卢象升笑了笑说:“有恩师这句话,那学生就准备命人动工了,毕竟咱们所占的这些土地,多半都是有主之地,且还是京城的勋贵、权贵名下的。”

“放心大胆地去用。”

秦兴宗挥挥手说:“陛下正在朝上说话,如果有人胆敢来捣乱,他就带领他所在地区的辽民与他们对抗。

真是闹得不可开交,本少爷带着这几个辽民在京城各城门上坐着,向他们发出默默抗议!“”我看这不是在搞什么政治活动。”

第142章 阴谋论,万民伞

“这个……

卢象升唇角抽了抽,一脸苦笑的看着秦兴宗的模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恩师也会说出这句话。

“大哥,你叫老三给我传话,给咱秦家村这边,带回来两百名账房先生,到底想要做什么?”

张忠义这时正可以帮上忙,到秦兴宗那边去,不解地说道:“是不是协助卢先生,对安置的辽民进行登记造册?”

当下振兴商会这个行业,早已铺好,身为振兴商会总掌柜的张忠义天天大忙特忙。

但凡牵扯到自己家大哥的事,张忠义都还亲自操持,不让外人去办,怕把自己家大哥谋事弄糟。

“这些有秦家村的吏员队伍负责,不用你的人负责。”

秦兴宗笑了笑说:“老二,以后你选几个管事的,将来我们秦家村那边,管钱粮支出,管收入这块钱,交给他们具体管。

将这批人员户口,一律迁至秦家村这一边,日后复兴商会实业,将与秦家村实业隔离。

也有打着振兴商会旗号,在京城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去处,建立镖局,本少爷为振兴商会,还有我们秦家村,揽来了一笔大手笔。这是我的想法。”

张忠义笑眯眯地说:“大哥的话,可咱秦家村这一边,出产的压缩饼干后来朝廷这一边,经过振兴商会下了订单,就运到戍边部队那一边去了?

压缩饼干的事,都是老三的意见,这件事大哥办的很好,不但坐实振兴商会皇商名号,也可以说俺们秦家村落来的好。老大和老二都是个老熟人了,老熟人都知道老大和老二都在村里当过村长,都是村里的头头。”

说张忠义脑洞大,是活泛泛的,这几天他在京城忙碌着,但了解了些什么,又会想起别的。

“没错,本少爷就是这样的打算。”

秦兴宗唇角微翘说:“数十万辽民,被安置在我们秦家村那边,那少爷要管到底呀。

啥时候以秦家村为中心、准备建设的城镇群都能尘埃落定,那么我们秦家村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此外振兴商会那边呢,与朝廷有生意来往,将来才能完全亮出皇商的名号,皇商、皇商,这是大明公器。

将来你们这振兴商会总掌柜,无论去哪里,那全是有头脑的角色,待顾肇迹成为漕运总督,记得多和镇远侯府联络一下感情吧。”

“好嘞!”

张忠义立刻点了点头:“大哥您放心,凭借顾家于漕运之力,我会将复兴商会之业,向外铺。

如果是的话,振兴商会可以赚大钱,咱秦家村那边,还可以随之赚大钱,这样你就安置好了这数十万辽民,没有着落的?我说,俺就是想把咱们村里那些人都给弄到城里去!”

“这个……

一直站在一旁的卢象升听了哥俩说的话,那个面带惊讶,心生惊骇。

以前他也很头痛,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这关系到数十万辽民长远生计。

毕竟建起来的秦家村毕竟还有建起来的日子,曾经不用很多青壮、干这些重活,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安置呢?

能叫卢象升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恩师不经意间的创意,为秦家村未来,铺下康庄大道。

背倚振兴商会,借各方面之势,后来秦家村,将准备建立一个更大规模的作坊产业,到时候这几位辽民,不是都可以安置?

对卢象升影响很大。

“真相是大白了,本伯还真没料想到,在京城毁誉参半的新晋败家子,能接二连三地坏我等大事!”

李如桢表情冰冷而严厉,看向王登库、田生兰说道:“以前闹得那么厉害,让本伯帮你擦屁股、用那么多感情、怂恿辽民大量涌入顺天府都是你的办法?

如今永平府蜂拥而至的辽民都是被那个秦贼哄着来到秦家村附近,也占据了很多良田,这件事,你又如何算计?我说,你们是在给我做证明吧?”

不只李如桢,宁远伯府正堂上坐着几位豪强,那双冰冷而严厉的目光,都注视着立于堂上的王登库和田生兰。

“没错,这件事情你们必须要有个交代!老子这边损失了两万多两银子,还他娘的被那帮贱民,占了两百多亩良田。”

“这就是你们晋商的手段?老子这里损失也不小,一个败家子,纨绔子弟,你们都没能把他搞垮,传出去不够丢人的。”

“这次的损失,你们王家,还有田家,必须要全部包圆了,还有范永斗这个老狐狸,干什么去了?为何到现在都没来京城?”

王登库、田生兰站在正堂,一脸局促,浑身冒汗,很明显,他们也不曾料到,一切都将从头说起,便在他们控制范围以外。

这个秦兴宗,不是败家子么?

就算是有些小聪明,但是几十万辽民涌进京城这边,怎么可能就这般轻松地被解决了呢?

以前王登库他们,是想借助辽民一事,来称呼李如桢他们吧,在这动荡不安的形势中,赚了很多银子,赢得了他们更多信任。

并且在此期间,验证先前他们所说之言,到底是不是秦兴宗这个新晋败家子,在背后所鼓捣的这一切。

以前棉布霸盘、称李如桢为李家、麻承训为麻家、以及许多豪强,损失惨重。

“伯爷息怒,此事的确是小的们的错。”

王登库一脸媚笑地向李如桢鞠躬说:“这次遭受的所有损失我王家和黄家都会给予解释。

首节 上一节 8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