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908节

第二条路,放弃发展,每日里醉生梦死,表现的昏庸一些,怎么败家怎么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显眼;

第三条路,主动上表,请求内附大明。

在他隆看来,这三条路里面的第一条路根本就是条死路!

就算是缅甸再强,就算是吞并了暹罗和其他的小国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强得过大明?

远了不说,光是一个世代镇守云南的沐王府都能压的缅甸上上下下喘不过气来,更何况大明皇帝了!

自己又不是傻子,不会对这一点都看不到!

至于第二条路,撑死了也就是起到个拖延时间的作用,让大明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时间晚上一些。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区别没有?反正都是个死!

如果自己现在年纪大了,那倒也无所谓,抱着自己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心态也就算了。

可是自己现在还没到垂垂老矣的地步,离死更是有着一大段的距离,而大明皇帝手里那把明晃晃的屠刀可近在眼前了!

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都等于是死路,也就只剩下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了!

提前赶在大明皇帝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时候先上表请求内附,让大明皇帝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子孙后代的富贵也保住了,不比等死强的多?

给缅甸在大明使节的消息已经送出去了,剩下的就等着看大明那边做何反应了。

若是大明皇帝同意了自己朝觐内附的请求,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不同意,那么自己也好早早的做出应对。

大概会拒绝个两三次吧?听说大明的皇帝好歹还要点儿脸?

至于其他的那些渣渣藩国国主们能不能看明白这其中的关窍,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自己又不是他们的爹,没义务教他们学乖!

ps:《带着仓库到大明》完本了,哒哒哒冒蓝火的加特林完本了……那就再拿来祭天一次!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上天太偏爱大明了!

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早点儿实现,他隆做出了一个让暹罗等周边的国家目瞪口呆的举动——全面收缩兵力,甚至于将兰那泰地区让了回去。

当然,他隆也不至于傻到直接就全面放弃了兰那泰,而是退出了一部分的地盘,保持着重兵威慑的态势,以保证随时可以卷土而来。

至于暹罗朝堂上上下下,能见到他隆退兵的举动就已经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再陈兵兰那泰?

万一刺激到他隆,再一次大举兴兵来犯该怎么办?

到时候是不是得找大明爸爸出手镇压?

上一次主动寻找大明爸爸出手镇压的有两家,一家叫朝鲜,另一家叫琉球。

现在一个成了朝鲜布政使司,另一个成了琉球布政使司,两家的国主都跑到了大明的京师,挂着个亲王的名头在颐养天年。

这两家的百姓们倒是一步登天了,起码现在都挂着大明百姓的身份,平时走路都嚣张的不行,尤其是那些在暹罗行商的朝鲜人,一个个的就更不是东西了。

嘴巴里动不动就是我大明天朝如何如何,除了同样身份的朝鲜人或者更高一些的大明百姓之外,这些人根本就是视暹罗的小吏如无物!

彼其娘之!一些朝鲜的行商就这么嚣张,反而不如大明的商人来得谦逊!

至于这两个“亲王”,目前看来倒是一切都正常,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小楼昨夜又东风……

毕竟,大明自己的亲王都玩了命的跑去海外谋求建国,自己傻了才会主动凑过去!

就算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就算是大明皇帝愿意这么养着几个闲散亲王,那又能怎么样?

当个闲散亲王跟关起门来当土皇帝能一样?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好不好!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整个大明的南边那些小国,都打定了主意装死或者先观望——看看他隆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再说。

他隆的心情也很忐忑。

自己这回的操作绝对够骚,但是也绝对够险——如果大明的皇帝同意了还好说,不同意的话,那自己就得面临着周边这些小国,甚至于包括大明在内的压力。

但是,汉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的表单已经到了路上,也没有什么反悔的余地了。

而且这事儿要是成了,自己和整个缅甸能得到的好处,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前面的朝鲜和琉球确实内附了是没错,也确实是两个闲散的亲王没错,可是看看朝鲜和琉球的百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原先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琉球和朝鲜之所以内附,是因为当时的外部压力问题,而缅甸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缅甸要求内附,价值比这两家更高,得到的好处也就更多!

毕竟,汉人还有一句话说的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真要是等着大明皇帝把眼光盯向这边,打又打不过,内附也没了价值和意义,还不如早早的请求内附,自己和缅甸百姓得到的好处也能最大化。

……

崇祯皇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句,放眼整个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估计都找不出来比锦衣卫更牛逼的情报机构了!

他隆王的表章通过正式官方渠道送到缅甸使节的手中时,崇祯皇帝已经带着温体仁和朱纯臣等文武大臣们讨论了好几回。

因为崇祯皇帝本身也是想不明白。

换成自己在他隆的位置上,根本就不可能上表内附,大不了就鱼死网破,内附什么的,不存在的。

可是偏偏他隆王就选择了内附!

难道说,他隆是真心仰幕大明天朝上国的生活,所以才想着内附?

崇祯皇帝没想明白,哪怕是使节已经正式通过鸿胪寺递交了觐见的请求,崇祯皇帝依然有些懵逼。

缅甸使臣锡真在刚刚进入御书房之后,就赶忙趴在地上行礼道:“下国小臣锡真,叩见大明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则是笑眯眯的道:“起来罢。”

难得的,崇祯皇帝没有命人给锡真准备凳子——温体仁和朱纯臣这些大佬们求见崇祯皇帝,通常都是有凳子可以坐的。

锡真从地上起身之后,又向着崇祯皇帝施了一礼,才躬身站好,拱手道:“启奏陛下,小臣这里有我国国主表章一封,要呈于陛下。”

首节 上一节 908/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