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暴君 第127节

待阿日斯兰的骑兵冲到了差不多有五十米的距离之时,新军和京营的各个总旗便按照之前训练时的规定喝道:“射击!”

噼里啪啦的一阵枪想过后,阿日斯兰一方却是惊喜的发现,自己一方根本就没有多大的伤亡——甚至于还不如刚才骑兵对冲时的伤亡大。

正想继续冲锋的阿日斯兰最前边儿的人,却是听到明军的阵列里面又传出来一些喊声:“投弹!”

跟建奴一样没见过原始版手榴弹的蒙古骑兵们也没把这从天而降的小瓶子当回事儿——就是这次的大意,却是让蒙古骑兵们损失惨重。

落下的小瓶子有先有后,或凌空炸开伤人,或落地后炸天伤了马腿。而且更缺德的是,这玩意的声音不小,很多蒙古骑兵的战马被声音一吓,却是有受惊的趋势,使得骑兵们不得不分出精力来安排胯下的战马。

而此时明军的装填已经完成,却听着众多总旗喊道:“射击!第二排准备!”

此时的明军装填速度由于徐光启和那个叫毕什么来着的家伙给力,所以装填速度已经大大提升,干脆也用不着三段击,直接玩两段击就行,由此给蒙古铁骑带来的压力更大。

前排的蒙古骑兵承受不住压力,便想要向两翼的方向散开后再进行游射,只是此时后方的骑兵却还在向前冲锋,搞的前方的骑兵苦不堪言。

而巴特尔所率的万骑,已经完成了掉转阵型的准备,见阿日斯兰所率的骑兵们还在与步兵们较劲,便又加速冲了回来。

而阿日斯兰所率骑兵反应过来身后还有一支万骑的时候,时间却已经太晚,虽然调转了马头向着巴特尔的万骑冲锋而去,但是此时此刻的距离,已经容不得战马再提起多快的速度,如此一来,阿日斯兰的万骑便陷入了苦斗之中,便是全军覆灭,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八字够损,五行缺德的崇祯此时向前靠近了一些,见阿斯兰所率骑兵已经被缠住,而林丹汗的王庭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守力量,便对身边的刘兴祚问道:“反正此时也用不上那么许多步卒了,不如分一万出来,去攻打林丹汗的王庭,如此一来,那些骑兵必然分心,到时候不是更省事儿?”’

向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刘兴祚闻言,便拱手道:“陛下英明!”旋即便一拍战马,却是去抽调京营士卒,准备去攻打林丹汗的王庭。

第一百八十六章 超大的京观

抽调了两个卫,命令两卫士兵上马后,三观也不怎么正的刘兴祚很兴奋的亲自带头冲锋杀向了林丹汗的王庭——好久没有亲自操刀子砍人了,手都痒了!

而已经陷入了苦战之中的阿日斯兰,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明军步卒后队变骑兵,绕过战场向着王庭杀了过去。目眦欲裂的阿日斯兰有心杀光眼前这些看起来明显和自己同样是蒙古人的叛徒们去阻拦明军,但是双方已然杀红了眼,又怎么可能放他过去?

万般无奈之下,阿日斯兰只剩下了一个想法,拼命,拼命打退这波该死的叛徒,然后能救多少王庭里的人便是多少罢,到时候南下去寻找大汗回来再替族人们报仇。

不管阿日斯兰怎么想,或者怎么拼命,刘兴祚所率领的两个卫的骑兵,却是已经到了王庭跟前。

说是王庭,却是不如大明的一个城池,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个特别大的,有着围栏的牧场罢了。

早就看过锡伯部骑兵是怎么对付浩齐特部牧场人大明骑兵们,也是有样学样,先将套索在手里扬起,兜了几圈子后便抛向了围栏,接着便是准备拖着围栏跑开。

此时围栏中还在围观的人群,已是一哄而散。没有人是傻子,面对着一万多的骑兵冲击,没有谁会傻到相信自己能活下来。

悲观的情绪开始在察哈尔部中扩散。最中间的汗帐之中,察哈尔几个留守的长老们也在争吵不已。以斯钦巴日为首的一部分长老,认为应该投降。

在斯钦巴日等长老的眼里,大明人还是要面子的,只要投降了,再上供一些牛羊之类的,就足以保证部落的安全了。至于刚才出战,估计要死光的阿日斯兰那一个万骑,没了就没了,毕竟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

而以阿斯根为首的几个长老,刚坚决地认为不能投降。此时对于整个部落来说,是赶紧分散突围才是正事儿。外面的几万骑兵明显是有备而来,而且还有明军跟着,连这种趁虚而入攻打没有防守部落的下作事儿都干的出来,那一旦屠族,到时候责任谁又负得起?不如能跑掉多少算多少。

两方人各执一词,正僵持间,便有人匆忙地跑了进来,跪地道:“睿智的斯钦巴日和阿斯根长老呵,外面的骑兵已经开始进攻栅栏了。”

斯钦巴日和阿斯根见谁也不能说服谁,而部落的失守却在眼前,便各自后退一分,由阿斯根长老率着青壮男女一起突围向南,去寻林丹汗,而剩下的已经骑不了马的,或者身体虚弱的那部分人,则留下来,由斯钦巴日长老率领,向明军投降。

两人商议已定,便分头前去行事。等到阿斯根匆匆忙忙地召集了青壮后,也顾不得甚么阵型,两三万人便一起冲向了西南方向。

此时刚刚解决掉正南方向围栏的京营和新军骑兵眼见约三万余蒙古青壮皆是向着西南方向突围而去,又见围栏中两万余人纷纷从帐篷中走了出来,跪地乞降,一时间便是刘兴祚也是有些进退失据——追击那三万人,自己这一万骑兵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草原太他娘的大了,这些人只要到了草原上一分散,自己就别想追上。可是不追,又与崇祯皇帝之前指示的尽可能多杀的指示发生了冲突。

其实等到察哈尔部剩下的两万多老弱病残走出来乞降的时候,正在奋力厮杀的阿日斯兰等人也看到了,同时,也看到了三万余部落由西南方向突围而去。

心中大定的阿日斯兰此时也是疲惫不堪,纵然自己这个万骑都死光了,只要部落没有被全灭,那就是值得的,心中再无挂念的阿日斯兰及手下的万骑,更是拼命厮杀,少有人愿意扔下马刀跪地乞降。

崇祯皇帝远远地看着这一幕,脸色已经阴沉地能拧出水来了。

好一招壁虎断尾!扔下了一堆没有什么用的老弱病残给自己,利用部落外边儿鏊兵,围栏未破的时间选择突围,自己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追击他们。至于最后的三千锡伯部骑兵,自己根本就舍不得放出来,三千对三万,想想被人海淹没的场景,崇祯皇帝就果断放弃了追击——这三千骑是试验的种子,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崇祯故意选择装作没看到走出来的投降的察哈尔部的人,直到又过了小半个时辰,等着阿斯兰的万骑已经被绞杀殆尽,京营和新军中临时转职成步兵的士卒又骑回了马上,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的那个万骑也重新整理好队形向着自己聚集过来,崇祯才在先一步起来护卫自己的三千锡伯部骑兵的保护下,晃晃悠悠地往察哈尔部的王庭而去。

待崇祯到了王庭外围时,在斯钦巴日长老带领下选择了投降,或者说自愿留下来供明军出气的接近两万人,除斯钦巴日长老外,其余的已经都跪在了地上,深深的把头埋在了泥土之中。

斯钦巴日长老见崇祯过来,再看看围绕在崇祯身后不远处的三千骑兵,再看看崇祯身边围着的明显是明朝制式军队打扮的护卫,斯钦巴日如何不知道崇祯是个明军的大人物?当下便叩首喊道:“尊贵的客人呵,您从大明不远万里来到了草原,不知道是甚么让您发了这么大的火,降下了这般的灾难?”

崇祯嘿嘿冷笑一声后说道:“没甚么,是林丹汗惹得朕不开心了。还有这许多年丧生在你们手中的冤魂们,日夜吵得朕不得安宁,朕也是不得不来。”

朕?对于汉地文化有些了解的斯钦巴日老长当时就懵了,朕这个字,向来便是中原天子所用,除此外,谁用谁死!这么说来,来的这个人是大明的皇帝?

斯钦巴日不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但是也知道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个道理,当下便调整自己的身子,让自己跪得更为恭敬一些,闷声道:“伟大的大明皇帝呵,我们蒙古与大明乃是友好的邻邦,奴才求您放过哈尔这些苦命的奴才罢?我们愿意付出山五千头牛羊和两千匹精良的战马,为我们过去的错误赎罪,只求您能熄灭雷霆一般的怒火,我们小小的察哈尔部,实在承受不起呀。”

崇祯闻言,意外地望了一眼斯钦巴日,这家伙倒是个识时务的,若是换个人来,说不得就有可能接受了他的投降了。

可惜了,从头到尾就没有打算过什么接受投降这种狗屁说法的崇祯皇帝冷笑一声说道:“若要朕熄了怒火,倒也简单。只是要借你等一样东西用用。”

斯钦巴日恭恭敬敬地问道:“不知道陛下需要什么?只要察哈尔部有的,一定不会吝啬。”

“便是要借尔等人头筑京观!杀!”

崇祯皇帝突然间的暴喝却斯钦巴日一愣,这是中原的皇帝?京观这东西已经多少年没有听说过了?

只是不待斯钦巴日有所反应,早就准备好了的营京和新军的五万大军,便在三千锡伯部骑兵的带领下冲向了王庭。

不要说两万多会跑会反抗的人,即便是两万头猪停在那儿让人杀,也是需要半天的时间。等到这两万多人被屠戮殆尽,太阳都已经落山。

不得已,刘兴祚和张之极先带人去王庭中间搜寻引火之物弄成火把,又点起了一大堆的篝火,这才借着火光开始收割人头。

此时白天一天的战报也出来了,卜失兔和卓里克图汗拼凑的杂鱼万骑,战死两千,接近三千。京营步战的五万士卒,战死也接近五千,唯有锡伯部的骑兵,因为受到的命令是压阵在后,倒是没有损失。

直到忙活到后半夜,为了战损太大而觉得自己赔大发了的崇祯皇帝才满意地看着眼前这座混杂了两万多颗人头的京观点点头,吩咐张之极和刘兴祚道:“所有牛羊,一头不留。全宰了,挑好肉带走。战马挑好的带走,剩下的也全宰了。还有,京观前照样立碑,上面就写:际天极地,八荒六合,皆为汉臣妾也!若有蛮夷轻汉,穷搜万里,亦绝其苗裔!”

第一百八十七章 想要北归林丹汗

正所谓怼人者,人必怼之。

林丹汗带着十多万的马仔带砸崇祯家的玻璃来了,那就不能怪崇祯皇帝带着马仔砸林丹汗家的场子砸的开心。

对于这次砸场子的事件,林丹汗本身是信心十足的,就为了这十多万马仔,林丹汗还特意带了接近两万的牧民以提供后勤保障。然而林丹汗的信心并没有什么卵用——如果说大明的朝堂上就像是个筛子一样保守不住什么秘密,那他林丹汗的王庭干脆就是开放式的花钱,屁的秘密都没有一点儿。

早在他打算来大明捞一笔的时候,崇祯就已经知道了,而且也做好了准备,自己还带着几万马仔去砸林丹汗家的玻璃。

所以在林丹汗在宣府城下损兵折将,折腾了足足快有半个月的时候还没有搞定宣府的时候,从王庭中跑出来的人也一路寻到了林丹汗的大军所在。

首节 上一节 127/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