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62节

  叶华朗声道:“高见不敢说,但光靠着书本恐怕是不成的,李相公,你若是能随着我的车队,到乡下走一趟,看看老百姓的真实想法,没准会有另一番见解。否则红口白牙,说三道四,恕我不能苟同!”

  叶华是吃准了这帮文人眼高手低,只会耍嘴皮子,狠狠将了李谷一军。

  让一个位高权重,养尊处优的宰相,去和泥腿子一起下乡劳作,收购粮食蔬菜,那可是斯文扫地,脸面全无的丢人事!

  李谷老脸一阵青,一阵红的,太阳穴的筋都绷了起来。

  郭威见李谷着实难堪,也不忍心让他太没有面子,只能说道:“李相公,此事以后再议吧!”

  哪知李谷突然摇头,“陛下,冠军侯能做的事情,老臣也能做,恳请陛下准许,明天老臣就去乡下,也正好领教冠军侯的手段!”

  

第108章 地主是怎么炼成的

  

  李谷回到了家中,一张老脸,拉得和驴似的,切齿咬牙,恨意滔天。家人不敢触霉头,可偏偏有一位胆子大的,她端着一碗梅花酒,送到了李谷的面前。

  “叔父,尝尝侄女的手艺。”

  李谷不好摆脸子,就端起来喝了一口,只觉得唇齿留香,立刻伸出大拇指,“侄女的手艺高明,这种时候,哪来的梅花啊,怎么如此鲜丽,好像刚采摘下来的!”

  女子微微一笑,“这还不简单,把梅花采下来,泡到蜂蜜里,煮酒的时候,挑出几朵用就是了。”

  “哎呦!”李谷一拍脑门,“怪道这就有股子甜味,感情是这么来的。这一定是你爹的主意。”李谷赞道:“还是令尊心思机巧,肯在吃喝上下功夫,这点我是比不上的!”

  女子脸上赔笑,可眉宇之间,却有一股子忧愁,她爹倒是想象李谷一般,施展胸中所学,奈何皇帝不用啊!

  说话之间,李谷喝光了碗里的梅花酒,心情好了一些,女子就趁势问道:“叔父谏言,圣天子可都采纳了?若是按照叔父的方略,这大周真的要兴旺起来了!”

  提到这事,李谷脸又黑了。

  “唉!别说了,你叔父丢了大人!”李谷也没瞒着,就把叶华讽刺他的话都说了,“一个毛头小子,敢指着我的鼻子,说话信口雌黄,只会照搬大唐的成法,还说我光是嘴上本事……我的老脸啊,真是无地自容!”

  女子一听,忍不住吸口气,“叔父,那位冠军侯,可是击杀了契丹皇帝,又擒杀了王峻的——那位?”

  李谷点头,“除了他,也没人敢跟老夫这么说话。罢了,我倒是要看看,他是真有本事,还是徒有其表!明天我就跟着他去乡下看看,瞧瞧那些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谷说着,就想去准备一下,女子咬了咬嘴唇,万福道:“叔父,不知道侄女能不能陪着叔父一起去?”

  李谷犹豫了,“这可不是游春逛景,你是江南女孩,腿脚方便吗?”

  女子淡淡一笑,“叔父忘了,我爹可是北方人,怎么会学南方女子裹足呢?”

  李谷沉吟一下,“那就跟着我去吧,不过你可要换上男装,别让人看出来。”

  “侄女……呃不,是侄儿明白!”

  这个女子一溜烟儿跑了。转过天,李谷一身青衣短打,穿着布鞋,还戴着一个斗笠,像模像样,跟个老农似的。

  等他赶到粮行,一没见着叶华,二没见着赵匡胤,只剩下一个王掌柜的在这里等着。

  “是李相公吧?冠军侯天不亮就走了,城门开的时候,他们第一个出城,这些天都是如此。”

  李谷大吃一惊,太阳刚出来,他来得够早了,居然还没赶上!

  王掌柜的和体贴,安排了一个小伙计,还准备了两头驴,本来是小伙计和李谷一人一头,可李谷多带了一个人,没法子,小伙计只能在前面跑,李谷急匆匆出了城。

  等他们到了十里长亭,发现不少马车牛车都装满了东西,正准备往城里运。

  叶华就在人群当中,也和工人一起,搬运粮食,给送货的农户算账。

  有人建议叶华,不要这么麻烦,不如每十天结一次来得方便。可叶华却拒绝了,很多穷苦的百姓,从嘴里剩下的东西,拿来换钱,若是不立刻结账,很多人就不会来了。

  “记住了,咱们是凭力气赚钱,别把自己摆得太高了,手里有点权力,就想着欺负百姓,亏待乡亲,那样做生意永远做不好!”

  被叶华教训的几个人,频频点头,赶快低头忙去了。

  李谷就在旁边,他也听到了叶华的话,忍不住吸口气,这小子是真心啊,还是拿话糊弄我啊?

  他正琢磨呢,叶华一眼看到了他,“愣着干什么,眼睛里没活儿啊!”

  说着,叶华指了指一大堆小山似的萝卜,“快,往车上搬!”

  李谷这个气啊,可话都说出去了,他愿意来的,还能怎么办!

  你小子能干,老夫也不差啥!

  他把衣襟掖好,伸手去搬萝卜,没搬几个,两手都是泥,跟着他来的女子看得直皱眉,这时候叶华的声音突然出来了。

  “傻站着什么,你们家老爷都干活了,你还杵着?”

  女子被说的脸色发红,没法子,赶快低着头,跑过来帮忙。李谷见了吓一跳,我的姑娘啊,你怎么能干糙活儿啊,怎么和你爹交代!

  李谷就想开口阻止,女子连忙摆手,不让他说话,然后低下头,快速跟着李谷一起干活儿。

  萝卜不沉,可架不住要不停弯腰,才弄了一半,李谷就觉得腰都折了,他忍不住看了看自己的那位侄女,一介女流,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居然咬牙撑着,比他不慢。李谷也不好意思喊累,就这样,忙活到了日上三竿,终于把最后一点装好运走,他也顾不得泥水,瘫在地上,连手指头都不愿意动,胸膛剧烈起伏,大口喘息。

  不知道什么时候,叶华走了过来,给李谷一个水葫芦,又给了他几张饼。

  “吃吧,吃完了,下午还要去村子看看。”

  “还去啊?”李谷忍不住怒了,“你是想累死老夫啊?”

  叶华哼了一声,“这算什么,头些日子是我们推着小车,去乡下收东西,跋山涉水的,比现在苦多了。这几天有了名气,老百姓才主动送到十里长亭,已经轻松多了。”

  李谷眉头一皱,“冠军侯,你为何不直接让老百姓送来,那样不是更好?”

  叶华笑了,“李相公,我说你只会读书,真不冤枉!居然问这么天真的问题,随便找个人,都能给你指点迷津,你信不?”

  李谷气得咬牙,“你找吧!”

  果然,叶华点手,叫来了一个年轻人,他看起来有十五六岁,愣头愣脑的,正蹲在地上数钱。

  他十分仔细,每一枚铜板都对着太阳看,然后在衣襟上蹭得干干净净,再像宝贝似的揣进怀里。

  一共不到一百文,当装进衣服的口袋,他长出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什么了不得的壮举。真是没见过钱啊!

  “小兄弟,赚了不少钱?”李谷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和蔼一些,可说出来之后,还是有些生硬。

  年轻人警惕地看着他,更加用力保护好口袋里的钱。

  被当成贼了,李谷别提多尴尬了。

  “你赚了钱要做什么?读书,还是娶媳妇?”

  连着问了三遍,年轻人这才开口,“俺爹说了,要,买,买地!”

  “买地干什么?”李谷问道。

  “买地就是买地,有了地,就,就什么都有了!”少年笑得很灿烂,突然他跳了起来,对着李谷道:“俺要回去抓兔子,抓好多好多的兔子,抓兔子,换钱,买地,抓……”少年撅着屁股,迅速消失在视线里。

  李谷皱着眉头,似有所悟,却又说不清楚。

  叶华笑了,“李相公,你知道均田和府兵那一套为什么持续不下去了吧?”

  李谷愣住了,一个憨头憨脑的傻小子,和府兵有什么关系,和均田有什么关系?

  叶华哈哈大笑,“李相公,若是连他都一心想着买地,其他人又会如何?假如人人都想着当地主,兼并土地,又如何能实现长久均田?”

  李谷终于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以小见大,这里面有大学问……

  

第109章 欣喜的李相公

  

  “冠军侯,盛唐行府兵制,征收租庸调,根基全在于均田,若是均田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必然流离失所,财税荡然无存,自然盛世不在,历代竭尽全力,抑制兼并,冠军侯,你以为此策行不通吗?”

  不知不觉间,李谷已经用了请教的语气。

  一个半百的老头,忙活了一个上午,脸上泥土汗水交织,要多惨有多惨,难得的是居然没有叫苦,叶华也不好黑着脸了。

  “李相公,我不是说均田不好,也不是反对抑制兼并……比如大唐的授田,就分成永业田和口分田,永业田是不能随便买卖的,就是为了防止兼并,但我要说,很难,很难!”

  李谷点头,“为其难为,才应该以大决心,大毅力推行才是!”

  李谷说的慷慨激昂,自古以来文人就有这么个毛病。从来不会认为自己错了,哪怕证明不可行,他们也会顽固地认为是全世界都错了,那叫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啊!

  如果这种固执仅仅是做学问,还无关紧要,如果放在国政上面,那就要惹麻烦的,越固执麻烦就越大,比如那位拗相公……

  叶华也不确定李谷是不是这样的人,他只能尽力去游说,但愿他能听得进去。

  “李相公,历代立国之后,都会推行均田,满足百姓的土地要求,化解农民起义的根源……可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家家户户拿到了土地,纵然是一样的大小,可有人肯出力气,有人不肯,有的地方天时好,有的地方灾害多,要不了多久,情况就会大不相同,过得好的人,有了积累,就要买土地,过得差的,为了应付眼前的麻烦,就要卖田……俗话说千年田八百主,人性如此,怎么能逆天而行?”

  李谷熟读史书,又为官多年。

  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事实上唐代的均田制,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难以长久。

  首先,从永业田和口分田的设计上面就有问题,永业田虽然原则上不能买卖,但特殊情况,也是可以卖的,开了口子就没法禁绝。至于口分田,朝廷规定是80亩,但各地情况不同,尤其是人口暴涨之后,不可能有足够的土地分给百姓。

  更要命的是口分田虽然规定,人死之后要上缴,但试问真的能做到吗?如果能分毫不差,重新收回,平均分配,大唐的行政能力该强到什么地步?

  在没有计算机,没有足够文官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法实现。

  这也只是均田令的一小部分问题。

  事实上均田令根本就不均,根据官职的大小,宗亲贵胄,皇亲国戚,各自授田面积也不相同,但全都比老百姓大许多。还有寺庙,不但有土地,还可以免除税赋徭役,很多人就把土地捐给寺庙,躲避税赋……这么多漏洞加起来,均田令最多就维持两三代人,崩溃是必然的。

  建立在均田之上的府兵制,租庸调,全都难以维系。没有法子,只能任用胡人,结果呢,一场安史之乱,摧毁了帝国的繁华和威严……

  李谷不是不懂,只是他总觉得可以有办法抑制兼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没准他能成功,或者过些时间,就有更聪明的办法横空出世。

  文人吗,喜欢天真幻想总是难免的。

  而叶华呢,就是要让李谷醒过来!

  试问,一个话都说不太明白的少年,他都知道要攒钱买地,有了地就有一切……那其他人呢?当所有人都为了土地疯狂的时候,天下虽大,又有多少可以分的土地,哪怕是九五至尊,口含天宪的皇帝,也没法和九成以上的百姓作对。

  李谷的脑门冒汗了,比刚刚干活冒的汗还多。

  他绞尽脑汁,却也不得不承认,叶华说的有道理。

  “冠军侯,照你的意思,难道就不要均田,不要府兵了?”

  “非也!”叶华连忙摇头,“李相公,天下动乱的根源就在于土地不均,改朝换代,岂有不行均田的道理!至于建立在均田之上的府兵,也是不错的办法,包括抑制兼并在内,这都是良政,可不能马虎!”

  李谷气得笑了,“既然都是良政,那你反对什么?”

  叶华翻了翻眼皮,“一支靴子做得再漂亮,能穿出门吗?我认为应该两条腿走路才行,不可只偏重一个方面。”

  李谷追问道:“除了耕田之外,另一条腿是什么?”

  “工商!”

  叶华很轻松给出了答案,“李相公,刚才你不是问我,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老百姓把粮食蔬菜什么送来吗?原因很简单,老百姓不信任我们,去年朝廷授田,辛苦了一年,老百姓有了收获,交了皇粮田租,把家里的仓库堆满,又储存了不少蔬菜,很多百姓就已经暂时满足了……”

  颠沛流离,战乱不断,能安定下来,还有什么奢求,百姓已经被吓怕了,坑苦了,不敢离开家门,更不敢跑到京城去卖东西。

  叶华只能让人去村子里,真金白银,货真价实,和老百姓进行交换,等到百姓拿到了钱,相信了他们,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其实原来我也想错了,以为安定下来的百姓,就会想着吃好的,穿好的,在京城多开铺面,就能赚钱。在乡下走了些日子,我才明白,大多数的百姓,他们不是这么想的,宁愿喝粥吃咸菜疙瘩儿,也要把钱攒下来,买田买地,就算有更多的田,产更多的粮食,也把腰带勒得更紧,好更多的地!”

  “就拿那个少年来说,如果足够幸运,他攒够了钱,购买荒地,耕种五年,土地越来越肥,家里的积累越来越多,辛勤劳动,等到他四五十岁的时候,或许就能成为村上最大的地主!”

  叶华发现,地主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苦干实干,卖命去干,几代人辛辛苦苦积攒出来的。至于另外一种,那就是靠着权势,巧取豪夺,用尽各种办法,到处抢占,坑蒙拐骗,无恶不作换来的,这两种人,不好一概而论。

  “李相公,当村民愿意拿出商品交换之后,就有一些心思机灵的农户,他们主动站出来,帮着我们收购粮食蔬菜,收购想要的一切东西,有了他们在,我们的效率更高,其他的村民也免了奔波劳碌之苦……不过我也要防着这些人,压低价格,甚至用强迫手段逼百姓拿出粮食,所以现在去村子了解情况,就是看这些情况,如果有人行为恶劣,要立刻终止代收资格,严重的还要交给衙门法办。”

  李谷用心听着,听到了最后,突然如遭雷击,恍然大悟……

首节 上一节 62/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