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557节

  郭宗训正等在这里,他穿着宝蓝色的便服,眉清目秀,挺拔修长,乍一看,他们翁婿两个,还真有些相似之处。

  郭宗训笑嘻嘻给老泰山斟茶,然后问道:“师父,不麻烦吧?”

  叶华无所谓道:“反正我也没多少时间管孩子,麻烦也是别人的。”

  郭宗训干笑了两声,他可没胆子诽谤岳母,哪怕背后都不行!

  “师父,还是说点正事吧!这回师父准备大举经略天竺了?”郭宗训探着半截身躯,好奇问道。

  “嗯……看起来时机成熟了。”叶华从容道:“我们万事俱备,接下来逼迫天竺改种棉花,我们就能形成一条沿海的贸易线……从天竺输送棉花给江南,在江南纺织成布匹,销售各处,包括天竺!同时,再从天竺输送奴隶给辽东。我们全力经营辽东,将辽东作为粮食基地,保证大周的粮食安全!”

  叶华笑呵呵画出了每一条贸易线路,轻笑道:“陛下,这些加起来,一年至少能提供一个亿的税收!”

  “税收?”

  “没错……是税收,不是贸易额!”叶华又道:“有了这笔钱,商王的铁路预算就有着落了。”

  

第798章 热闹的铁路

  

  郭幸哥很能干,或者说他身边的团队很强大!

  大周学堂,戚同文的书院,加上冠军坊,强两处提供了大周最聪明的脑袋,后一处则是最强大的手脚。

  郭幸哥从容驾驭着两股力量,按照自己的设想,去改变整个天下。

  他不是帝王,也不是首相,但他却有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的名字叫做:科学!

  越是钻研,就越觉得科学的强大,尤其是蒸汽机的出现。过去只敢阿紫梦里憧憬的事情,全都变成了现实,提水不用人,耕地不用牛,开船不用帆……这还只是个开始,郭幸哥在验证了蒸汽机的作用之后,立刻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想把天下的城池连结到一起,从此货商畅通,一日千里,整个天下再也没有隔阂,南北东西,天下一家。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步,秦始皇的直道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值一提!郭幸哥也可以骄傲地面对父皇,告诉郭威,孩儿让父皇的江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儿子虽然没有承袭皇位,可儿子干出了比帝王更伟大的事业!千古以来,被人铭记的皇帝能有几个?

  可世人谁能不知长城,不知大运河,不知都江堰!

  郭幸哥发自内心感谢叶华,是如兄如父的叶华,把自己带进了不敢想象的科学世界。郭幸哥是个很执着的人,定下了目标,就不会轻易改变,他舍弃了王府的安逸,把老婆孩子扔在了一边,一个人在冠军坊同工匠一起干活,一起休息,一起改进技术,不停实验……终于,研究出了体积合适,功率更大的蒸汽机。

  为了验证效果,他自掏腰包,把王爷俸禄,还有各种专利股份收入,全都砸了进去,围绕着冠军坊,建造出了五十里的铁路!

  别小看区区五十里的铁路,效果却是惊人的。

  这条铁路把京城和冠军坊连结在了一起,人们可以坐着火车,往来两座城市之间……铁路一经推出,就显示出强悍的优势。

  首先,火车速度不算慢,几乎达到了时速三十里,跟马匹差不多,而火车的运力最少也有一百五十吨,几乎相当于三千石,一辆马车最多也就拉二十石,速度远远没法跟火车相提并论。

  速度加运力,这就是效率,恐怖的效率!

  冠军坊生产的商品,经过火车,快速运进京城,从汴水运来的矿石卸在码头,通过火车,送入冠军坊,变成钢铁铜料,加工成精致的货物。

  不但运货没问题,还能运人,每天的早晚,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乘坐火车,往来两城之间,在大周这块土地上,终于出现了通勤一族!

  密密麻麻的人群,挤得和罐头似的,很多人都希望建造更多的铁路,在没有建成之前,人们只能在火车的外面,加装扶手。

  所以就能看到这样一幕,人们攀着扶手,站在火车的外面,迎风而立,衣带飘飘,跟神仙下凡似的,那叫一个得意洋洋。

  甚至有人写诗赞颂,成为开封的奇景,传为美谈。

  叶华却是哭笑不得,也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人说开封的百姓开挂!

  学谁不好,非要学三哥?

  叶华也是没法禁止,一方面运力的确不足,二来火车的速度还不算快,可以扒在上面,信不信,假如是高铁,就算三哥也没有勇气扒着!

  不管怎么样,就用从三哥身上榨取的财富,来修建铁路吧!

  叶华拿定了主意。

  他首先决定投资五千万两,修建从开封到幽州的铁路!

  计划公布之后,举国热议,许多人都沸腾了起来。

  一条铁路,就是流动的财富!

  幽州早在叶华的推动之下,成为北方第一重镇,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而且承担了对北方用兵的重任。

  京城有的,幽州全都要,而且幽州还有发达的毛纺工业,另外幽州连着辽东和草原,铁路修成之后,漠南的钢铁矿产,牛羊牲畜,辽东的粮食、煤炭、木材,全都能通过铁路,运送到京城。

  原本承担这个任务的是永济渠。

  内河航运都有共同的弊病,河道太浅,容易淤积,没法通行大的船只,速度慢得令人发指,还有冬季会结冰,没法通航。另外为了维护河道的畅通,每年要花的银子数量惊人,饶是大周家底儿丰厚,也承担不起。

  修铁路,取代永济渠,让无数人看到了商机。

  另外一方面,铁路有着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假如开封和幽州铁路畅通,七天之内,就能将一万名精锐禁军投放到边境,随时抵御蛮夷的攻击。

  草原骑兵不是号称来无影,去无踪吗?不是机动能力强大吗?

  可是在铁路的面前,他们的机动能力简直不值一提。

  先修到幽州,然后从幽州连同云州,再修到原来契丹的东京府,有这三条铁路,大周的北疆就会稳如泰山!

  叶华把铁路的修建放在了北方,从北而南,他有自己的考虑。

  北方煤铁丰富,适合发展钢铁工业,而钢铁又是铁路发展的基石。

  先把北方的重工业基地发展起来,然后再向南推进,一定事半功倍。

  只不过南方的商人等不及了。他们已经早就观察到了京城和冠军坊之间的铁路,一条短短的铁路就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假如修成千里、万里,那又该多么值得期待!

  在朝廷公布了第一条铁路的计划之后,金陵,苏州,杭州,泉州,广州……各地的商人全都坐不住了,他们行动起来,强烈呼吁,要求在南方同时开启铁路建设。

  很多商人干脆表示,如果朝廷缺少启动资金,他们可以自行筹措资金,征用土地,进行铁路建设,不用等待朝廷命令。

  而这一次,各地的议会都异口同声,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代表,包括军方学者,都强烈要求,大有不修誓不罢休的意思!

  叶华当然要顺应人心,只不过修铁路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他亲自主持内阁会议,把各方代表都请了过来。

  作为技术提供方,郭幸哥紧挨着叶华坐着,他抿着嘴唇,努力抑制心中的喜悦,他生怕一张嘴就笑出来。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人得利,有人受害,吵吵闹闹,没有个安宁。

  唯独技术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才是真正能让所有人都获利的东西!

  而他就引领了技术的发展,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郭幸哥站起身,先冲着叶华深深一躬,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叶华微微一笑,他亲眼看着郭幸哥从奶娃娃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心中的自豪,丝毫不亚于郭幸哥。

  “商王,你给大家说一下吧!”

  “是!”

  郭幸哥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铁路修建,是为了连通各个城市,方便货物交流,人员沟通。而且铁路修建的成本非常高,不能随便修建。因此我们修铁路,必须全国一盘棋,天下一张网!”

  郭幸哥敲着桌子,大声提醒道:“铁路的标准必须一致,所用的机车,车厢,也必须一样……假如铁路标准不一样,一车煤炭从幽州运到大名府停下来,重新卸载,然后装上新车,再送到开封……增加的时间至少是一倍还多!”

  “我不希望看到资源浪费,也不希望各方盲目行动,所以各地必须服从全局,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是我们的底限,绝不会退让。”

  郭幸哥开门见山,就亮出了强硬态度。

  他可是不会允许随便修路的,这也是叶华的态度……事实上很多基础工程,还真就必须全国一致,才能做到不浪费资源,这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

  早起发展的国家,比如美国的铁路,虽然拥有全球最多的里程,但效率却十分低下,这就是私人投资铁路,标准不一,同一个国家,有不同的铁路网所至……包括电网,通讯,也都是如此。

  假如都交给了私人,从东到西,穿越全国,没准就要准备好几张电信卡,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有叶华做指导,郭幸哥在规划铁路上面,直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当然,你们投资的热情我很了解,事实上,靠着朝廷的财力,也没法快速修建众多的铁路。所以,朝廷可以吸收你们的资金,另外呢,在铁路修成之后,可以把运营维护的工作以承包的形式,交给你们!”

  郭幸哥扫视全场,笑呵呵道:“现在就看你们能出多少钱了!”

  很明确,路线规划,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这些全都是朝廷负责,商人只能入股,等建成之后,再负责运营,想必让商人负责,他们的盒饭会好吃一些吧!

  叶华翘着二郎腿,什么都没说。郭幸哥开出的条件可不算优厚,甚至有些苛刻,距离很多商人希望的要差许多。

  可他们有选择吗?

  短暂沉默之后,苏州商会的代表率先站起,“我们苏商愿意先入股一千万两!假如……”他顿了一下,才继续道:“假如修连同苏州的铁路,我们愿意再出两千万两!”

  好一群苏商,真有魄力!

  

第799章 实现梦想的赵匡胤

  

  和各界商人代表畅谈之后,叶华的心情出奇的好!

  除了商人肯出钱支持修建铁路之外,他们的态度更让叶华大为满意……过去也有许多商人,赚了钱之后,就用来享受,用来贿赂官员,甚至捐给寺庙,偶尔有些修桥铺路,也只是图个名声好听而已。

  如此花钱,根本没有半点价值,只有把钱投在工业生产上面,那才叫真正的资本积累!

  江南一行,总算逼着商人们找到了正确的获利方向,叶华岂能不满意。

  只不过商人们太热情,也让他招架不住。

  各地的商贾筹资近两个亿,他们迫切要求修建纵贯南北的铁路线,另外呢,苏州,金陵,杭州,泉州,广州……这些沿海的关键城市,必须要连结起来。

  这些城市的人口超过了惊人的八百万!

  拥有发达的造船、纺织、海外贸易,金融保险的基础,整合在一起,将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潜能!

  不用他们要求,叶华也觉得势在必行。

  另外就是通往西域的铁路,这是军方提出来的建议。

  随着契丹覆灭,辽东屯垦推进,可以放心大胆地说,北方的威胁已经大大降低了。

  可与此同时,大食方面经历过一次惨败之后,正在集结力量,试图夺回怛罗斯,而且黑汗国的残部,结合一些突厥部落,准备从北方杀入天竺!

  世上还有比天竺更肥,更容易下肚的肉吗?

  必须阻止黑汗南下,天竺就是大周的禁脔,谁也不能染指!

  上一次为了拯救于阗,出兵西域,耗费是惊人的。

  如果再要出兵,花费还不会少。

  在叶华看来,宁可用大笔的军费,去修筑铁路,也不要在铁路没有修通之前,耗费巨资远征。

  毕竟修路是造福后代的大事业,可以使用几十年,远比一下子花光有价值多了。

  这样算下来,就要同时在三个方向修路!

  “你们手上的技术人才够不够?”叶华询问郭幸哥。

  “人才肯定是缺乏的,不过可以分批落实。”郭幸哥道:“江南财力雄厚,可以先筹建钢铁厂,水泥厂,囤积木料……为了修路做准备。而朝廷把主要的力量放在幽州方向,用幽州的铁路培养人才和熟练的工人。不用等幽州的铁路修完,我们就能调一批人才南下,先铺设路基,等幽州铁路全部修完,江南的铁路也就要不了多少时间了。”

  叶华眼前一亮,还真别说,郭幸哥的脑子很够用,办法的确不错。

  “幽州铁路就是一所学堂,等南北铁路都修好之后,再集中全力,去修筑通往西域的铁路,三条大动脉,在五到七年之间,应该能够修成!”叶华笑呵呵道:“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有!”

  郭幸哥如实回答道:“还是人力的问题……”郭幸哥无奈地挠了挠头,从郭威柴荣的时代起,每逢大工程,都会劳民伤财,给朝廷造成巨大的负担,可不修又不行……郭幸哥是十分希望减少损失的,甚至干脆就不扰民!

  可三条大铁路,光是征用土地,铺设路基,就要无数的民夫,而且通往西域的铁路,沿途荒凉,沙漠遍布,困难重重,本地的人口不够,还需要从中原调拨……无论如何计算,都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首节 上一节 557/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