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511节

  他这几年受到了十分全面的教育,戚同文身体力行,给他讲解古今历代的得失。郭宗训早些时候,又接受了大周学堂的新式教育。

  加上叶华,其他名师的提点,还有多次社会实践,让这个小家伙塞满了新鲜的想法,众多的点子……邺城就是他的一张画布,小家伙可以肆意挥洒,落实自己的想法。

  整整半年时间,郭宗训满载着收获,奉旨回京述职!

  当再次站在开封城门,郭宗训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虽然只是六个月,却仿佛无数年相仿。

  郭幸哥早早等在了城门口,两个少年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

  “不错,高了很多,就是瘦了。正好是深秋,我请你吃涮羊肉,给你贴贴膘!”

  郭宗训欣然道:“有劳小叔了,不过羊肉你还是让别人切吧!”

  郭幸哥脸皮发红,他有个毛病,和符三一样,都下不得厨房。郭幸哥稍微好一点,他能把复杂的做菜过程,弄得一丝不苟,按部就班操作,不会太好吃,也不至于太差。可说起刀工,他就悲催了。

  上一次跟郭宗训野炊吃火锅,愣是把羊肉片切成了羊肉条,火锅也变成了煮羊汤!

  “你嘲笑我是不是?”郭幸哥轻笑道:“你对理工男的力量一无所知!告诉你,我已经弄了一套水力切片机,只要把肉放上去,水车转动,一片片的羊肉就下来了……怎么样,是不是很崇拜我?”

  郭宗训给他小叔一个大大的白眼,也只有你这个闲得蛋疼的家伙,才会把冠军坊的水力机床弄成切羊肉片的!

  这哪是牛刀杀鸡,简直是拿大炮打蚊子!

  郭宗训腹诽着小叔,但是他还真有点想领教一下的意思,不为别的,就看看小叔能有多浪费!

  当然了,在享受水力切片机之前,郭宗训还需要去向老爹汇报成绩……

  “父皇,儿臣在邺城六个月,组建合作社一百零三个,其中农业合作社八十五个。共计有两万八千余人加入合作社,凡是参与合作社的百姓,收成比未参加的,多了三成!纳税额度提升一成!”

  提到这些数据的时候,郭宗训的眼睛明亮如小星星,他骄傲道:“父皇,等到明年,合作社就能有了剩余,儿臣准备筹建一批学堂,还有,儿臣想设立一笔钱,给所有合作社成员提供低息贷款,让他们免于高利贷盘剥,再有,儿臣还要提出一笔钱,作为水利经费,挖渠打井,预防蝗灾……”

  

第733章 勘察灾情

  

  郭宗训说的很开心,他有理由骄傲,区区半年时间,就把人人畏之如虎的邺都翻了个底朝天,哪怕能臣干吏,也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一个还不到十三岁的孩子,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当然了,能做到这些,跟叶华的提点,戚同文的教导,还有那么多的同窗支持,是离不开的。无论怎么说,身为太子,他都是有大功的。更让郭宗训欣慰的是他似乎找到了一种办法,能让天下变得更好的办法,而这就是皇帝的责任!

  郭宗训筹划着,他想把每一个合作社变成成员共同拥有的一个农庄。这也是他把合作社取名集团的原因,把所有人集合在一起,抱成一团!

  过去是地主拥有庞大的土地,佃农租种土地,缴纳田租,奉养地主。现在是每个人都是地主,但由于力量分散,无法抵御风险,就通过合作社,把所有人联合起来。一起劳作耕耘,一起分享成果。

  一个合作社,能卖出去几万斤的粮食,这样就有了议价的权力。可以增加收入,而增加的收入,可以用来建学堂,提供贫困百姓低息贷款,修建水利工程,甚至建医馆,办作坊……这一点点的钱,就能成为百姓走向富足的本金……

  郭宗训曾经跟叶华学过经济学,他那时候还很小,模模糊糊记得资源优化配置的说法,可是当郭宗训真正去了邺城,他发现情况和先生讲的是不一样的。

  所谓优化配置,那是要有资源才行。

  就比如说,你有一贯钱,是去吃饭,还是买一双鞋,是满足肚子,还是满足脚……这时候产生了如何选择优化的问题。

  可假如连一点钱都没有,一穷二白,再去谈优化,那就是脑袋缺根弦儿。

  很不幸,邺城就处在这个状态。

  绝大多数的农户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剩余,甚至还要借钱度日。

  少数有富余的百姓,因为担心风险,也要把钱粮藏起来,像松鼠一样,藏着松子过冬天,根本不敢拿出来花。

  一言以蔽之,邺城没有资源可以优化!

  该怎么办?

  老师讲的经济学不管用了。

  好在人是聪明的,常常能在山重水复的时候,走出一条新路。

  组成合作社,抱团取暖,降低风险,同时呢,一家一户,就算再穷,也能挤出一点粮食,一点桑麻,健壮的汉子,灵巧的妇人,总还能想办法增加产出……有了这点本儿,路就会越走越通畅。

  不只是叶华,戚同文,还有其他的老师,都讲过土地兼并的问题,一旦农户大面积破产,就会天下动荡,改朝换代。

  汉唐莫不如是,大周想跳出这个治乱循环的圈子,就只有抑制兼并,打压豪强,这是柴荣干的事情。

  可光是这样还不够,还要增加老百姓的本事,提升他们的能力。

  兴学,办教育,筹建作坊……要做成这些,光靠着朝廷的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合作社。或许有一天,老百姓都能读书识字,掌握一定技能,合作社可以取消,但在此之前,这一步必须要走。

  郭宗训比任何时候,都要自信,他真的找到了办法……这种快乐,是外人很难体会到的。

  “皇儿做得不错。”

  柴荣夸奖了一句,突然道:“朕听闻你在合作社之中,选出了一些管事的人?”

  “嗯!”

  郭宗训道:“父皇,其实跟老百姓讲道理还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让他们信服才行……一个合作社,产出多少,换了多少钱,这些钱要怎么花,毕竟都是大家伙的血汗钱,因此必须推举有威望信用的村民,让他们参与,甚至必要的时候,请所有村民一起讨论,决定。”

  郭宗训得意道:“我跟师父学了一个办法,就是给村民发豆子,红豆代表支持,绿豆代表反对,少数服从多数,比如建学堂,看起来很麻烦的事情,其实一个晚上就决定了。村民会选出最好的一块土地,作为学堂,然后自行筹建房舍,整个过程都花不了多少钱。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些不错的老师。父皇,朝廷不是有一笔庞大的兴学预算吗?正好可以拿出来作为教师的束脩!朝廷还可以规定,在乡村充当教师五年,考评优等,可以不经过科举,就进入官场仕途!“

  郭宗训兴奋道:“父皇,只要这么办了,我想一半以上的乡村,在几年之内,都能拥有学堂,一半以上的孩童入学,哪怕三代之治,也不及大周啊!”

  小家伙的眼睛都冒光了,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可是他突然发现,父皇的眼神似乎不怎么愉快,只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

  “儿臣失态了,请父皇降罪!”

  柴荣轻笑道:“你有功劳,也辛苦了,商王不是要请你吃涮羊肉吗?朕也乏了,还有军国大事要处理,下去吧!”

  郭宗训没有得到父皇的支持,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从皇宫出来。

  接下来整整一个月,郭宗训都在焦急等待,可宫里就是没有消息。倒是柴荣又派遣几路人马,越过长城一线,出击契丹,抢夺牛羊马匹,俘虏奴隶……

  “唉,陛下放缓了征讨的脚步,却没有批准合作社,圣意难测啊!”李肆叹了口气,“师弟,我听说前几天赵普进宫了,他陈奏了几个贪官,全都是河北的……其中有两个人就是被合作社举发的,赵普还说,合作社于官风吏治,有着莫大的干系。”

  李肆讥诮一笑,“这家伙原来还藏着,现在是越来越迫不及待,赤膊上阵了!”

  叶华当然一清二楚,“合作社迟迟不能落实,最大的问题只有四个字:恩自上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柴荣是个非常强势的帝王,越是强势,就越要把权力抓在自己的手里。

  偏偏合作社,是自下而上,老百姓推举几个带头人,负责内外事务……假如几十个合作社联合起来,发出同一个声音,是不是能左右地方官吏,县,州,府,路……到了之后,天子的权力还剩下多少?

  尤其是现在推举出来的人,多数为打过仗的武夫。

  道理很简单,武夫比寻常百姓凶悍,面对官府也不至于立刻犯软骨病,能镇得住场面。而且南征北战,他们有见识,带领弟兄们作战,又有管理能力。

  以邺城为例,那八十几个农业合作社当中,有六十多个全是武夫把持。

  说得更明白一点,每个合作社,就是个松散的兵营。

  甚至有的合作社,会组织年轻人练武强身。

  武夫势力的继续膨胀,天子的担忧,文官的恐惧,合作社迟迟推不下去,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柴荣也清楚,在现有的情况下,大举作战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改变了去年的战略,没有集中全力越过长城,去平灭契丹,而是以大将分头领兵,采用蚕食的模式,越过长城,驱逐契丹。

  总算是各退一步,李肆觉得也还能接受。

  “如果能这样下去,维持几年,等……情形就会好很多的。”他想说等太子继位,可是这话到底没有说出来。

  叶华深吸口气,“师兄,有些事情,只怕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对外用兵,河东的情形可怜,停止用兵,你当那些农场就会老实吗?”

  “师弟的意思是?”李肆沉吟道:“他们会去摧毁小农经济?”

  叶华道:“反正我有了钱,就会想让钱生钱。这一次彭海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过去。我最担心的是过去农场跟朝廷一心一意,可往后他们就没有那么老实听话了。”

  李肆瞠目结舌,饶是他才智过人,也有种强烈的身不由己之感。

  两种经济,两种模式,互相撕扯,朝中文武君臣,错综复杂,他感觉自己要被分成两半了。

  “师弟,无数人的身家性命,也都压在了你的身上,千万小心啊!”

  叶华笑道:“我勉力而为!”

  ……

  郭宗训回京,已经超过了三个月,小少年足足胖了两圈,可他却更加怀念河东的日子了,很忙,但是十分充实。

  回京之后,他名为太子,可除了第一次召见之外,只和父皇见了两次面,一次是过年祭祖,一次是春围采猎,皇帝只是勉励他,要多学骑射本事,强身健体。父子俩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十句。

  合作社的事情,郭宗训更是提都不敢提。

  小家伙别提多着急了。

  眼看进入了四月份,突然河北传来了急报,发生了大面积蝗灾,包括邺城在内,十几个州县被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所过之处,半个绿叶都没剩下。去年种的冬小麦,刚刚返青不久,就被蝗虫吃光,夏粮绝收,几乎成为定局!

  内阁方面估算,至少要拿出一百万石粮食,紧急救灾。

  郭宗训知道消息后,急得火上房,不得不冒着被训斥的可能,求见父皇,他想去河东看看,那些合作社究竟怎么样了?

  令郭宗训没想到的是王朴和叶华居然已经先到了,柴荣沉着脸道:“你们两位陪着太子去邺城勘察灾情,有什么事情,如实回奏!”

  

第734章 合作社的胜利

  

  王朴和叶华,两位重臣陪着太子出京,直奔河北而去。

  他们离开了京城,走出没有二百里,就见识了帝国脆弱的一面……宽阔的大路,本是给征讨契丹的将士修的,眼下却挤满了流民,扶老携幼,破衣烂衫,向着京城逶迤而来。事实上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京城在哪里,他们只是本能地前进,直到有了粮食,或者死掉为止!

  春天乍暖还寒,早晚都有霜冻,每个早晨起来,都会有人再也爬不起来,每一个死者的脸上都挂着奇怪的笑容,至少他们在死去之前是欣喜而满足的,就像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姑娘……

  王朴只觉得心像是被戳了一般,身为首相,不能辅佐圣君,安抚百姓,坐视这么多人饿死,他有罪啊!

  有人要问,不是已经分了田地,老百姓怎么还活不下去呢?

  就以河北为例,由于人口相对稠密,梅一丁只能拿到三十亩左右。

  如果是丰年,这些土地当然够养活一家人。可若是连续两三个荒年,就足以击垮任何一个小农之家。

  而且由于应付大战的原因,河北的仓库都已经空了,遇了灾,也无力赈济,只能把老百姓甩到京城,皇帝总会有办法的。官员这么想,百姓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有了成群结队的灾民。

  一路前行,郭宗训越看就越是不安,一颗心不停下沉,几乎坠落谷底。

  河北如此,邺城又会怎么样?

  自己的那些合作社,刚刚草创,能不能扛得住蝗灾的考验?

  或者说,会更加凄惨?

  小家伙紧闭着嘴巴,心里乱成一团。

  “殿下勿忧,我已经让人问过,并没有邺城方向来的灾民,或许邺城的情况还不错!”

  老师的话,郭宗训自然是相信的,可一刻不亲眼目睹,就没法放下心,他不断催动战马,越跑越快,恨不能飞到邺城。

  终于,在五天之后,他们出现在了邺城地界。

  刚刚赶到,他们就遇到了拦路的,数十名丁壮,拿着锄头木棒,在四处巡逻,看到了叶华一行人,立刻上前拦阻盘问。

  郭宗训从马上跳下来,瞪了他们一眼。

  “马岗,你不在田里干活,怎么又舞刀弄枪的?”

  为首的汉子见到郭宗训,立刻单膝点地,欣喜若狂,“小老爷,你可算来了,俺们都以为你不管大家伙哩!”

  郭宗训来邺城推动合作社,并没有暴露太子的身份,因此普通百姓并不清楚,但是却不妨碍他们的喜悦之情。

首节 上一节 511/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