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392节

  南唐没吃这个苦,没有下这份功夫,光靠一个皇帝在台上蹦,难道还不该亡国吗?

  这俩人是感慨万千,他们回到金陵,正想去找叶华,突然得到了消息,说是武平节度使周行逢派遣使者来到了金陵,要纳土归顺。

  “我的老天,要是连荆楚都归顺了,大周一举荡平三国,真是威势滔天啊!”

  他刚发出赞叹,韩熙载就从后面急匆匆赶来,脸上满带着笑意。

  “不只是三国,是四国!”

  “四国?”

  韩熙载点头,“没错南汉刚刚派遣使者,前来请降,要把岭南之地,也交给大周!”

  

第566章 叶华的大胃口

  

  “恭请圣驾过江!”

  柴荣在一片山呼声中,登上了龙船,从扬州南下。

  三天前,驻守润州的郑宾宣布投降,多达一千艘的战船悉数归属大周,李弘冀辛苦经营的长江水师成了大周的囊中物。

  连同润州的三万步卒,也一起投降了大周。

  润州降了,扬州就成了孤城一座。

  李弘冀吐血昏迷,清醒过来,大势已去,

  面对大周派遣来的使者,他没有生气,只是耐心听完,然后赏赐酒菜,让他返回周营。等大周的使者走了,李弘冀手下还有一些将领,尤其是神卫军的人,依旧忠心耿耿,他们环绕在皇帝面前,一起跪倒。

  这帮人一边哭,一边劝解,江南是回不去了,可南唐在寿州等地,依旧有不少人马,陛下只要点头,他们愿意舍了性命,保护李弘冀,突出重围,重整旗鼓,再跟大周决一死战。

  甚至有人说,干脆直接入川,跟蜀国联手,同大周拼到底!

  面对手下人的提议,李弘冀只是摇头苦笑。

  “你们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但是没有必要了。”李弘冀叹口气,显得无限落寞,“大丈夫,输了就要认。连江南都丢了,继续拼下去,也不过是多死一些人罢了。你们是我一手挑选出来的,忠心不二。可你们也有父母兄弟,妻儿老小,我不能让你们白白断送生命,不能那么做的,不能!”

  李弘冀连连摇头,下面的人听得泣不成声,哭成了一片。

  “陛下,我们愿意为了陛下而死!”

  “不!”李弘冀抬起头,眼中含泪,“我要你们活着!事到如今,忠义之士不多了,那些背叛我的无耻之徒,活得好好的,你们这些忠贞之士,却要一起死,不行的!不可以的!”

  李弘冀突然提高了声音,“我要你们立刻向大周请降,以后不管是继续投军,还是解甲归田,做一个农夫,我希望你们好好活着,为了你们自己活着!”

  此话说完,李弘冀不顾痛哭流涕的众人,猛地转身,去了后面。

  过了一阵子,将士们感觉不妙,急忙闯进去,发现李弘冀一身龙袍,左手握着宝刀,咽喉处,多了一道三寸多长的伤口,鲜血汩汩流出,已经咽气了……李弘冀是个很骄傲的人,他相信柴荣的招降,但是他却不想纡尊降贵,给任何人当奴才。

  大唐天子,要有自己的体面!

  将士抚尸大哭,竟然有十几人,当场自杀,追随李弘冀去了……

  等到第二天,城门开放,扬州降了。

  柴荣到了李弘冀的尸体前面,看了半晌,心绪起伏不定。

  要说起来,李弘冀做了多少恶事吗?

  弑父,杀害兄弟,强推害民的法令,弄得天怒人怨,万民唾骂……这些似乎都是他的错,可作为一个对手,柴荣实在是不觉得李弘冀十恶不赦,坏到了骨子里。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龙蛇起陆,群雄争鼎。

  自己和李弘冀的差别,不过是胜利和失败而已。

  柴荣想了许久,如果他要是走错了一步,或许也会身死人手,国破家亡。当年庄宗李存勖何等威风,不还是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千万不能志得意满,不能自以为是,不能糊涂……柴荣给自己提了几十个要求,而后他走到了尸体前面,伸手将李弘冀自刎用的宝刀拿了下来,插进刀鞘,仔细收好,留在身边,作为警示。然后让人将自己的天子剑,放在了李弘冀的怀里。

  “传朕的旨意,按照天子之礼,安葬了李弘冀。”

  翰林学士李肆领旨,前去安排。

  柴荣稍作休整,留下韩通,驻守扬州,然后以赵匡胤和张永德为前锋,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兵临金陵。

  皇帝陛下终于驾临江南。

  大学士魏仁浦,冠军侯叶华,御史中丞韩熙载,大将杨业,还有许许多多的降臣,都等着圣驾到来。

  当柴荣赶到的时候,锣鼓喧天,旗帜飘扬,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柴荣满脸红光,接受众臣的朝拜之后,他点手让叶华到身边,君臣两个,几乎并马进入金陵,其他人羡慕也羡慕不来,只能在后面跟着。

  “你的手脚真快,居然抢在朕前面进金陵,这叫欺君!”柴荣低声道。

  叶华嘿嘿一笑,“陛下可知,臣一直留着皇宫没敢进去,等着陛下亲自征服呢!”

  柴荣顿了顿,又冷冷道:“拍马屁!净玩虚的!”

  这是怎么办都不对了,叶华索性不说话了,跟天下最大的无赖,是讲不出道理的。

  柴荣兴冲冲进了金陵,城中秩序恢复了很多,战争的痕迹消失了,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一切秩序井然。

  柴荣十分满意,他直接开进了金陵皇宫,并且在金銮殿,召见了所有的文武,包括一众降臣。

  柴荣首先道:“冠军侯,怎么不见冯延己和宋齐丘两位相公?他们可是拿下金陵的功臣啊!”

  叶华忙道:“冯延己首鼠两端,在献城之后,试图勾结李弘冀,重新作乱,臣不得已,将他拿下!至于宋齐丘,他年老多病,而且因为历年以来,于国于家,毫无建树,心中有愧。自请上缴家中产业,出城居住,闭门思过去了!”

  柴荣听完,半晌,没有别的话,只是重重哼了一声!

  然后皇帝陛下就对其余的降臣道:“卿等顺天应人,归降大周,朕势必一视同仁。尔等只要怀有报国之心,恭谨做事,朕不会亏待尔等!”

  “多谢陛下!”

  以孙晟,李德明等人为首,一起跪倒磕头。

  这帮人都是人精,哪里看不出来,这是君臣唱的双簧。

  叶华先收拾了宋齐丘和冯延己,震慑降臣,让大家伙听话,柴荣再出来当老好人,收拾人心,这对君臣玩得还真溜儿!

  明白归明白,他们也醒悟了,大周的法则跟大唐绝对不同。

  柴荣可不会像李弘冀那样,惯着文臣,想杀就杀,想罚就罚,必须夹着尾巴,捧着卵子做人,不然就要跟冯延己和宋齐丘一样,惨不忍睹……

  降臣们老实了,韩熙载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荆湖方面,周行逢送来奏折,要归顺大周,另外南汉方面,也派遣使臣,向大周请降,准备纳土归顺,臣恭请陛下裁决,该如何处置两处。”

  柴荣沉吟一下,看了看在场的群臣,最后还是把目光落在叶华身上。

  “冠军侯,你怎么看?”

  叶华心中有数,笑道:“自从马楚灭亡之后,荆湖之地,四分五裂,周行逢请降,应该是迫于大势,没有什么好说的。倒是南汉请降,很有文章。臣绝对他们应该是挡不住安南的攻势,想借助大周的势力,去对付安南,所以才假意请降。”

  魏仁浦立刻道:“陛下,冠军侯所言极是,我们虽然拿下了金陵,可还有大片土地,来不及占领,更何况大军疲乏,渡江作战,气候炎热,已经让将士苦不堪言,若是继续向岭南进军,只怕还没有走到地方,就已经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来了。”

  魏仁浦总结道:“老臣以为,南汉方面,是以退为进,试探大周的底限!”

  柴荣微微颔首,“这么说,南汉的请降,就不必搭理了?”

  “不然!”

  叶华立刻道:“臣以为这是天赐良机,陛下应该趁机征讨安南,以展示我大军之威!同时为了收复岭南,做好准备。”

  假途灭虢!

  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了这么个念头。

  好一个贪心的叶华,拿了江南还不够,还要染指岭南,安南,你有多大的胃口?

  面对众人的质疑,叶华只是淡然一笑,“诸公,若不尽快取了安南,光是靠着江南的土地,如何能安顿下这么多的流民?”

  

第567章 天赐良缘

  

  以安南的土地,解决流民问题。

  这个观点提出来南唐的一众降臣,尤其是像徐铉、陈乔,他们都听得目瞪口呆,不敢置信。这不是开玩笑吗?

  国内一团乱麻,还没有解决好,就跑去对外开战。

  安南烟瘴之地,蛮夷之乡,听说山川河流里面,都有毒气,里面的人就跟猴子似的,人马去了,万一战败了怎么办?

  就算侥幸打赢了,谁又愿意去?

  背井离乡,前途渺茫,一旦去了安南,只怕这辈子就要客死异乡,多残忍啊!

  不行,绝对不行!

  他们虽然不说话,但无声的抗议,谁都能感觉出来。

  叶华懒得多话,魏仁浦站了出来。

  “诸位,可以不动安南,也不出兵,但是流民不解决,江南就别想安定。所以,那就只有强推均田,你们所有人的家产都要交出来,彻彻底底平分!”

  这话一出,可比打安南要惊悚多了,几乎所有人都打了个冷颤。

  最难的还是在身上割肉,相比之下,去攻打安南,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反正输了就输了,也没有什么好在乎的。

  他们又一次默然,这是打算看热闹了。

  魏仁浦和叶华互相看了一眼,彼此了然。江南的这帮官员,纯粹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踢一脚才能动一步。

  真是费劲儿!

  曾几何时,大周的几位相公也比人家好不了太多,不过这几年都被叶华磨炼出来了,废话也不多说,瞧我们的行动就是了。

  魏仁浦道:“陛下,可以立刻回复南汉国主,让他们准备五十万石军粮,我大军不日南下,直取安南,替南汉解除边患。”

  柴荣点头,“安南本是中原之地,趁着唐末之乱,竟然自立为国,实在是可恶可杀!冠军侯,该如何进军,你拟定个方略出来。”

  叶华口称遵旨。

  魏仁浦又道:“陛下,教训了安南,接下来就是组织移民,老臣以为,安南气候炎热,人生地不熟,贸然把百姓迁去,只会死伤惨重,得不偿失。因此老臣建议,要安排官员,一起跟着迁徙过去,不但要让百姓去,更要让官员去,彻底将安南变成大周的疆土。”

  在场的众人,听着魏仁浦的话,越发心惊肉跳,貌似又要有人倒霉了!

  他们很想表示反对,奈何在柴荣的面前,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力,老魏这一次的苏州之行,那是满朝称赞。

  有种扶摇直上的感觉,甚至有人把他跟叶华并称,说是文武股肱,左膀右臂。

  老魏和叶华站在了一起,一帮降臣,还能翻了天吗?

  柴荣全数准许了建议,退朝之后,老魏就主动找到了叶华,两个人泡了一壶茶,商量办法。

  “侯爷,你提议对安南动兵,是为了保住江南的作坊工场?”

  叶华一拍脑门,“魏相公,真是没想到,居然是你看透了我的打算,厉害啊!”

  魏仁浦哼了一声,“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老夫又不是傻瓜。江南人多地少,无业的流民,全部加起来,至少几百万。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大种桑苗,纺织丝绸,只会弄出更多的流民,少有天灾人祸,就会不可收拾。”

  叶华颔首,接着道:“所以必须执行严格的均田,给流民找到生计,让他们重新回归乡土,安定下来。可一旦如此,城中的作坊又失去了原料和劳动力,没法继续生长。”

  叶华感叹道:“这是个死结,李弘冀从一开始,失败就是注定的。而要想打破这个死结,从内部折腾,怎么折腾都没用,必须放眼外部。移民海外,减轻人地矛盾,开垦海外土地,供应国内粮食需求,解决了粮食问题,城市才能放心发展,人口进城之后,乡下可以拿出更多的土地,改种桑棉,这是其一。开发海外,扩大市场,作坊就能得到海外的订单,进而扩大规模,招募更多的工人,这是其二!”

首节 上一节 392/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