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380节

  歙州丢失,动静比起宣州还要大!

  因为这里是联系南方的交通要路,歙州丢了,南唐的南北事实上已经被拦腰切断。

  紧接着,在南方的信州,抚州,还有更远的剑州,永安军、汀州、虔州……这些地方,或是挂起大周旗号,宣布投降,或是据城自保,或是被矿工攻陷,总而言之,先后都脱离了南唐的掌控。

  “侯爷,老夫请令,前去剑州等地。”

  潘承佑主动请令,剑州这些地方,原属于闽国范围,潘承佑还有些名望,他去正好能招降这些人马。

  叶华笑道:“潘先生愿意为国操劳,自然是求之不得,我现在能拿出一百万贯,潘先生以为如何?”

  潘承佑搓了搓手,迟疑道:“不会是当百大钱吧?”

  叶华哈哈大笑,“是真金白银!刚刚从倭国运来的。”

  就在叶华下首,一位穿着锦袍的老者,一语不发,但是嘴角上翘,显示出心中的得意。这位正是太傅柴守礼。

  朝廷老是缺钱,柴守礼也是操碎了心,他发现倭国采矿的技术太落后了,就从大周弄了一批工匠过去,帮着倭国开采金银。

  这一次他带着足足五十八万两白银,赶到了江南,既是替师父解忧,也是帮着他儿子收拾人心。

  此刻的柴守礼,把腰板挺得笔直,老脸上泛着红光,那叫一个志得意满。

  瞧瞧,五十八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这天底下有几个人能拿得出来?

  老夫就拿出来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为了儿子的江山,我也算尽心尽力了,看看你们谁还敢非议老夫?有本事站出来,信不信,老夫大耳刮子,扇死你们。

  潘承佑看着一箱箱的银子,眼睛都花了。

  柴守礼闷声道:“这是白银,另外还有三万两黄金,再加上二十万贯大周的建隆通宝。这些钱,可够你招抚八闽之地?”

  “够了够了!”

  潘承佑连忙道:“太傅出手大方,我感激不尽。”

  柴守礼呵呵两声,“行了,都是为了大周效力,你放心,大周对自己的人,一贯大方。老夫不光给钱,还给好处。老夫愿意采购福建的茶叶和瓷器,你去告诉漳州和泉州的商人,只要愿意合作,大家伙一起发财!”

  “哎!”

  潘承佑喜滋滋答应,有了钱,再加上订单,招抚福建,也就有了着落。

  他带着许文稹和孙德成,连夜离开了常州,只留下一个郑彦华,听从叶华的调遣。其实在潘承佑手下的四员大将之中,叶华最看重的是林仁肇林虎子!

  这家伙出身闽国,但是却对南唐忠心耿耿,勇力非常。

  在历史上柴荣三征南唐,林仁肇率兵援救,因为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快速爬升。就连赵匡胤和张永德都在他的手里吃了亏,对此人恨之入骨。

  可以说林仁肇是南唐抗击中原统一过程中,硕果仅存的亮点。

  在原本的历史上,赵匡胤为了除掉这颗绊脚石,设下离间计,李煜傻乎乎一杯毒酒,杀了林仁肇,自毁长城,很快南唐也就灭亡了,而李煜也同样得到了一杯毒酒……当然了,现在的历史已经完全改变了。

  假如李煜再去当南唐皇帝,肯定不会毒死林仁肇的。

  只不过虽然情况变了,但是林仁肇这家伙依旧轴得厉害!

  其他三人,挟持潘承佑,归降了大周,他居然率领着手下一千多人,突出重围,直奔金陵去了。

  没能招降林仁肇,叶华十分遗憾,不过他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你不是不降大周吗,老子就逼着你投降!

  南唐的将领不少,但值得栽培的也就是林仁肇一人而已。

  叶华发现,随着宣城,歙州,还有南部各州县脱离南唐,他已经不用担心侧翼会遭到攻击。

  眼下南唐的兵力已经退缩到了长江一线。

  润州的郑宾还是会全力固守,想要攻下来困难不小,而且攻打润州,随时会引得李弘冀三十万大军回援,这就不好了。

  叶华权衡之后,决定以郑彦华为先锋,他和韩熙载带着三万人马,以杨业和符昭信统军,直取金陵,留下杨重勋守卫常州,至于魏仁浦,则是坐镇苏州,调度军需粮草。

  要说起来,手边能用的人还是太少了,不过也没有法子,哪能等什么都准备齐全了再下锅呢!

  “弟兄们,杀进金陵城,我请大家伙去秦淮河喝酒啊!”

  叶华的话,引来大家的哄笑,别看刚刚归顺不久,可大家伙都很喜欢叶华,这位冠军侯没有架子,很容易相处。

  这一点毛三是深有体会的,他盼着娶媳妇的事情,叶华居然都知道了。而且呢,叶华作为一个过来人,还煞有介事告诉他,别找太漂亮的,也别找太能干的,老实听话,会过日子就行。

  毛三听得频频点头,他高高举着大旗,走在全军的最前面,脸上冒着光,突然用力挥舞旗帜,大吼道:“杀进金陵——娶媳妇!”

  

第551章 前方吃惊,后方紧吃

  

  叶华挥军攻击金陵,消息迅速传到了城中,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江南第一大城,风雨飘摇,战战兢兢,流言四起,上至官场,下至民间,都乱成了一团。

  各种坏消息不断传来,以至于人心惶惶,仿佛到了末日一般。

  “区区几万收编的弱旅,一个冠军侯的名头,就把金陵诸公吓成了这样,如此无胆的鼠辈,居然窃据朝廷,把持权柄。让他们继续下去,我大唐亡国有日!”

  一个年轻的官吏,愤然说道,他一身蓝色的官服,仅仅是品级最低的御史,他几年前刚刚考中进士,在南唐的官场,是十足的小字辈,按照道理,是一点发言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此人颇具胆量,他直接去找留守大学士陈乔。

  陈乔是李弘冀任命的宰相,他有三个优点,其一文采好,笔杆子过硬,写出来的旨意,总是公允而得体,深受李弘冀信任。

  其次,他很孝顺,从小就是大孝子,按照孔老夫子的观点,非孝子不忠臣,陈乔也是个标准的忠臣。

  最后他听话,李弘冀推行很多新法,也触及了旧派的利益,别人都反对,唯独陈乔,每一次都是乖乖领旨,不管多难,都会竭尽全力去做。

  正是这三点,让李弘冀十分欣赏,引为股肱。

  他带着徐铉去扬州督师,就把朝中的政务都托付给了陈乔。

  坦白讲,如果是太平时候,或者国家稳固,陈乔能扛起这个担子,可在这个关头,陈乔所有的优点全都变成了缺点。

  他只是个听话的循吏,却不是力挽狂澜的贤相。

  比如叶华让杨业攻击南唐大营之前,就有人建议,把三万人调回常州固守,同时加强江阴的戒备。

  可陈乔觉得叶华刚刚到苏州,无力发起攻击,更何况大军入城,搅扰百姓,势必引起民怨……他犹豫了好几天,最后陈乔终于想通了,让人马撤回,可等命令送过去,杨业已经攻破了大营,随机抢占江阴,任天行水师攻击润州,叶华兵围常州。

  到了这时候,又有人建议,认为潘承佑手下都是福建人,他们和南唐隔着心,不能相信,应该派遣信得过的人去守城。

  陈乔环顾四周,也没有发现良将,他又觉得潘承佑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深受天子恩德,必定死战,他就没派兵。

  按理说,既然信任潘承佑,就应该充分授权,把军需粮草送过去,好鼓励潘承佑死守常州,结果呢,他又什么都没做。

  如果说错一次是偶然的,那么连续失误,就表明陈乔这个人只能当太平宰相,遇到了大事,犹豫不决的毛病,真是害死人!

  张洎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虽然是小菜鸟,虽然官职低,但是见到陈乔之后,却表现的格外强势。

  “相公,大周虽然气势汹汹,然则外强中干,徒有其表,不值一提!”

  陈乔眉头紧皱,不悦道:“国事艰难,不是说大话的时候!”

  “卑职没有说大话!”张洎傲然道:“相公,陛下统御三十万大军,驻扎扬州,与郭荣决战。根据消息,周兵缺粮,军心浮动,如果陛下能击败郭荣,解了扬州之围,然后携得胜之兵,杀回江南,叶华不战自溃,其他人就更不值一提了。”

  陈乔思量颔首,“此战的关键的确系于陛下一身,奈何我等臣子该如何帮助陛下分忧啊!”

  张洎暗暗腹诽,连这点决断都没有,你老东西能干什么啊!

  “陈相公,叶华这一次出兵,依我看,他应该是想袭扰京城,动摇军心。京城不稳,势必影响前方将士的军心士气,一旦损了士气,陛下就难以战胜郭荣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提振军心士气,稳住金陵,稳住润州,静等陛下破敌。”

  还真别说,虽然官小,但侃侃而谈,镇定自若,让人不敢小觑。

  陈乔还是个很爱惜人才的人,他主动起身,拉着张洎坐在自己的对面,感叹道:“少年可谓,正所谓国难显忠良,你有什么妙策,赶快说吧,老夫一定听你的。”

  张洎诚惶诚恐,“陈相公,眼下的局势的确危如累卵,但却不是没有办法,卑职以为,可以去江州调兵,让朱令赟起十万大军,援救金陵!”

  提到了朱令赟,陈乔如梦方醒。

  对啊,还有一支人马,怎么给忘了。

  原来李弘冀除了经略吴越之外,还试图吞并荆湖,他在鄂州和江州一带,屯扎了重兵,总数达到了十五万之多。

  这也是南唐最后一支大军团了。

  李弘冀北上扬州,都没有舍得调动。

  现在调朱令赟救援,合适吗?

  陈乔又犯了老毛病,犹豫不决起来。

  张洎看得真着急,“相公,再不调兵,叶华兵临金陵城下,一旦切断了外援,城中百万人缺粮,扬州几十万将士断了炊,如何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啊?”

  此言戳中了陈乔的软肋,他终于想通了,不做也不行了!

  “好,我现在就给你起草命令,你立刻去江州,求见朱令赟,让他起江州和鄂州的人马,顺流而下,十日内,要赶到金陵城外!”

  “明白!”

  张洎带着手谕,匆匆离开金陵……他刚走了,叶华的前锋郑彦华就赶到了雨花台以南二十里,驻扎了下来。

  遵照叶华的命令,郑彦华没有攻击金陵,事实上,他手下只有五千人马,去攻击坚城,简直和飞蛾扑火没什么区别。

  叶华在半天之后,也赶到了军营,随着叶华来到的,除了大队人马,还有许多马车,在车上装满了麻包。

  “郑彦华,你立刻去周围,招募百姓,替我们修筑营垒工事,记住了,我们不白用人,凡是给我们干活的,一律发食盐!”

  原来叶华带来的麻包,全都是食盐。

  前面提到过,由于大周制裁,南唐境内食盐价格非常高昂,一斗食盐,能卖到三百文,甚至五百文,而且必须是真正的铜钱,可不能拿大钱糊弄。

  即便这么贵,食盐里面还掺了许多沙土,十分坑爹。

  叶华把南唐的盐场都给占了,又拿下了华亭县,最不缺的就是食盐,凡是给大周干活,一天一斤盐!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壮劳力见到了大周兵马,全都逃跑,可两天之后,不但没人跑,还有人主动跑来干活。

  所有人都衣衫褴褛,形容憔悴,身上没有二两肉,全都是排骨。

  但是干活却不马虎,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军营建好,壕沟挖出来,土墙堆起来……他们就像是蚂蚁似的,任劳任怨。

  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大周的士兵就会让所有人到篝火堆前面,排队领食盐。

  每个人一斤,只多不少。

  当拿到食盐的一刹那,好些人都哭了。

  这可是硬通货啊!

  他们像是捧着宝贝似的,到了一旁,仔细盯着,洁白的盐粒,没有任何杂质,抓一粒,放在嘴里,又苦又咸,但没人舍得吐了,全都咽下去。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这些人甚至呼朋引伴,把亲戚同乡都叫来,一起给大周干活,他们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毕竟一个连盐都吃不起的朝廷,实在是没什么值得留恋的。

  五天之后,容纳五万人的军营,三条两丈宽的壕沟,悉数竣工……可是还有人舍不得走,他们围在大周军营的周围,不停央求,希望能讨得一点工作,哪怕一天只给半斤盐也好。

  面对这一幕,叶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乡亲们,我听说很多南唐的官吏,把我们大周说成了青面獠牙的食人恶鬼,其实他们都是在骗你们!我们大周的士兵都是良家子,买卖公平,从不欺压良善,这一次下江南,也是为了扫平逆贼,让大家都过好日子。你们的家中,若有人在军中效力,告诉他们,投靠大周,不但既往不咎,还能分到土地。你们能拉来一个人,我就给一斤盐,拉来两个人,就给二斤盐,以此类推。”

  这些人听完,眼睛发亮,终于又有活儿了,他们撒腿就跑,看着这帮人的背影,郑彦华目瞪口呆。

  “我的老天爷啊!侯爷,你,你是要用盐,买下金陵城啊!”

首节 上一节 380/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