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349节

  郭宗训眨了眨眼睛,纠结好一会儿,才点头答应。

  

第506章 野蛮发展的代价

  

  李谷颤抖着手,从小太子的手里,接过欠条,在这一刻老头差点哭了……他永远没法忘记,在罢免他三司使的前一天,柴荣招他过去,君臣没有多余的话,柴荣只给他两个选择,要么签字,承认欠款,然后靠着一己之力,把窟窿填上,要么就彻底清查,看看当初的军粮亏空案,还有大相国寺案,究竟能查出多少东西来!

  李谷都懵了,这两个案子想要查清楚,是绝对不可能了,因为其中有太多陈年积弊,比如某个仓库,在后晋的时候,存一批粮食,到了后汉就被挪用贪墨了,但是账面上还存在,等大周建立,一时来不及清查。

  管理仓库的小吏,趁着调运军粮的时候,就把这批并不存在的粮食调走,然后报一个“耗损”,不但抹平了账目,还顺便领了一笔军粮的钱,大捞了一笔!

  当然了,随着整顿吏治,清查贪官,很多有问题的官吏被罢官了,甚至有人掉了脑袋,但是经年的烂账,却是无从查起了。

  别说柴荣,叶华,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没用。

  可案子虽然查不清楚,但亏空却能算在李谷的头上,谁让他是三司使呢!

  这些烂事,只要掀开十分之一,就能把李家灭了九族!

  没法子,李谷就像杨白劳一样,按下了手印,乖乖签了欠条借据,李谷都不知道怎么从金殿回来的,那一刻,他的世家都陷入了无边黑暗……

  才几个月的功夫,居然起死回生,欠条回来了!

  李谷喜极而泣,哆嗦道:“老臣,老臣拜谢殿下大恩大德!”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哭哭啼啼,鼻涕都出来了,郭宗训还想不太明白怎么回事。

  “你不用卖糖糖了吧?”

  李谷愕然,这什么意思?

  见他不吱声,郭宗训就自顾自道:“太好了,你记着啊,每天给我送一大块糖糖,要锅那么大!”

  说着,他还用手比划了一下,李谷哭笑不得,也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能诺诺答应。

  郭宗训喜滋滋跑出去完了。

  值房里只剩下两个人,李谷掸了掸官服,正了正乌纱,冲着叶华,深深一躬。

  “侯爷,救命之恩,李某铭刻肺腑!我,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李相公抹着眼泪,又要哭了。

  叶华摆手,“行了行了,你走到今天,我也没干过什么好事,咱们俩算是扯平了。”叶华拉着李谷坐下。

  “李相公,咱们还是说点正事……你现在造假币,江南的情况如何,究竟能不能承受得住?”

  李谷抹了抹眼角,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探身道:“侯爷,老夫真是服了,你这一招啊,实在是高明!现在的江南,已经乱起来了,我估计李弘冀小儿,他要承受不住了!”

  李谷可不是信口胡说,所谓发展经济,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任何作用力,都会产生反作用力。

  李弘冀分析叶华成功的经验之后,他认为应该发展作坊,赚钱强军,江南的丝绸是最有竞争力的,李弘冀筹建了一座三千架织机的作坊,同时他还派人跑到五丈河,观察了许久,把水力驱动的方法也学会了。

  金陵出现了同时能织八根丝线的纺车,产量快速增加……这在许多人看来,是巨大的进步,江南要走上富裕繁荣的道路了。

  可是别忙,再多想想!

  丝绸产量增加,就需要更多的生丝,生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需要种植桑树,养蚕缫丝……要种植桑树,就要改农田为桑田,这件事情他想让韩熙载去办,结果韩熙载跑了。

  李弘冀不得不弄出当十大钱,用近乎明抢的手段,从吴越掠夺生丝,满足金陵作坊的需求。

  一时间江南的纺织业进入了超高速的发展黄金期。

  李弘冀比较开明,他鼓励使用女工,大肆从农村招募青壮劳力,甚至规定了基本的工钱……这一套都是叶华用过的,他全盘搬过来,还发扬光大。

  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乡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暴涨,可相应的房产建设跟不上去,进城的人没有住处,因此秦淮河两边,文庙的墙根,鸡鸣寺,栖霞寺,天妃宫……到处都是人,幸好江南天气温暖,如果开封出现这种情况,保证会冻死一大片。

  可是发生在江南,也够要命的,遍地都是人,肮脏混乱,各种抢掠偷窃,简直不胜枚举,多如牛毛。

  一言以蔽之,现在的金陵,就是穷人的地狱,富人的天堂,一街之隔,这边是干净整洁的园林,那边就是臭烘烘的窝棚,对比十分强烈。

  更要命的还在后面,人口涌入城市,需要的粮食暴增,城市的粮价快速攀升……而与其同时,在乡村,因为劳动力外流,加之改农田为桑田,粮食产量不足,又推高了粮价。

  而那些士绅大户,瞅准了机会,又囤积居奇,推高粮价,不但如此,他们还推高地价,总而言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

  这些情况李弘冀当然清楚,可问题是他不敢大破大立,没法向世家下手!

  怎么办?

  他想来想去,也就是几个办法,一来继续压榨吴越和荆楚,从这两处弄粮食,二来呢,朝廷出钱,出粮食,平抑粮价,然后又拿出巨资,建造金陵外城,给百姓提供住处。

  坦白讲,李弘冀的这些手段,让叶华耳目一新,他绝对不是庸才,甚至可以说应付得当,但问题是南唐朝廷并没有这么多钱,所以当五大钱就应运而生……而大钱的出现,又进一步疯狂推高物价!

  原本一文钱的馒头,现在要一枚大钱两个,底层的百姓,丝绸作坊的女工,干一天下来,只能买八个馒头。

  而且随着粮价暴涨,连八个馒头都买不到。

  吃饭都成问题,更遑论住房和穿衣了。

  作为执掌大周财税近七年的三司使,李谷是真的被吓到了。

  “侯爷,当初如果先帝不颁布授田令,不筹建开封外城……在金陵发生的一切,都会出现在开封吧?甚至要更严重!”

  叶华点头,“李相公,事到如今,你应该明白了,我主张均田的用意。我们的百姓,八成以上,都有一块土地,城里的工钱太低,他们就不会进城。这就是一种牵制,防止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同时,我们的粮食供应也是稳定的……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贸然发展工商,大建作坊,拼命满足士绅豪商的胃口,以为能富国裕民,那根本是痴心妄想,缘木求鱼!”

  叶华轻笑道:“李弘冀很聪明,可是他正用自己的聪明,给自己挖坟!”

  李谷抚掌大笑,“侯爷果然是一针见血,高明啊!老朽斗胆问一句,现在江南物价飞涨,南唐国库亏空更加严重,侯爷以为李弘冀该如何应对呢?”

  “哈哈哈,李相公,这事情还用问我吗?你让铸币作坊做好准备,接下来怕是要铸造当五十,当一百的大钱了!”

  李谷皱着眉道:“侯爷,李弘冀就不会对世家下手,抑制兼并吗?”

  叶华笑道:“你信吗?”

  李谷当然不信了,很多事情,不是想停就停得下来的,李弘冀这丫的,怕是要一条路跑到黑了。李谷赶快去增加工匠,添置模具,虽然欠条没了,但是敛财可不能停啊!

  距离中秋越来越近了,天气转凉,秋高气爽,马壮膘肥,赵匡胤和韩通练了小半年的兵,已经有了些成效,今天这俩人一起入朝,想要汇报情况。

  他们很自然跟叶华凑在了一起,三个人到了宣德门,却发现有一个人,直竖竖跪在门外,逢人就磕头,脑门都磕得一片红肿,血迹斑斑,凄惨无比。

  叶华皱眉头,旁边有人告诉他,这位叫钱弘仪,是从吴越来的。正说话间,此人发现了叶华三个,突然跪在地上,嘭嘭磕头,泣血哀求,“救救吴越吧!求上国活命啊!”

  赵匡胤下意识伸手搀扶,叶华扫了他一眼,赵匡胤连忙把手收回来,尴尬笑了笑。叶华快步走开,赵匡胤疾步跟上。

  “侯爷,吴越来求救了,多好的机会啊!”

  叶华猛地停下脚步,“什么好机会?”

  “当然是出兵江南,联合吴越,一起灭了南唐啊!”

  韩通也跟着说道:“现在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士气高昂,天时地利人和,不出兵,更待何时?”

  叶华轻哼了一声,什么都没说,直接进入金殿,留下俩个人发傻……叶华刚进入大殿,卢多逊就凑了过来,急切询问:“侯爷,要不要出兵啊?满朝都嚷嚷着打仗,就等侯爷点头了!”

  

第507章 扶不起的阿斗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不该打南唐,那是听陛下的,我可管不了,卢大人,你不会刚刚超擢了三司使,就连这点规矩都不懂了吧?”

  叶华的语气很不好,这是作为首席太子师必须要有的态度,谁让李谷算是他的手下了呢!当然了,卢多逊也是因为叶华的推荐,才能顺利跻身宰执的行列,可依旧亲疏有别。

  好在卢多逊也不太在乎脸面,又是个天生的自来熟,“侯爷,军国大事,当然是陛下做主,可身为臣子,也该有点看法,小弟初来乍到,实在是拿不出主意,还要听侯爷的高见,拜托了!”

  说着,卢多逊连连拱手,仿佛一只讨好的猫。

  叶华微微沉吟,“卢大人,国库能拿得出钱粮吗?”

  卢多逊压低声音,“实不相瞒,要想挤,还是能挤出一些,二三百万贯总还是有的,实在不行,不还能发债券吗?”

  叶华笑了,“你不会忘了李谷是怎么丢官的吧?”

  卢多逊能不知道吗!

  “我的侯爷啊,小弟就是怕重蹈覆辙,这不才求你给点意见吗!拜托了!”他连连哀求,眼看着早朝的时间就到了,叶华深吸口气,“南唐的水师有上千艘船,我大周有把握胜得过吗?”

  此话一出,卢多逊立刻会意,还是侯爷高明,一针见血啊!

  他心里有数,接下来,许多臣子,有文有武,全都站了出来,他们的一致建议,都是起兵南下,要痛击南唐,教训李弘冀。

  包括几位相公在内,都难掩乐观的心情。

  难得,枢密使薛居正主动站出来。

  “陛下,李弘冀小儿弑父篡位,妄自尊大,居然递来国书,要求和大周平起平坐,简直不知所谓!如今吴越等国饱受欺凌,怨声载道,盼天兵如禾苗盼甘霖。只要王师南下,必定箪食壶浆,所向睥睨。此乃天赐良机,老臣以为,陛下万不可迟疑。”

  柴荣笑了笑,“一贯老成持重的薛相公都主张用兵,你们呢,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打仗无非是人和钱,枢密院说话了,下面就是三司。

  卢多逊猛地迈了一步,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时并非出兵的良机。”

  “为何?”柴荣沉声问道,似乎语带不满之意。

  卢多逊毫无惧色,“启奏陛下,北方将士,长于骑射,拙于水战。南唐水师强悍,若是没有渡江的把握,不如不战!”

  他刚说完,薛居正暗暗一笑,果然是年轻人没什么见识!

  “卢大人,你多虑了。”薛居正道:“我大周水师固然不如南方,但是别忘了,还有吴越,他们可熟悉水战,且船只众多,不可小觑。到时候我大周将士,乘坐吴越的船只不就行了!”

  卢多逊冷笑摇头,“薛相公,下官斗胆请教,假如吴越的水师,真的有那么厉害,他们为何还被南唐打得节节败退,纳贡称臣?”

  “这个……”薛居正显然没有卢多逊能言善辩,他只能勉强道:“吴越步卒不如南唐,但水师绝对可堪一战,卢大人莫非怕了南唐,不敢交战?”

  “笑话!”

  卢多逊反唇相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事关重大,岂能意气用事?把胜败寄托在吴越水师之上,实在是让人无法苟同!”

  枢密院和三司杠上了,一个管钱的,一个管军的,还真不好说谁对谁错。其他官员也都陆续加入辩论,很快金殿就变成了菜市场,闹哄哄的不可开交。

  柴荣看不下去了,他立刻吩咐散朝,把一些不相干的人赶走,只留下几位宰相重臣,人少了,谈论起来就容易多了。

  魏仁浦作为最精通军务的老臣,他代表政事堂率先表态。

  “陛下,最近两年,南唐的长江水师确乎强大了许多,不宜硬拼,老臣以为,是否可以先拿下江北之地,这样一来,既能削弱南唐,又能平分长江天险,等待实际成熟,再一举南下,荡平江南?”

  不愧是老魏,的确是功力不凡,在历史上,后周和大宋,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先是柴荣三征南唐,尽数取得江北之地,然后攻取荆楚,顺着长江南下金陵,灭了南唐,吴越纳土归顺,一扫南方……

  这个方略可行,又十分稳妥。

  柴荣立刻就心动了,他沉吟一会儿,突然发现一直没说话的叶华。

  “叶卿,你就没有什么看法?”

  叶华苦笑了两声,“陛下,若是问臣的意见,臣倒是觉得,我们应该接受李弘冀的要求,跟他南北相称,也没什么不好!”

  “住口!”

  王溥饶是跟叶华不错,也接受不了。

  “中原正朔,南唐偏安一隅,岂可与大周相提并论,冠军侯之议,十分不妥!”

  叶华道:“王相公,你先别着急,总不能凭空答应吧?必须要有些交换条件才行。”

  王溥皱眉道:“事关重大,冠军侯想交换什么?”

  “很简单,比如通商,比如互换货币。”

  “互换货币?”王溥惊呼出来,“侯爷,你不是胡说八道吧?谁不知道,李弘冀都发了当五大钱,我们跟他换,岂不是吃了大亏!”

  “哈哈哈!”叶华仰天大笑,“王相公是个实诚的君子,朝廷吃点亏,我们却可以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首节 上一节 349/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