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332节

  每到这时候,就有些东南的名士,发出感叹,和他们遥相呼应,赞叹江南的美好。大唐天子,爱惜百姓,看重士人。众正盈朝,国势日盛。

  中原百姓,翘首以盼,就等着圣天子挥军北上,吊民伐罪,除掉郭荣,荡平大周,恢复盛唐江山……

  进入四月份之后,辗转来到金陵的人越来越多了。

  五姓七宗的豪门,也先后来到了江南。

  卢家、李家、王家、郑家……衣冠南渡,投奔正统!

  到了五月份,在金陵的街头,随便扔下一块砖,都能砸死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读书人。

  在这些人的宣称之下,金陵的士人百姓,越来越相信,中原已经变成了一片地狱,他们能生在江南,活在大唐治下,实在是难得的福气。

  就连吓唬孩子,都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去中原!

  被衙役满世界追打的乞丐,停下来喘息的第一句话,就是幸好是在金陵,要是在开封,就给送去挖煤了!

  “韩相公,三天前,陇西李氏的李覃来到了朝廷,拜见了陛下。”说话的人是徐铉。

  韩熙载自从上书之后,得到了李弘冀血红的批语,他就从此闭上了嘴巴,一句话不说。可有御史不愿意放过他,趁机弹劾,说韩熙载放荡无度,怠慢朝政,要求罢免他的官职。

  李弘冀权衡之后,免去了韩熙载勤政殿大学士的位置,尽保留兵部尚书的虚衔,赐假修养,这下子韩熙载就彻底无事可做,只能闭门思过了。

  昔日的朋友门生都避而远之,唯独徐铉,胆子不小,居然敢来亲自拜会,还谈起了朝廷的情况。

  韩熙载微微一笑,“李氏可是高门大户,能主动投奔天子,实在是大唐之福啊!”

  徐铉哂笑,“韩相公,你我之间,还用得着皮里阳秋吗?李覃是个草包,大周皇帝罢免了他的官职,我大唐又岂能用他!”

  韩熙载略带吃惊,“怎么,徐兄上书了?”

  “没有上书,而是当面质问!”徐铉朗声道:“我问李覃,大周有兵马几何,粮草多少,军士操练如何?你猜他怎么回答。”

  韩熙载摇头,“我怎么知道!”

  “韩相公,你说对了!”

  韩熙载大惊,不解其意。

  徐铉摇头道:“李覃就是不知道!他答不上来,只能推说大周天子残暴,纵然有百万雄兵,也不足道哉!”

  徐铉忍不住痛骂,“真是好大的口气,一张嘴百万雄兵都不算什么了,是不是靠着他的上下嘴皮子,就能北定中原了?”徐铉的声音越来越高,他用手敲着桌子,气哼哼道:“我没说他什么好话,本来天子想让他担任御史的,被我这么一闹,只是赐给了三百亩田,让他暂时在江南安家。”

  韩熙载略微愣了一下,他默默道:“三百亩,也不算多。”

  徐铉摇头,“可也不少啊,江南的田本就不多,这几年天子陆续赏赐土地,给孔家,给僧人,又给这些南渡的士人,怕是有几十万亩,金陵周围,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了。”

  “这些田,都不用缴纳田赋吧?”韩熙载随口问了一句。

  徐铉痛苦摇头,“江南虽然富庶,可每年要用巨资养兵,要对外作战,还要养这些人,国库早就入不敷出了,现在只能靠着向大户借贷度日,国势艰难,外强中干罢了!”徐铉探身,“韩相公,你的那篇奏疏副本我看了,说句心里话,我是真的五体投地。韩相公所言,才是真正应该做的。”

  韩熙载摇了摇头,“徐兄,身为臣子,是辅佐天子,进谏忠言。天下无不是的君父,天子不用,必是臣子之言有不对的地方,我这些日子都在闭门思过。”

  徐铉瞧了瞧韩熙载,若有所思道:“韩相公,我听得出来,你的话里,其实还有些不满之意。其实天子圣明,如何不知你是一心谋国。奈何有些事情做得,有些事情做不得。”

  徐铉起身,负手而立,“江南世家根深蒂固,断然不能学中原,如果同样清丈田亩,立刻就会天下大乱,为了安抚士人之心,陛下不得不忍痛处置老兄,你可千万不要怨恨陛下。”

  韩熙载吸了口气,他听出来了,徐铉这是带着上命来的!

  “徐兄,我怎么敢埋怨天子,只不过不清丈田亩,哪来的财赋可以供应国库开支啊?我实在是忧心这个!”

  徐铉点头,“我也有此担心,不过天子睿智,已经想出了绝妙的办法。”

  “计将安出?”

  “是这样的,以江南为例,自古以来,就盛产丝绸,安史之乱以后,路上丝路断绝,海上商船往来,越发绵密。在江南,一匹丝绸不过几贯钱,若是运到大食、波斯等地,就值十几贯,几十贯!陛下说了,一亩桑田的产出,是一亩农田的两倍。如果多种桑树,多产丝绸,必然能够增加国库收入,弥补亏空。这就是穷则思变的道理!”

  “那农田都种了桑树,老百姓吃什么?”

  “从外面想办法!”徐铉道:“天子已经准备对荆湖用兵,只要能吞了荆湖,再沿江而上,攻入巴蜀,粮食就不缺了!”

  韩熙载眉头紧皱,对这个天才的想法,他没有半点欣慰,相反,只剩下强烈的怀疑,能行得通吗?

  要攻打荆湖,攻打巴蜀,大周几十万雄兵,会坐视不理吗?

  以江南的兵力,能有必胜的把握吗?

  而且就算像李弘冀设想的这样,顺利把这些地方拿下来,有了粮食,那粮价怎么办?桑田比农田产出多,可老百姓不能吃桑叶活着,还是要粮食,若粮食提高两倍,甚至更多,老百姓岂不是吃大亏了!

  韩熙载的脑筋快速转动,他骤然明白过来。

  大周和南唐,都面临着富国强兵的问题。大周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很艰难的道路,从土地下手,落实均田,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而李弘冀呢,他没有胆子对士绅下手,所以他想走一条捷径。

  只是自古以来,捷径是那么好走的吗?

  徐铉的确是带着皇命来的,他见韩熙载陷入思索,就探身道:“韩相公,当初你谏言先帝,废皇太弟,立皇太子,陛下是念着你的功劳的。你的才能人尽皆知,有目共睹。陛下的意思,是让你负责推行种植桑田,帮着朝廷理财,陛下说了,他视你为股肱之臣,当今世道,郭荣虎视眈眈,我们江南若是错走一步,就要国破家亡,君臣真应该和衷共济,一雪前耻才是!”

  徐铉咬牙切齿,“我忘不了当初叶华拿酒灌我的耻辱,士可杀不可辱,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韩熙载在心中暗暗感叹,怕是这第一步就走错了!

  他仰起头,“徐兄能来告知这些,我感激不尽,请徐兄放心,我会遵照旨意,为陛下尽心尽力的……只不过,小女年纪也不小了,下个月就要成婚,我打算在家里休息一个月,把婚事操持完,顺便也避一避风头,然后再主持改种桑田的事情,徐兄意下如何?”

  徐铉想了想,笑道:“的确不宜操之过急,这样很好!”

  韩熙载亲自把徐铉送走,他回到了书房,略微沉吟一下,立刻把心腹家丁叫来,吩咐道:“你去把扶摇子请来,我要让他帮忙算算,婚礼的吉日良辰。”

  家丁答应,快步离开。

  韩熙载沉吟了一下,喃喃道:“江南宦游,泡影一场,也不知道能不能安然回归故园啊?”

  

第484章 哥,你该成亲了

  

  “你有什么办法把韩熙载弄出来?”叶华问赵二。

  赵二几乎没有想什么,就干脆道:“派人把他弄出来就是了。”

  “会这么简单吗?那可是一国的宰相!”

  赵二笑了,严肃道:“师父,你教过我的,太复杂的计划,几乎都不会成功,只有直接干脆,直指核心,才最容易奏效。”

  “我是说过,可韩熙载非比寻常,马虎不得,为师跟陛下立了军令状,你也必须给我立军令状才行!”

  “没问题。”赵二笑道:“师父可别忘了,我当初只身进入草原,给我爹保驾护航来的,干这种事情,我的经验就是不在乎方法多精妙,关键是要找对人!”

  叶华微微眯缝着眼睛,显然认同了弟子的看法。

  “你打算找谁?”

  “很简单,就在前面!”

  赵二朝着马屁股狠抽了一鞭子,战马加快,师徒到了大周学堂的门外,下了战马。自从学堂的师生协助朝廷清丈田亩,大周学堂一跃成了让人仰视的传道授业的圣地,别管多大的官员,到了这里,都要下马,以示尊重。

  师徒迈步进入学堂,他们此来并不是见山长梁周翰,而是找王三立。

  跟教工打听了王三立的住处,他们径直来到了一排木板房前面,用手一推,木门开了,里面却没有人,放眼望去,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任何家具,只有几块木板拼成的硬板床,四面漏风,要是再过些日子,蚊虫叮咬,肯定是少不了的。

  叶华看得皱眉头,虽然是发配来的,也不至于这么凄惨,怎么连监狱都不如啊!

  正在疑惑的时候,王三立提着一个罐子走了进来,他的另一只手,还拿着一本书再看,进门之后,他也没注意到来了客人,而是直接去床板下面,捧出了一坛子酱菜,席地而坐,就准备开吃了。

  叶华看不下去了,赵二更是皱眉头。

  “咳咳!”

  王三立突然一惊,连忙扭头,见叶华站在屋中,他连忙躬身施礼,显然出乎预料。叶华径直走过来,看了看就是白米粥,酱菜,连点荤腥都没有!

  “王三立,学堂的伙食就这么差?你一个讲师,就吃这些?他梁周翰是怎么回事?”

  见叶华怒了,王三立迟愣一下,连忙道:“侯爷,你误会了,学堂有荤有素,吃得很好的,这,这是我自己要求的。”

  “你?”叶华不解,“学堂的饭菜不要钱吧,你怎么和自己过不去?”

  王三立更加不好意思了,“侯爷,实不相瞒,这是我自己定下的规矩。上次考试,我,我才对了两道题,实在是没脸见人,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我都会脸红。”

  虽然王三立是教书法识字,并不涉及算术,但是他每每想到自己不会算术,连下面的学生都不如,就无地自容。

  因此他暗暗要求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短板补上来。

  他早年的时候,为了考进士,也苦读过。

  王三立主动申请,住最差的木板房,每日只是吃粥酱菜,抛弃一切不必要的享受,苦其心志,空乏其身,把所有的功夫,都用来读书。

  他每天讲完课之后,就捧着《算学初阶》刻苦研读,遇到了不会的问题,就随便在学堂里找个人请教,几个月下来,这本书已经让他啃透了七八成,王三立觉得,如果再考一次,他应该能作对六道题,进步已经很大了。

  不过王三立还不知足,他想全部学通,可算学不是那么容易的,从二十分到六十分容易,从六十分到八十分,却不轻松了。

  他苦心思索,日夜研读,却总觉得没什么进展,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大圈。

  “这门算学教材出自侯爷之手,不知道侯爷能不能指点我一下,拜托了!”王三立说着,连连躬身,恳切虔诚。

  不管什么时候,好学的人都是让人喜欢的。

  叶华虽然厌恶世家,可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

  “王三立,光是苦读书未必能真正入门,还需要有名师指点才行!”

  王三立福至心灵,眼睛放光,“侯爷,莫非愿意指点?”

  叶华摊了摊手,“我就算有心,也没有功夫,不过我可以给你找个师父。”

  “谁?”

  “就是我!”

  赵二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师父的算学本事我学了能有三成,指点一下你还是足够了,不过你要跟我去办一趟差事。”

  “什么差事?”王三立下意识问道。

  “去一趟江南。”赵二沉吟道:“你是太原王氏的后人?”

  王三立脸上的肉抽搐了两下,“算是吧,不过族谱已经遗失了,前些年他们重编了族谱,其实里面的谬误不少……”

  “我不听这些。”

  赵二摆手道:“你们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算是亲戚吧?”

  “是,我们同宗同源,都是王离的后人。”王三立干脆道:“不过自从隋唐以后,琅琊王氏就不复当年的辉煌,整个李唐王朝,才出了四个宰相,反而是太原王氏后来居上,名臣辈出,远远胜过了琅琊王氏。”

  “那太仓王氏呢?”

  “太仓王氏出自琅琊王氏,算起来,我们也是同宗,只是没有什么联系罢了。”

  “没关系,有这份香火情就行了,你跟我走吧!”

  赵二揪起王三立就往外面走,王三立急了,“等我拿着书再走啊!”

  这家伙还真够痴的,死死抱着《算学初阶》,被赵二拖出了学堂,直接上了马车南下。

  看着他们的背影,叶华忍不住挠了挠头,小小的赵二,加上憨憨的王三立,对了,还有老神棍陈抟,这个组合怎么看都不太靠谱儿,营救韩熙载,这么大的事情,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成功!

  不管了,尽人事听天命吧!

  叶华从木板房出来,准备回去,却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身影飞快跑过来,像一发炮弹似的,抱住了他的大腿。

  跑来的正是郭幸哥,小家伙脸蛋红扑扑的,跑得喘粗气。

  他什么都没说,而是拿出了一张卷子,在叶华面前晃了晃。

  叶华伸手拿过来,扫了一眼。

首节 上一节 332/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