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231节

  柴荣将如何对付藩镇,如何筹备武学,增强战力……整个一大摊子,都交给了赵普。

  至于赵普留下的三司副使,柴荣提拔了翰林学士王朴担任。

  此人今年正好五十岁,不年轻,但是在官场上,他却是彻头彻尾的新人,王朴是六年前中的进士,当时还是后汉朝,王朴见朝政昏暗,烂杀老臣,知道迟早要出事,他就从京城潜逃,跑去邺城,投靠郭威。

  当时正好遇上了柴荣,给柴荣当节度使掌书记。

  看着眼熟吧,王朴之于柴荣,相当于魏仁浦之于郭威!

  身为谋主,王朴小心谨慎,一直在替柴荣谋划,简直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由于他行事低调,且不轻易和任何大臣来往,叶华接触的非常有限,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

  但是王朴却是个厉害的角色,前不久的叛乱,李重进反水,就是他的手笔。

  柴荣登基之后,感激王朴的功劳,立刻把他提到了翰林学士的位置。翰林学士历来都是很好的进身之阶。

  典型的事少钱多离家近……通常情况下,在翰林学士干一段时间,就有希望擢升东西二府,再进一步,就宣麻拜相。

  魏仁浦就走了这么一条路,如今王朴是踩着老魏的晋升之路,速度更快,才几天的功夫,就担任了三司副使,财权在握,深得皇帝的宠幸。

  王朴中进士的时候,四十四岁,不是这个人笨,相反,他极为聪明,从小就是神童。可聪明人,往往容易干糊涂事。

  王朴读书的时候,就培养了一大堆奇怪的爱好,对不起,这不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后世,也没有特长招生,所以王朴一直蹉跎,瞧瞧他都干了什么吧!

  王朴精通阴阳律历。他受命校定大历,考证诸历法之失,与司天监共撰《显德钦天历》,在唐《崇玄历》基础上多有改进,构造九服晷影函数,还是个数学家。

  王朴也通晓音律,考证雅乐,得八十一调,并造“律准”,诏有司依调制曲。定七声立新法。使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调再现并留传,著有《律准》行世。

  他对军务还有研究,上了一篇《平边策》,柴荣十分赞叹欣赏。

  除此之外,王朴还精通易经,算卦的本事也非常了得。

  这不,柴荣问他能当几年皇帝,王朴回答:“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

  柴荣听完,就以为他能当三十年皇帝,所以才有了和叶华的豪言壮语。

  可是在叶华的眼里,王朴就是十足的神棍了,根本就是大骗子!当然了,就算王朴知道了历史,柴荣只当了六年皇帝,人家也会微微一笑,毫不感到尴尬,作为一个神棍,穿凿附会的本事,那是天下一绝!

  他说三十年,指的是柴荣的寿命,这不,柴荣也没活到四十啊,所以他的推算还是对的……

  把王神棍放在一边,最后被柴荣点名的就是卢多逊!

  这小子年纪轻轻,刚刚中进士,就头角峥嵘。前不久,他带头弹劾冯道,把老太师给赶出了京城,闯出好大的名声。

  本来人们都以为他是郑仁诲是一伙的,处置谋逆乱贼的时候,应该把他给砍了,谁知道不但没有被砍头,还被调入开封府,当了判官。

  虽然官职不算显赫,但是别忘了,柴荣在登基之前,可是开封府尹,能进开封府当官,都是天子的心腹。

  人们这时候才猛醒过来,郑仁诲倒霉,一点都不冤!

  你老家伙也不瞧瞧,柴荣在你身边安插了多少人。

  “叶卿,卢多逊当时弹劾冯太师,的确是奉了郑仁诲之命,不过却是我同意的,私下里,我给冯太师写信,老太师也觉得身体承受不了,就索性退了。你若是不信,可以去问老太师。”柴荣很怕叶华误会,“卢多逊人才难得,往后你们还少不了配合,叶卿不要太过介意。”

  叶华没有立刻点头。

  以前他讨厌冯道,可自从拜了师父,他就一心一意维护老师。

  不管怎么样,姓卢的欺负老师,这笔账早晚要算,别想跑了!

  正在他们君臣相对无言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怒冲冲跑进来。

  “卢多逊是个奸佞小人!”

  敢在皇帝面前这么说话的,除了符三小姐,还能是谁!

  她掐着腰,怒冲冲道:“陛下,你知道卢多逊背着你干了什么?”

  “知道!”柴荣很痛快答应,“他买通了御书房的两个书吏。”

  这次轮到符三吃惊了,“陛下,你怎么知道的?”

  柴荣给她个大白眼,“你姐姐遇到了事情,岂能不先告诉我!”

  符三吐了吐舌头,无言以对。

  柴荣笑了笑,“叶卿,这个卢多逊很有趣的,他每天窥探我看什么书,回头就去苦读,等到上朝的时候,朕有什么问题,他就能对答如流,比别人说的都好!”

  叶华苦笑,“逢迎君上,这不就是个小人吗!”

  “哈哈哈,没错!他就是小人!可小人也有小人的用处!朕看北周武帝的本纪,卢多逊就上书清查寺庙的田地,别的臣子断然没有如此贴心!”

  叶华总算是听明白了,敢情柴荣是把卢多逊当成了咬人的疯狗,杀猪的刀子,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

  哪一朝没有几个酷吏小人,作为上位者,就要学会使用各种人才,让他们优劣得所,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只懂得用清流,用名臣,保证治理不好天下,搞不好还会成为亡国之君……显然,在这件事情上,柴荣的智商超高,根本不用担心。

  卢多逊小人得志,第一个要开刀的就是大相国寺。

  “你个忤逆之子,不孝之徒,你想气死为娘啊!”

  卢老太太在家里听说儿子上书,气得嘴唇都青了,她的手里不停捻着一串砗磲念珠,恳请佛爷原谅儿子的罪行。

  “你知道吗?那些田是布施给庙里,用来供养佛菩萨的,是在做功德,赎罪孽!你怎么敢对这些田收税,你,你简直丧心病狂!”

  面对老娘的痛骂,卢多逊没有反驳一句话,只是直溜溜跪在老娘的面前,听凭发落。

  老夫人说到痛恨之处,举起巴掌,扇了卢多逊好几下,把脸打得通红。

  打完,老太太心疼了,抱着儿子痛哭,“儿啊,得罪了菩萨,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娘求你了,这个官咱们不当了,娘不想看你生生世世受阿鼻地狱之苦啊!”

  老夫人哭得撕心裂肺,卢多逊终于开口了,“娘,儿的命是你老给的,可儿的官是陛下给的,娘要是想打死儿子,只管下手。若是打不死,儿子就要为朝廷尽忠,为陛下效力!那些狗屁秃驴,不事生产,不纳赋税,专门欺骗愚夫蠢妇,该下地狱的是他们!”

  “你!你竟敢诽谤师傅吗?你给我住嘴!”

  老太太平时就喜欢念佛礼佛,经常去庙宇烧香,虔诚不得了,儿子痛骂僧人,诽谤三宝,她哪里忍得住,气得举起拐杖就打,卢多逊的脑门立刻多了一块红肿,和鸡蛋差不多大,都流出了血吗,脑袋被敲得嗡了一声。

  这小子也硬气,咬着牙撑着,一声不吭。老太太第二次举起,还没等打下来,急得昏迷过去。

  卢多逊等了好一会儿,没打下来,才急忙抬头,发现母亲躺在地上,连忙用手指探了探母亲的鼻息,而后对管家道:“去找个好大夫。”

  说完,他也不等老娘醒过来,直接上了马车,沉着脸道:“去冠军侯府,我要去见侯爷,有要事商量。”

  

第342章 开封第一大地主

  

  符三清退了一大堆叶家的下人,叶华当然是乐见其成。算起来叶家也富贵了好几年,家中的仆妇家丁难免懈怠惫懒,加上老太太菩萨一样的心肠,下面的人越发没有规矩,胆子越来越大,阳奉阴违,偷窃主人财物,就没什么不敢干的。

  过去他不常在家里,没法约束,如今符三愿意当恶人,叶华正好顺水推舟,他选了一批受了伤,没法在军中继续服役的老兵,让他们负责府邸的安全。

  又从这些人的家属当中,选了一些仆妇佣人,全都是可靠老实的人。

  叶华跟这些人都订了约书。

  以五年为限,年轻的侍女丫鬟可以选择三年,或者五年,等工作期满,就可以离开叶府,至于仆妇佣人,同样是五年期限,如果干得好,五年之后,愿意续约,还会提高工钱待遇。

  总而言之,这些人就是叶家雇的工人,而非是下人。

  这也是柴荣提倡的。

  眼下首相范质正在负责这一块,针对将领,要清理家丁数目,限制私兵。对豪门大户,朝中的高官,要限制家丁数量,把原来的家奴变成雇工,不许随意打杀下人,到了年限,要主动放他们离开……

  这一套做法相比传统的奴仆,更加重视人的价值,而且提到了富贵人家雇佣家丁下人的成本,按照最简单的经济学逻辑,成本提高了,各家雇佣的人就少了,换句话说,大家族占有的人力资源就少了。从事耕田经商的人力就多了,创造的财富更多,朝廷的税基更大……

  从政事堂,到枢密院,大周上下的施政逻辑都是一样的,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富国强兵!

  “圣天子锐意进取,朝中诸公悉心辅佐。从上到下,无不尽心竭力,可偏偏有一群人,不事生产,不思劳作,坐享其成,妖言惑众……如果不加以铲除,如何对得起君父托付之恩!如何对得起辛苦劳作的百姓?同样是大周子民,有人努力纳税,有人却可以逃避税赋,这样下去,岂不是鼓励百姓,让人人投机取巧,到时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简直不敢想象!”

  卢多逊面对着叶华,慷慨陈词,说得非常激昂。

  叶华却懒得听下去,“卢大人,我现在只想知道两件事,第一,你找我干什么?第二,你脑门上的伤是怎么回事?你带着伤来,不会想碰瓷儿吧?”

  卢多逊不知道碰瓷儿什么意思,但也清楚不是什么好话,他苦笑道:“这是我娘打的,和侯爷无关。”

  “令堂怎么会打你?莫不是因为寺庙的事情?”

  “侯爷怎么知道?”

  叶华同样抱以苦笑,“因为我也被叫去了。”

  “啊?侯爷……挨打了?”

  “那倒没有。”叶华道:“祖母问了几句佛寺的事情,她老人说,有一同上香的居士找到了她,想让她帮忙,替寺庙说话,不要动他们的田产。”

  卢多逊瞪大了眼睛,好厉害的秃驴,居然走门路走到了叶老封君这里,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谁不知道叶氏辈分高,对郭家有恩,孙子又是冠军侯,老太太要是说句话,还真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想到这里,卢多逊把心悬起来了。

  “侯爷,那老封君的意思是?”

  “没什么意思。”叶华道:“祖母跟我说,要在后院建个小佛堂,她以后不去大相国寺了!”

  “哎呦!”

  卢多逊喜得拍起来巴掌,老封君真是心明眼亮,非比寻常!

  相比之下,自己的老娘简直食古不化,真应该跟老封君学学。

  “祖母不会替僧人说话,但愿意说话的,大有人在,只怕你的压力不小吧?”

  “没事!”

  卢多逊晃着头,大笑道:“虽然我没本事上阵冲杀,所向睥睨!但是在朝堂做事,也要有那么一股子狠劲儿!就算是我亲娘拦着,也不管用!”

  “侯爷,下官此来,只有一件事情,我想请骠骑卫帮忙。”说完,卢多逊眼神明亮,紧紧盯着叶华,生怕他会拒绝。

  “为什么是骠骑卫?”叶华喝了口茶,笑呵呵问道。

  “因为骠骑卫纪律严明,和开封的寺庙没有半点瓜葛。”卢多逊道:“侯爷,你知道吗,以往的禁军,有不少都笃信佛法,不惜毁家礼佛。”

  “什么?”叶华笑了:“一个杀人无数的武夫,居然相信佛法,真是可发一笑?”

  “许是杀孽太多,想要放下屠刀呗!”卢多逊陪笑道:“骠骑卫上下具是英雄好汉,问心无愧,下官又听说侯爷让军中识字读书,明白道理。想要清丈佛寺的田产,唯有骠骑卫能够帮卑职了!”

  说完,他深深一躬。

  叶华点了点头,“好,我立刻点一千人马,给你压阵。”

  卢多逊大喜过望,“有侯爷在,保证马到成功!”

  这位还真是个行动派,他早就准备好了,点起一百开封府衙役,在前面开路,叶华带着人马,跟随,包括赵匡义和叶忠,叶孝,也都跟着来了。

  在路上,叶忠还很好奇,”我就想不明白了,庙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土地?值得骠骑卫出动,大动干戈!”

  赵匡义哼了一声,“无知!我问你,在开封府,谁的土地最多?”

  “还能有谁,圣人呗!天子富有四海啊!”

  赵匡义冷笑道:“话是那么说,你见谁把自家的田产主动交给陛下了?没有!不过我告诉你,可有许许多多人,主动把田产送给庙宇,还跪在地上,哭求收下!”

  “什么?”叶忠不敢置信,“他们信佛真虔诚啊!”

  “屁!”赵匡义啐道:“是寺庙能免税,他们把田地挂在庙宇之下,就不用承担赋税徭役了,说起来,庙宇在和天子抢夺财赋,你说他们不是找死吗!”

  “哦!”

  叶忠恍然大悟,原来看起来慈眉善目的和尚,居然还这么过分!

  敢和天子争,难怪要倒霉呢!

首节 上一节 231/5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