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655节

内藤正胜心里无比警惕,面色如常,故作斟酌的道:“天皇去了明国,择机退位,问题不大。绍仁亲王毕竟在五岁,他入住将军府,还需将军教导,也无大碍。”

松下看着内藤正胜,心里暗自佩服,难怪他能在生性多疑,多变的德川家光身前多年,但是这样的口才就不得了。

德川家光面色果然好了不少,但还是道:“一定要是绍仁亲王吗?”

藤田低着头,不敢说话。

内藤正胜知道德川家光不甘心,沉吟一声,道:“这件事,还需与明朝交涉,不急着做决定。”

德川家光脸色这才和缓,又道:“军队,粮草还需要多久?”

内藤正胜有些得心应手了,道:“还需十天左右。”

德川家光目光骤冷,道:“我最多给你七天时间,七天,必须有十万大军,挡住明军的攻势!”

从出云,备中两藩东撤五十里,就是让出了两个藩,以空间换时间,这已经是德川家光做出最大的让步,不能再让再等了。

内藤正胜默默点头,应了下来,忽然道:“一些藩国不稳,公方还是有作些事情。”

德川家光将各地大明的妻与子都扣押在江户,但在这个时候,已经不足够了。

德川家光眼神冷漠,道:“这个我知道,你们去准备吧。”

三个人赶紧跪坐,他们都知道,德川家光要进皇宫了。

德川家光第一见的是明正天皇兴子,说完就沉默的看着她。

兴子一样的沉默,一身和服,面上平静,不知道在想什么。

皇室的一切有赖于幕府,因此皇室相当穷困,皇室的亲王结不了婚出家为僧的比比皆是。做为天皇的兴子,也不可能嫁人,她已经做好了在皇宫枯守一辈子的打算。

但是这位舅舅给她带来的消息,她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一时间无法反应。

德川家光似乎看出来了,站起来道:“我去见你父亲。”

兴子连忙起身,送德川家光出去,至始至终都没有表态。或者说,她的表态根本不重要,一切都由不得她。

德川家光皇宫的禅房见到了后水尾天皇,这位太上皇对德川家光有一千万个不满,背对着他,动一点的意思都没有。

德川家光对后水尾天皇自然也是非常不满,将他的计划说完,不等后水尾天皇反驳,直接道:“我不管你打什么主意,我只告诉你,明人不是好易于的,微动计划,你答不答应都会继续。”

倭国的天皇就是空架子,更别说后水尾天皇还是个太上皇,德川家光如果一意孤行,后水尾天皇确实做不了什么事情。

按理说,后水尾天皇会很愤怒,却出奇的平静,放下手里的佛珠,淡淡道:“你走吧。”

这句话,就等同于默认了。

德川家光心里松口气,没有多言,起身,转身,出了禅房。

等德川家光走了,一个中年武士走进来,跪坐着道:“陛下。”

后水尾天皇道“如果幕府议和,明人能接受吗?”

跪坐的人十分恭谨,道“会,明国厌恶幕府的不听话,如果幕府听话了,他们就会撤兵。”

后水尾天皇手里的佛珠转动,禅房安静的可怕。

不知道过了多久,后水尾天皇淡淡的声音响起:“我希望你们守信。”

跪坐的人一躬身,道:“哈衣!”

德川家光的动作十分迅速,争分夺秒,是夜消息就传到了备中藩,一个大名作为特使,见到了多尔衮。

多尔衮这一天行军太快,攻占的地方太多,降卒多达五万,他需要时间整肃,消化战果。

对于幕府的使者,他也想听听,同时等待后方杨嗣昌是否有新的命令。

第1385章 外样大名的背叛

侍卫队长是跟随杨嗣昌多年,南征北战,经验丰富的老军人,道:“倭国是狭长的海岛,没有要塞,没有大城,兵力有分散,各自为政,在这个时候,以闪电战,是最容易一一攻破的,只要速度足够快,五天时间,应该能打进江户。”

杨嗣昌摆了摆手,道:“不要这么乐观,德川家光是三代幕府,根基不浅,不会这么容易打垮,何况,在北方他们还有七万大军……速度要快,也要稳,只要不出大败,消灭倭国就在眼前了。”

以前被关门海峡堵着,明朝上下都很焦急,但关门要塞破了,那一切就不用急,按部就班,足以灭掉倭国。

侍卫队长思忖一会儿,道“德川幕府前前后后动用的军队超过三十万,那七万肯定也不会轻易动,这么一来,幕府那边应该没有多少余力,末将的建议,多尔衮的骑兵,轻装简从,不顾一切,直接打入江户!”

杨嗣昌神色沉吟,道:“那后勤怎么办?如果多尔衮一时半刻攻不下,可就陷入里面,等于自投罗网了。”

侍卫队长道:“倭国是岛国,只要约定好地点,海军就能投送物资。”

杨嗣昌目光微微闪烁,猛的转身,道“走,去参谋室!”

侍卫队长连忙跟着,道“大人,是否该给朝廷,皇上写信?德川幕府既然想用他们的天皇和亲,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皇上,朝廷点头才能处置。”

杨嗣昌脚步一顿,道:“皇上还在景德镇?”

侍卫队长道:“朝廷那边的消息来看,皇上之前还带着诸位皇子去了承德,倒是没有去大的地方,走动的很随意。”

杨嗣昌的仕途转折点,就是在崇祯初年的军改中,给朱栩点名任为江西总兵,一待就是好几年。

对于江西,杨嗣昌有很多回忆,本来心情很好,转瞬又道:“朝廷那边弹劾我的奏本还有很多?”

侍卫队长小心的看了他一眼,道:“是,一些文官认为,大人……无能,空耗钱粮,如果能用在民生上,功莫大焉……”

杨嗣昌再次抬起脚步,道:“朝廷那边怎么说?”

侍卫队长道:“元帅在一次与退休老兵代表的插叙中,点名称赞了大人,这个还被整理发表在朝报上。”

侍卫队长没有说‘朝廷’,朝廷的代表是孙传庭。他没有说,就意味着并不好。

杨嗣昌会意,道:“孙首辅也是知兵之人,我在这里耗了这么久,他有些不满也正常。皇上那边呢?”

侍卫队长神情严肃了几分,道:“皇上一个月前在景德镇召见了卢大都督,有些传言,说皇上要用卢大都督替换大人。”

杨嗣昌这回却笑了,心情也愉快起来,道:“那就没事了,准备纸笔,我要给皇上写信,请罪。”

首节 上一节 1655/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