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399节

海军理论上在帅府的管辖之内,但实际上一直操纵在朱栩手里,不在这次‘军改’的范围内。

孙承宗自然知道这些,但他确实做了一些安排,以待日后。他并没有藏掖,整个帅府都知道,朱栩自然也就是清清楚楚。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帅府的意思是暂时不动,等我大明情况转好,再做安排。”

朱栩对这些有所料,顿了片刻,道:“外面的世界你们也都知道了,海洋那么大,一支海军肯定是不够的,联合舰队的性质还属于海防,虽然在扩大,但并不是远海舰队,朕打算将海军进行拆分,根据海洋来划分,组建多个舰队,用来执行远洋任务,维护我大明在海上的利益……”

“皇上,打算扩编多少?”孙承宗问道,颇有些小心翼翼。

海军的投入比陆军还可怕,如果要建立一支五万人的海军,投入是陆军的十倍以上!

这对现在不堪重负的大明国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能承受的。

朱栩哪里不知道孙承宗等人的想法,不动声色的道:“将海军拆分,但数量不变,具体拆分成几支,怎么拆分,你们帅府来做,做好报给朕,对了,海军那边也要参与,不能一味的强压下去……”

孙承宗心头一松,会意的道:“是,臣明白。”

朱栩又抬头看了看天,道“打猎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承宗道:“已经准备好了,出城一个时辰就能到,虽然有些荒废,但修缮一番,还可以使用。十面九围,驻地也已经安排好,不会惊扰到贵人。名单已经呈送上去,不知皇上可还要加什么人?”

朱栩扇子背在身后,一阵之后,道“政院那边十个名额,宋应星,两个教授,两个博士,五个生员。对了,朕那几个儿子也去,具体的流程,你们再优化一下,晚上送到乾清宫去。”

孙承宗对朱栩的‘尚武之心’早就有所了解,目前还在可控范围,他没有阻止,道:“是,另外,臣还想请几个名额,是军院那边的。”

朱栩看了眼孙承宗,知道他说的是谁,点点头,道:“可以,都安排进去,朕想看看,我大明下一代中到底有哪些人才。”

“遵旨。”孙承宗应道。

朱栩扇着扇子,斟酌着道:“这些事情你盯着,朕放心。对了,倭国,东南半岛继续加大力度监视,朕已经通知锦衣卫,年底之前,将军事情报方面全部转给军情处,你们要认真对待,如果帅府出岔子,朕会考虑将军情处收回来。”

孙承宗眼神一惊,若有所动,连忙道:“是,臣遵旨。”

朱栩看着外面火辣的太阳,心里有些后悔出来,一合扇子,道:“行了,就这么多了,去忙吧。”

孙承宗抬手,道:“是。”

朱栩拿起扇子,走出阴凉,顿时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全身,整个人如同灼烧一般。

曹化淳跟在后面,道:“皇上,钦天监那边测算,今天的温度,起码有四十二度,街面上的温度更高。”

朱栩拿着扇子遮头,吐了口气,道:“还好让她们去了云雾山,否则非热出问题不可,外廷那些大人们的冰炭没少吧?”

“都配的很齐,但是天气太热,只怕也不好受,奴婢还听说,已经有不少人建议迁都,迁回南京。”曹化淳颇为谨慎的说道。

迁都这个议题,在大明是从来没有断绝过,各种理由都有,但是现在建奴,蒙古都被灭了,北方没有威胁,似乎京城在北方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不少人再次上书,将都城迁回南京。

其中的利弊,一些人拿笔就能写出几十条,洋洋洒洒,送入宫中。

这些声音在今年特别大的,在这个夏天更大过以往。

第1172章 摆不直的偏见

朱栩出了宫,在街上慢悠悠的走着。

今年的夏天比去年更热,水泥地面烫脚,每走一步,都感觉似走在烙铁上,没有一丝风,空气都火辣辣的,呼吸一口都难受。

曹化淳身体偏胖,已经大汗淋漓,两眼昏花,不停的擦汗。

身后的那些侍卫倒是更镇定一些,尽管他们穿的更多,衣服更厚。

朱栩喜欢在大街上悄悄走着,感受人气,这样才能有一点真实的感觉。

他坐的太高,已经看不清真实的情况,因此他隔三差五会找机会出来。

“要我说啊,这大夏天去狩猎,简直是疯了!”

“是啊,那些阁老,堂部都是七老八十的,这要是出了个好歹,有好戏瞧喽……”

“可不是,这次据说本来是三品以上都要去的,是怕耽搁政务给改了,三品以上的都去了,真要出点事,那乐子就大了……”

“还别说,我听到啊,真有人要去捣乱,你们想想,这大猎好多年没有过了,要是真出点事情,肯定有好戏看……”

朱栩听着,仰头看了看,这里是一家小酒楼,上面坐着不少人,都是大嗓门,颇有些肆无忌惮。

他表情微微异样,外界对朝廷,对他的看法一直都是两极分化,给他添乱一直是一些人最热衷的事情,只是,这么明目张胆,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朱栩转头看向曹化淳,道:“现在,外面都是这么看的?”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近来科举改革幅度比较大,这几年被排除在科举之外的士子有十多万,偶尔有些牢骚,内阁那边也当做没听到。”

朱栩手里的扇子一合,心里若有所思,旋即道:“走,上去坐坐,歇会儿。”

曹化淳又看了眼上面,跟在朱栩身旁。

朱栩径直上了二楼,在几人不远处的一桌子坐下,这一打量才有异色。这桌上不止有几个英姿勃勃的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还有两个背对着他的女子,带着面纱,坐在一起,倒是没有说话,从背影上看,就是一个二十左右的婀娜女子。

这一桌上的人看了朱栩一眼,没有在意,其中一个男子开口道:“这次大猎,据说最少花费都要几十万两,几十万两啊,不知道能救活多少灾民,就这么被浪费了……”

“可不是,平时说多节俭,这样那样的省多少银子,要我们不要大吃大喝,勤俭度日,看看,朝廷这一次就不知道浪费多少……”

“还不止,朝廷放出风声,说皇帝准备再下江南,你们想想,皇帝出宫,銮驾随行,一举一动得多少银子,这这简直是劳民伤财啊……”

“你们不知道吧,工部这几年用了几千万两的银子,一天到晚就是铺路,修桥,通衢,虽然这算是德政了,但也不看看是什么时候,现在整个大明灾情如火,还是如此大张旗鼓的浪费……”

显然是一群热血书生在谈论政事,并且对政务带有相当大的偏见,众口一词的以批判为主。

朱栩端起小二上的凉茶,轻轻的喝着,饶有兴致的听着。

曹化淳无声的坐在朱栩边上,低声道:“皇上,都是些无知书生,无需理会。”

朱栩微笑,没有说话,不动声色的继续听。

“说起来,还有一件事让人火大,你们应该也知道,现在全国各处的商会如雨般冒出来,不知道多少百姓不思种地,纷纷经商,那个神龙府听说十人九商,都是跟外夷,滑天下之大稽……”

“我确实听说了,丝绸,瓷器,布匹,茶叶现在都是排着队送过去,那里的船只一天到晚的来来去去,货物如山,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首节 上一节 1399/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