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第1267节

太丰厚!

这个结果,绝对会冲击整个大明上下,史书上,必将是极其光辉的一笔!

乾清宫里稳坐钓鱼台,决算千里之外的皇帝陛下,那些溢美之词也将耗干笔墨,青史垂名!

协议已经达成,酒桌上气氛也算浓烈,这些使臣放下心思,开始与孙承宗套近乎,不动声色,旁敲侧击的想要搞清楚明朝对蒙古到底是什么想法,是否有意进入大漠,是否会在草原,大漠附近部署重兵等等。

孙承宗自然是避重就轻,安抚这些蒙古汗国,大肆宣扬明朝的和平之心,朱栩的‘仁德之念’,还将明朝开放互市当做挡箭牌,告诉这些蒙古使臣,大明是多么渴望和平,能与各地和平共处,再无战事。

孙承宗虽然多在军旅,到底是文官,舌灿莲花的功夫虽然对朱栩无效,但糊弄这帮塞外野蛮人,那真是用到了地方,一圈圈大道理砸过去,这帮使臣都大是点头,深以为然,将这位孙帅当做了圣人一般,言听计从。

由于明朝只派文官管理蒙古诸多汗国,部落,并没有引起蒙古部落的忌惮,库伦城北移到土谢图汗国的汗山也被定下来,一切都按照朱栩的规划,超额完成,大幅度推进。

不过孙承宗并没有立即回返,很多事情不是这些使臣能决定的,需要汇报,有一个来回的时间。

孙承宗乘机在甘.肃,榆林等三边重镇视察,给秦良玉站台,推动‘军改’完成。

三天后,满桂,多尔衮等人从外面进来,看着正在翻阅文书的孙承宗,道“元帅,能派出去的人,动用的关系都动用了,就是没有找到察哈尔的余孽,那尼克鲁,八大福晋都好像消失了,如何也寻找不到半点踪迹,末将怀疑,是有其他部落将他们藏了起来。”

孙传庭头也不抬,淡淡的道:“藏就藏吧,对于漠南蒙古的规划,内阁很快就会出详细的方略,除了归化城,还会连续见五座大城,在长城外,这些城会让我大明牢固的统治漠南,再无九边之患!”

满桂等人神色振奋的点头,在长城之外建城,这对明朝来说意义无比重大,将解决建国以来一直面临的威胁,彻底杜绝边患!

说完这一句,孙承宗又道:“申用懋很快就会到,蒙古各汗国的使者会去而复返,正式的‘投诚状’会递上来,各种契约都将签署,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整军,严阵以待,以免任何变乱!”

“遵命!”一群人应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大事可定!

景正二年,六月二十三。

喀尔喀,瓦剌等各蒙古汗国的使臣在甘.肃镇,向大明钦使,大元帅府元帅,孙承宗递上降表,约定了进贡的物品、数量以及时间。

同时,孙承宗传达了朱栩的旨意,册封各汗国大汗为两字亲王,世子以及各郡王,还有是各种官署……赏赐无数。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私底下双方还有各种交易,林林总总两百条,涵盖方方面面。

其中重要的有:一、大明皇帝陛下既蒙古大汗,一应制度依明礼而革新。二、组建蒙古骑兵,由蒙古总理大臣统领,驻地库伦。三、彼此互市,互通有无,人员自由来去。

又过了两日,一切仪程结束后,孙承宗等人这才送这些使臣相继离开。

最后一个走的是和硕特部的使臣,他递给孙承宗一封信,道:“这是我汗给大皇帝陛下的亲笔信,还请元帅转达。”

这次蒙古的投诚虽然是土谢图汗开始,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漠西蒙古盟主,和硕特部大汗,固始汗,他积极推动各部落‘投诚’,才有这次这么顺利。

孙承宗接过书信,道:“陛下对固始汗的事迹非常赞赏,若是有空,还请固始汗入京,想必陛下会万分高兴。”

和硕特部承接着来自西方最大的压力,绝不希望与明朝再翻脸,这使臣道:“想必我汗也无比期待见到英明神武大皇帝陛下。”

孙承宗又客套几句,目送他离开。

他身后,秦良玉,满桂,赵率教等人相继走出来,塞外热风吹拂几人的面庞,发丝飞舞,披风鼓荡,几人都情不自禁的挺起胸口。

目光炯炯,神色坚定!

他们是大明将帅,当有傲气!

第1050章 ‘新政’隐忧

“快看报纸,今天特刊,快看!”

三里河附近,一个年轻人拿着报纸,飞奔,狂呼,满脸惊喜。

“蒙古投降了!”

“就是伪元,他们投降了!”

“我大明又增加了万里疆土,吾皇威武!”

“吾皇威武,大明威武!”

城南的皇家政院,军院沸腾了,无数人生员在狂呼,哪怕是博士教授都忍不住了,还有一些人跑去升国旗,在国旗下高声大唱。

蒙元一直是大明的一根刺,这根刺在土木堡之变就从未被拔除,而且越扎越深,现在,彻底拔除了!

哪怕是普通百姓都知道英宗年间的那场保卫战,这是一场将大明以往荣耀彻底打没了一场屈辱之战!

“吾皇万岁!”

东南西北四方,如海啸般沸腾,响天彻地,呼啸如飓风,席卷整座京城。

礼部,一群郎中,员外郎,侍郎走入尚书沈珣的班房中,每一个都神色激动,难以自抑。

“大人,我等想着给皇上……上奏,今年前往泰山封禅,不知大人意下如何?”右侍郎姚啟郅上前,目光热切的说道。

泰山封禅,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历朝历代的皇帝前往封禅,只有两件事,一个是‘请罪’,另一个就是‘邀功’。

当今皇帝陛下的武功已经远超太祖太宗,自然不会是去‘请罪’,在这个时候,自然是奉天许愿,向天地邀功!

沈珣正在审阅‘景正大典’,抬头看着一群人挤进来,环视一圈,平静的道:“你们都是这个想法?”

左侍郎贺知舟抬起手,道“大人,我大明天灾连绵十多年,百姓士气低迷,正可利用此机会振奋人心,提升士气,实属一举多得……”

“是啊大人,皇上登基以来,还不曾正式的祭祀天地,礼法有缺,现在正好弥补。”

“大人,下官认为甚是。皇上不喜名利,但有些事不得不为,此事,还需皇上勉为其难……”

“孙阁老等不日将回京,不若我等乘机联名上奏,请皇上前往泰山封禅,也要祈上天垂帘我大明百姓,恩将雨露……”

沈珣神色不动,心里腹诽。你们从哪里看出当今皇帝陛下不好名利了?你们是真听不到外面那些流言吗?还什么勉为其难?

虽然心里腹诽,但沈珣没有开口,因为他很清楚,乾清宫的皇帝陛下比他们站的高远,手段也更高明,不会像这些人预想的,这么就迫不及待的去泰山封禅。

太露痕迹,太过拘泥于形式!

等这群人激动之情平静了,沈珣道:“嗯,你们联名吧,这件事,不能是我礼部的事情,我待会儿还要去工部走一趟。”

众人一愣,旋即醒悟过来,沈珣是尚书,自然是要与六部尚书一起联名。

首节 上一节 1267/17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