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924节

因有母亲眼神示意,李显下一刻插言

“太后所言极是,先生的付出瞒不过修为高深者,据说即使醒来,先生的修为因伤及根基,也会大幅度跌落,所以太后与我兄弟二人,切实感念先生的拳拳之心!”

“太后与太子、皇子是高看我了,当时并未多想,只是下意识地想为皇上减少些病痛!我的名姓都是得自皇上恩赐,只想他老人家能尽量走得安详些。”

李之自动了绕开了给高宗治病,尽管他 早已预料瞒不过武后,但她的猜疑与实情获知完全是两码事,唯有继续装迷糊,才是首先选择。

李旦听闻谈及高宗驾崩当日,又是悲从心头起,有泪自脸庞垂下来。

显然也知忌讳,武后并未继续谈及治病一事。

“事已至此,悲郁亦是无用,哀家想知道些李先生对于今后时局的见解!”

李之怎会入得她言语中的圈套,尽管武后此刻面上的表情一片真诚。

“不敢相瞒太后,我一直对政务毫无兴致,也极不融于官家思维,唯一的心愿就是早一日提升修为,寻到修真界通道,继续心中对大道的崇仰!再因这一次意料之外的根基受损,下一步可能暂时远离一段时间,回归师门修缮己身,好重归正常修行一途还请太后准许。至于今后时局,又哪里是我一个二十出头的后生小子,胆敢有什么见解一说!”

或许想到他会有如此一说,武后并未针对于此有过多反应,反倒为李之口中的修真界通道起了兴趣。

“关于修真界固有诸般传闻,其通道却是头回听说,李先生如何判定果有通道存在?”

李之摇摇头“正因无从知晓,我才会将通云洞无偿奉献给修炼界,只因深信他们那边会有些许线索存在,至少相关传闻要比坊间所知更多!”

见李之毫无保留地将通云洞一事据实说出来,武后的表情里有了不太明显的变化。

而他的读心术也在始终探知此女的心理波动,也就逐渐掌握了武后此时相当惊诧的感念,就在于李之居然如此直白的道出通云洞一事。

原因就在于通云洞尽管所知之人并不在少数,也并非全都是修炼之人,但武后并不能根据线报,总结出李之的真正目的何在。

这时她听闻李之毫不避讳的一言道出缘由,当然会产生惊讶之意。

“这么说来,李先生志向不在凡俗世界,而是很执着的追求修行信念!”

李之回以坚定的眼神

“其实这不是我单纯的个人意念,体内天生具有的未知意志加持,才是主因!我个人来讲,是在修为提升到一定层面后,对道家思想理解得越多,与之融合的也就越深刻,才形成如今的自我信念!”

“哀家是不是可理解为,李先生不论之前的商业行为,还是对朝廷几番付出,只是想给自己

换来些修炼资源?”

武则天此时已经在用言辞步步紧逼,不能说有刻意施加影响之嫌,至少是在通过此等方式,让李之对不干涉政务有所承诺。

李之心中冷笑,面上却是更多懵懂与缺乏心计之间的难言表情显现,但语气里均没有一丝畏怯。

“我想太后是有部分误会了,通过商业手段,获得更多金银利润,来谋求更多修炼资源是不假,但对朝廷的无偿付出,仅是在行使我难舍的故土、血脉维系的感情寄托!就如几月前的东瀛一行,可没任何人指使我甘冒性命之忧,远途跋涉,踏上那片未知实力的岛国,为大唐解除那个巨大隐患!再比如之前的火药,兵船设计,更无一点私心包含在内!以我的行事目的,之想在我离开这片土地之前,自己的国家、亲朋好友能够更长久的好好生存下去,别人信与不信,与我并无多少心理负担!”

这番话讲得很是出乎武后的意料,她本以为李之会为自己做多重遮掩,最少会有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之类。

不曾想他直接很浅白的说出了这般措辞,听上去似乎较之冠冕堂皇更庄严正大,却绝无一丝外强中干的牵强附会。

而且听似平淡语气的背后,深藏着不屑宵小的大气凛然,更为因此而令人产生大言不惭的轻狂感知。

武后神情一怔,她隐隐觉得自己对于李之的之前猜测,存在着根本性的理解偏差,但具体差在哪里,一时间却又无法理顺得清。

并且此人,并未因自己陷入一时间的沉吟不语,而心生惶惑或畏怯,反而继续说着

“太后可能再深入了解一下,就可查知我之前一切与人争斗,均处于自身被侵犯后的反击,除了这些,我不曾主动挑衅过任何人、任何势力,因为我的日常除了修行、生意再无其他,一心只想着怎么样来早一日进入更高层面的世界,并安置好自己身边的一切!或许太后不知,自打我大婚之后,统共在长安城没待上几个月,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所踏过的路程足有几万里,这般忙忙碌碌,就是在寻找一切修行机缘与商机,并对朝廷从未提出一点讨要请求!”

不仅是武后,便是相对来说对李之了解的更多些的李显、李旦,也是于此深信不疑。

或许猛然之下并无多少实际感受,但一经深入联想,李之的话还真是与自己所得到的消息无限契合。

“那你对太子兄弟二人是如何的打算?”

既然很多之前心中疑惑,不经由一一追问,李之已直接给出答案,在暂时没想出说辞来之前,武后终是将话题牵扯到最核心问题上。

她的言外之意,自然是奔着李之的尚方剑与皇家上卿尊号而去,况且高宗的另有遗嘱上已最大幅度的提升了尚方剑的使用权限问题。

在她尚未真正实现女皇的夙愿之前,还不能针对尚方剑做些什么,毕竟高宗尸骨未寒,针对于他的一系列布置,武后还不能这么快予以全盘否定的推翻。

因而高宗临死前向李之请托过什么,或者是李之向高宗承诺过什么,就成了武后目前的心头最大忧患。

因为她深知无论尚方剑还是皇家上卿尊号,均是针对于守护、监管李姓皇族的唯一职责。

在目前尚不能与李姓势力真正撕破脸面的政权维稳之际,武后更会迫切的要知道李之的心中打算。

第八百零六十章 武后的一箭三雕计

听到武后这般问及,李之忽然间笑道:

“太后言外之意臣下理会得!尚方剑意在维系李姓皇族切身安全,也是基于大唐皇权、政务正常良性运转的前提之下。而且太后您是皇权唯一监护人,资历、影响力更在新帝之上,有太后的丰功懿德坐镇当朝,大唐上下必会是国富民安、人物康阜的一方升平世界,可是省下我的更多不自量力了。所以接下来一两年里,我就能贪得私念沉浸进去,尚方剑形式上的意义自然就淡化了很多!”

这一番不算承诺的承诺,来自于一两年的有效避开政事之举,其实这早在他的计划当中,亦为高宗的算计之内。

按照李之后世人的角度来看,更是极佳地隐藏时期,这段时期会有废帝、立帝的两次政权变化,此后才是武则天自幕后走到前台。

就是这两年,是她大肆收揽民心、招募亲信的关键过渡时期,针对于李姓皇族的镇压还未真正开始,甚至会有悉心拉拢的刻意。

所以李之为更好地削弱武后对自己的防范,这期间的隐身无疑作用巨大。

但相比李之与高宗的计划,武后却是没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她再是智慧绝顶,谋略过人,也不可能提前获知接下来的一系列局势变化。

因而她自然而然的初步接受了,李之果然无心涉足政事的表面事实,虽说她心里的谨防之心并未因此而消失,但至少她知道李之并没有乘此机会,特意攀附新帝的打算。

仅是这一条,就能满足她今日里的最低目的,所以在李之一番言语道出后,武后这般精于算计的聪颖机警之辈,居然也难以抑制的流露出一抹满意之色。

尽管被她隐藏的极好,却瞒不过探识力始终开启着的李之。

由于武后接下来不着痕迹的态度松缓下来,一直候在旁室的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也现出身来。

太平是因有身孕,若身处灵堂就犯了皇家某些忌讳,所以她至多在灵堂之外的室外留滞,所以她的主要职责还是要照顾武后。

武后的一脸憔悴与满腔悲焦却不是假装,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言,自高宗真正辞世后,令她的心神感应到了某种顿悟。

首节 上一节 924/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