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399节

姜德成忙回答李之,“宏炯舰舶修造厂的大东家国元钧已经赶到了,况大人特别交代的。不过另两家也来到了,虽说平日里因官办船场的原因,架子很大的,但因为李先生一事,他们两家几乎与宏炯船厂快要打起来了!”

李之忍不住乐道:“这是为何?况且宏炯船厂同样具有军方背景,更是种超然存在了,那两家有此胆量?”

姜德成进一步解释:“宏炯的军方身份已经极淡化了,所说仍承办着官府采办船务制造,所占份额却越来越少了。李先生身份,另两家很清楚,这是在想着籍此接近先生呢。”

李之关心此事,乃是事出有因,他是为正清绮堂定制运输船只,花费的可是自家银子,厂家有了竞争,价格就会降下一部分来。

在唐朝,一艘大型运输船只可是极其昂贵,能省下半成来,几艘的定制,也是一很大数目了。

不多久,鄂州府就近在眼前,因姜德成提前指派人快马送信,此刻府外已是等候官员一片,足有近百人了。

第四百四十七章 讨价还价

因岭南道节度使弥睿弥元忠不在,鄂州府府尹李腾李敏尚未赶到,况晏一马当前,担任临时引领人。

怎么说他也是武昌军观察使,在鄂州城地界算是二把,何况还有一个节度副使的身份。

一一引见给众人,又是一番嘈杂,胜在李之身价极高,来人里,除了多些奉承之言,倒也无多少刻意表现行为。

如今的李之之大名非同小可,又是奉皇命而来,独有传闻里的宗师修为,无人胆敢提及。

入鄂州府落座,便有人提起了市舶使一事,毕竟市舶业务首设在广州,就是在岭南道管辖范围内。

总管海路邦交外贸,可是个油水丰厚的活计,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尚在其次,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更是具有官方传统意义的外快赚取主要渠道。

当然官员们此时的提及,只会是些堂而皇之的公务问题,其就包括船只订购。

虽然目前官方船舶定制主要在扬州,但鄂州具有近水楼台般主场优势,讨得其一二,就足够几个月的忙碌了。

李之摇摇头:“虽说我有这方面的权限,也得等朝廷饷银调拨下来,而且一些固有的官方采办渠道,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此话点到为止,都是官府人,其的利益纠绊复杂得很,何况他尚未真正履职,有些事还是暂时维持现状的好。

“那,正清绮堂需要几只?又是在何等规模建制之内?”

说此番话的,就是那位国元钧了,宏炯舰舶修造厂的大东家,也只有半官方或纯民间厂家,才会有大东家这种称谓。

至于为何从军方所属,变为如今性质,李之尚不得知,想必与常年得不到足够官办订单有直接关系。

“正清绮堂要造就造最大的,我这里有图形与结构分解后各尺寸标注,为设计完好的最先进样图,所需特殊钢材质,亦由我来提供。”

这个信息量足够大,也足够震撼,仅是先进设计问题,就是旁人无法想象的出乎预料之外,毕竟是海上漂泊船只,没有极深专业知识,在设计上绝难具有合理性。

李之的信息来处,是得自于前世明代郑成功造船遗址所遗留古战船图纸,关于那一次水下考古发现,李之学校里曾有专门的课程开办。

他是根据记忆一些关键参数,再作了进一步货仓式设计,其关键部件更由精钢所替代,一旦建造成功,绝对会是唐代时候最先进船舶。 因此,等他取出来相关图样,在场的几位造船大师级人物,先是神情一怔,继而良久沉浸,再就是两眼生光的激奋之色了。

唐时造船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这个阶段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

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在当时的全世界都算是极先进船只。

但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它采用的是国古代适于远洋航行最优秀船型--福船型。

它高大如楼,底尖面阔,首尾高昂,首尖尾方,两侧有护板,船舱为水密隔舱结构。

底尖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安全舒适,是航行于南海和西洋航线最先进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帆船,其先进性与牢固性,已是当时的世界之巅水准。

再经关键构件的钢质加固,难怪那几位造船大师深感震撼,因为它的设计明显已超越现有工艺。

于是,各家大师均面向各自主家频繁使唤眼色,毕竟方目前处在竞争状态,自以为隐秘的提示,引得李之心下暗笑。

况晏早已将建造权许给了国元钧,此刻见那人也是同样望向了自己,他却觉察出李之含笑而不语所暗藏,故而故作做出视而不见。

家管理者无奈围上前去,李之在这一刻发了话:“因工艺标准均为崭新,故边研制边赶进度会导致工期无限延长,而我正清绮堂又急需船只加入运行,因此需要两家同时进行。再则,正清绮堂实乃刚刚运营一年的商家,资金周转上不是很宽裕,只能择其报价最低者,还请诸位谅解。”

人人均知正清绮堂的财力之雄厚,但李之如此堂而皇之的促使家因此而产生激烈竞争,却令他们不敢稍有气氛显露。

人正自面面相觑之时,李之继续解读:“正清绮堂会常年提供订单,至少可保证五年内订单不断,而且样式多,需求量大,所以在价格上要求很苛刻。此次前来实乃兵分两路,扬州城另有一批人马赶去,这就表示着你们家可以商量着来,看看制定出何种统一价格,而不至于相互间撕破脸面。虽说只取其两家,剩余那一家也会得到些零部件产出,另两家一旦有质量不过关者,也好及时替补上。”

作为本地官员,况晏怎么着也要替那些人说两句公道话:“我说正,差不多得了,价格上一定不会高于合理范围,你拿扬州厂家打压价位,就有些不念情分了。”

李之毫不为所动,“商家就求个讨价还价,总不能过于与心理价位差异巨大吧?而且一艘船就数万两银子了,仅是超大型船只就需要十几只,大舅不能嘴巴动动,就影响到近百万两银子的庞大生意。”

他所言看似并为照顾到长辈面子,实则是接到了况晏事先眼神示意,况且李之说的也是实情,动辄百万两银子的调动,便是朝廷一时间也极难凑齐,可见数量之大,骇人听闻,稍加节俭,就能省出一大支出,任何一位商家都会格外关注。

旁人见他面对娘家舅都这般不留情面了,也知此事不容回旋,因他们心底也明白,这种做法实在是由不得以,于是几方人士迅速聚到一起,迅速展开了商议。

李之回头找向李挺,“乐容兄,急着赶路,午饭也错过了,是不是找些吃的来?”

李挺连忙答应着,就要转身外出,孙思邈站起身,“我看府门外就有小吃摊,也别招进来太过麻烦,不如挪步前往自行就餐便是了。”

此举既省去了啰嗦,也显得李之这位朝大员平易近人,当街入食些小商贩的售卖,为当地的官声也会带来好名气。

况晏闻言而知意,哈哈大笑道:“此时距离晚宴还有段时间,而且府尹敏兄正在赶来的路上,趁此时陪着几位吃些路边摊,也好令民众们见识下管府里也不乏廉正行举作为。”

众人皆是含笑附和,跟随者李之等人一同出来府院,早有兵丁早一步外出,另行招引更多商贩,府衙役们也在紧急张罗着桌椅板凳的布置。

不得不说,盏茶之后的官员排坐在府外街边的轰动场面,果然吸引来越来越多地围观民众。

原来还在好奇地在远处指指点点,在混迹其的便衣人员刻意引导下,人们语气的略带嘲讽,就逐渐转为赞叹之声,的确让某些感到不适官员,也逐渐适应到作秀的好处来。

李之与孙思邈却不在乎这些,更专注于当地美食的品尝。

而鄂州城也足以堪当九省通衢之称,身处这般繁华之地,无数的竞争使得小商贩的艺很是有些名堂,武昌鱼,糍粑,进贡粉蒸肉,吃得二人均是喜笑颜开。

尤其是继源道长,好不容易自清苦俭贫解脱出来,更是几乎每一种都要了一份,那等贪婪吃相,好似生怕旁人不知他之前遭受了多少苦难。

便是一种官员也吃得津津有味,平日里偶尔食得些早餐面食,一些地道民间菜系,同样不很熟悉,在经过了早先的略带拘束之后,也逐渐放开了脸面。

第四百四十八章 贝正的惶恐

李腾一行人是在戌时来到的时候,返回了鄂州城。

在此之前,国元钧们也最终商议出解决办法,宏炯舰舶修造厂是第一家参与厂家,李之则确认下另一叫做昌隆的官办造船厂。

具体价格不高不低,胜在保证工期时间断,投入人员多,品质信心十足。

首节 上一节 399/9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