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706节

  你们打着天家的旗号,行触犯国法、鱼肉百姓、为祸地方的勾当,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原本孤回京后,便要奏明先帝,对这等人严加惩处。

  只是没想到,归京后诸般大事连连发生,因而耽搁下来。

  今日,孤得了些闲,正巧你们也都在京,所以就想当面问问你们,到底是谁给你们的胆子,让你们如此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薛蟠,来,你先说说。当日指使家奴,打死无辜百姓的感觉如何。

  你可知国法何在?你可知天威何在?”

  薛蟠:“……”

  涂脂擦粉精心打扮了一早上的薛蟠,做梦都没想到,贾琮今日招他前来,是为了第一个拿他开刀做筏子。

  若是从前在贾家,他或许还有些勇气嘻嘻哈哈点头哈腰赔不是,妄图插科打诨混过去。

  可在这天家皇城明德殿中,看着端坐皇椅上威严尊贵的贾琮,薛蟠哪里有胆量浑说?

  再看看殿上的大汉将军,似随时要将他扑杀,唬的两股战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嘴巴张了张,哆哆嗦嗦的说了两个“臣”字,便再不知该说什么了。

  贾琮见此,不再看他。

  一旁察言观色的王春见之,忙上前,取出一份名单来,一口气连念了七八个人的名字。

  每念一人名字,便有两个锦衣卫校尉上前,架起一人离开。

  直至最后,王春口中吐出“薛蟠”二字时,薛蟠连跪都跪不稳当,被两个锦衣大汉拖出殿外。

  殿内诸人,几乎没人不知贾琮与薛家关系的。

  如今看到连薛蟠都落到这个下场,诸人心中无不骇然惊恐。

  天家,果然还是那个天家。

  贞元朝时,叶太后一族几乎死绝,如今只留下一个女子留在宫中。

  先帝时期,董皇后一族因为皇子暴毙案,被杀的干干净净。

  而如今,薛家甚至还未嫁女入宫,最后一个男丁就要保不住了吗?

  连与太子大有渊源的薛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

  贾琮目光扫视一圈后,沉声道:“这些人,都是身上沾着人命之人。孤为太子,岂能容忍?至于你们,孤相信,你们当中,有人比这些人更可恨!”

  这凌厉的话锋,让满堂人站都站不住,纷纷跪下请罪。

  却不想贾琮话锋一转,语气又淡淡道:“只是念及你们祖上薄有微功的份上,也念及……如今国事艰难,孤暂不深究。朝廷如今难啊,江南雨水不断,江河泛滥,河工吃紧。如此倒也罢,偏齐鲁又半年无雨,赤地千里。数百万百姓,面临饥荒之灾。今年内务府一切珠宝、绸缎、瓷器、茶叶、御酒的采买,全部终止。预算银两,悉数拨付齐鲁,用以赈灾。只是,仍有百万石粮食的缺额……”

  话至此,殿内诸人若是还不明白今日鸿门宴为何而来,也就活该当死了。

  自内务府总管大臣董殿邦起,凡是这些年心里有鬼的,无不纷纷慷慨解囊,为朝廷为殿下分忧解难。

  越是自知屁股不干净的,出手越大方。

  有的人连贾琮都为之侧目……

  不过这些人也是没办法,殿内还有一队锦衣校尉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要是不能让殿上那位满意,清算起来,他们全部家产保不住不说,怕连阖家脑袋也保不住。

  当近百位内务府官员和皇商们一一报出他们的数字后,贾琮用心算了算,大概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够先解眼下的燃眉之急。

  齐鲁倒也不是完全没粮,偌大一个省份,怎会彻底绝粮……

  关键是,因为绝收成为定局,现在山东各地的粮价一日三变,涨的让人害怕。

  然而越是涨价,各处粮米商铺也就越是惜售。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若是放在嘴边的肉不吃,那也不能叫商人了。

  但他们这般,却造成了恶性循环,让粮价越来越高,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齐鲁之地的百姓缺少信心,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赈济。

  有这一百多万石的粮食送进去,除了能立即打压下粮价外,还能让百姓对朝廷生出信心。

  这一点,比粮食本身都要重要。

  自古山东多不屈之民,虽出不了皇帝,但土匪妖教却是层出不穷,譬如白莲教。

  若是让人趁机在齐鲁生事,必成大祸。

  等到那时再平叛,花费的代价超乎想象。

  所以,贾琮今日才不得不想出此计,暂缓难局……

  看过记录“纳贡”的名单后,贾琮缓缓点头,道:“诸卿能有此忠孝之心,孤甚慰之。这些粮食,不必运往京城,直接送至齐鲁便可,一个月内,那里会有锦衣卫和齐鲁府衙之人接收,正好,如今江南夏粮收获。孤听说,两湖今年是个丰收之年……

  以大功赎大罪,用这些粮米救活万千百姓的性命,赎去尔等这些年犯下的罪过。对于过去的那些事,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你们一时糊涂。但孤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回,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若再有人打着天家的名义,胡作非为,莫要怪孤不念你们旧日之功,绝不容情。”

  “臣等绝不敢再犯。”

  ……

  “什……什么?!”

  贾家后街,薛家宅院内,薛姨妈听闻薛蟠随行伴当回来报信之后,恍若被天雷劈中一般,唬的魂飞魄散,险些没昏过去。

  她做梦也没想到,东宫好好的将她儿子薛蟠招去,竟会被下了诏狱!

  她原还以为,是为了商议太子成亲之事……

  薛姨妈涕泪登时流了下来,慌乱没了主意。

  连宝钗都面色发白,在里间让婆子传话,代她问外面薛蟠的长随,到底发生了何事。

  那长随也是听内务府中薛家世交之人传的话,将明德殿内的事大概说了遍后,宝钗也就大概明白了贾琮的心思。

  面上露出苦笑来。

  她想过贾琮或许会敲打她娘一番,但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也没想到,会敲打的这样狠。

  薛家这回,怕要将整个家底儿全部送进去。

  不过……

  贾琮这般做,或许也是为了怕日后,她这些娘家人,再打着她的招牌行事,惹出祸事来,再让她作难罢……

  宝钗心中如是想到,不过随即又患得患失的想到,会不会是贾琮果真生气了,不止生她娘的气,连对她也不满……

  就在宝钗怔怔出神,面色黯淡之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道急切的声音:“姑娘,外面来了宫中天使,要见姑娘呢。”

  宝钗闻言,眼睛登时一亮,忙道:“快请。”

  未几,就见一宫人躬身而入,捧着一木匣,道:“太子命奴婢送此物于贵人。”

  宝钗忙道谢接了过来,宫人不再停留,送到宝钗手后,立刻离去,也不理会薛姨妈讨好的留客。

  等宫人离开后,宝钗缓缓打开了木匣,只见匣内摆放着几朵宫花,并一张纸笺。

  她心中紧张的拿起纸笺一看,眼泪登时流了下来。

  只见笺上写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耳边又传来薛姨妈的声音:“宝丫头,你去求求琮哥儿,求他放过你哥哥罢!”

  闻言,宝钗轻轻垂下了眼帘……

  既然了然了贾琮的想法,这一次,她决定不再妥协,她绝不会让他再失望!

  ……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两处悲欢

  

  “说什么呢,这样高兴?”

  自明德殿出来,已是午时,贾琮至慈宁宫,与太后、武王一并用膳。

  刚进寿萱殿,便见太后拉着黛玉的手,说笑着什么。

  武王姿态从容的坐在一张铺着锦褥的楠木椅上,面带微笑的看着。

  贾琮进来后,目光才移到他身上。

  叶清笑道:“夸你林妹妹呢,你林妹妹如今愈发讨太后、九叔欢心了,我倒往后排了,不过应该还在你前面。”

  贾琮哂然,见黛玉羞红脸,笑还了句:“才没有”,便呵呵笑着点了点头。

  他素知黛玉是个伶俐聪慧的,当初头一回进京入贾府,才六七岁的样子。

  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书,黛玉谦逊答只读了四书,又问姊妹们读了什么书。

  贾母许是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做睁眼瞎罢”,再道宝玉回来问黛玉读的什么书,黛玉便答道“不曾读,只认得几个字”……

  那般小时,就有如此机变之慧,如今在宫里愈发小心,自然更不会惹人厌。

  贾琮目光怜惜甚至有些怜爱的看着黛玉,让她娇羞不已。

  太后看了看黛玉,又看了看还在“傻乐”的侄孙女儿,不由有些发愁,同武王道:“小九儿前儿同哀家说,你这一支尽出情种。先前哀家还不信,可这会儿……元寿不会独宠林丫头一人吧?”

  武王还没答,叶清就笑道:“独宠?老祖宗你不知道今儿早上我和林妹妹看到了什么……唔!”

  话没说完,贾琮就一个箭步上前,用手捂住了她的嘴。

  这妞儿她么的疯了!

  只是他忘了,叶清打小同宗室子弟一起学习,不止有文课,连武训也有。

  樱唇被贾琮的手按住,叶清大恼,双手一下环住贾琮的腰,用力一收,一条腿更是别进贾琮双腿间,往外一扯……

  贾琮就失去了平衡往一旁倒去……

  只是贾琮也并非当初弱不禁风的少年了,常年的奔波训练,以及和展鹏学的些防身技巧,让他并不是寻常的文弱书生。

  在失去平衡的那一刻,他去堵住叶清口处的手反手搭在她肩头握紧,另一只手则插在叶清腋下……

  肩头之处倒罢,可腋下……

  当初学武的女师傅都不敢摸她那里……

  只一触碰,叶清全身气力就散尽,在贾琮倒下的那一刻,也被带着朝下倒去,一张俏脸睁大眼睛,直愣愣的贴在了贾琮脸上……

  “哎哟哟!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干什么?”

  看在忽然叠在一起的一双小儿女,太后一口老牙都快绷不住了,笑的满脸花开,一边侧过脸避开,一边溜眼看着,同时还不忘去观察黛玉的神色。

  见黛玉只大吃一惊后,随即掩口直笑,一双好看的眼睛都眯了起来,不由愈发心情大好。

  宫中最容不得好妒的女子,万般阴私毒谋,皆出自一个妒。

  如今看来,这个女孩子当真是个好的。

  “放手!”

  “你先放手!”

首节 上一节 706/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