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549节

  ……

  崇康十四年,二月十三日夜。

  冠军侯,锦衣卫指挥使贾琮带兵奇袭顺天府衙门。

  自顺天府知府周昌义始,同知晏文阳、府丞吕广明并府堂、经历司、照磨所及司狱司等知府属官,悉数锁拿入诏狱。

  同时,将顺天府官仓仓大使、库大使及各司官,一锅端。

  至此,终于有消息传出,原来是顺天府官仓出了事。

  这个消息,让京城诸多大粮商差点没从梦中笑醒。

  顺天府官仓出了事,这个消息一经传开,毫无疑问,明早粮价不涨三成都是怪事。

  人无横财不富,发财了!!

  然而,还没等他们下令给各家掌柜,宣布明早米粮涨价,就传来京城最大的十大粮商中实力最强的四位,祝氏、米氏、许氏、何氏,被锦衣卫抄家拿问。

  甚至,祝氏家主三子的脑袋,被锦衣卫当场砍了下来,只因他妄图抵挡天兵。一座冰山砸在脑袋上,再无人敢轻动……

  同时,祝、米、许、何四家家财悉数被抄,四家存粮粮仓中堆积如山的米粮,连夜被搬往顺天府官仓。

  而后方传来消息,竟是这四家,与顺天府勾结,连年倒卖了顺天府官仓中的存粮。

  也正是靠着这份横财,才让这四家成为十大粮商中实力最强的四家。

  一时间,各种骂声喊声杀声四起。

  尤其是当人们发现,仅与祝氏粮仓不过数百步之遥的李家粮仓和孙家粮仓,经过一夜之后,依旧完好无损。锦衣卫秋毫无犯时,这才彻底放心下来,又再度骂起顺天府和这四家来,以缓解心中惊悸……

  然而,真正明目之人,却看出了另一层深意。

  能在京城位列十大粮商者,哪一家背后会没人?

  譬如这十大粮商之首祝氏,背后便是宗人府大宗令,宗室中唯一位列军机的义忠亲王刘孜!

  若非仗着如此权势,祝氏子焉敢阻挡锦衣卫?

  除此之外,米家背后站着的,则是叶家。

  京城姓叶的很多,但能支撑起十大粮商其二者,除了永兴坊的那个叶家,还有哪个叶家?

  如今叶家家主叶文道乃太后亲侄儿,太后满门当初因相助太上皇而亡,只余此独枝。

  和当今天子是正经的血亲表兄弟。

  叶文道倒是不怎么贪财,也不好权势名利,但据说他与米家家主感情甚厚……

  至于许家和何家背后,则站着军机大臣宋广先和靖安候徐忠……

  前者三年前之封疆,去岁之内阁阁臣,今日之军机大臣!

  至于靖安候徐忠,原先倒并不显眼,然而如今却是执掌十二团营之敢勇营的武侯!

  无不炙手可热,权柄滔天!

  可是,纵是如此,锦衣卫依旧说拿人就拿人,说抄家就抄家,说杀头便杀头!!

  丝毫不顾及这四家背后站着何方神圣。

  尤其是米家,背后站着的叶家那位,和锦衣卫指挥使的关系……

  京城早有下作书坊,将二人的故事写成了极艳的话本儿,四处传开。

  多年之后,必有人以此野史为正史,深信不疑。

  但以这般深厚的关系,锦衣卫也丝毫未留体面。

  这一夜,锦衣卫便踩踏着顺天府上下,还有宗室、后族、勋贵及军机大臣的颜面,一步步踏上了无双权威的宝座,俯视天下群雄!

  直到这一刻,锦衣卫才算真正的王者归来!

  ……

  大明宫,养心殿。

  东暖阁内,义忠亲王刘孜、靖安候徐忠及军机大臣宋广先三人跪在殿内,无不灰头土脸。

  冠军侯,锦衣卫指挥使贾琮,面色漠然垂着眼帘,静静的站在御案东下角。

  他的年纪之轻,身上金丝蟒袍之耀眼,在一群老人堆里,显得格外突出。

  已经大发了一阵雷霆之怒的崇康帝目光扫过贾琮笔直的身形后,问道:“贾琮,那四家国贼粮仓抄出多少粮食来?可够还朕顺天府官仓内存粮的?”

  贾琮不疾不徐,缓缓道:“回陛下,一夜之间,尚无法完全统计清楚。不过,若各家账目显示不差的话,四家相合,虽还不够完全补足顺天府官仓存粮,但若加上从四家抄没的家财来说,应该差不了太多。若还差些的话……合银大概十万之数吧。”

  听闻此言,跪在地上的四人差点没吐血。

  就算顺天府官仓满仓,也不过二十万存粮,合算下来总共也就二十万两银子。

  当然,想从各省将粮食运至京,再贮存起来,一路上的损耗,大概也值二十多万两。

  但官仓存粮考虑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不是经济意义。

  只按市价,顺天府官仓内的存粮就只值二十万两。

  且依四人所知,只祝米何许四家存粮差不多就有十万石。

  而这四家哪一家不是富逾王侯?

  抄没这四家所得的银子,只会比二十万两多的多,不会少。

  可还说什么缺额十万两……

  这摆明着是在落井下石!

  果不其然,就听崇康帝瘆人的声音传来:“朕姑且相信四位爱卿不至于如此下作,做这等腌臜混帐事。但既然你们替他们四家张目,做人家的靠山,这些年必然也受了不少好处,这十万两银子,就由你们三人出了。有异议否?”

  三人差点没哭出来,他们有个锤子问题啊!

  自己掏出来,总好过让那坏孙去抄家!

  等三人垂头丧气走后,崇康帝眼中闪过一抹凌厉的厌恶,纵然他万般不喜,恨不得将这些混帐斩尽杀绝,可他现在还是用人之时,不得不强忍心中的杀意,暂且容了这几人。

  冷哼了声后,余光看到了依旧静静站在那候命的贾琮,崇康帝面色渐渐和缓下来,不过忽地又眯起眼睛,审视起贾琮来,问道:“抄家过程中,锦衣卫截留了多少?”

  贾琮躬身道:“回陛下,原本当截留三成,不过臣念及陛下眼下就要救灾赈济灾民,所以只截留了一成半。”

  崇康帝看他说的坦坦荡荡,差点气笑,眼睛中闪过一抹玩味,问道:“缺银子了?”

  贾琮点点头,道:“原本臣还想在江南做些生意,贴补一下,不过没想到紧急回京了……锦衣卫正在补充人员,嚼用太大,臣……快数着米粒儿下锅了。”

  崇康帝闻言,终于忍不住了,笑骂道:“你还数米粒下锅?你以为朕不知沁香苑香皂的勾当……罢了,截留一成半就一成半吧,总共抄出多少银子来?”

  贾琮道:“四大粮商是大头,只现银就合计九十八万两,另外宅子、园子、田契、商铺、古董家俬等大头,至少在四百万两以上。再加上顺天府上下,还有受波及的其他官员,还有几家中等粮铺,共查抄出现银一百四十五万七千六百万两。若加上大头,当有六百甚至七百万两之数。除此之外,另有一些中等粮铺,还未来得及查抄。且许多做米粮生意的人,并不只做米粮生意。”

  崇康帝闻言,倒吸了口凉气,一旁的戴权更是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如今,国库中才有多少银子?

  每年税银虽然能收上三四千万两,可只军费,就要支出四成去。

  再加上各处官员的俸禄,城池的修缮,河工银子等等开支,一年到头来,国库里能盈余五百万两,就算是丰年。

  这还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才行。

  若是起了战事,或是有个天灾,那户部出现赤字是极寻常的事。

  谁能想到,只查抄了四家粮商,和一些贪官的家财,就能得到比现在国库存银还多的财物?

  一瞬间,崇康帝几乎快压抑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了……

  不过,贾琮却又泼了盆凉水:“陛下,这些固定财产短时间很难出手。尤其是最值钱的宅子和园子,买得起的人,也多半嫌晦气。一二年内,几乎难以出手。”

  崇康帝闻言,眼中的失望简直遮掩不住。

  不过,他到底心智坚韧,想想除了捞回被蠹虫贪墨去的粮食外,还净落了一百四十多万两银子,也算是意外之财了。

  崇康帝眼睛眯了眯,对贾琮道:“你截留的现银退回来,挑几处门铺宅子拿去抵,卖出去算你的,卖不出去也别怨朕。朕现在短银子使!”

  贾琮闻言,看着崇康帝眨了眨眼睛,又眨了眨眼睛,目光有些茫然……

  见他如此,崇康帝竟又忍不住笑了出来,虽然笑的很冷,不过确实在笑了,让一旁的戴权侧目不已。

  崇康帝似于心不忍,道:“罢了,朕准你多选些,自己想办法出手吧。另外,那些中等粮商还要再狠抓一抓,敢贪朕的粮食,岂能轻易放过?”

  贾琮还能有什么法子,只好躬身道:“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

  

第五百三十四章 黑白在人心

  

  自宫中归来,已过子时。

  进了二门后,紧绷了一天的心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或许,这便是家吧……

  不过顺着抄手游廊,刚至宁安堂前抱厦内,贾琮就顿住了脚。

  因为里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声。

  那冷笑连连,满口讥讽,嬉笑怒骂的声音,不是王熙凤,又是何人?

  贾琮之前没有同平儿说错,贾琏死后,凤姐儿哭的昏天暗地,哭的却未必是贾琏,多半是她自己。

  对于早已夫妻恩绝的二人,就算有那么一瞬间,王熙凤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歉疚,可是等“激情”退去后,她也就清醒过来了。

  剩下的,唯有自我。

  “我听人说,是我坏事做多了,成了克夫寡妇命,日后还要下阎罗割鼻地狱,真真放他娘的屁!”

  “家里难道就我一个寡妇?从老太太起往下数,一只手能数的清?”

  “还有人说什么红颜祸水?我颜色再好,还能比得过蓉哥儿媳妇?再说,贾琏是因为我死的?”

  “二婶婶啊……”

  “都是娘们儿,又没外人,你怕什么?你那没羞没臊的公公,不就是看中你这姿色,想行扒灰之事,才惹出祸事来的?”

  “越说越不像了,这话也是你能说的?”

  “呸!他们臭男人做得,老娘我说不得?他们做都有脸做,我没脸说?秦氏你也别羞恼,又不是你勾引的哪个,你那臭不要脸的公公自己作死,凭什么把骂名落你头上?往后哪个敢嚼舌头,你同我说,我大耳刮子抽死她!”

  “就你在这里嚼舌!”

  “嘿!好嫂子,你也别兴!你当你和琏儿那点子事瞒得过哪个?珍大哥哥那样厉害的人,你倒是送他一顶好帽子戴!也不知他们兄弟二人在地下面,会不会打起来,哈哈哈!”

  “你……”

  越听越不像了,贾琮才知道女人们敞开了聊天,竟能聊到这个尺度。

  倒不至于多风骚,但句句剜心。

  贾琮本来不想进去,撞破这样的夜谈会,脸上都难看。

  只是他没想到,王熙凤连平儿和他也没放过……

  “平儿丫头你别偷笑,如今虽数你最风光,我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你的好日子未必就多。”

首节 上一节 549/7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