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982节

杨一魁对马玉热情接待,告诉他一定会办,让他次日来找他。结果第二天,马玉到巡抚衙门时,却被告知巡抚病了,病得很严重,不能见人。

马玉吃了一个闭门羹,当下大怒命驿站以八百里加急,将此事奏报给天子,顺便还告了巡抚杨一魁一状。

而在京城里,之前付知远上书,就归德府盐政并给璐王提出了抗议。

武清伯问知此事后大怒。上一次众官员弹劾,虽令武清伯差一点夺爵。但武清伯毕竟还是站稳了脚跟,他在朝廷上布局多年,前首辅张四维,前吏部尚书王国光都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现在虽失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还是有不少势力在朝堂上。

武清伯立即指使御史上奏,说付知远此举不仅罔顾圣命,目无藩王,是故意阻扰璐王在河南就藩。

但对武清伯命人弹劾付知远的奏章,天子的态度是留中不发。

但数日后,马玉弹劾付知远的奏章又到后。

天子当即下旨斥责河南巡抚杨一魁,圣旨上说,朕将璐王就藩河南的事,托付给你,你就是这么给朕办的?

圣旨一下,杨一魁被骂的狗血淋头,马玉则是大喜,果真天子心底还是想着璐王的,毕竟是亲兄弟。

杨一魁被斥之后,当下命旗牌官持王命旗牌赶往归德,将付知远拿下押往开封,并将打伤打死王府府役的人一律拿问。

这日归德府府衙门前。

铅云垂重如墨,天色阴沉,寒风呼啸不止。

十一月的天气,天寒地冻。

而巡抚衙门的标兵将归德府府衙前后三重围住。

刀枪剑戟林立,一队一队的火铳手环列四周。

府衙附近,无数归德百姓将道路围住,堵了个水泄不通。

百姓们扶老携幼地从四方赶来,青壮圆目怒张,愤慨不已,老弱妇孺是掩面垂泪。

民怨似烈火,沸腾燃烧!

公道何在?

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

待府门一开,百姓人头攒动。左右官兵极力镇压,维持着秩序。

但见身穿御赐斗牛服的马玉在前,而付知元在官兵押解下在后,走出府衙大门。

付知远出现的一刻,百姓群情激动,大声道:“付大人,付大人!”

老百姓们大喊道:“付大人,是好官,你们为何抓他?真正的恶人不去抓,如付大人这样真正为民做主的青天,却是下狱,皇上你瞎了眼睛!”

“这世道难道都是好人不长命,恶人活万年吗?谁能来替我们老百姓申冤?谁能救一救付大人?”

“朝堂上奸臣当道,若是连付大人这样的好官都抓,我们老百姓哪里有活路,不如反了!”

但见老百姓与官兵推搡起来,乱成一片。

马玉在旁听得,向一旁付知远道:“付府台,你治下的老百姓,都是这等猖狂吗?这话若是传进圣上的耳里,不用其他罪名,即此就够杀你的头。”

付知远闻言,正色道:“马公公,民怨沸腾,因何而起,你难道不知吗?”

“你是朝廷派至河南的钦差,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圣上。如此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此事若圣上知道了,杀的是谁的头?”

马玉仰天大笑,不屑地道:“付府台,圣上明见万里,天下之事谁瞒得过他?你现在沦为阶下囚,就是圣上的旨意。咱家不管,是不是你命百姓拦住去路。你也知道这一套对咱家来说没用。”

“现在府里的账策,都在咱家手中,堤边那些淤田的猫腻,咱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你若是识相,早日劝百姓退去。”

“淤田之事?”付知远疑道。

马玉笑着道:“不错,就是你与林延潮在堤边开出的千顷淤田,为何到了账上只剩下四百余顷,这多余的都到哪里去了?”

付知远道:“这淤田的事,本官一直交代林司马去办,具体如何本府……”

马玉笑着道:“现在说不知道太迟了吧。当初干什么去了?此事你与皇上说,皇上信吗?”

马玉但见付知远摇了摇头,目光中似有几分他看不懂的意思。这是什么无奈?不屑?

付知远道:“马公公,你对付本官可以,但对付林司马,还是……罢了,淤田此事本官确实不知情,但你想一想,林司马是如何的人?若是你不懂,问问其他官员也是好的。”

“马公公,官场里的水太深,谁能看出谁是包藏祸心?付某为官多年,但若谈及作官的本事,不过井底之蛙。但是我还是良言一句,公公不要自作聪明。”

马玉尖声道:“诈我?你当本公公是……吓大的?”

就在这时,百姓是越聚越多,四面声浪更大老百姓道:“放开付大人!”

百姓垂泪道:“付大人是好官,你们不能抓他!”

“若非付大人,我们一府都被你们糟蹋了。”

骚乱更重!

百姓竟有冲击府衙之势。

马玉也没料到局势到这个地步,对鸟铳队司长怒道:“这些刁民没有王法了。鸣枪!鸣枪!”

一旁官兵把总变色道:“公公,这恐怕不行吧!强行镇压,真激起民变,我等都是大罪啊!”

马玉哪里管得那么多,大声道:“怕什么?咱家的话你敢不听?”

“不敢,不敢!”

官兵不敢违令,当下下令打火。

陡然付知远起身道:“勿伤我百姓!”

但见付知远挣脱旁人,冲直鸟铳队前,拉住一名要向老百姓射击的官兵。

这名官兵已是被蜂拥而来的百姓,吓得魂不附体,手里一哆嗦,但听砰的一声!

首节 上一节 982/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