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924节

林延潮闻言哈哈大笑道:“先是趁火打劫,再来个谋人性命家产,真是好一条狠计。”

贾贴书脸色一变问道:“林司马,你这话什么意思?”

林延潮道:“你们原来的料钱就比别人贵了七成,这再贵三成是多少?贾贴书,你还真当我林延潮是官场雏鸟,什么都不知道?”

“你教我此计,既铲出了竞争对手,又拿住了我把柄,真可谓一石二鸟啊。若我为官不慎,真答允了你,日后唯有听你摆布,否则连命保不住。”

贾贴书被说中心思,不由脸色一变,他没料到林延潮如此精明,竟看破了他的诡计。

“真是好心当驴肝!”贾贴书勃然作色道,“林延潮,你没有救了,等着朝廷责罚吧。我话放在这里,朝廷问罪下来,看看这河南有谁给你收尸!”

说完贾贴书拂袖离去。

正待这时,府衙捕头入内,与林延潮耳语了几句话。

林延潮斟酌片刻,看向正跨过门槛的贾贴书,陡然厉声喝道:“将此人给本官拿下!”

林延潮话音一落,府里的几名门子二话不说,将贾贴书拿下扭回屋来。

贾贴书愤然,用手指着林延潮道:“林延潮你作什么?你不要命了?连河道衙门都不放在眼底了吗?”

贾贴书奋力挣扎,但左右之人都是林延潮心腹,哪个肯放。

林延潮笑了笑道:“贾贴书,何必走得那么急呢?既是来了,不妨在舍下多盘桓几日。”

贾贴书怒道:“我在你这里盘桓什么?放开我,我要回府。”

左右不理。

贾贴书脸上的怒色,已成惊恐,他开口道:“林延潮你作什么,你竟敢拘谨朝廷命官?”

林延潮一晒道:“小小贴书,也敢自称朝廷命官,在河道衙门行走久了,连自己本分都忘了。本官告诉你,你犯上事了,这河工料仓被烧之案与尔有关,你现在就府衙大牢住上几日吧!”

林延潮一句话下,贾贴书顿时面无血色,大声尖吼道:“林延潮,你敢陷害我!来人啊!来人啊!”

“找死!竟敢在府衙重地喧哗!”

左右之人当下几个巴掌过去,贾贴书顿时满嘴是血。

八百三十章 清官狗官

府衙大牢中,阴冷湿暗。

林延潮走至牢中刑讯室,但见三名囚犯被五花大绑,浑身鲜血淋漓,没有一块好肉。

几名刑讯逼供的牢子喘着粗气,蹲在一旁歇息。

林延潮看向跟在身旁府衙捕头,指着被刑讯的三人问道:“就是这三人烧得河工料仓?”

府衙捕头道:“正是,昨夜他们确实在万户林铺出没,被抓时身上的衣物都有火油味。不过他们只是小喽啰罢了,恐怕问不出什么。”

林延潮心知这几人就是犯人,但不是主谋,追查真凶的线索就着落在他们身上。在此之时,也顾不得什么,古代刑侦手段不比现在,严刑逼供最为有效。

再说仅凭着烧去河工料场,就算是从犯,这三人迟早是人头落地。

林延潮道:“不继续问问,怎么会知道。”

府衙捕头会意,当下对着几名满脸横肉的牢子点点头。

几名牢子光着膀子,拿起身边的朱漆水桶,朝这几名囚犯的脸上狠狠泼去。

三名囚犯被水淋的一醒,牢子的鞭子迎头盖脸的就抽落。

林延潮来至囚室一旁歇息。

片刻后府衙捕头向林延潮道:“回禀司马,我们又问了一遍,仍旧没什么眉目,他们只知道头目皆是操山东口音,用钱雇了他们,大约有五六人,各个都蒙着面。”

“放火后与他们分道扬镳,大概是逃至了山东地界了。三人说得一字不差,在如此大刑下,恐怕他们真知道的就是这么多了。”

林延潮拂然道:“你这么说,案子到这里是断了。”

府衙捕头慌忙道:“启禀司马,对方有这天大的胆子敢烧了河工料场,就知我们一定会追查,那么必然逃之夭夭。在卑职眼中看来,这放火之人恐怕是有官府的背景。就算我们往山东各府发海捕文书,也拿不住这些贼子。”

林延潮看向府衙捕头道:“你的意思,是让本官拿这三名贼人向河道衙门,向藩司,向巡抚他们交差呢?”

“若没有抓到背后主谋,本官乌纱帽不保不说,归德百姓省吃俭用攒下的几万两银子问谁去要?本官又如何对得起这满城的百姓。”

府衙捕头垂头道:“司马,线索确实是断了。这天下案子哪里有件件破得,很多悬案到今日也没办法水落石出。真相难求,为今之计只有慢慢查访。”

府衙捕头说得声泪俱下,无论林延潮怎么相逼,也是毫无办法。

林延潮听得明白,凭现在有限的手段,这案子确实没办法破了。到底是何人烧去的河工料场?

到底什么是真相?自己又非先知,终归不是一个万知万能之人啊。大部分事的真相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林延潮的位置可能比别人更高一点,但也不会好多少。

就算将来查到真相,自己恐怕早就连贬三级了。

那么眼下唯一办法只有……

林延潮道:“方才从贾贴书与他下榻驿站的行李里,搜出银票五千两,另外金银数百两,珍珠翡翠另计。”

府衙捕头闻言垂下头道:“河道衙门的帖书,本不该随身带着如此多钱财,但也可能是奉命公干。”

林延潮向府衙捕头道:“永城县的于家知道吗?”

府衙捕头面上一凛道:“知道,那是远近闻名专事河工大料的商人。”

林延潮道:“此外呢?”

府衙捕头道:“此外,卑职不知。”

林延潮冷笑道:“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他将女儿嫁给了贾贴书作妾,以换得河道衙门的工程。”

“同样的料石,别家一土方三钱银子,他家一土方六钱。眼下他于家不过两年,已在永城县买了三百倾良田了,你身为本府捕头居然不知?”

府衙捕头闻言汗水滴落道:“卑职一时忘了。”

首节 上一节 92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