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271节

而那个人的姓名,林延潮扫了一眼,三个字,申时行。

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状元,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任吏部右侍郎。

这是官面消息,此外林延潮所知坊间流传的一些这位申侍郎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里,申侍郎为张居正的心腹。性子好,脾气好。

脾气如何好,申时行在翰林供职时,常被袁炜拿来当枪手。袁炜是申时行会试时的座师,又是很会讨嘉靖帝欢心的青词宰相,

嘉靖帝每叫袁炜写青词时。袁炜都要申时行到他的私宅,代他捉刀。申时行写得稍有不如意,袁炜就开始发飙,先是厉声呵叱,继而恶语相向。甚至申时行写不出的时候。袁炜就把房门反锁离去,屋内连饭菜也给,申时行只能在屋里从早至晚都饿着肚子给袁炜写青词,写完后才能放回翰林院时,都是以菜色而归。

堂堂状元郎,苦逼成这样,但申时行却未抱怨一声,对袁炜仍是致以师礼,众官员称其‘蕴藉不立崖异’。

张居正掌权时,将异己者先后逐去。而申时行当年在殿试时,因文章是由张居正取的,故而事张居正为师。张居正也将他视为心腹,提拔为吏部右侍郎。朝野上下都认为申时行入阁的机会很大,但究竟什么时候入阁,只能说天知道。

但是身为穿越者的林延潮,可以给出明确答案,那就在两三年之内。

林延潮虽记不清这段明史,但他知道历史上。张居正丁忧回家几个月,为了安定后院,才将申时行补入内阁。还有一点就是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都知道,张居正死后,申时行递补为首辅,当了十年宰相。

所以林延潮从信纸上,看到申时行的名字时,第一次感觉历史的就在眼前鲜活地展开,这位将来要权倾天下的人物,离自己竟是这么近。

而现在拿着这封信,林延潮上京时,就可以以年家子的身份,拜谒申时行。

年家子就是有年谊者的子侄或者是晚辈,这关系好比,曾国藩与李鸿章一般。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是同年,李鸿章未中进士前,李鸿章父亲将他寄在京师为官的曾国藩家里读书。

事实上,林延潮之所以放弃了明年赴京会试,而是打算三年后再去,就是得知林烃与申时行为同年,并且私交甚密后。

为何?

因为万历八年会试的主考官,有九成会落在申时行身上。

林延潮没有随身携带百度,而且明史没学得那么透彻,但是可以推断出来。

按照规矩,隆庆,万历二朝的南宫主试,必选阁臣,再以词林大僚辅之。

眼下大明内阁三人,首辅张居正,次辅吕调阳,张四维最末。

首辅是不能为会试主考的,所以一般排次辅,可是次辅吕调阳,已在万历二年主持过一次会试了,所以明年万历五年的会试主考官,虽还未定下,但用屁股想都知道是张四维。

张四维轮完,谁能下一个递补为阁臣,那么会试主考,他就是板上钉钉的人选,所以申时行机会很大。

张四维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山西人,与自己丝毫不熟,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何况自己记忆里他丝毫没有当过首辅的经历(其实历史上张四维干了一年),当他的门生没有多少好处,而且落榜机会很大,仅大明没有十六岁进士这条先例,就足以把自己刷下了,或者换句话说,张四维何必要卖自己的面子,硬破这规矩。

此外林延潮还发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今年苏州府府试后,自己拜托秦掌柜将题名录买来,果真如他预料,在其中看到了一个人的名字。

那个人的名叫申用懋,字敬中,苏州府长洲县人,不用猜就知此人乃是申时行的长子。

看到这里或许还有人不明白,但想想苏州府府试的主考官就恍然了。

府试的主考官当然是苏州知府,自己的老师林烃了。

当初林烃辞官后起复为苏州知府,自己没记错的话,是申时行保荐的吧。

林延潮当然‘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老师的节操是满满的,这是‘举贤不避熟人’的高尚情操,没错,一定是这样的。

当然老师这‘举贤不避熟人’的高尚情操,申时行未必能明白,万一对自己‘投桃报李’,也是丝毫不意外的。(未完待续。)

第两百三十六章 解元郎大婚

林延潮将信看完,林烃不过是将自己介绍给交好的同年罢了,但林延潮却知申时行将来会成为首辅。,林烃已是给自己铺了一条路,但怎么走还要看自己。

相互照顾年家子弟,是官场上的通习,是潜规矩,但年家子只是一层关系,到底能不能成器还是要看自己。如李鸿章之后之所以能位列名臣,曾国藩是提携一把,主要也是靠自己的努力。

若是烂泥扶不上墙,别说年家子,亲儿子都没用。

林延潮想到这里,提笔给林烃回信。

信里先是汇报这一段自己学生工作生活的情况,如自己按照老师交代的读书法,身体力行,每日勤奋不止,往大儒之路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下面就是努力拍林烃马屁,弟子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老师栽培的,老师你在苏州知府任上,工作再辛苦,也要懂得照顾好自己身体之类的话云云。有句话说,马屁里有真感情。

然后就是自己马上要成亲了,向老师求祝福。

最后才是正题话,自己暂不打算赴京赶考了,称自己‘吾学未信,不可以仕’,决定先退而习之,待磨练大成之后,待明年或者后年即入京,到时候必会拜见申时行大人。

写完给林烃的信,林延潮亲自拿了信送到林府上,他们自会帮自己转交给林烃。

去了林府少不了拜会一下老爷子林庭机,亲自给了他送了帖子。林庭机笑呵呵地与林延潮说,人虽不会到,但礼一定会到。

当然林延潮也不过尽一下礼数而已,林庭机这样的前二品大员自己目前还请不动。至于林家另一位尚书,老师林烃的兄长林燫。就不用说了,从万历二年后一直被张居正按在家里不能起复,自己请他他也不会去。

此外林世璧,林世升也是一一送了帖子,他们都是笑着与林延潮打趣道,这可是大登科后小登科啊。并答允一定会去。

之后林延潮的婚事就如期进行了,期间林延潮没什么跑腿,大伯,三叔在外,大娘,三婶在内全程忙下来。

因为老爷子林高著要求婚事完全按照明媒正娶来办的,故而林浅浅婚前两日送回至程家。林浅浅至程家时,临走前再三叮嘱林延潮,一定要记得过来接亲。不要迟到哦!

林延潮听了也是醉了,随口道:“到时再说,再说。”

林浅浅当下跺脚道:“那我不走了。”

下面的流程都是按照闽地的土风俗来办的,

在婚礼前一日,林家这边将聘礼的一半送往女家,俗称上半礼。按照林高著的意思,程员外给了林家两间铺子作嫁妆,林家这边也不能小气。聘礼也是按照两间铺子值当多少回赠的。

除了聘礼,还有给女方长辈送的见面礼。如给祖母的,本地话称妈杠。给母亲的,称奶杠,给舅父的,称舅杠。但无论聘金多少,还是妈杠。奶杠,舅杠,尾数都要有个三,以示吉利。

此外,林家这边。还需发花轿、金鼓班、礼书帖,过门担(猪肉、面、桂圆、栗子、花生、瓜子、红枣、花烛,金花),礼鸡等到女家。女家回送礼鸡一合,鸡用三尺三的红绳扎脚,俗称‘红线羁胶’。

林延潮大婚前夜,这天晚上林府上好生热闹。

林延潮请了他的同年,同窗们,老家亲戚,都来到家中,先是大鱼大肉地款待了一顿。

老家亲戚是来帮忙的,至于同乡,同年,同窗们则是第二日陪着林延潮去接亲的。

次日一大早。

首节 上一节 271/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