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360节

数日之后弹劾张鲸的事达到高潮。

除了何出光,马象乾二人外,还给事中张尚象、吴文梓、杨文焕,御史方万策、崔景荣相继弹劾张鲸。

面对百官的愤怒,气势汹汹的弹劾,天子下旨说他已是责问过张鲸了,美其名曰策砺供事,对于张鲸的党羽鸿胪寺序班刑尚智,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革职查问。

同时不准申时行辞相,对于指责申时行的马象乾,天子下令交给北镇抚司打问。

天子本以为此举可以平息众怒,但吏科给事中张应登继续上表弹劾张鲸。

吏部尚书杨巍也是上疏天子,要天子听从公论罢免张鲸,眼下处分不明,他愿以争求去。

天子下旨挽留杨巍,让他继续在吏部视事。

而申时行,许国,王锡爵又同时上疏请求天子不要责罚马象乾,愿与他同受刑罚,当下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人一并辞官不出,内阁一时无人署理。

天子着急了,面对内阁如此强硬的请求,只能撤回成命,下旨赦免马象乾。

如此之下三位宰相暂且答允天子暂时不罢工,大家一起出来做事。

就在这时顾宪成,给事中唐尧钦同时上疏再次弹劾张鲸,天子震怒下旨将二人各自廷杖三十罢其官职。

天子的手本到阁时,申时行等大惊,于是赶到午门救人,但申时行到了时候,张诚已是监督锦衣卫将顾宪成,唐尧钦二人的屁股打得血肉模糊。

太常卿李尚智、给事中薛三才,吏科都给事中陈与郊等上章为顾,唐二人求情,天子一概不理。

许国,王锡爵因天子杖言官之事,再度向天子请辞,天子不允。

天子同时下了一道圣旨,令在家守制已满的王家屏,加礼部尚书衔以驰驿回京入阁办事。

王家屏接旨后表示拒绝,说自己还是很伤心,没缓过来。

而户部尚书宋纁也上表向天子辞官,天子不允……

连礼部尚书朱赓也上疏打擦边球,请求天子节约宫内用度,裁减不必要的内官,天子留中不报。

这一次弹劾张鲸,官员们继续上疏,从南到北,无论是科道,还是部寺大臣无人不以单疏公疏弹劾张鲸,天子一怒之下,下令张鲸内直,同时仍兼提督东厂事。

张鲸不仅没倒,反而获得更大权力,

于是一个阴谋论在文官中传开,说张鲸密谋扶植坤宫的郑贵妃,有立幼之谋,天子准备将借张鲸来铲除一切拥立皇元子的大臣。

至于申时行为首的内阁则态度暧昧……

而就在这时顺天乡试又出问题,原来乡试之后,有人检举乡试不公,有考生考试作弊。

因为顺天应天乡试这样的大考,参与的举人很多,每一次考完后,都有落榜考生各种抨击科举有内幕,写信告发说有弊情,所以这事也就不奇怪的。

于是天子下令礼部,都察院覆试中式举人的卷子,这一件事本该由礼部尚书朱赓,左都御史吴时来主持,但朱赓却突然生了病,来了一个称病不出,所以最后交给了左侍郎于慎行与左都御史吴时来二人来负责。

这一次覆试就出问题了。

于慎行不是亲自主持覆试,而是由仪制司员外郎于孔兼,祠祭司郎中高桂二人亲自核卷,然后再报上。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于孔兼的女婿是户部员外郎姜士昌。

姜士昌是赵南星,顾宪成二人的铁杆,同时于孔兼与顾宪成也是关系密切。

于孔兼对于覆试查卷当然是一丝不苟,其中式举人第四名郑国望,第十五名李鸿,第二十三名屠大壮在卷子上有明显错误。

而二十一名茅一桂,二十二名潘之惺,二十八名任家相,三十二名李鼎,七十名张毓塘被查出有字句之疵。

当时于孔兼拿卷子与高桂看了,高桂看了大怒,当下禀告给于慎行,吴时来二人,他们以为字句有误的可以放一放,但卷子上有明显错误的,这郑国望,李鸿,屠大壮三人应当予以剥夺功名,特别是屠大壮卷不仅有明显错误,而且卷子文理不通,还应当追究主考官黄洪宪的责任。

不说黄洪宪,这李鸿正是申时行的女婿。

面对这几卷于慎行一言不发,来了个沉默,当初申时行授意黄洪宪主持乡试时,他就知道有问题了。现在这件事明显与申时行有关,他心底虽是愤怒,但也只好一句话不说。

但是左都御史吴时来则是要将此事压下去,将这八个人全部保全。

于孔兼,高桂,吴时来三人当着礼部众堂官的面进行争辩,最后吴时来用都察院一把手的身份将此事强行压下,而在场唯一能够推翻此见的于慎行,却没有当场反对。

但是高桂,于孔兼却咽不下这口气,于孔兼是申时行的门生不好翻脸。

所以高桂在于慎行的默许下撇开吴时来,单独列名上疏将此事捅了出去,除了李鸿以外,高桂还提了另一个中式举人王衡,此人是王锡爵的儿子。

高桂在奏疏里有一句话是‘权相作俑,公道悉坏”。

高桂举了当年张居正三个儿子接连在会试中第,两个儿子甚至名列三鼎甲。

依张居正的例子,阁臣的儿子就可以随随便便中举人中进士吗?如此说来对于科举考试的公平何在?

高桂此疏明说是张居正,实际上骂得是申时行,王锡爵两位宰相,天子不由震惊下令科道核查。

而申时行,王锡爵也表示引咎辞职。

王衡有真才实学,中举人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王锡爵辞职是为儿子抱不平。

而申时行很气愤,万历八年时,阁臣儿子还能中进士,甚至探花,到了万历十一年张四维的儿子,以及自己的儿子申用懋中进士了,然后就一堆言官逼逼。

到了万历十四年,已经没有阁臣的儿子参加会试,好了,现在万历十六年连举人也不让中,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那么以后是不是连生员也不行,再下去通过县试就是舞弊?是不是阁臣的儿子女婿都不要读书了,索性当个混吃等死的猪比较省心。

此事一起,众官员们因无法打倒张鲸,认为申时行无能,没有出力,为了将怒火发泄,他们将枪口对准了主持这一次乡试的黄洪宪,以及复核的左都御史吴时来。

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左都御史吴时来,一连被弹劾了十几疏。

而申时行也授意言官对于高桂进行抨击。

这些事就发生了林延潮称病的两个月内。

满朝文武都忙着上疏弹劾张鲸,要么就是以辞官逼迫天子忙得是不可开交,这场政治斗争无人可以置之度外,任何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表态。

之后的礼部覆试,内阁又对于于慎行,高桂,于孔兼三人极为不满。

若是林延潮这时候身在礼部,恐怕也要在于慎行与申时行之间站队,表一个立场,但他偏偏却不在。

首节 上一节 1360/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