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084节

所以众读书人听了林延潮一席话,不由都生出原来这才是事功之学,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却是如此贴切,不说在场读书人,就是目不识丁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时下面有一名学子问道:“敢问府台,何为志?”

林延潮点点头道:“问的好,朝廷有律令,不可匿三年之丧而科举。这孝道就是志,下面哪位考生守制未满而来参加科举,这就是于志不合,于法不合。”

“在这里本府丑话说在前头,有违此参加科举者,不论是否侥幸中式,本府一律严惩不贷。”

众读书人们都是面色一凛,心底生出惧意来。

下面林延潮又强调这一次府试的规矩,除了隐匿丧期外,还禁止考试夹带,冒名顶替,买通舞弊等等。

冒名顶替者,追究连坐联保的儒童,并革去廪保生员的功名。

说了这些后,下面的儒童们都是心底忐忑。之后林延潮即让儒童们进入府衙让廪生作保,并领取考票。

林延潮入大堂安坐,这才坐了一会,府学曾教授又领着八名儒童来见林延潮。

归德府八县一州,六个府属县,两个州属县,故而是八个县。这八名儒童都是各县县试里的案首,由几个知县亲自点中的第一名。

按照科考上不成文的规矩,这几名儒童等同于是几位知县保送的,在府试中必过。

林延潮问了几句他们的文章,以他这时候的科名,地位,随意讲几句话,已是让这些马上要成为林延潮门生的儒童们诚惶诚恐至极。

见他们忐忑不安,林延潮耐心地教导了他们几句读书以勤为先,学问以敬为心的道理。

之后各县教谕又奉上各县提坐堂号的名单,这些人都是县试的前十。

依照规矩,府试一千多份卷子,作为知府很难一一看过,就算是会试,一个同考官也不过改两三百份的卷子。

所以府试时,知府一般都是早早请了精通文墨的人来代替自己看卷。

不过做为府试主考官,县前十,县案首的卷子,最好还是要看一看的。这些人经过县试成绩优异,府试前几名,前十几名很可能就在他们身上。

然后再将手下之人推荐上来的卷子综合的看一看,如此就已经算是很有责任心了。这与会试也差不多,同考官定去留,主考官定名次。

当然也有那等甩手掌柜,自己一份不看,全交给下面人看文的。

忙了半日,儒童都领了考票离去了,这时来给儒童作保的廪生前来参见。

这些人平日都是学校里读书,各自府里县里生员中的翘楚,大约有好几十人。

对于这些生员,林延潮必须好言相待,能成为廪生,不仅可以领廪米,给儒童作保,还

可以不经科考直接进入乡试。

可以说就是这些人掌握了本地士林的话语权。

林延潮与每个廪生都说了几句话。聊天中,林延潮却察觉到好几名廪生神色有异。这令林延潮想到之前马通判提醒自己有生员要不利于自己官府中止买卖田契的事。

廪生告辞后,林延潮当下叫来陈济川,展明,让他们于府试之日,外松内紧,多派人手,以防有人闹事。

二人领命后,即是秘密加派人手明察暗访。

三日后府试开考。

考场就设在府学学宫,这也是归德一直以来府学举行的地方。

归德一直很穷困,府学难免年久失修。虽说府试之前临时抢修了一番,但大体上并没有改善多少。

棘墙低矮,甚至有地方坍塌,只能用木板碎砖临时补一补。

至于考舍也大多是东倒西歪,难以遮风挡雨。

不过所幸府试就是白天考试,五月天气也算不错,否则换了三天两夜,又是在二月的会试,这考生考完后起码要挂掉一半。

不过这样的考试,难免让人难生认真考试之心。

特别是之前的县试,说起来很高大尚的国家科举取士,但是却是标准不一,有的地方执行严格,有的地方却考纪不严。

归德府有几个处的县试,考生们甚至还在考场上交头接耳的聊天,甚至考场上出现雷同卷一式好几份,考官从中取其一的事,也不稀奇。

考生进场后,天边已是大亮,林延潮,曾教授,商丘知县,以及众位州县的学官一并上香拜过圣人后,当下林延潮宣布府试开始。

府试开考,不过曾教授,商丘知县都是一脸茫然,林延潮的考题在哪里?

但见林延潮不动声色,命人摆上四书五经,然后随意拿起一本书,让曾教授,商丘知县各说一个数字。

然后林延潮将二人的数字,一个化作页数,一个化作行数,到书中摘了一句话作为考题,直接写在水牌上。

见了林延潮这办法,二人都不由绝倒,心想居然还有这等操作。

为了防止考生舞弊,林延潮竟作到这个份上,如此才是示人以公,并杜绝一切请托,舞弊的可能。

写完后林延潮道:“本次府试所有录卷,本官都会贴在学宫的墙上,任何考生对本府所取之卷,有何异议都能提出!”

此言一出,二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这等于是让公众监督啊。

但是各人有各人评论的长短,谁有底气,将卷子给大家评论,如此反而会生出无数的争议来。

所以从来没有考官可以将士子的卷子,任人随意评定的道理。

唯独林延潮却可以,他有这个底气,在归德府,或者是河南,没有人敢质疑当今文宗裁定文章的水平,甚至多说半句,旁人一个呵呵,你敢质疑林三元,尼玛贵姓。

所以就算再狂妄自大的儿女,也不敢非议半句,否则就要被周围的唾沫星子淹死。

而旁人对此只能赞林延潮此举是秉公取士,不徇私情。

只是这上千份的卷子,林延潮怎么可能一一看完呢?

不过曾教授与商丘知县对林延潮皆是佩服地道:“府台此举以后可为府试之楷模。”

林延潮笑着道:“吾不欲求名,此事还请两位,以及诸位学官不要替林某声张。”

众人都是躬身称是。

于是衙役举起水牌下场,众考生们立即将考题抄录。

首节 上一节 108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