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053节

说到这里,林延潮看向在场官员,百姓问道。

义利合一难否?既难也,也易也,众说纷纭。为官为民,其道难乎?

在场官员百姓无一人交谈,受此气氛感染,众人都静听着林延潮之言。

林延潮目视左右道:“本官为官以来,欲明德于天下者,求事功之道。辞京陛见时,林某曾言,三年内,让归德大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林某为官一年又半载,大治否?未也,百姓温饱尚不及也。”

“尔今林某愧任知府,三年内归德是否大治,仍无把握。然而功成不必在我,不妨留待后人。一心为民,为政事功,则必不唐捐。”

听到这里,众官员百姓已是忍不住鼓起掌来。

“故为官为民,其道难乎?”

“不难矣。难只在林某空有事民之心,却一人不足以成事。故林某恳请本府的官员,百姓助一臂之力。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事必能成之也。”

“今日林某愧任知府,心底战战兢兢,自思无以报天恩,唯有一心酬百姓社稷。”

“三年之内,让归德大治!民得食,衣足暖!大河不以为害,大堤一御百年!归德百姓人人得以安居乐业!”

“今日之言,行之践之,林某请在场诸位,父老乡亲监督!”

说完林延潮向百姓们深深一鞠躬,官吏们但觉得呼吸凝重,无法言语。

“此万世之言,当浮一大白!”

孙承宗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孙承宗以下门生们,无不为林延潮之言而激动。

这短短的话,怎不知有如何的效力,但就好比一把火,将每个人心底都点燃了。

温饱小康,是每一个百姓,每一个读书人,内心期盼的大同之世。

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河堤岸边,道路亭边,掌声如雷。

孙承宗,丘明山,黄越,吴通判,马通判,何通判,侯执蒲等等,无论官员百姓,林延潮的随从门生,都是一并用尽所有气力喝彩,簇拥向林延潮。

百姓们的呼声,响彻归德城外。

九百二十三章 荣升知府

归德府府衙之内,亦是张灯结彩。

林浅浅在宅里忙着张罗,而这时候派出去打听的下人回来道:“夫人,听说老爷还在城外,要先接受下僚的拜贺,至于乡绅,百姓还要迎一阵,还要拜谒城隍爷,方才能进城,没有这么快。”

“这任一个知府,规矩也太多了。”林浅浅嘴上埋怨,但口里却透着喜气。

就在这说话间。

外头陈行贵,张豪远二人就入内拜贺了。

二人现在都是农商钱庄的大掌柜,出入间倒很有贵气。

陈行贵,张豪远一见林浅浅即是笑着道:“恭喜嫂子,贺喜嫂子!宗海兄这一次荣升,嫂子也要升四品诰命夫人了。”

林浅浅笑容满满,脸上却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道:“不就是一个知府嘛,我家相公不稀罕,才正四品,官不算大。”

陈行贵,张豪远对视一眼,都是哈哈大笑。

陈行贵笑着道:“四品官还嫌小,按嫂子这么说,这官当到多大,才叫大啊。一府知府啊,这方圆百里都是府台治下,三十万老百姓的父母。”

张豪远道:“是啊,知府是正四品大员,着绯袍。我们二人虽常在衙门走动,但至今绯袍官员没见几个。眼下宗海兄升任知府,说实在话,我们几个昔日同窗,都是颜面有光。”

林浅浅切地一声道:“瞧把你们高兴的那个样子,我才没有多欢喜,多颜面有光呢。”

陈行贵笑着道:“好了,是嫂子有静气,嫂子眼下要立即派人去侯官老家报喜,林老爷子听了必会高兴,还有宗祠那边,也要告慰列祖列宗。”

张豪远道:“若是人手不够,我们钱庄有人……”

林浅浅笑容更显,嘴里却淡淡地道:“这还用你们吩咐?我半个时辰前就派下人回老家报信了,从驿站走的,不要多久就到老家了。”

陈行贵,张豪远不由对视一眼,这就是‘我才没有多欢喜呢?多颜面有光?’,实在是令人无语啊。

就在林浅浅,陈行贵,张豪远闲聊时,外间有人禀告道:“夫人,大梁道分守道参政方进方大人,马上就要到南门了。”

付知远升任后。

归德府的知府事是由布政司参政方进代理。

没错,林延潮当初任同知时,曾暂署府事,但是付知远调任后,藩司本有意继续让林延潮暂署。<>

但李子华向藩司施压说林延潮专署河工之事,不易再分心府事。

所以后来藩司就让方进代管。

可是李子华不知道的是方进早就和林延潮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方进对于府事几乎是放手。

所以付知远升任布政使后,归德府里的政事,小事同知,通判,推官各自分工,大事几位官员齐议,最后给方进报知就好了。

如此最后还是林延潮说得算。

而现在方进到了,亲自向林延潮道贺,以二人良好的关系,以及日后还是林延潮顶头上司的身份,都必须以隆礼相迎。

陈行贵,张豪远以为林浅浅不懂官场规矩,正要提醒。

但见林浅浅已是问道:“眼下府衙里还有哪位官员?”

下人答道:“几位通判,推官都出去迎接府台了,连知事,照磨都在城内张罗迎贺府台荣升之事。现在府衙里只有几名小吏。”

林浅浅闻言道:“那不成,来忠,你立即出城将此事知会老爷。”

“还有你们两人!”

陈行贵,张豪远问道:“我们?”

首节 上一节 1053/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