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1034节

但见林延潮从容道:“请公公放心,这三十万两银子,林某自是打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取来容易,用来难啊?”陈矩显然不信。

林延潮指岸边的贾鲁河道:“公公,看见这条河了吗?”

陈矩点点头道:“看见了。”

“这条河名为贾鲁河,此乃前朝治水名臣贾鲁所修,公公沿此河可从徐州至开封,路上还走得方便?”

陈矩道:“那是自然,没有停歇一日”

林延潮点点头道:“那是因为公公清廉的缘故。”

“清廉?这话怎么说?”

林延潮道:“黄河数度为灾,此河遭河水倒灌数次,河道淤积,以致两百石以上的河船不能行也。”

“公公不取民一毫,这船当然也是轻的,吃水不深,所以一路行来畅通无阻。”

陈矩闻言恍然,然后问道:“所以林同知要用这三十万两来疏通此河?”

林延潮点点头道:“正是,去年本官就有疏通贾鲁河之意,但所耗太大,以致放弃。”

“疏通此河有三等好处,一使得开封与徐州水路畅通无阻,使苏杭,湖广的粮船可直抵开封。粮食一旦充足,粮价就会降低,百姓就可以不用饿死,此乃解民倒悬。”

二疏通此河,以工代赈,让沿河穷苦百姓能谋生计,此乃活民无数。

三疏通此河,商路便利,不仅可以请朝廷在这里设立税关,而且运河一通,商贸往来,两岸各府所产也可以运抵苏杭。这一点可以参考宋时的汴河,此乃通商惠工。”

“此三功,也是三德恳请公公采纳。”

陈矩问言笑了笑道:“此听起来,确实为良法,林同知真有经济之才。但咱家还需斟酌,听一听工部的建议。”

林延潮正色道:“不是本丞有经济之才,而是陈公公有经济之才。只要贾鲁河一疏通,各府受益,百万百姓必然传颂公公的功德,到时沿河百姓必设立生祠,世世以香火祭祀,感激公公的恩德。”

林延潮这话就是开出筹码了,陈矩这人不好钱,但是却好名。

马玉要捞钱,但他陈矩是想当一个受万民敬仰的好公公的。所以林延潮就拿此来作为交换条件。

陈矩十分欣然,与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舒服啊。

林延潮如此能为他考虑,这样的人是绝对要拉一把的。

于是陈矩道:“林同知说的好,你如此为百姓考虑,不知心底所求是什么?”

Ps:旧的一年马上过去,新一年马上到来,在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大发财啊!

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

林延潮意欲何求?

陈矩看的官员很多,有的官员求权,有的官员求财,或者是如他陈公公一般求名。

权(色)名利,陈矩认为大凡人所求不过这三样。

林延潮杀马玉是为权名利吗?名是有了,但权和利却没有。

之后为了淤田之事,名也没有了。

所以到了现在林延潮到底所求的是什么?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道:“本官所求当然是为了老百姓。”

陈矩一晒,言下之意显然是你在忽悠谁,然后他道:“?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林延潮心想,这是论语的话,大意是看一个人品行,要看做事的情由,动机,并是否乐意。

陈矩继续道:“有时候事虽善,意却未善,不可以称为君子,有时候事善,所由也善,但心却不以为乐,此乃伪君子矣。”

“林同知,你杀马玉之事,所行所由所安是什么?”

林延潮深感能在司礼监里混的死太监,都是相当了得啊。

文采了得不说,更是一语道破天机。

你做好事,但存坏心,是不能称得上君子,你做好事,也是为别人考虑,但心底却不高兴,这也是伪君子,不是正心诚意之道。

陈矩眼下之意,你林延潮杀马玉,是哪一种?

林延潮沉默了,但见陈矩道:“杀马玉之事肯定是好事,但若林司马若为了贪墨淤田,那就是存了坏心,称不上君子了。”

“再譬如你杀马玉,对咱家说是为民请命,但心底却不是这么想的,那就是伪君子!”

河面上不知何时,突起风浪。

陈矩几句话下,杀机已现。

林延潮坦然道:“陈公公,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行孝事,主要看心,论迹,贫家就没有孝子了。

论邪念,主要看迹,论心,世上没有人没动过歪念。

换句话说,讨论一个事,看事情的结果就好了,好心办坏事,还是坏事。

但讨论一个人,则要看他的动机,观其所由。不能因他办了错事,而否定这个人。

至于杀马玉,有利于百姓,有利于天下苍生就行了,你在那边讨论我的动机干什么?

林延潮一句话将陈矩下面所有话都推回了肚子里。陈矩自负博古通今,能言善辩,常自诩若他不作太监去参加科举,说不准也能考取一个翰林。

但在林延潮面前,才知道什么是盛名之下,绝无虚士。

自己的学问,真是难望项背。

这时江风一起,而林延潮则从陈矩话中探听到,天子并没有完全听信自己与高淮的一面之词。

首节 上一节 1034/1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