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崇祯大帝 第318节

“以后再说,先扶孙爱卿下去休息养伤,立即传太医给他看看,直接用御膳房好的金疮药!”

朱由检说着又转身看向了孙和鼎:

“对于这个三硝酸甘油如何降服,朕也只知道一点,也是太祖梦所授,叫温热法,具体怎么个温热法,朕也不清楚,你自己可以慢慢琢磨,不必着急,现在你们火药局主要任务还是火棉的生产。 ”

朱由检的确不清楚温热法制造烈性炸药三硝基甲苯的方法,毕竟他不是诺贝尔本人,只知道教科书提过诺贝尔用温热法成功制造出三硝基甲苯后来还有更多的对火药继续改进的技艺,直到最后被誉为“炸药之父”。

至于怎么个温热法,他不是化学专业而且后世炸药制造也是很敏感的事,他自然也无法得知其秘辛。

因而,朱由检可以预料的是,尽管孙和鼎制造出了硝化甘油,但也不代表大明离黄色烈性炸药面世的时间会缩短,这里面依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朱由检希望大明军械所火药局的孙和鼎等人可以去探索。

但烈性炸药的研制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从一开始注定不会是简单的事故产生,孙和鼎能被震得有点失聪还算轻的,据朱由检所知,诺贝尔研究炸药也赔了自己家人的性命进去。

可再危险也得有人去尝试,火药不改进,热兵器没办法彻底碾压冷兵器,骑兵也依旧不会被淘汰。

毕竟,现在黑火药依旧是影响枪械发展的重要因素,阻塞枪管和容易遗留残渣的现象依然存在。

“保护现场,从现在开始,这里方圆百步以内不准任何靠近,派士兵日夜守护,等孙和鼎痊愈后由他自己来收拾,再派他最得力最信任的一个学生去陪着他,命令孙和鼎,说是朕的旨意,着他将制作硝化甘油的一切数据资料与实验记录传授给他最信任的学生!”

朱由检又是保护现场又是让孙和鼎将数据资料交给自己最信任的学生目的自然是想让孙和鼎将这次爆炸的数据清楚记录下来并传递给别人,避免有朝一日他把自己给炸没了。

而不能孙和鼎自己炸没了,大明研制烈性炸药的进程也跟着阻断。

至于火棉,便是硝化纤维,也是孙和鼎之前将棉花放在硫酸和硝酸洗涤后得到的一种材料,这种材料也是一种能剧烈爆炸的物质,且只要受到撞击便会发生爆炸,更关键的是爆炸后不会遗留残渣,这是与黑火药不同的地方。

正因为此,这种硝化纤维很适合做发射药,也正因为它的出现,毕懋康也才能制造出后装式的崇祯二十一式燧发枪。

而崇祯十九式燧发枪的发射药也是由这种硝化纤维代替了黑火药,虽说崇祯十九式依旧是前装,但用硝化纤维做发射药也可以省下打完一轮后要清理枪膛的工序,为作战节省下许多时间。

但在大明,硝化纤维的产量依旧不高,主要是因为是硝化纤维需要用硝酸和硫酸。

而硝酸和硫酸在大明产量本受限,也使得目前大明的硝化纤维产量跟着不高起来,这也是为何崇祯十七式燧发枪还没有被完全淘汰的原因。

化工基础便是三酸两碱即硝酸、硫酸、盐酸还有烧碱和苏打。

现在大明已经在江宁镇建立起多处此类作坊由王恭厂负责,但产量依旧不高,也需要技术人员进一步改进。

但无论怎么说,硝化纤维的出现还是让大明的化学工业也彻底引领在这个世界的最前面。

因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枪械发射药的改变还带来的是枪械装填与发射方式的改变,除此之外,震天雷和地雷等武器的发射威力也可以因此得到加强,但硝化纤维燃爆速度太快,一般而言,现在大明是将其用乙醇和石油醚处理后才会制造成发射药。

但这也意味着硝化纤维的产量会更低,成本会更高,朱由检再怎么阔绰,也消耗不起让几十万的军队都一时全部用硝化纤维做炸药,也只能先满足崇祯十九式燧发枪的发射药使用而已。

朱由检在离开军械所前将整个大明军械所所在地所有院士监生学生工匠工人都召集到了广场之,并做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

在外界看来,这里不过是皇帝陛下的一种癖好,才使得这里聚集了数十万人在这里生活,制造各种技淫巧。

但只有朱由检知道这里是他改变帝国操控帝国的最大凭仗,这里每出现的一种新事物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这里是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看得最远的地方,而这里的人也是大明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才。

朱由检的大明军械所作为大明的军工基地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研发与理论知识超越这个时代,更在于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也是前所未有,在这个时代,即便是西方也还只是个人兴趣和专利的诱惑使得个人或团体进行自然科学研究。

但在大明这个军工基地,朱由检是直接由他这个帝王牵头,给科学研究者确定官身,使其全职进行这项工作,同时也开启了专利申请和保护制度,尤其建立了课题申请制,只要科研者或团队有什么想法便可以向朝廷申请课题资金,直接由朝廷拨款提供经济支持有时候还会提供政治支持。

这也是为何孙和鼎急着找朱由检申请课题资金,而有时候朱由检也会提出些由朝廷的科研计划,如需要什么研究课题会有专门的科研团队来申请承担这个课题。

基本能让科研人才们知道搞这些技淫巧是可以赚取丰富的财富的,而且还会获得官身。

朱由检甚至还直接表示从崇祯二十年前会于每年年底评选出年度皇家金奖与银奖以及铜奖奖励今年在科研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奖金更是高达十万银元到一万银元不等。

这些在场的科研人才们听闻后自然是兴奋不已,而朱由检虽然也在笑,却也在想自己这么疯狂地往科技与教育砸钱,也不知道大明帝国能承受的住,毕竟此时的帝国还要同时面临两处战事。

377.第377章 大军出征

十一月二十日的这一天,近卫军第二军第二兵团加皇帝朱由检的随扈人员一共合计八万人全部集结于南京紫禁城皇极门下。

当日,正是艳阳高照之时。

八万将士清一色鸳鸯战袍,身着棉甲,头戴红缨圆头盔,手持崇祯十九式燧发枪,脚蹬皮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显得威武不凡。

即便是骑兵也俱是骑着高头大马,戴着白手套,持着合金钢弯刀,闪耀着寒光。

炮车更是列阵于外,虎虎生威,仿若铁制巨兽一般,怒视前方。

秦良玉着一身银色锁子甲骑着一匹白色战马,持着一长戟,头盔银色如冰晶一般,一双凤目扫过却也尽显其巾帼英雄本色。

她作为此次大战的明军主帅自然要有一定的气度,是故,朱由检特命她着银甲和持长戟,如此方显得威武不凡。

但秦良玉到底也已年迈,穿如此厚重的银甲与长戟已不能再驰骋沙场,但骑马走一走还是无妨。

紧随着在秦良玉后面的便是何新和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两人皆是着蟒服,没有身着戎装,以此衬托出秦良玉的威仪。

朱由检是乘着金色蟠龙大辇出来的,这一次他只能算是巡视不算是御驾亲征,因而这个风头他自然也没有出,只在龙辇和卢九德一起处理政事。

按理,这一次大战,他作为皇帝他是可以不必出紫禁城的。

但是,朱由检不想把自己一直困在紫禁城,他要出去看看,他要亲眼看看在战争发生地带的百姓们是如何看待明清之争的,亲眼看看参与这场战争的近卫军官兵到底是如何想的。

另外,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几乎已经得罪了整个官集团,而自己现在最大的凭仗是军队,自己不能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即便这次大战,他也要更加近距离的与近卫军官兵接触。

北方集团的士绅们不愿意看见大明继续存在下去,这样他们永远都背负着背叛大明的罪名,而且他们也不希望海洋利益一直被大明占据。

因为在满清是禁海政策,而士大夫们尤其是沿海的士大夫们希望禁海的,这样才能把海洋贸易的利润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而大明是开海的,而且现在是越开越大,甚至直接影响了北方士绅的利益。

因而北方士绅们希望满清能一统天下。

而大明国内的士绅们也是反对开海的,东林党甚至一直主张禁海,而大明在崇祯十七年也因为陷于党争,使得江南士绅得偿所愿,如今崇祯十七年以后更是进一步开海达四个口岸。

正因为这四个口岸全开加商税执行才导致江南士绅们在钱谦益案也张慎言案以后依旧强烈抵抗着朱由检的皇权,甚至几乎要发动政变。

确切的说,从朱由检在南迁之前发布旨意征收商税前已经历了几次官们企图颠覆朱由检政权的政变。

但现在朱由检仗着自己有军队支持和庶民支持以及笼络郑氏集团,建立起自己的海军,使得江南士绅们继续被打压,整个官集团也不敢再干涉皇权,甚至已扶持起阮大钺这种只能跟随自己的“奸臣”,从废黜太子和拆毁东林书院开始,便标志着整个官集团已彻底没有了抵抗皇权的任何机会。

首节 上一节 318/5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