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 第6节

‘;大哥,你知道这样是有多危险?要是你被他们打伤了,那就不好了。再说,要是被别人发现了你的身份,你是会有麻烦的。‘;王靖芸似乎很紧张。

‘;小妹放心,大哥是军人,身手当然不是那两个混蛋可以比得上的。再说,我不是用围巾遮住脸了吗?‘;刘建业安慰着王靖芸,轻声的说。

‘;我还是不放心大哥,要知道,如果,被日本人知道了打他们的外交官的人是你,他们肯定会大做文章,大哥肯定会有大麻烦的。‘;

‘;大哥承认是有一些冲动,可是,那两个混蛋太欺负人了,撞翻了人家卖香烟的小摊,还硬要人家给他们下跪赔礼,这还不算,嘴里还骂我们中国人是笨蛋,蠢猪,是下贱的支那人。我一时之下,无法容忍他们这样嚣张,肆无忌惮地欺负我们中国人,就出首教训一下他们,让他们明白,他们所谓的大和民族也不过尔尔。以后,大哥肯定不会这样了,这次,让小妹担心了,是大哥的错。说吧,要怎么罚大哥,大哥都答应你。‘;

‘;我不要大哥受罚,只要大哥以后能多注意安全,不要做这种危险的事情。‘;王靖芸抬起头,明亮的双眼盯着刘建业的眼睛。

‘;好的,大哥一定答应你,不会再让小妹这样担心。相信大哥,大哥一定做得到。‘;刘建业丝毫没有避开那双眼睛。

‘;小妹相信大哥说的话,昨天大哥换下的那套衣服,我已经把它们剪成布头,晚上就去处理掉。‘;王靖芸又低下了头,小声的说话,红晕登上了脸庞。

‘;多谢小妹了,还是小妹想的周到,以后谁要是娶了小妹,肯定会很享福的。‘;刘建业又恢复了轻松的样子,逗王靖芸开心。

‘;大哥又拿小妹开玩笑了,我不和大哥说话了。‘;王靖芸转过身,捂着脸,一跺脚,出了房间,快步的下了楼。

‘;我说错了吗?应该没有吧?‘;刘建业摸着自己的后脑勺,摇了摇头,想不明白,真的想不明白。

第一部 第九章 见习生活

春节过去了,生活也恢复了正常的节奏。日本外交官被打的事件,由于抓不到打人者,逐渐的被人们遗忘,也就不了了之。王家姐弟回到各自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刘建业也继续在陆军大学求学深造。历史似乎并没有发生更多的改变,在第五次的‘;围剿‘;里,红军象在原先的历史里一样,在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奥地利人李德的指挥下,采取堡垒对堡垒和短促突击的战术,与占兵力和补给绝对优势的国军进行正面的对抗,俨然成为一次大战里面的西线堑壕战情形。刘建业在陆军大学课堂内针对前线战事的图上作业推演里,多次对红军的这种战术表示出很大的不理解,认为,这是放弃了红军无可匹敌的山地运动战特长,打死守硬拼的阵地攻防战,以己之短御敌之长,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只是时间问题。相反国军在德国顾问的策划下,改组了南昌行营,指挥机构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调整了编制装备,把参加围剿的部队改为一师三团,加强了山地作战的指挥灵活性,每个师配备了德国进口的平射炮专打堡垒;加强运输补给力量以适应山岳地带道路网少的情况,重要地区设计修建新的交通网等;军事行动过程里,贯彻‘;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取守势‘;,‘;先求稳当,次求变化‘;,避免孤军深入,部队之间出现间隙。虽然,较短时间里,收效不会很迅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军的脖子上被国军戴上的绞索就会越收越紧,战略回旋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红军如果不能主动做出变化,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就只能被逐渐驱赶集中,最后被消灭。当然,刘建业不会说出红军最终会选择进行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和荡气回肠的波澜壮阔的战略大转移——长征。

4月底,江西的围剿前线传来消息,经过国共双方主力兵团的激烈争夺,苏区首府瑞金的前沿门户,苏区的军事重镇广昌被国军攻占了。这是李德的反围剿战术的标志性的失败。国民政府的宣传机构,开足马力,全力渲染国军的所谓重大胜利,吹捧蒋委员长的高瞻远瞩,英明睿智,认为这是蒋委员长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内‘;战略的巨大胜利,把蒋委员长吹捧成为中国历史上前年以来的唯一完人。国府的高层都弹冠相庆,仿佛天下太平,盛世即将重现。陆军大学内的战术课上,绝大多数的学员们都认为在国军的强力打击下,苏区的红军被消灭的命运已经是被彻底注定了,最迟年底,红军将成为历史名词。看着那些人们的热情,刘建业却只是表现出了随波逐流,随大溜的态度,并没有过分的热情表现,这大概就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人的必然选择。

期末考试结束,刘建业自感考试结果应该还算不错,虽然考试的难度不小,但是,由于自己这个学期以来一直利用绝大多数时间学习钻研,不是象一些同学一样,经常进行周末联谊聚餐,结果有人连甄别考试都未能通过,灰溜溜的回了原先的部队,可谓是丢人现眼。考试完了以后,陆军大学开始放暑假,时间是一个半月,其中有一个月,要求学员到部队做兵科见习,使学员们对本兵科以外的其它兵科也有一定的认识。刘建业给宁波那里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利用暑假的时间向陆大的教官和专家们多多求教,加上必须的兵科见习,暑假就没有时间回去了,请老爷子一定要放宽心,自己一定努力为家族挣回一个远大前程。

利用参加见习之前的时间,刘建业在图书馆和校长杨杰家来回跑,一方面钻研理论,分析战例,一方面就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向杨杰这个高手当面求教。杨杰也很欣赏这个和自己的时局见解基本相同,学习又很勤奋,头脑里不时冒出一些军事方面新想法的学员(刘建业是从未来回去的人,知道的一些军事理论,在当时绝对是新鲜的,前卫的),所以干脆让他住在自己的家里。校长夫人由于很难适应南京夏季的高温气候,每逢夏季总要回云南大理老家避暑,这样,一老一小就在一个房檐下,开始了时而评论,时而争辩,时而开怀大笑的日子。杨杰的教法和陆军大学一样,根据条令,利用地图,提出问题,然后由刘建业予以解决。杨杰再根据刘建业的解决方案,向刘建业讲评,刘建业也可以也可根据原则,自由辩论。杨杰对刘建业说:“讲堂和演习地,都想定是战场,学员和教官、顾问对垒以决胜败。”他还告诉刘建业,要他转告那些同学,“对顾问必须作有组织有计划的问难,才能学到真东西;对本国教官必须留一手,免得打倒太多,无处聘请。”在刘建业和杨杰辩论结束之后,杨杰总要根据想定,就现地提出一个问题,考刘建业,最后由他做总结。杨杰的见解当然高人一筹,不是一般水平,让刘建业这个从未来回来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刘建业也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杨杰委婉的提出一些他从后来人对杨杰主持陆军大学期间工作的点评里面指出的缺点,如研究院主任张亮清为人圆滑,教务处主任宗明才能有限,如果杨杰外出,以此二人代理学校,会有问题出现;学术组织工作薄弱,没有分系负责,整编教材,对德国顾问的资料,没有结合本国国防实际情况,缩写成统帅纲领、作战纲要一类的条令,以供传给后辈;专研战场指挥,忽视参谋业务和后方勤务,以致作战时后方跟不上前方,参谋业务也欠灵活。杨杰也在反复争辩以后,认为自己的工作的确有未能周全的地方,自不免对刘建业更加看重。

半个月过去,刘建业也不得不离开杨杰的家,开始到位于孝陵卫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进行见习。这也是杨杰向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张治中那里为刘建业争取来了。在拜会过总队长桂永清少将(就是那个曾经当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军海军总司令,在上海的大饭店里便服开房间嫖妓,被宪兵抓住过的桂永清)以后,刘建业被分配到教导总队下属的战车队,开始了短暂的装甲部队见习军官生涯。在战车队所在的江宁县方山驻地,刘建业终于见到了著名的古董装备,法国的FT-17,英制NC-27轻型坦克,“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意制“菲亚特”FIAT-3000轻型坦克等,着实的让他兴奋了一把。虽然,这些东西和刘建业后世见到的那些装甲装备相比,实在和玩具差不多。但是,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好的装备了,对付只有轻型火力的部队,绝对是无往不利,即使是国内派系里面装备相对精良的东北军,在这些东东面前,也很难讨到多少的便宜,更不用说那些大多数官兵可以说连见都没有机会见过这些东西的川军,黔军和西北军了。在坦克里面的味道,虽然不是很好受,汽油味道,炮烟,噪音,还有那可以颠碎人骨头的震动,可是,站在指挥塔的感觉,的确很拉风。不过,刘建业还是发现,国军和当时大多数国家的军队一样,只是把坦克当作纯粹的步兵支援武器,更简单的说,就是掩护步兵突破堑壕,破坏火力点,几乎就是活动的炮台,根本没有把坦克集中使用,充分发挥坦克自身的火力,机动和装甲防御的意识。这与刘建业在二战战史里看到德国集中大量装甲兵力,对波兰,法国和苏联防御体系进行一点突破,深远迂回合围的战术相比,显得十分的落伍和陈旧。刘建业为此和战车队的军官们进行了讨论,结果是刘建业不得不认识到,当时的中国军队,装甲部队的数量很少,全国的装甲武器全部加起来,还不够遍成一个满编的装甲营,同时,装甲部队的消耗非常大,油料,弹药,备件都要依靠国外进口,就是维持日常的训练,经费都已经很吃紧,根本没有可能实现装甲集中突击的条件。刘建业总算是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这是不现实的。看来,在中国出现类似阿登突击那样的壮观场景,还要再等若干年,也许真的只有在未来的人民共和国的时代里,才有这种可能。

不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梦想,刘建业就干脆专心琢磨步兵以现有条件进行反坦克作战的战术。燃烧瓶,也叫莫洛托夫鸡尾酒,成本低廉,制造和使用简单,可以使用;把炸药装入金属棒形容器,加上拉火装置,做成后来志愿军在朝鲜大量使用的爆破筒,也是一种不错的东西,既可反坦克,也可以用来反工事;对了,制造大铁筒,加上铁箍,装上火药,用来抛射炸药包,这可是淮海战场解放军突破国军环型防御工事体系的利器,而且,对周围的连带杀伤效果也是非常惊人。这些东西的制造技术要求都十分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很适合中国军队使用。刘建业利用晚间时间,写作见学笔记的空余,把自己知道的这几样东西,画出图形和简单的图纸,然后准备拿给杨杰,请他审阅,如果可行,就请他代为转交给兵工署,看看能否尽快投产列装。

在教导总队的见习生活,终于结束了,刘建业恋恋不舍的和中国当时的装甲精英们告了别,回到陆军大学,准备下一学期的学习。

第一部 第十章 新的学年

回到陆军大学,刘建业开始了新的学习。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专研师战术(包含参谋业务和后方勤务)。以一般地形为主,旁及特殊地形。每周中国教官教两个上午,德顾问也教两个上午。为了紧跟现实,鼓励大家一起研究军事学术,杨杰让教务处在学校办公楼前设立了一块大幅黑板,挂上一幅比例尺为10万比一的军用地图,随时根据江西前线的最新情况,更新上面国军和红军的控制区域,战术位置,军力分布等,学员可以根据前方形势变化,自由组合,进行红蓝军事对抗推演。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红军的前途,认为他们已经穷途末路,被最终消灭只是纯粹的时间问题。刘建业却另树一帜,认为红军虽然现在形势极度危险,但是,如果他们放弃和国军的正面消耗作战这种对他们十分不利的战略战术,放开眼界,离开已经被团团包围的江西根据地,充分发挥他们在山地机动作战上面的优势,大范围的调动国军部队,甚至实行长距离的战略转进,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没有打破围剿,取得胜利的机会。当然,刘建业的声音,在当时的主流声音面前,可以说完全被淹没,即使是对他十分欣赏的校长杨杰,也对他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10月,在红十军团以自身毁灭为代价施行的战略掩护下,江西的红军主力终于在国军的全面军事压力下,选择了进行战略性远征,意图摆脱面临的极端不利的军事态势,与在湘鄂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回合北上,然后北渡长江与在川陕根据地的红军第四方面军所部实现回合,从而可以集中红军的兵力,建立坚强的根据地,改善自身的处境(注:这是博古,李德决定实施长征时候确定的长征目标)。红军主力向西突破了苏区外围的国军堡垒封锁线以后,一路上以部队实行甬道式交替掩护,兵锋直指湘江。蒋介石急调湖南的刘建绪部,中央军的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部队在湘江前构筑了三道防线,同时命令广东的陈济棠部队协助堵截红军的前进。在湘江边,红军与国军展开激烈厮杀,在国军的优势兵力面前,李德的拙劣指挥,使红军损失极为惨重,离开苏区时候的约10万红军,突破湘江防线以后,只剩下了约3万人,留在湘江岸边断后掩护主力的红军后卫部队,几乎战斗到了全员战死的地步。突破湘江防线以后,中央红军一路向湘西前进,红二,六军团也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向湘西靠拢。国军大量中央军和地方军队,蜂拥而至,意图彻底消灭红军主力部队。南京方面更是每天高唱国军节节胜利,共军不断流窜。到了1935年的1月,红军放弃了从宜宾渡过长江的计划以后,趁贵州部队被反复调动,遵义地区防守空虚的机会,一举占领了贵州北部的遵义。

刘建业知道,在遵义即将召开一次中国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位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具有强烈诗人气质的革命者,将正式执掌中国共**的领导权力。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将逐渐走出现有的困难境地,一步步的从胜利走向胜利。(绝对不要奇怪,作者本人就是伟大领袖的坚决支持和崇拜者)在他的直接策划下,国军在西南地区的强大重兵集团被他如同天马行空,羚羊挂角一样神鬼莫测,挥洒自如的四渡赤水行动,搞的晕头转向,损失惨重,贵阳和昆明这两个蒋介石先后亲自坐镇的城市都曾经直接暴露在红军的枪口下,吓的蒋介石紧急命令前线部队迅速回防以保卫自己,结果,被大大的耍了一把,部队刚调走,红军就顺利突破金沙江北上了。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虽然有着刘建业这个穿过时空来到过去的人存在,但是历史的强大惯性,依然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继续按照原有的轨迹前进,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在度过了民国24年的春节以后,前线传来得消息,不断验证着刘建业的记忆。蒋介石还是如小诸葛白崇禧说的那样,他的才能最适合做一个步兵营长,多了就不行。单就带兵作战,战略指挥而言,这个日本振武学校毕业,冒充士官学校毕业生身份,只是在日本的炮兵联队实习过几个月的花生米,怎么可以和指挥百万人马如等闲,视天下如棋局,连全盛时候的美国和苏联都照样不买帐的,毛润之相提并论?就是两个人的气度,都完全不能比。刘建业一边看着前线战报,一边对自己的最高上司腹诽不已。

刘建业在陆军大学的第二个学年,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新一届的学员也来报到了,刘建业被教务处临时抓差,帮忙整理学员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一届的学员里,有两个人,在他的记忆里面存有印象。一个是冷欣,另外一个是陈明仁。冷欣,黄埔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军政部长何应钦部下的干将,围剿红军和镇压福建十九路军的积极分子,和顾祝同、胡宗南、桂永清等人关系很密切,来陆军大学学习,还兼任胡宗南部驻京办事处主任,拿着三份薪水,后来皖南事变也有他一份,抗战胜利以后疯狂捞钱的接收风潮,就是由这位老兄开始的。陈明仁,也是黄埔学校第一期毕业生,东征北伐,中原大战,镇压十九路军,围剿红军都曾经参与,屡立战功,去年在沙县被红军消灭了属下八十八师的二三八旅,结果被拉到庐山受训去了,受训完毕,到军事参议院领了一份参议的闲职,觉得郁闷,就考上陆军大学,后来在抗战的松山血战,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四平,都让他名声大躁,最后跟着民国元老程潜参加湖南和平解放,得了一个解放军上将军衔。冷欣,这个人倒也算了,何应钦的亲信,和自己的头头陈诚不对付,人品也让刘建业觉得看不上,对自己的抗日友军下黑手,刘建业自问还做不出来,不用太多的理会他。陈明仁,能打仗,虽说也是何总长的人,却不是亲信,从历史上看也算是一个识时务得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虽然,在东北的时候和陈诚不和,可那事不是未来的事情吗?现在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多个熟人多条路,不是有这句话吗?

打着这个主意,刘建业也就不象第一年一样,即使是周末和节假日,也是一门心思的图书馆,住处两点成一线了,在周末时候,有时也会去找陈明仁等人去进行聚餐,顺便讨论时局发展和内战的军事态势,不时的指桑骂槐的影射顾祝同,刘峙,汤恩伯等人的草包无能(作者个人也认为,这三个人在国军高层里实在属于著名的无能人物。),疾贤妒能,打仗不行,捞钱在行,不象陈诚是有名的生活简朴,作风好。刘建业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尽量拉近和陈明仁等人的关系,即使他们不能和自己站在一条战壕,至少让他们以后不会对自己下黑手。如果,未来的战事里,刘建业遇到难处,需要向他们中得人求援的时候,也能来援助的积极一些,不要见死不救。他们现在是学员,都戴的陆军大学的金属领章,毕业出去可都是手上至少几千条枪的主,不能小看的。就象陈明仁和冷欣,历史上从陆军大学一毕业,就被派去组建新的师,然后就上前线,没多久就是军长。自己现在的资历太浅,才是一个团长,就算毕业了,满打满算能升一个旅长,离着他们还有一段距离。趁着他们现在都是学员,多联络感情,打好基础,关键时刻,可能就可以救自己的性命。

当然,读书这件当前的大事,刘建业并没有忘记和荒废。在课堂教学时候,刘建业的嘴里时不时冒出一些即使德国教官也不能完全理解的想法,让他被陆军大学的同学一致公认是本校的怪物。尤其是学习日俄战争时候,日本教官吹嘘所谓的大和魂威力是如何巨大,鼓吹钢铁必须要用肉弹来击败的时候,刘建业直接就说了一句:白痴才会有这种想法。气的日本教官冲上来就要用手打刘建业的耳光,却被刘建业一把闪过,丢下一句无知的人才会无畏。然后拿着东西就跑出教室。日本教官找到校长杨杰,要求校方严厉处理这个狂妄的学生,被杨杰以:破坏课堂秩序为名下给刘建业一个通报批评的不疼不痒的处分给敷衍了过去。为此,刘建业还被同学强令到大三元请了一顿饭,以庆祝他毫发无损。

第一部 第十一章 汤山拜见(一)

过了两个月,就在一天下午,杨杰照例巡察完陆军大学的课堂教学。就在教官宣布下课放学,刘建业准备收拾东西,带着从图书馆借来得书籍回到自己的住处的时候,杨杰叫住了他。

‘;教育长,有什么事情吩咐?‘;在学校公开场合,刘建业总是恭恭敬敬,规矩地执弟子礼。(注:1934年12月,蒋介石又一次兼任陆军大学校长,杨杰改任教育长,实际负责学校事务。)

‘;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想问问你,这个周末,你有没有时间吗?‘;杨杰对刘建业问。

‘;这个周末,倒是有时间,有事情吗?‘;刘建业有点疑惑,杨杰一年多以来,知道刘建业读书很勤奋,从来没有占用过刘建业的周末时间。

‘;有时间就好,你不用带什么东西,跟我到汤山去一次。‘;杨杰直接就吩咐了。

‘;汤山,难道教育长想请学生泡温泉,好好犒劳学生一下?‘;刘建业有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的习惯,尤其是在熟人的面前。

‘;你不用问了,就管跟着我去,到了那里你就知道了。‘;说完,杨杰转身丢下刘建业,带着随从人等离开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还搞的这么神秘?‘;想了半天,刘建业也没有想明白。

时间很快到了周六下午,刘建业放学回到住处,刚放下自己的东西,门外就响起了汽车喇叭的声音。刘建业匆忙下楼,出了大门一看,杨杰坐在一辆黑色的雪铁龙轿车里,带着白手套得手招呼着自己上车。刘建业只好赶紧上车,坐在后排杨杰身边。

‘;教育长,这个时候能不能告诉学生,到底去那里做什么?‘;刘建业还是想知道此行的目的。

‘;到了,你就知道了,绝对没坏事。司机,开车。‘;杨杰还是不愿意告诉刘建业,打算继续保密。刘建业也只好闷声大发财,干脆闭上眼睛,开始闭目养神。

汽车出了中山门,穿过孙总理陵寝园区,在南京郊外的公路上开行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停在了汤山镇的一座西式别墅门口。刘建业刘建业推开车门,整理军装的同时,疑惑的看着下了车的杨杰。

‘;我知道你的意思,少安毋躁,跟我进去,一会,你就明白了。‘;杨杰安慰着满腹狐疑的刘建业。

门口的卫兵,似乎认识杨杰,并没有进行检查,就打开大门,让杨杰带着刘建业进去了。

穿过一个小花园,杨杰和刘建业走进了别墅的大厅。一个副官模样的中尉军官,带着勤务兵走过来。

‘;请杨教育长和这位学员把军帽和手套交给我们,蒋先生已经等候你们有一会了。‘;

‘;那好,请任副官去通报一下蒋先生,就说我们到了。‘;杨杰和刘建业把军帽和手套交给勤务兵,然后跟着任副官进了客厅,自行坐下。任副官招呼勤务兵送上茶水,然后转身出去。

‘;教育长,这一次我们是见哪个蒋先生?‘;刘建业还是按耐不住,再次询问杨杰。

‘;哪个蒋先生,你以为是老头子?他还在成都坐镇。这次,是你也很仰慕的蒋方震先生。‘;杨杰这时候倒没有继续隐瞒。

‘;是蒋方震,蒋百里先生吗?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一直就仰慕先生高才了。‘;刘建业听说是来拜见蒋百里先生这位民国时公认的第一号军事理论大家,心里顿时激动起来。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百里,是一个忽隐忽现的名字,这个孤独的将军不是共**,也不是国民党嫡系,资格比蒋介石老,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他的《浙江潮》,他的智斗墨索里尼,他在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任上的自杀,他的日本太太左梅女士,他的女婿钱学森,他的副官蒋纬国,他所著《西方文艺复兴史》无一不带有传奇的色彩,尤其是《西方文艺复兴史》至今还被用做中央美院的西方艺术史教材。

在日本老一辈人中提起这位蒋方震将军(蒋百里名方震,以字行),他的名气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记得他的《国防论》,他的抗日战略理论,在这位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面前,他们说:“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时候,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了,而他的这些同学如荒木贞夫等恰好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陆军的主要将领,第二次,八年血战之后,看百里将军的抗战理论,日军恰似按照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的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战役上,中国失利的例子虽多,战略上,日军的失败早已注定。

蒋百里是一个日本陆军历史上极为尴尬的人物。他毕业获奖的场面颇为传奇,因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宣布毕业生的名次是从前向后的,念的第一个名字就是“蒋方震”。

当时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就这样,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方震,就是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当然也归中国了。日本士官学校感到面子上难以忍受,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人,这位第二名就是后来从云南起兵反袁的风流将军蔡锷。这样引起的骚动更厉害了。于是宣布第三名之前日本方面先检查一下——不幸,这次的结果还是中国人!名叫张孝淮。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发布官是伏见宫亲王,惶恐之下感觉无法象天皇交待,临时从后面换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三名,想想前四名日本人不过半也尴尬,又增加了一个日本学生作第四名,张孝淮得了第五。

增加的两个日本人是谁呢?一个名叫荒木贞夫,后来的日本陆军大将,陆相,甲级战犯,一个名叫真崎甚三郎,后来的台湾总督,陆军大将,二二六事变的幕后黑手……此外,这一期里面的日本毕业生还包括如下名字——小矶国昭,本庄繁,松井石根,阿部信行……堪称日本陆军的一代精英,皆惨败于蒋百里蔡锷之手,从此以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规定中国留学生必须与日本学生分开授课,以免同样场面重演。

首节 上一节 6/3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