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滥竽充数的废柴,都被江湖风雨淘汰,留下来的武者,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都能称为“武术宗师”。
手持倚天剑的灭绝师太,只能堪堪做守门员,与枯梅共享排名,不知多少名门大派长老盯着天罡榜排名。
对于那些出身中等门派,想成为高门大户的掌门人而言,天罡榜排名是最好的招牌,最期盼的是左冷禅。
嵩山派想成为七大剑派,需要一位根基深厚的大宗师,否则,就算把华山派拉下排名,他们也升不上去。
江湖纷争是不会结束的。
李兆廷是不是在养伤,有没有在江湖中历练,江湖都是腥风血雨。
富贵山庄、同福客栈是处于江湖之外的净土,是江湖人的世外桃源,离开富贵山庄,很快便嗅到血腥气。
尸山血海堆积成的血腥气。
就在李兆廷带着罗摩遗体回家,准备参悟罗摩内功时,李南星传来一份机密信件,他要带着精锐士卒北伐,这是他和刘娥策划多年的宏伟计划。
北伐目标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辽国近些年江河日下,比满清和蒙元差了数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怎能轻启战端?
一旦打输了,就是万劫不复。
李南星有十足十的信心。
因为他有一位最强“内应”!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
不是李南星主动领兵北伐,而是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写下国书,愿意用燕云十六州作代价请大宋出兵平叛。
耶律洪基疯了吗?
怎么会有这么疯狂的国书?
会不会是请君入瓮、关门打狗?
耶律洪基事后会不会撕毁约定?
还真不是!
大宋是耶律洪基最后的希望。
事情起因要追溯到二十五年前。
当年辽国大军南下,双方展开一连串激战,最终签订澶渊之盟,李南星作为楚相玉随行军师,前期很顺利,后期被人出卖,导致楚相玉全军覆没,李南星自知无力回天,定下计策,把这份泼天功劳,送给了辽国某位皇室。
这位皇室是耶律洪基的堂兄。
主要针对的是耶律洪基的叔叔。
众所周知,皇叔与侄儿之间总是有些或明或暗的争夺,当年耶律洪基的爷爷病逝前,把皇位传给大儿子。
但是,太后宠爱小儿子。
眼看就要兄弟火并,便宜外人,小儿子主动退让,拥立哥哥为帝,哥哥立弟弟为皇太弟,来个兄终弟及。
“兄终弟及”是不可能的。
耶律洪基的老爹病逝后,把皇位传给自家儿子,奈何皇叔根深蒂固,为了安抚皇叔,封皇叔为南院大王。
当年北地激战,耶律洪基的堂兄耶律涅鲁古随同领兵,天降大功,再加上老爹的功绩,在辽国威望极高。
李南星随手下了一步暗棋,挑拨辽国皇室,没想到正中下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耶律涅鲁古羽翼丰满,占据半边朝堂,早就有谋反的心思。
前些时日,耶律洪基外出游猎,耶律涅鲁古趁机带兵攻占皇宫,把文武大臣太后皇后全都囚禁起来,随即带领大军南下,想借机除掉耶律洪基。
谋反作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收服辽国各大部落的精锐,这些人向来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谁赢他们帮谁。
耶律涅鲁古统领三万亲兵追击,耶律洪基身边只有五千御林军,军械粮草远远不如,再加上家人受制,御林军士气大减,被叛军打的丢盔弃甲。
好在,耶律洪基游猎之地附近有个险峻山坳,山坳内有二十年前南下时修建的防御工事,勉强还能使用。
耶律洪基一方面死守不出,一方面派人去大宋求援,表示愿意对大宋年年上贡岁岁称臣,归还燕云十六州,辽国是大宋在北地的屏障,挡住蒙元、满清两路大军,唇亡齿寒,一旦耶律涅鲁古成为皇帝,必然领兵南下入侵。
到那时,蒙元、满清、辽国三路大军同时南下,大宋有亡国之危。
辽国使者精通汉家文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再加上重金贿赂,买通数位朝廷重臣,朝廷最终同意出兵。
李南星随军出征。
身份是副帅。
朝廷最新破格提拔成兵部侍郎。
往常时日,这么做会被人喷死,但北地兵凶战危,赵祯一句“谁有意见就让谁去战场”,御史纷纷闭嘴。
接到消息,李兆廷恍然大悟。
老爹,你是个狠人啊!
感谢书友铁腕、宅斗士的打赏
第365章 探路,埋伏,杨家将
老爹,你是个狠人啊!
就连亲儿子都被你瞒过去。
当初那个所谓的“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制衡西夏”,实际上是幌子,去沿海之地调查倭寇,同样是幌子。
带兵打仗不是打游戏,不是用鼠标轻轻一点,就会生成千军万马。
粮草、军械需要提前准备。
大军调动会产生明显痕迹。
事以密成。
事情发生之前,就连亲儿子也不能告知半个字,再者说了,耶律涅鲁古叛乱是不可控的,没人能预知时间,可能今年叛乱,也有可能明年叛乱,还可能突然疾病暴毙,有谁能说得准?
说多了反而会让人疑神疑鬼。
事实上,得到耶律涅鲁古叛乱的消息时,李南星松了口气,若非叛乱来得及时,他可能要去岭南过冬了。
在这个武道兴盛的世界,武林高手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胜负,虽说没有绝世强人屠戮千军万马、毒术宗师毒杀一城百姓的事,但天罡大宗师持枪冲锋,能轻松撕开战阵,获得阵型优势。
最常见的是层出不穷的刺杀。
烧粮、烧马棚,刺杀主帅。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李南星文弱书生,不会武功,为了防止老爹被人刺杀,李兆廷带着娇妻美妾赶赴京城,与老爹一同出发。
兵凶战危,带的都是高手。
顺便发动朋友圈,带来一些愿意上战场的朋友,到达京城时,身边聚集起冯素贞、蓝凤凰、王盛兰、程淮秀、唐竹权、李寻欢、许窍之的恐怖阵容,萧峰没参与,这件事他不太方便。
中原武林从来不缺侠客。
有些纯粹是为了一腔热血,有些是想获得声望,战场声望含金量极高,尤其是擅长枪矛的高手,一枪在手,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轻松斩获战功。
一般情况下,都是武林高手与武林高手争斗,士兵与士兵对冲,评书演义中的斗将传说,便是从此而来。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九月下旬,秋冬交替,北地却已经能看到霜雪,还未到达辽国,便感觉到一阵阵让人心惊肉跳的血腥气。
此战关乎天下大势,满朝文武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李南星压力极大,刚刚到达边境,便收到一封奏报。
辽国五位王爷率兵勤王,虽未击败京城守军,却成功救出萧太后。
起兵造反,零和博弈。
成功了当皇帝,失败了喝毒酒。
耶律涅鲁古许下无数好处,把二十多年积攒的家底全都拿了出来,成功说服数位将军,兵马增加五六万。
耶律洪基麾下原本只有五千贴身保护的御林军,随着勤王大军到来,零零散散都算上,约莫有六万兵马。
耶律涅鲁古心知拖延越久,勤王大军越多,必须尽快击杀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心知拖延越久,帮手越多,让大军只守不攻,牢牢守住山坳险地。
双方围绕山坳进行数次拼杀。
微不足道的山坳成了两片磨盘,从半空向下看去,两块漆黑如墨的磨盘不断消磨、研磨、磨损,喷涌出腥臭扑鼻的血河,尸积如山,流血漂橹。
武林高手,哪个没杀过人?李兆廷更是让江湖人闻风丧胆的甲子太岁,与辽国战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这里每天死的人,比在场所有武林高手杀过的人加起来还要多,若是把李兆廷除外,数目会有量级差距。
李南星贪婪的嗅了一口血腥气。
这种气息,二十年前很常见,自从楚相玉兵败,很久没有嗅到了!
战场,真是让人感到怀念啊!
越是靠近战场,李南星身上的威势越让人心惊胆颤,强如李兆廷,面对老爹冷若冰霜、冷酷无情的目光,也感觉到了寒冷,此时此刻的李南星,再无招摇撞骗的油滑,更没有文弱秀才的身娇体弱,千军万马,如掌上文理。
李南星不会武功。
李南星学的是……万人敌!
“李兆廷,前方探路!”
李南星甩给李兆廷一枚令箭。
“遵命,将军!”
军法如山。
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其实,没必要这么严格,怎么可能战场无父子?明明是上阵父子兵!如果李南星是主帅,李兆廷可以称呼李南星为父帅,这个称呼常见于评书。
可惜,李南星不是主帅。
再怎么破格提拔,也不可能让流放五年的文弱书生做主帅,李南星是此战副帅,主帅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杨家家主是杨延昭,也就是杨六郎。
杨家新生代最优秀的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年轻英俊,文武双全,枪法如神,有不亚于李兆廷的帅脸。
杨宗保的名气不是很大,他的夫人却是大大有名,提到杨家将,无论如何也绕不开这位英雌……穆桂英!
李兆廷看过《杨家将》,或许是杨家的遭遇太过惨烈,死的太惨,到了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这一代,祖辈福缘加持于身,主角光环更胜龙傲天。
杨文广官爵封为太平王,先是娶了百花公主,此后艳福不断,足足娶了十九位妻妾,当真是铁打的腰子。
当然,杨宗保刚刚成亲,杨文广还没投胎,这些故事,实乃笑谈。
……
李兆廷领了军令,前方探路。
探路需要轻功高明、心细如发、灵巧机变的高手,李兆廷带着冯素贞、程淮秀探路,三人一路飞掠三四十里,看到一座造型颇为奇特的小土坡。